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83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

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

(3)锋线:

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

[名师点拨] 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特别提醒] 

(1)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会形成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会形成降水。

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冷锋过境时产生的。

(2)夏季不会因为气温高而没有冷锋活动。

冷气团与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气温相对较高的为暖气团,因而,夏季有许多气温在0℃以上的冷气团,冬季也有气温在0℃以下的暖气团。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

(3)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稳定,锋面附近天气多变。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含义

(1)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

(2)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

2.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甲(北半球)    乙(北半球)

天气系统

低气压(气旋)(图甲)

高气压(反气旋)(图乙)

气压状况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

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方向流动

从中心向四周顺时针方向流动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常出现阴雨天气

常出现晴朗天气

特殊区域

低压槽: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特别提醒] 

(1)赤道和高纬度的海洋上不易生成台风

台风形成的条件:

①热力条件,海水温度比较高;②水汽条件,有源源不断的水汽;③动力条件,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

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不易生成台风;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少,水温低,不易生成台风。

(2)一般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台风中心”指的是台风眼,而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台风中心附近”指的是“旋涡风雨区”,会出现狂风暴雨。

 

[拓展记忆] 认识台风预警信号

国家气象局将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代表不同级别的台风,红色代表的台风风力最强。

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锋面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

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

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冷锋、暖锋:

(1)看箭头指向和锋面坡度

冷锋     暖锋

(2)看雨区范围位置

(3)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4)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①冷锋:

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②暖锋:

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的风向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风向。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即风向。

(1)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

(2)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

2.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

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北方干冷的天气

3.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巧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用右手

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用左手

 

锋面气旋与天气

1.锋面气旋概述

北半球锋面气旋

(1)概念:

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

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3)天气特征:

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

常出现在中纬度地区。

2.锋面气旋的判断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即图中的MD、ND、M′D′、N′D′处。

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MD、ND、M′D′、N′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锋面性质及移动的判断

图中F、G、F′、G′点都在锋面的高纬度一侧,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处气温比低纬度的E、H、E′、H′处气温低,确定FG、F′G′一侧为冷气团,EH、E′H′一侧为暖气团。

MD、M′D′为冷锋,ND、N′D′为暖锋;并且,锋面应随气流方向移动,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3)天气特点的判断

由图中可知,ND、N′D′为暖锋,故在锋前G、G′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并伴随着连续性降水天气;MD、M′D′为冷锋,故在锋后F、F′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教材P47活动

提示:

1.气旋东部为东南风(偏南风),气旋西部为西北风(偏北风)。

2.乌兰巴托的风力大于北京。

3.甲锋为暖锋,乙锋为冷锋。

理由:

甲处气流是由低纬向高纬运行,而乙处气流则是由高纬向低纬运行。

4.P地在乙锋过境前: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由阴转晴。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

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副热带高压带

30°附近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E

副极地低压带

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东北信风带

赤道~30°之间

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

30°~60°之间

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

60°~90°之间

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范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轻巧记忆] 巧判气压带性质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为低气压带。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

气压带形成有两大原因:

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

例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动力原因:

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2.海陆的热力差异的表现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冬季风

①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②风向:

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东南亚为东北风。

(2)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夏季风

①气压中心: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

②风向:

东亚为东南风,南亚、东南亚为西南风。

(3)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

基本呈带状分布。

[轻巧记忆] 图示记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特别提醒] 北半球的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的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北半球大陆面积较广,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

而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所以气压带几乎未被切断,特别是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图表点拨] 教材第52页图3.14,该图展示出:

(1)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不同季节的风向。

(2)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不同季节的风向。

(3)亚洲东南部、南部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