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963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 专题15 原电池 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docx

高考化学专题15原电池化学电源高频考点专练

专题15《原电池化学电源》专练

1、高考真题再现

1、(2018年全国卷I-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

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

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2、(2018年全国卷II-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

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CO2+4e?

2

+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Na++e?

Na

3、(2018年全国卷III-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4、(2018年北京卷-12)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二、专项练习

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2.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

H2O+2eˉ=H2+O2ˉ、

CO2+2eˉ=CO+O2ˉ

C.总反应可表示为:

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4.用下图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OH--2e-=ClO-+H2O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D.除去CN-的反应:

2CN-+5ClO-+2H+=N2↑+2CO2↑+5Cl-+H2O

5.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

3CO2+16H+-18e-=C3H8O+4H2O

6.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

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

7.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

2H++2e→H2↑

8.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1)原子序数为29的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

(2)某青铜器中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3)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

关于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增大了反应的速率

C.降低了反应的焓变D.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

(4)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

如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有害组分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5)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②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

③若生成4.29g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L(标准状况)。

9.氯碱工业以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和氯的含氧酸盐等系列化工产品。

下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

、。

(3)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位置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位置流出。

(选填“a”、“b”、“c”或“d”)

(4)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室温下,0.1mol/LNaClO溶液的pH0.1mol/LNa2SO3溶液的pH。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已知:

H2SO3Ki1=1.54×10-2Ki2=1.02×10-7

HClOKi1=2.95×10-8

H2CO3Ki1=4.3×10-7Ki2=5.6×10-11

1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

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

(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1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6)实验I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

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12.银是一种贵金属,古代常用于制造钱币及装饰器皿,现代在电池和照明器材等领域亦有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久存的银制器皿表面会变黑,失去银白色的光泽,原因是。

(2)已知Ksp(AgCl)=1.8×10-10,若向50mL0.018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0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Ag+的浓度为mol·L-1,pH为。

(3)AgNO3溶液光照易分解,生成Ag和红棕色气体等物质,其光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图所示原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

13.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电负性

熔点

沸点

Al_____Si

N____O

金刚石_____晶体硅

CH4____SiH4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溶液中的H+向___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高考真题再现

1、【答案】C

【解析】A.由电子得失情况可判断

石墨烯电极为阴极,发生了得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式正确,A正确;B.由反应物与生成物可判断总反应为

,B正确;C.由于装置中,在光伏电池的作用下才使电子由石墨烯电极流出,使电子流入

石墨烯电极,这一过程付出了额外的能量,可判断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石墨烯上的电势高,C错误;D.若采用了

,溶液若不为酸性,会生成两种离子的氢氧化物,不能使协同转化顺利进行,D正确;

2、【答案】D

【解析】A.放电时,阴离子受到正电场的吸引,应向电池负极移动,A正确;

B.充电时,要将消耗的

重新生成,放电时吸收

使其转化为

和C,B正确;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还原反应:

,C正确;

D.充电时,负极重新生成Na,发生反应为:

,D错误;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A.②中铁没有被腐蚀,而③铁腐蚀,可说明铁连接锌后,锌保护了铁,故A正确;

B.①②相比较,可知铁棒表面被氧化,但溶液中没有亚铁离子,可能的原因为

将Fe氧化,故B正确;

C.对比①②,①在铁电极附近的溶液中

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有

,这些

可能是铁腐蚀生成的,也可能是金属铁被

氧化生成的,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锌对铁的保护作用,故C正确;D.实验①可说明铁被氧化,说明方法存在缺陷,不能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则换成铜,也不能证明金属的活泼性,故D错误;

二、专项练习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A、从图示可看出,与X相连的电极发生H2O→H2、CO2→CO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X为电源的负极,A正确;B、阴极H2O→H2、CO2→CO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H2O+2eˉ=H2+O2ˉ、CO2+2eˉ=CO+O2ˉ,B正确;C、从图示可知,阳极生成H2和CO的同时,阴极有O2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

H2O+CO2

H2+CO+O2,C正确;D、从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阴极生成2mol气体(H2、CO各1mol)、阳极生成1mol气体(氧气),所以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1,D不正确。

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Cu2+=Zn2++Cu,故Zn电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错误;该装置中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两池中c(SO42-)不变,故B项错误;电解过程中溶液中Zn2+由甲池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乙池中Cu2++2e—=Cu,故乙池中为Cu2+~Zn2+,摩尔质量M(Zn2+)>M(Cu2+)故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C项正确;该装置中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电解过程中溶液中Zn2+由甲池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阴离子并不通过交换膜,故D项错误;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A、阳极要产生ClO-,则铁只能作阴极,不能作阳极,否则就是铁失电子,A正确;B、阳极是Cl-失电子产生ClO-,电极反应式为:

Cl-+2OH--2e-=ClO-+H2O,B正确;C、阴极是H+产生H2,碱性溶液,故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C正确;D、溶液为碱性,方程式应为2CN-+5ClO-+H2O=N2↑+2CO2↑+5Cl-+2OH-。

