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167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docx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供药学专业用)

 

编写程亚青

樊敏

武喜红

王红娟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实验2植物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实验3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实验4根的内部构造

实验5茎的内部构造

实验6根茎叶的内部构造及花粉

实验7营养器官的形态观察

实验8繁殖器官的形态观察

实验9校园植物识别

实验10腊叶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熟悉临时制片法和植物显微绘图的方法。

3、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后含物的特征及类型。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稀碘液等。

【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cepaL.新鲜鳞茎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新鲜块茎

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粉末

大黄RheumoffeicinalisBaill.粉末

黄柏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或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粉末

【内容和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式显微镜和复式显微镜。

植物解剖实验所用的复式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微米。

它的基本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

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镜架)。

1、机械部分

(1)镜座:

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

(2)镜柱:

是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3)镜臂:

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为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

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

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

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并使目镜和物镜的配合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60毫米,有的是170毫米。

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象的光路和亮度。

(5)物镜转换器:

为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

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置物镜的部位。

当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6)载物台(镜台):

为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

两旁装有一对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有的显微镜装有机械移动器,一方面可固定玻片标本,同时可利用操纵钮,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移动。

(7)调焦装置:

为了得到清晰的物象,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

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弯筒显微镜细的调焦螺旋在镜柱的两侧),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大的一对是粗调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

小的一对是细调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

(8)聚光器调节螺旋:

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

旋转可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的显微镜没有这种装置。

2、光学部分

由成象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

成象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和聚光器。

(1)物镜:

是决定显微镜质量的最重要的部件,安装在镜筒下端的物镜转换器上,一般有三个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即低倍、高倍和油浸物镜,镜检时可根据需要择一使用。

(2)目镜:

安装在镜筒上端,它的作用是将物镜所成的象进一步放大,使之便于观察。

其上刻有放大倍数,如5X、10X和16X等,可根据当时的需要选择使用。

目镜内的光栏上可装一小段头发,在视野中则为一黑线,叫“指针”,可以用它指示所要观察的部位。

(3)反光镜(反射镜):

是个圆形的两面镜。

一面是平面镜,能反光;另一面是凹面镜,兼有反光和汇集光线的作用,可选择使用。

反光镜具有能转动的关节,可作各种方向的翻转,面向光源,能将光线反射在聚光器上。

(4)聚光器(或镜):

装在载物台下,由聚光镜(几个凸透镜)和虹彩光圈(可变光栏)等组成,它可将平行的光线汇集成束,集中在一点,以增强被检物体的照明。

聚光器可上下调节,如用高倍镜时,视野范围小,则需上升聚光器;用低倍物镜时,视野范围大,可下降聚光器。

(5)虹彩光圈:

装在聚光器内,位于载物台下方,拨动操纵杆,可使光圈扩大或缩小,借以调节通光量。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光度的调节,另一是焦距的调节。

1、取镜和放置:

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特别要禁止用单手提着镜子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出)。

放置桌上时,动作要轻。

一般应放在座位的左侧,距桌边约5—6厘米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2、对光:

一般情况下可用由窗口进入室内的散射光(应避免直射阳光),或用日光灯作光源。

对光时,先把低倍物镜转至中央,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然后用左眼从目镜向下注视(右眼不要闭),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使镜面向着光源。

一般用平面镜即可,光弱时可用凹面镜。

当光线从反光镜表面向上反射入镜筒时,在镜筒内就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此时再利用聚光镜或虹彩光圈调节光的强度,使视野内的光线既均匀明亮,又不刺眼。

在对光的过程中,要体会反光镜、聚光镜和虹彩光圈在调节光线中的不同作用。

3、低倍镜的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的视野范围大,容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4、高倍镜的使用:

在观察较小的物体或细微结构时使用。

(1)选好目标:

由于高倍镜只能把低倍镜视野中心的一小部分加以放大,因此,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中选好目标,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把低倍镜移开,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并使之合轴,即使其与镜筒成一直线(因高倍镜的工作距离很短,操作时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2)调正焦点:

