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647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docx

汉语言论沈从文的《边城》

提供全套毕业设计,欢迎咨询

论沈从文的《边城》

陕西汉中刘保军

摘要

弥漫泥土味道的《边城》以湘西边境的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描写了一位驾船老人和他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翠翠以致酿成悲剧的故事。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既对边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风土习俗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边城”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其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

文中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边城的人是自然之子,纯朴不功利,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但这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也绝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体现了作者笔下的所有人的一种淳厚的人性美。

本文意在通过对爷孙亲情、子兄亲情、渡船上的乡情分析,对翠翠原型的寻找,作品的意境,爷爷和翠翠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作品的意境分析等几方面来浅析《边城》。

关键词:

亲情,爱情,乡情,意境,自然,理想

 

一、原作概说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沈从文先生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但是在他众多的著作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2、思想内容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

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

二、作品分析

(一)翠翠的原型

1、原型

(一)---现实中的三个女性

翠翠原型之一是绒线铺的小女孩。

是作者回忆自己当年的同伴时所产生的形象。

在一座小城里,作者的同伴看上了一个绒线铺里的女孩子,于是借买系草鞋的带子,到绒线铺里去了三次。

十七年之后,作者故地重游,绒线铺子依旧,那女孩一如当年坐在线铺里,到后来才知道她是原先那个女孩子的女儿,而她的父亲就是自己当年的那位同伴。

当时,他的妻子已死,自己也已渐渐衰老,“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但他的眉宇间却透出了安于现状的神气,作者感到了悲凉感到了人世间的沧桑,而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聪明温柔的品性就是从绒线铺的小女孩的印象而来的。

原型之二是崂山少女。

一次作者乘汽车去崂山,在北九水看到了一个清纯明慧的乡村女孩,女孩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此时作者正在酝酿创作小说《边城》,眼前的崂山少女触动了作者,是一个触机,使作者脑海中翠翠的形象顿时鲜活了起来,从而产生了写《边城》的灵感。

原型之三是自己的夫人张兆和,“一面就用身边新妇做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

①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是很保守的。

1932年复,沈从文到上海去看张兆和,张兆和不在家。

张兆和回到家里,张允和劝她去看看沈从文。

在兄弟姐妹面前,张兆和脸上有点挂不住,悻悻然说:

“没有的事!

去旅馆看他?

不去!

”张允和说:

“你去就说,我家兄弟姐妹多,很好玩,请你来玩玩!

”张兆和到了沈从文的旅馆的时候就站在门外,仿佛背书似地说:

“沈先生,我家兄弟姐妹多,很好玩,请你去玩玩?

”说完了再也想不起说什么了,到北京以后,张兆和本来还想读书的,但是为了照顾沈从文,她放弃了再读几年书的打算。

她的皮肤和性格都和翠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2、原型

(二)-----意境中的一片竹林

小说中,翠翠身后那一片竹林以其宽宏的怀抱容纳了在现实生活中已无路可去的翠翠,我们可以不止一次地发现翠翠把竹林当作其避难之所:

在小时,每次遇到陌生人,都“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长大后,每次遇到婚姻问题也是如此:

第一次知道顺顺托媒人为儿子大老攀亲时,她便“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向屋后的塔跑去了;当傩送经过喊渡河时,翠翠一认出是她喜欢的人,“大吃一惊,同小兽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

   翠翠生活在一个风光旖旎、安静秀丽的田园世界中,仿佛就如祖父替她取名一般,翠翠来源于绿色,来源于那逼人的竹篁,自然,当她遇见陌生时,脑中第一印象便是若对方有心机便逃入竹林——那个绿色的世界,似乎在那儿,她可以向那深翠的竹林倾诉自己的心事,可以对它敞开自己的情怀——而没有往家中跑,家,在中国的历代传统思维中,一直是块具有极大凝聚力的磁石,它永远是每艘渡船停靠的码头,难道是翠翠不爱那个与老祖父相依为命的家吗?

“每回祖父一到家”,便可以看到“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一幕,翠翠爱那个家,爱那个相依为命的老祖父,在她而言,家便是有老祖父守候着的第二个“码头”,但翠翠这种无意识的跑入深山的举动恰恰折射出其内心真实的归依:

在她的潜意识中,她已把自己的一切注入进了那片竹林;而那片竹林,并非只是有着几根简单的翠竹,那是一个纯真的世界——没有邪恶,没有“陌生人的注意”,有那浓浓的翠意;而翠翠,天性中是大自然的女儿,她已物化于其中;那纯真的世界永远庇护着翠翠,永远同外界形成了隔离,从小没有了母亲的翠翠,在大自然中无意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位母亲,第一位母亲给了翠翠生命,而后者——竹林(自然),从老船夫替翠翠取名的那一刻起,在她的生命成长旅途中,便一直在无意中庇护着她,当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离她远去的时侯,只有竹林,只有自然,这位母亲依然守候在女儿的身边。

(二)人物形象分析

1、爷爷---边城人道德的结晶

文中的边城人是不功利的,人人以反功利为荣。

爷爷便是他们的代表。

孙女俩生活拮据,可爷爷却为人如此的“不爱钱”,似乎与钱有仇般,处处与钱为难。

实际上,爷爷是传统的边城人思想,以不爱钱为荣。

  文中几处自豪的提到茶峒人平素品德,而正因为爷爷的性格正符合茶峒人的道德观,所以为人们所推崇,提起渡船,无人不知那个豪爽老人,当然,可以说每个人都摆渡,所以知道她,但是,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文中有个细节,翠翠不愿去看热闹,要与爷爷守船时,爷爷便拿茶峒人品德去压她,以使她乖乖去玩。

