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1426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docx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课件资料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徐艳丽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毕业论文

 

题目: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系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徐艳丽

指导教师:

任振翔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摘要:

陕西宝鸡社火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特别是宝鸡市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之一。

赤沙镇的血社火除了血腥,恐怖的特点以外,还存在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刻的寓意,技术的神秘、取材的单一、地域的局限等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演出,传承,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对政府和个人的呼吁,以期对血社火这一稀有民俗的深入开发和传承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血社火;特点;现状;传承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andthestatusquoofShaanxiChisharedsandbloodShehuo

Abstract:

ShaanxiBaojiShehuoarthasalonghistory,profoundinfluence,especiallyinBaojiCityChiShaZhenbloodShehuoisinShaanxiProvinceandtheexistingoldestfestivalsareone.ZhenChiShabloodShehuoinadditiontobloodyhorrorofthecharacteristics,therearestrongregionalcultureanduniqueperformanceformandprofoundmeaning,mysterioustechnology,drawingthesingle,geographicallimitations,andothercharacteristics;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itintheshow,inheritance,protectionproblems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thestatusquoisnotoptimistic,theappealtothegovernmentandindividuals,inordertobloodShehuothisrarefolkandin-depthdevelopmentofinheritancetoarole.

Keywords:

bloodShehuo;characteristics;statusquo;inheritance

目录

TOC\o"1-3"\h\z\u引言................................................................1

一、血社火的介绍.....................................................1

二、血社火的特点.....................................................2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2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2

(三)深刻的寓意性..............................................3

(四)技术的神秘性..............................................3

(五)题材的单一性..............................................3

(六)地域的局限性..............................................4

三、血社火的现状....................................................4

(一)演出现状..................................................4

(二)传承现状..................................................5

(三)保护现状.................................................6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6

(1)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6

(2)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6

(3)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6

(4)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7

结语................................................................7

参考文献............................................................8

附录................................................................9

致谢...............................................................14

引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不仅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体现。

陕西宝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宝鸡赤沙的血社火是宝鸡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代表,它以奇特、恐怖、神秘的特点在社火民俗中自成一家。

本文以赤沙血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从它的的文化、取材、地域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它的现状做了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血社火的介绍

“社火”起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属于一种祭祀民俗。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极为落后,人们没有能力解决和避免一些天灾,便把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以牲畜、以人、以血祭祀天地祈祷部族和平,五谷丰登的习俗,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宝鸡血社火就是以血祭祀土地的一个典型的祭祀民俗的代表①

宝鸡血社火由赤沙镇吴氏家族创立于清道光十八年,传说是由一位河南铁匠传进的。

有一年春节,天气非常冷,一位饥病交加的河南铁匠晕倒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村头,被路过的村民吴穷汉发现,吴穷汉把他带回家并救治。

时逢三寺村古庙会,铁匠为了表示感谢,在村子里装扮了一场血社火的演出,受到了村民的热烈追捧,临走时铁匠把装扮血社火的道具送给了吴穷汉,并传授了装扮血社火的技术。

从此每逢正月三寺村古庙会血社火就会在村子里表演,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血社火,又被称为“快活”,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从它的取材《水浒传》中的“快活林”中取”快活”之意。

第二,农民人靠天吃饭,四季在田间忙碌,有时还会遇上天灾人祸,心里难有个顺畅的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来乐呵一下,办社火就是为了心里图个快活。

第三,血社火装扮的内容是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的故事,大坏人西门庆受到惩罚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这也表现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和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憧憬。

血社火的表演血腥、恐怖、奇特,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表演内容。

以前演员骑在马上游演,现在多用拖拉机或农用汽车载着游演,大都在庙会场所和村子里表演。

血社火的游演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西门庆及他的手下手持利釜,长矛,剪刀,锥子等利器招摇过市。

第二次是武松惩办了这些恶人,把他们手里的利釜,长矛,剪刀,锥子等利器或刺进他们的头颅,或扎进他们的眉心,或刺进他们的肚里……这些恶人一个个鲜血长流,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痛苦万分,画面极为血腥,使人不忍直视。

作为陕西社火民俗的独特代表,血社火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血社火的特点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