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即可见到模糊的物象。

只要略微调动细调焦螺旋,就可获得最清晰的物象。

初用一台显微镜时,必须注意它的高、低倍镜是否如上述情况那样很好的配合,如果高倍物镜离盖玻片较远看不到物象时,则需要重新调整焦点;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并小心转动粗调焦螺旋使镜筒慢慢地下降至高倍镜头几乎要与切片接触时为止(注意切勿使镜头紧压玻片,以免损坏镜头和压碎玻片标本),然后再由目镜向下观察,同时向内、向后转动粗调焦螺旋,稍微升高镜筒至看见物象后,换调细调焦螺旋,使物象看得更加清晰为止。

(3)在换用高倍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所以要重新调节视野的亮度,此时可升高聚光器或放大虹彩光圈。

5、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再取下切片,取下时要注意勿使切片触及镜头。

切片取下后,再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镜头与通光孔错开,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并将反光镜还原成与桌面垂直,擦净镜体,罩上防尘的塑料罩。

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放回箱中。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是精密仪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地按规程进行操作。

2、要随时保持显微镜清洁,不用时及时收回箱中。

机械部分如有灰尘和污垢,可用纱布、小毛巾等擦试。

光学部分如有灰尘污垢,用擦镜纸轻擦,或用脱脂棉棒蘸少许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由透镜的中心向外进行轻试,切忌用手指及纱布等擦试。

3、用显微镜观察时,必须睁开双眼,切勿紧闭一眼。

应反复训练自己用左眼窥镜,右眼作图。

4、标本必须加盖盖片,制作带水或药液的玻片标本时,必须两面擦干,再放载物台上观察,并且不可使用倾斜关节,以免水液流出污染镜体。

5、如遇机件不灵,使用困难时,千万不可用力转动,更不要任意拆修,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要求协助排除故障,以免问题扩大造成损失。

6、注意防潮:

在观察时,显微镜上凝结的水珠要及时擦干。

二、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观察

(一)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制片

1、取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用纱布擦干。

擦载玻片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的边缘,右手将纱布包住载玻片的上下两面,反复轻轻地擦试。

载玻片擦好后应注意切勿手触摸上、下表面,以免沾上指纹和油污。

擦盖玻片时,应十分小心。

应先把纱布铺在右手掌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盖玻片的边缘,将其放在纱布上,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上下两面隔着纱布轻轻夹住盖片,注意用力均匀,慢慢地轻擦,这样才不至于把盖片擦碎。

2、取洋葱肉质鳞叶,用镊子在鳞叶凹面(内表皮)撕取一块大小约3~4mm2的表皮,置于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注意使材料尽量展平,然后加盖玻片。

加盖玻片时,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使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向下落,放平盖玻片。

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

如果盖玻片下的水分过多,则材料和盖玻片容易浮动,影响观察,可用吸水纸条从盖玻片的侧面吸去一部分水。

如果水未充满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可从盖玻片的一侧再滴入一滴清水,将水泡驱走,即可进行观察。

(二)、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将制好的洋葱鳞叶表皮制片置光学显微镜下,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洋葱表皮细胞为类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

选择几个清晰的细胞,置于视野中央,然后转于高倍镜下仔细观察。

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由于是无色透明的结构,所以只能看到细胞四壁组成的轮廓,而上、下层的细胞壁是看不见的;细胞核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圆形,成熟的老细胞中则偏于细胞边缘薄层细胞质中,呈卵圆形;细胞质在幼嫩细胞中较为稠密,在成熟细胞中细胞质被挤压紧贴细胞壁呈一薄层环绕液泡,仅在细胞两端明显;液泡位于成熟细胞中央,比细胞质更透明。

三、细胞后含物

(一)、淀粉粒的观察

1、取马铃薯块茎一小块,用刀片轻轻刮取一至二滴浑浊的汁液,置载玻片上,加水制成临时水装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淀粉粒外形,再换高倍镜观察,注意脐点、层纹、单复粒等特征。

2、取半夏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水制成临时水装片,按上述方法观察。

然后加1滴稀碘液在盖玻片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将水液吸出,使其染色,观察淀粉粒的颜色变化。