选D。

5.【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正电荷较多的阳极b极区向负电荷较多的阴极a极区迁移,正确。

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是:

6CO2+8H2O=2C3H8O+9O2。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O2,有2/3molCO2被还原,其质量是88/3g,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与电源负极连接的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

3CO2+18H++18e-=C3H8O+5H2O,错误。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由于活动性:

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正确。

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正确。

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

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正确。

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错误。

8.【答案】

(1)四

(2)10:

1(3)A、B(4)Ag2O+2CuCl=2AgCl+Cu2O

(5)①c②2Cu2++3OH-+Cl-=Cu2(OH)3Cl↓③0.448

【解析】

(1)铜为29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知,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2)根据N=m/M×NA,青铜器中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数目之比为(119÷119):

(20.7÷207)=10:

1.

(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也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选A、B.

(4)Ag2O与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升降,则化学方程式为Ag2O+2CuCl=2AgCl+Cu2O。

(5)①根据图示,腐蚀过程中,铜失电子生成Cu2+,则负极是铜,选c;

②根据上述分析,正极产物是OH-,负极产物为Cu2+,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则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③4.29gCu2(OH)3Cl的物质的量为4.29/241.5=0.02mol,根据铜原子守恒,Cu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负极反应为:

2Cu-4e-=2Cu2+,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根据正负极放电量相等,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02mol×22.4L·mol-1=0.448L.

9.【答案】

(1)2Cl-+2H2O

Cl2↑+H2↑+2OH-。

(2)阻止OH-进入阳极室,与Cl2发生副反应:

2NaOH+Cl2=NaCl+NaClO+H2O;阻止阳极产生的Cl2和阴极产生的H2混合发生爆炸。

(3)a;d;(4)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

(5)大于;SO32–>CO32–>HCO3–>HSO3–。

(3)随着电解的进行,溶质NaCl不断消耗,所以应该及时补充。

精制饱和食盐水从与阳极连接的图中a位置补充,由于阴极H+不断放电,附近的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d位置流出;水不断消耗,所以从b口不断加入蒸馏水,从c位置流出的是稀的NaCl溶液。

(4)KClO3有氧化性,H2C2O4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

则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

(5)NaClO、Na2SO3都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所以溶液显碱性。

形成盐的酸越弱,盐水解程度就越大。

消耗的离子浓度越大,当溶液达到平衡时,剩余的离子浓度就越小。

由于H2SO3的Ki2=1.02×10-7;HClO的Ki1=2.95×10-8,所以酸性:

HSO3->HClO,因此溶液的pH:

NaClO>Na2SO3。

由于电离程度:

H2SO3>H2CO3>HSO3->HCO3-,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水解程度:

CO32–>SO32–,所以离子浓度:

SO32–>CO32–;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

HCO3->HSO3-。

但是盐水解程度总的来说很小,主要以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存在。

所以在该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32–>CO32–>HCO3–>HSO3–。

10.【答案】

(1)CO2+H2O

H2CO3,H2CO3

HCO3-+H+

(2)①Ca2++2HCO3-===CaCO3↓+CO2+H2O②xCO22xH218O

(3)①

②xy/z

(4)①a室:

2H2O-4e-=O2↑+4H+,H+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

HCO3-+H+=CO2↑+H2O。

②c室的反应:

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CO2~HCO3-~HCl

11

n(CO2)xmol/L×y×10-3L

解得:

n(CO2)=xy×10-3mol所以:

c(CO2)=xy/zmol/L

(4)①海水pH>8,显碱性,需要H+中和降低海水的碱性,a室发生阳极反应:

2H2O-4e-=O2↑+4H+,c(OH-)下降,H2O

OH-+H+平衡右移,c(H+)增大,H+从a室进入b室,发生反应:

HCO3-+H+==CO2+H2O。

②c室的反应:

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11.【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

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5)①Fe2+向Fe3+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

12.【答案】

(1)Ag与空气中氧及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2)1.8×10-7mol/L;2

(3)2AgNO3

Ag+2NO2↑+O2↑(4)Ag++e-=Ag

【解析】

(1)根据金属的腐蚀可知Ag变黑是发生了化学腐蚀,Ag与空气中氧及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2)根据反应中HCl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可知HCl过量,则计算剩余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018)mol/L/2=0.001mol/L,根据AgCl的溶度积的表达式计算即可;因为该反应中氢离子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体积变为100mL时,氢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则pH=2;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硝酸银分解生成Ag和二氧化氮气体,无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所以该反应中有氧气生成。

(4)该原电池的实质是Cu与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单质,所以正极是生成Ag单质的还原反应。

13.【答案】

(1)三IVA,

(2)1s22s22p3,1个(3)>,<,>,<

(4)2H++NO3-+e-=NO2↑+H2O,正,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解析】

(1)Si的核电荷数为1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IVA族;

(2)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根

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