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性别差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74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男女性别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男女性别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男女性别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男女性别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男女性别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男女性别差异.docx

《男女性别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男女性别差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男女性别差异.docx

男女性别差异

一、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

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成绩统计分析,认真探讨当代男女大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对男女学生在智力、成绩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性别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健康

21世纪初的大学生,作为我们跨世纪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研究他们的人格特征不仅对于国家建设起着推动作用,而且也对现在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照系,同时也可为成长中的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战胜自我,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提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1心理健康问题

本问题用SCL-90对吉林大学在校4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健康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是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的人才,他们的健康成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培养质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制约培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由此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由此认为,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业、择业、生活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心理冲突,由此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评分析。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校在读的全日制大学生420名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其中男生2l0人,占%,女生l90人,占%。

研究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查工具进行测查。

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内容,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自觉症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90个项目共含l0个因子,各因子及其定义如下:

Fl(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l0(其他项目)。

每一个项目均采取五级评分制(l!

5分),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症状,l分表示无此症状,2分表示症状较轻,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5分表示最严重。

所得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上表显示,女生在总分以及F4(抑郁)、F5(焦虑)、F7(恐怖)等因子都显著低于男生,可见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严重。

结论

通过对综合特征比较发现,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十分明显。

男生具有情绪较稳定、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责任心和意志力强、敢于向权威挑战、适应能力强、处事果断刚毅、创造能力和专业能力强等特点;女生具有性格外向、富有激情和幻想,敢想敢干、热情开放等特点。

但与男生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抑郁或焦虑感强、缺乏耐力,心理素质不如男生。

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劣于男生,具体表现在抑郁、恐怖和焦虑得分高。

无论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学业和前途方面的心理压力性别差异显著。

这可能与传统文化的女性观以及女性生理特点有关,因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不高,而女大学生自我期望比较高,所以两种期望可能产生冲突。

同时,女大学生相对男生而言,面临着精神社会的重压及不同程度的歧视、婚恋等问题的压力更大,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及男女生在求职上的社会不公有关。

来自学业与前途方面的心理压力年级差异显著。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是弱小者,她们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男性。

来自人际关系、自信和自尊方面的心理压力,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可能与女性特有的某些心理特征如:

敏感、矜持、善妒有关。

来自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低、中年级学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这是导致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大学生较低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面临压力时,女性一般比较敏感,易过度防卫,且缺少疏导压力的渠道,因此更容易产生敌对、抑郁、焦虑和恐怖情感体验。

这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应注意性别差异,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女大学生克服个性弱点,完善人格。

建议:

(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要把好大学生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进行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检测进度;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治疗;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要增加投入力度,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3)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能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促使自身的心理得以锤炼并趋成熟。

(4)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如多渠道联系设立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包括创设大学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摘要]

近年来大学牛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设计了测度指标用以测度男女学生群体学业成绩差异。

检测结果显示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学业成绩差异情况;然后实证了学习时问与学业成绩的正相关关系.并发现男女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实证了学习时间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

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判断、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程度、寝室学风和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男女大学生在各影响因素上的分值表现不同解释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现象。

[关键词】学业成绩;性别差异;测度指标;大学生

学业成绩是对大学生进行测评的关键指标,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业成绩相关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高校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群体差异,并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但已有研究未能给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可操作的学业成绩差异测度指标,也未能对此差异的成冈给m全面的解释。

本文针对此问题主要进行了三个工作。

(1)设计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测度指标,以便于更好的描述和分析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现象。

(2)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凶素:

并分析男女生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3)解释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

一、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指标设计及运用

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可以判断男女群体是否存在学业成绩差异。

这也是已有研究中通常运用的判断方法。

但是这些工具仅能整体性的判断差异是否存在。

不能够详细的描述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内部特征。

同时在判断差距大小上存在功能不足,不能明确的体现出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进而无法分析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时间的演化特征。

我们认为通过计算特定排名区域内的男女牛相对人数比能够较好地解决七述三个问题。

之所以用相对人数比,是考虑到高校的不同冬.业之问存在较大的男女人数比例差异,简单的人数比不能说明问题。

引入排名区域可以帮助我们对各成绩层次的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找差异的特性,同时课可以寻找此差异的动态变化情况。

本文设计了测度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指标:

差异系数Rk。

.用以全面动态的测度男女学生学业差异。

指标构成如下:

countif(排名区域k,女)是指研究样本中排名区域k内性别为女的学生人数,countif(排名区域k,男)是指研究样本中排名区域k内性别为男的学生人数。

分母各项分别为研究样本的男、女牛总人数,指标尺t表示在特定排名Ⅸ域k内。

性别为女的学生人数与性别为男的学牛人数的相对比。

根据指标定义可知。

Rk=l时,排名区域k中男

女人数相对相等.不存在差异;R。

>l时,则表示排名区域k内,女生人数相对多于男生人数,指标值越大,女生人数相对越多:

尺。

<1时,则表示在排名区域可内,女生人数相对少于男生人数,指标值越小,女生人数相对越少。

我们收集了J大学管理学院两届(2002级一2003级)学生共计489人全部科目的学习成绩,计算Rk值。

其中2002级251人,2003级238人。

笔者取k值为前1/10、前1/4、前1/3和前1/2分别对总计18个学期的学生平均成绩进行了指标Rk的计算。

得到图l和图2。

通过对图表进行分析发现:

女生的成绩显著优于男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现象体现出如下特征:

(1)成绩较好的排名区域内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学期的延伸而扩大。

(2)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着排名区域的不断提升而增大。

二、学习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探讨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首先需要研究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然后比较男女学生在各影响因素上的表现,解释差异的形成原因。

大量研究表明学业成绩的关键影响凶素可以分为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两部分。

学习效率影响学业成绩是显然的,但是由于这一概念难以测度,同时其受到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学习习惯的影响较深难以改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学习时间展开研究。

学习时间包括上课学习时间和课余学习时间。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课余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分析上课学习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我们参考初任教师评价研究(BETS)模型的相关知识,采用“分配时间”和布卢姆的“用功时间”概念.分析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文的分配时间是指用于上课的时间,考虑到同一个专业课程安排基本相同,我们可以用出勤率测度这一时间;用功时间指分配时间中认真听讲的时间,我们用出勤率乘以听课率来测度。

我们在J大学管理学院200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5人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51人。

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

得到表1。

由表1可知出勤率和听课率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即“用功时间”与学业成绩存在较高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

进一步计算了男女生群体的各指标平均值。

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显而易见女生的出勤率和上课听课率都优于男生,女生的平均用功时间远多于男生。

用功时间和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女生的用功时间远多于男生.可以解释为什么女生的成绩优于男生。

也即解释了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现象。

上述分析从学习时间的差异角度给出了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解释。

但是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还需进一步研究学习时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才能构造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文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学习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模型及假设

目前对高校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为研究此问题,笔者与高校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学习时间的影响因素如图3所示。

高中学习习惯是在以学业成绩为绝对导向的环境中培养的学习习惯,其特性就是学业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

高中学习习惯保持程度越好,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I学生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越高。

用于学习的时间越长。

高中生进人大学。

从一个强约束环境进入一个弱约束环境。

大学生有相对较大的时间自由支配权。

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判断会直接决定用于学习的时间的多少。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学生认为学业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