(二)草酸钙晶体的观察

1、取大黄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中央,用水合氯醛进行透化,既滴水合氯醛溶液2~3滴,置酒精灯上小火微微加热,勿使其沸腾(否则产生气泡,妨碍观察),载玻片在火上来回移动,以防加热不匀而使玻片爆裂。

加热过程中,由于蒸发,可随时添加水合氯醛溶液,以免蒸干,当材料颜色变浅而透明时,透化完毕,待冷却后,滴加稀甘油1~2滴(稀甘油是防止水合氯醛结晶析出,并可防止切片失水变干及增加透明度),加盖玻片,擦净其周围的试剂,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形如星状的草酸钙簇晶。

2、取黄柏或甘草粉末少许,按上述方法经水合氯醛透化后观察,可见到方晶或在晶鞘纤维的薄壁细胞中成排的方晶。

【作业】

1、标出显微镜的结构图。

3、绘出马铃薯淀粉粒、半夏淀粉粒。

4、绘出大黄簇晶、黄柏或甘草方晶。

实验2植物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目的与要求】

1、熟悉徒手切片的方法;

2、掌握表皮细胞、气孔、腺毛、非腺毛、腺鳞、油细胞的显微特征。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等。

【实验材料】

新鲜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叶;

忍冬LonicirajaponicaThunb.花;

新鲜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根状茎;

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果皮切片;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根的纵切片。

【内容和方法】

1、薄荷叶的气孔和腺鳞的观察

取薄荷叶,用镊子撕取一块大小约3~4mm2的下表皮,置于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加水制成临时水装片,即可进行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薄荷下表皮有许多气孔,选择几个清晰的气孔,置于视野中央,然后转于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可见到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和与其相连的两个副卫细胞的长轴垂直。

2、金银花花冠腺毛、非腺毛的观察

取金银花花冠一小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后制片观察,可见到许多具有多细胞腺头的腺毛,有的腺头呈橄榄状,有的腺头呈倒三角形状,腺柄也有多细胞组成。

非腺毛是由单细胞组成,较长,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呈牛角状弯曲。

3、姜根状茎的油细胞的观察

取新鲜生姜,徒手切一薄片,制成临时水装片,镜下观察到含黄色物质的细胞,即为油细胞。

4、橘皮油室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橘皮横切永久制片,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腔室,即为油室,油室周围是一些残破的细胞壁,由于制片过程中试剂的处理,分泌物几乎不存在了。

5、蒲公英根纵切面的乳汁管

在显微镜下观察蒲公英根纵切永久制片,可见颜色比较深的管状细胞,即为乳汁管。

【作业】

1、绘出薄荷叶下表皮的气孔轴式。

2、绘出金银花花冠的腺毛与非腺毛。

3、绘出姜根状茎的油细胞。

实验3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纤维、石细胞、导管、筛管的显微特征;

2、熟悉植物组织的绘图方法;

3、了解管胞、伴胞、筛胞的显微特征。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水合氯醛溶液、间苯三酚试液等。

【实验材料】

1、黄豆芽Glycinemax;

2、梨Pyruspyrifolia(Burm.)Nakai.果实;

3、黄柏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或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粉末;

4、南瓜茎Cucurbitamoschata(Duch.)Poiret横切片;

5、松Pinussp.茎纵切片。

【内容和方法】

1、黄豆芽导管的观察

截取黄豆芽下胚轴中上段一截(此段可能见到各种类型的导管),置载玻片上,用刀片纵行剖成三片,取中间一片,在上面交叉放另一载玻片,将材料压扁,用水合氯醛透化,番红或间苯三酚酸性溶液染色,制片观察,注意各种类型的导管特征。

2、梨果肉中石细胞的观察

取梨果肉少许,置载玻片上,用力将其压碎,用水合氯醛透化,番红或间苯三酚酸性溶液染色,制片观察,可见石细胞极多,呈类圆球形,壁很厚,可见明显的纹孔道或分枝纹孔。

3、甘草或黄柏粉末中的晶纤维的观察

取黄柏或甘草粉末少许,水合氯醛透化制片后观察,可见许多纤维呈束状排列,每一纤维胞腔狭窄,壁均匀加厚,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为晶鞘纤维。