宝鸡,在古代被称做陈仓,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南面横卧秦岭,渭河从中间穿过,陕、甘、宁、川四省(区)在此交汇,当代以来随着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建成和全面贯通,成为我国又一大交通十字交汇处。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五千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和黄帝出生在此,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周、秦王朝也曾经先后在此建都,创造了宝贵的周秦文化;汉唐王朝也在此继承开拓,树立起了汉唐文化的丰碑。

宝鸡还著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它不仅地下文物丰富,民俗艺术也是绚烂多彩,“社火”表演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和文化沃土中诞生、发展、壮大的。

民俗的产生发展应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宝鸡血社火,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宝鸡血社火根值在宝鸡这块沃土上,是流传在宝鸡民间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是对宝鸡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和集中体现。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

血社火与大多数的社火一样,表演形式主要是游演,属于车社火,但它不同于其它社火是单次游演,而是游演两次。

第一次是以西门庆及其打手为主,他们个个手里拿着利器,或镰刀,或斧子,或剪刀等,满脸凶神恶煞,招摇过市。

等第二次游演的时候,场面来个三百六十度的转弯,第一次游演时他们手里所持的利器已经分别或插或刺进他们的身体各部分,这些个打手一改第一次的嚣张气焰,有的额头鲜血直流,有的肚肠外漏,个个表情痛苦万分,面如死灰,队伍最后武松一手擒持西门庆,一手高举潘金莲。

而且它的表演主题也不同与其它社火,基本以血为主题,场面暴力,血腥,奇特。

虽然仅仅是肢体语言和妆容效果,但两次游演却活灵活现的把武松斗杀的过程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动态感,让人感觉到这场激烈的打斗在刚才真实的发生过。

(三)深刻的寓意性

血社火除了和其它社火民俗一样作为一种祭祀民俗,蕴含了崇神拜地的寓意外,更有其独特的寓意性,血为红色,为红红火火之意。

赤沙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人们都过着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艰苦生活,勤劳朴实的赤沙人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创造了这一社火并克服各种困难把它流传至今,是寓意他们的生活像这血的红色一样越来越红红火火。

这些可爱的人们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又从水浒中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取材,表达了他们支持善势力,反对恶势力的立场,对恶有人管,善有人扬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他们对法治,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其寓意深刻而深远,与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梦是紧密相联的。

(四)技术的神秘性

作为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民俗之一,赤沙血社火不仅在表演上有其奇特性,而且还具有神秘性。

首先表现在他的化装技术上。

社火表演前,化妆一般在镇上的庙里进行,门口有人看守,化妆现场是保密的。

除了传承人之外怎样使凳子一角稳稳的固定在前额,人肠倾倒在肚外,长锥直刺进眉心等这些高难度装扮做到逼真形象一直无人知晓,就连装身子的人据说也是迷迷糊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次表现在它的传承上。

从吴穷汉到现在血社火已经是第七代单传,主要技术由吴穷汉的后人掌握,而且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种传承方式也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

(五)题材的单一性

社火属于脸谱艺术,宝鸡社火脸谱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或曹操还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或妖怪亦或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人物和故事,他都可以被用来装扮,生旦净末丑可谓是一应俱全。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开拓进取”,“龙马精神”等等的新字眼亦被用来作为社火的题材,社火的内容更加被充实了。

但赤沙的血社火从传承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以《水浒传》中《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唯一题材,主要人物也一直是武松,西门庆及其手下,潘金莲,无论是人物、脸谱还是造型都没有改变过,相较其他社火显得有些单一。

(六)地域的局限性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是隶属于赤沙镇的一个很小的村落,全村大约有几百口人。

大山环耸,土地贫瘠,几条沟壑把本来就不大的村子分割成好几块,人家都坐落在半山坡上,交通极为不便,因村子有三个寺院而称为三寺村。

早年间三寺村的人民主要是靠天吃饭,肩扛背背,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交通问题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仍然不容乐观。

村民常年与外界隔离,思想很落后,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使得他们在血社火的传承上固守“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传承越来越受到阻力。

虽然赤沙血社火慢慢被更多的人知道,但因为三寺村地理位置的闭塞性,很多人仍是百闻而难得一见,地域的局限性给血社火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力。