4、南瓜茎筛管、伴胞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可见到维管束为双韧型,其两端都是韧皮部,筛管和伴胞分布在韧皮部中,筛管为多边形的薄壁细胞,口径较大,在它旁边往往贴生着一个小型的伴胞,常染色较深。

有的筛管正好从筛板处切过,可见筛板上有许多筛孔。

5、松木茎中的管胞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松木茎纵切永久制片,可见到木质部的管胞为两端尖斜没有穿孔的长管状细胞,壁上有许多具缘纹孔,高倍镜下可见3个同心圆,其外圈是纹孔腔的边缘,内圈是纹孔口的边缘,中间一圈是纹孔塞的边缘。

【作业】

1、绘黄豆芽导管。

2、绘梨石细胞、黄柏或甘草晶纤维。

实验4根的内部构造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

2、熟悉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水合氯醛溶液、间苯三酚试液等。

【实验材料】

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根的横切制片

直立百部Stemonajaponica(Miq.)Miq.根的横切制片

关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根横切制片

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根横切制片

【内容和方法】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取毛莨根的横切永久制片,先用低倍镜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由高倍镜有外向内依次观察,注意每个部位细胞特征:

(1)表皮:

是幼根的最外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2)皮层:

在表皮之内,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可分成外皮层:

表皮下方1~2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皮层薄壁细胞:

多列较大、排列疏松的细胞;内皮层:

细胞排列整齐,其径向壁和上、下壁常局部增厚并栓质化,连成环带状,成凯氏带,对水分和物质的吸收起限制作用。

毛茛根的内皮层往往有六面加厚类型。

(3)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为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所构成。

中柱鞘:

是维管柱的最外层,细胞壁薄,通常由1~2层细胞组成,排列整齐而紧密。

它在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分生组织的特点和新生功能,侧根、周皮和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都发生于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细胞壁厚而胞腔大,常排列成4束星芒状。

每束导管口径大小不一致,靠近中柱鞘的导管最先发育,口径小,是一些螺纹和环纹加厚的导管,叫原生木质部。

分布在近根中心位置的导管,口径大,分化较晚,为后生木质部,其导管着色往往较浅,甚至不显红色。

初生韧皮部:

位于初生木质部的两个辐射角之间,与木质部相间排列,由筛管、伴胞等构成。

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还分布着薄壁组织,当根进行次生生长前它将分化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大多数双子叶根中心部分均为导管所占据,是没有髓的。

但有少数植物,也可能后生木质部没有能分化到中心而有少量薄壁细胞。

2、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取百部根的横切永久制片,先用低倍镜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由高倍镜有外向内依次观察,注意每个部位细胞特征:

(1)根被:

最外面的3~4层细胞

(2)皮层:

占根的大部分,可分为:

外皮层:

紧靠根被的下方为一列排列整齐,略呈方形,较根被细胞为小的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

位于内、外皮层之间的多列较大、排列疏松的细胞。

内皮层:

最内层,细胞较小,切向延长,排列紧密,侧壁略增厚。

(3)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为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所构成。

中柱鞘:

在内皮层内侧,由1~2列小型的,切向延长的,略相似于内皮层的薄壁细胞组成。

木质部:

约有20多束,与韧皮部相间排列。

木质部的导管染成红色,注意导管的成熟顺序。

韧皮部:

与木质部相间排列,由一群细小而呈多角形的细胞组成。

髓:

位于维管柱中心,由许多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单子叶植物髓部细胞可能木质化)。

3、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

取防风根的横切永久制片,先用低倍镜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由高倍镜有外向内依次观察,注意每个部位细胞特征:

(1)周皮:

外为数层排列整齐的长方形细胞,其下面为木栓形成层。

当木栓形成层正在活动时,与木栓层的界限不太明显。

其内可见细胞较大的栓内层

(2)次生韧皮部:

较宽,占半径1/2左右,韧皮射线随着韧皮部的添加挤压而弯曲,有时出现裂隙。

韧皮部含有筛管、伴胞及薄壁细胞等,所以细胞大小、形态有区别。

(3)形成层:

形成层只是一层细胞,但正在分化的阶段,向内向外分化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尚未成熟,形态上相似,不易区分,因此,往往将这几层合称为形成层区。

(4)次生木质部:

形成层以内均为木质部,导管大小不一,作放射状排列,木射线约由1~2列薄壁细胞组成,呈放射状。

仔细区分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并根据导管的特点区分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没有髓部。

(5)分泌道:

在横切面上,还可见到分泌道,弄清分布的位置。

4、双子叶植物根的异常构造

取牛膝根的横切永久制片,先用低倍镜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由高倍镜有外向内依次观察,注意每个部位细胞特征:

(1)周皮:

分清三层结构。

(2)正常维管束:

位于中心,包括初生和次生生长。

(3)异型维管束:

在周皮与正常维管束之间的部分有很多异型维管束呈环状分布。

在最外层的一轮维管束环中有的部位还隐约见到副形成层连成的间断环状。

观察异常构造的关键是要弄清与正常的次生构造的区别。

异常构造是在次生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尽管中心部位的次生构造不发达,但其中仍可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

有些次生生长发达的根,但其中导管较少,且排列稀疏时,不要误认为是异常构造,因其导管虽稀疏,但整个是维管柱,内侧导管的外方或周围是没有韧皮部的。

【作业】:

1、绘直立百部根横切面的简图。

2、绘关防风根横切片的简图。

实验5茎的内部构造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裸子植物茎次生构造特点。

2、能区别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双子植物木质茎和草质茎的次生构造特点。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水合氯醛溶液、间苯三酚试液等。

【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茎横切制片

玉米Zeamays茎横切制片

椴树Tiliasp.茎横切制片

薄荷Menthahaplocalyx茎横切制片

【内容和方法】

l、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茎横切制片(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特点):

(1)表皮:

表皮细胞是从原表皮的细胞分裂、分化发育而来。

表皮细胞较小,只有一层,排列紧密,细胞外壁可见有角质化的角质层。

有的表皮细胞转化成表皮毛,有单细胞的或多细胞的。

①皮层:

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部分,这部分细胞是基本分生组织分裂分化而来的。

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较小,是厚角细胞,细胞在角隅处加厚,其内侧是数层薄壁细胞,即基本组织。

在基本组织中,有由分泌细胞围起来的分泌腔。

(3)维管柱:

比较发达,由于没有明显的内皮层和中柱鞘细胞,所以常使维管柱与皮层的界限难以区分。

①维管束:

多呈束状,在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染色较深,很易识别。

每个维管束都由初生韧皮部、束内(中)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韧皮部在木质部外,称外韧维管束,束内有形成层存在,为无限维管束。

它们都是由原

形成层发展来的。

初生韧皮部:

包括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其为外始式,维管束最外方是原生韧皮纤维。

在韧皮纤维之内方是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

束内形成层:

是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仍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

在横切面上,细胞扁平状,壁薄。

初生木质部:

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化方向是内始式。

②髓射线:

是存在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它连接皮层和茎中央的髓。

③髓:

位于茎的中央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常具贮藏的功能。

回忆在双子叶植物根中,有无见到髓及髓射线。

2、玉米Zeamays茎横切制片(示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1)表皮:

在茎的最外一层为表皮。

横切面为扁方形,排列整齐,外壁增厚,有的细胞较小,壁上有发亮的硅质加厚。

(2)基本组织:

在成熟的茎中,靠近表皮处,有1~3层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较小,是厚壁细胞组成的外皮层,内部为薄壁的基本组织细胞,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并有细胞间隙。

越靠茎的中央,细胞直径越大。

(3)维管束:

在基本组织中,有许多散生的维管束。

维管束在茎的边缘分布多,每个维管束较小,在茎的中央部分分布少,但每个维管束较大。

因此,在玉米茎中没有皮层、维管柱及髓之间的明显界限。

玉米茎维管束被一圈厚壁组织(纤维)构成的鞘包裹着。

里面只有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两部分,其间没有形成层,初生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导管,它们在横切面上排列成V形。

初生木质部的外方是初生韧皮部,其中原生韧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