三、血社火的现状

(一)演出现状

据三寺村人讲,解放前血社火只在村里表演,十年表演一次,解放后三年表演一次,而且到乡上表演,和其他村的社火比赛。

“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表演。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外界人士的喜爱,北京、上海、广东人甚至外国人不远万里上门来观看,血社火也被多次请到外地表演。

但近几年来,血社火每逢闰年才表演一次,游演的次数也由两次简化到了一次,基本不外出表演,演出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对三寺村村民的走访,我发现造成血社火这种演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资金匮乏,据资料记述举行一次社火活动的经费取决于距离的远近。

血社火的社火箱是从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化妆道具和衣服基本固定,除了维护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

费用主要用于包租车辆和吃饭费用。

以前社火演出是骑在马上,现在改变为用车载。

血社火将社火人物造型安装在拖拉机或者或用汽车上进行,所以八面鼓、八面锣、仪仗队、16个场景造型需要至少20辆车同时出动。

在本地表演,车辆要少一些,20辆车,加上参与人员的吃饭,花销基本在8000元左右,一次外出表演至少要花2万元左右。

④二是人心不齐,国家给血社火的传人每年发放8000元生活补助,其它人没有任何补助。

一次社火的表演不仅需要艺人的参与,更需要村民们的协助和参与,在只有艺人有补助其他人没有补助的情况下,很多村民参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人们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一次成功的游演活动就很难组织起来。

因此血社火的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善。

(二)传承现状

1、艺人传承的现状

血社火的传承从吴穷汉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且都是单传。

前面叙述过血社火的化妆是保密的,除了传人,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方法。

不乏有对此感兴趣的人想学习,但血社火的传承从不外传的规则从未被破过,就算是族人,很多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访谈中很多吴氏家族的人表示他们对血社火的技术不能够学会学通。

⑥随着信息化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走出大山,务工讨生活,他们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很多人甚至在外扎根,村里常年留着的就是一些老年人,族里面留在村里专职学习社火的人基本没有,加上“传男不传女。

”这一规定,血社火的传承越来越趋于老龄化。

血社火的传承面临这极大的阻力,这项古老艺术面临这失传的危险。

2、受众传承的现状

和其他的一些社火相比较,如黑社火的表演在以前就已经有的肢体和说唱上,加入了人物的创新和题材的创新,而血社火几百年来,一直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题材,人物、器具和装扮也一直没有任何的改变。

在现代这个网络极度发达的年代,电视、电影等媒体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观赏选择,长时间的重复表演和固定妆容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会破坏人们的好奇欲。

同时随着人思想观念的改进,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追求一种和谐,安定的生活理念,以血腥,恐怖著称的血社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非议,村里的老人讲血社火一般是不让孩子看的,怕吓坏孩子。

很多年轻媳妇也讲不喜欢血社火,觉得它太血腥了。

⑥如果血社火仍然固守陈规,不去寻求改进和创新,那么它的传承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保护现状

血社火早先已经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又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虽然国家对它的保护很重视,但它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政府的保护和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血社火的保护仍然受到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

社火的道具据说除了有几件是文革时丢失补做的外其它都是从几百年前传下来的,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器具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损坏程度极为严重,原汁原味的器具可能会被新器具所替代。

此外除了族里的老人,村里年轻人对血社火的感情也越来越淡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弱,有些人甚至觉得血社火的存亡于自己无关。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

(一)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转变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明确社火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价值,要加大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比赛、板报等形式加强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要努力开发血社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让民俗带动经济的发展,让经济推动民俗的发展,实现共同双赢。

最后,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政府牵头,村民参与的形式,对血社火进行一个合理化改革,让它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更加文明的表演方式走出三寺村,走出陕西省,走出中国。

(二)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

血社火作为一项传统社火民俗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宝鸡社火文化的保护,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保护。

作为年轻的传承艺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血社火传承的意义,积极去传承。

年轻艺人不仅要认真学习社火技术,同时要用年轻人的观点理念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改进和宣传血社火,把血社火的发扬光大为己任,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

(三)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

作为个人,我们首先要树立对血社火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要有意识地去宣传和保护它,比如积极参加社火表演,主动为不太了解的人讲解血社火,阅读有关社火的书籍,对血社火有偏差的言论和人选择性的加以引导等;作为企业单位人士,可以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些钱才或物资的支持。

文人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它形成一门系统性更完整的学术。

总之大家一起努力把血社火发扬光大。

(四)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

血社火作为一项民间习俗,可以说是全民的节日和盛事。

在农村,春节对于四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讲是难得放松和娱乐时间,社火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装身子,或打鼓,或观赏都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

人们看热闹,自然就把注意力从牌桌,麻将桌上转移了,这样赌博的人就会减少。

在当代,社火民俗作为乡村基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血社火的取材来自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不仅把《水浒传》这本著作进行了传扬,更把惩恶扬善,善恶有果的思想进行了传扬,教导人们为善,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血腥暴力的场景不免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

所以为了紧随时代步伐,对受众形成良好文明的影响,传承者应该对血社火进行改进和创新。

结语

在时代发展浪潮的激流中,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古老的宝鸡血社火民俗仍然保存着自己原汁原味的特色,无论是血腥和阴森的妆容,还是惩恶扬善的取材,亦或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习俗,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传统固然是好的,但传统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和不断的改革创新。

因此面对血社火演出接受度的下降,传承濒临失传,保护力度不佳的现状,除了政府的保护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外,它自身也必须做出改进。

血社火民俗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满足大众,才可能持久地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林,并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

(2):

159—168

[2]王琼.人性与血祭—宝鸡血社火的地缘历史文化追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

55.

[3]李同生.惊悚恐怖的扎快活[J]中华瑰宝,16-18.

[4]王志英.血社火的来历[J].风俗传说,2014,2

(2):

23.

[5]任学武.关中平原“血社火”[N].中国文化报,2009-09-26

(2).

[6]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

(1):

50-53

[7]王春英.个案探讨宝鸡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瓶颈[J].民族传统体育,2014,(21):

134-135.

[8]高辉.基于旅游文化开发的关中社火的调查[J].当代艺术,2011,6

(2):

134.

[9]王岁孝.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368

(1):

98

[10]杨柳欣.户县社火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0):

84.

 

附录

陕西赤沙血社火现状调查访谈录

访谈人物:

吴老伯男60岁三寺村村民

李喜堂男23岁三寺村村民

周倩女24岁三寺村村民

访谈者:

徐艳丽运城学院中文系1101班

访谈地点:

陕西省宝鸡市成仓区赤沙镇三四村街道

访谈日期:

2015-04-20

访谈过程

(在以下访谈中,U代表吴老伯,L代表李喜堂,Z代表周倩,W代表采访者)

W:

大家都看过血社火表演吗?

U:

村里的人基本都看过。

W:

您知道血社火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并且开始表演的吗?

U:

我们这个血社火历史长很,从清朝道光皇帝那会就开始表演了。

W:

血社火是每年都表演吗?

U:

不是。

W:

那它的表演时间是怎么样的?

U:

解放前血社火就只在村里演,十年演一次,解放后三年演一次,而且到乡上演,和其它村的社火比赛。

“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演。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外面的人像北京、上海、广东人都跑来看,社火也出去演,现在基本都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基本不外出。

W:

为什么现在表演这么少还不外出?

U:

一个是没资金,二个是人心不齐。

国家现在给发补助,但只有吴家的传人有,其他人没有,很多人心里不服气,谁也不愿意白出力气。

W:

血社火一直以血腥,恐怖著称,你看时害怕吗?

Z:

害怕。

我们都不让孩子看的,我自己也不敢看,太血腥了,怕做噩梦

W:

血社火的表演除了武松斗杀西门庆作的题材,还有其它吗?

U:

没有,一直就是这一个内容,没变过。

W:

一直看一个内容会觉得没意思吗?

L:

说实话,我小时候看觉得特别好看,现在看着看着也觉得没意思了,每次都是哪些装扮,哪些表演,还不如坐在炕上看电视里。

W:

血社火的装扮技术非常逼真,高超,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L:

血社火是吴家一代单传下来的,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每一次装扮的时候在村里的庙里,门口有人看守,很保密。

我小时候装过身子,也是迷迷糊糊,什么也不知道。

所以除了传人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技术。

W:

血社火现在是第几代传人?

L:

血社火传到现在是第七代,都是单传。

W:

传承情况怎么样?

L:

他们本族的很多人都学不会,很多人想学又不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