为什么要品德压一个女孩子呢,因为对爷爷自己,这是最具权威性的东西,所以下意识的拿来“恫吓”翠翠。

  文中描述了当事情与钱发生关系时,爷爷的处理方式----定是互相推诿,仿佛钱是人人都不要的东西般,在这些争执里,谁要是最后占了钱的便宜,谁就是输家。

文中安排了几个推钱的场景,读来就如生活中发生的事般真实。

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与屠夫的争执,还有一个定要留钱的摆渡客。

沈先生对此类场景津津乐道,可见他对这种风情的喜爱。

人人以情义为重,一不要钱为荣,我认为,这便是沈先生所念念不忘的人土风情。

  

2、翠翠----作者的理想人生

主人公翠翠,翠翠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是人性爱与人情美的化身,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是一个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形象。

是经过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的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至。

作者不仅赋予了这位少女健康、优美的外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对待爱情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从而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翠翠取名于两山篁竹的诱人的翠色,她在作品中一出现,仿佛就是自然的造化: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也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巧,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②花一样的年龄,水一样的性情,她美丽、热情而又纯真,她善良、乖巧而又懂事,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

在一种近乎奇迹中,翠翠长大了。

多了一些思考,多了一些梦。

她喜欢看迎送新娘的喜轿,喜欢在头发上插野花,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银镯子,内心充满了歆羡。

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了船总的儿子二老,从此便暗暗倾心。

至此,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与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的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出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

当翠翠面对着大老遇难而死、二老赌气下行、大风大雨之夜,祖父离世,翠翠仍然怀着对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守着渡口,等待二老回来,一如既往,因循着传统的方式,平和的生活着,虔诚地等待着。

(三)人物关系分析

1、至纯至美的祖孙亲情

翠翠是这个老船夫生活的精神依托,翠翠可以代替天,代替大自然,结老船夫一种生活的勇气,是老船夫的另一种太阳,一个人可以代替天与太阳,可以与天和太阳并提,可见翠翠在爷爷的重要性!

祖孙以船为家,迎来送往。

爷爷疼爱翠翠,并且教会了翠翠牵船的活计,在感情上尽力体谅,把孙女看得如掌上明珠,从不呵斥,从不责难。

在她烦心的时候为她讲故事、唱歌;操心她的亲事,想促成她的爱情,引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

生活上无比关心,不让坐热石头。

对从小失去父母从翠翠满心的温和和悲悯。

平常日子就在祖孙俩的一片亲情中打发过去。

由于女儿女婿的悲剧,在他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他担心翠翠走她母亲的老路,就不告诉翠翠晚上唱歌的事实,也不告诉她天保兄弟的选择。

他更担忧着翠翠在自己离开人世后的生活,想把她的生活安排的更好一些,有一个好的归宿,因此他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傩送及其父亲探听消息,遭到淡漠的回答,使他伤心烦闷,但他并不因此对船总父子怀恨,他相信他们是好的,并企图继续寻找机会撮合外孙女与傩送的婚姻,这种努力直至他病逝。

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孙女的深厚的爱,这相依为命的祖孙俩使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至纯至美的祖孙之爱。

2、诚挚和谐的子兄亲情

船总顺顺慷慨豪爽,常常济人之危,处事公正无私,成了当地德高望重的名宿。

而他对儿子的要求也相当严格,长大后,随船见识,甘苦与共,划桨拉纤,一视同仁。

在旱路做生意不避寒暑,学贸易,学应酬,练得身体结实,和气亲人,不骄不惰,与父亲一样受人尊重。

父与子之间如同朋友,相亲相爱,没有家长命令,没有族规拘束,演绎着边城人特有的人世真情。

兄弟俩面对翠翠,照茶峒的规矩,一方面来一次流血竞争,一方面兄弟俩必须有一个“情人奉让”,作哥哥的天保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当明知自己不是弟弟的敌手时,二老却主动替大老唱歌。

就此,在这种二难中,大老主动离家出走,双方的慷慨热情,带来了宁静与和谐。

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那份浓厚的诚挚的手足之情。

这种以人道精神为主体建构的边城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城堡。

它很恰当地注解了作家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形式”③的理想。

按作家自己的话来说,《边城》是“为人类‘爱’字做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3、朦胧自然的悲剧爱情

翠翠,明慧温柔,天真纯粹,她对傩送,虽不是一见钟情,却又那样难以忘怀,自然而然产生出了一种既朦胧又执著的爱。

二老傩送,心地善良,勇敢漂亮,“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凡从小乡城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做的事,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

”他“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富于感情。

”⑤在渡船与碾坊之间,傩送选择了渡船,他爱翠翠本人;同时爱上翠翠的大老,也作了感情上的让步,在他看来,二老与翠翠更相配——人品与才能;那爱多事的爷爷,也处处尊重翠翠的选择,并且善良地为外孙女作红娘。

在这里,虽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更有唱歌定情的风俗,自由,热烈,真挚,没有道德的羁绊约束,封建礼教的冥顽愚昧,小市民的虚伪做作,也没有病态的情欲纠结和肉体放纵。

一切都顺乎自然,处处显示出由自然而来的生活。

美丽总是愁人的,小说中老船夫对翠翠母亲悲剧的回忆,便隐隐预示了翠翠未来的命运:

当前的人总是生活在往昔“情结”“原型”的阴影里,注定难逃宿命的结局。

结尾又写道: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来。

”留给读者想象的空白,但悲剧的结局已是无可避免。

小说在启示人们:

千百年来,人们在主观上总是在追求爱情,追求圆满,追求幸福,但事实上,这种追求总是难以尽如人意。

尽管如此,我们发现这并不影响文章的美,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悲剧的美丽,反而更加突出了翠翠这种朦胧的自然的爱情。

(四)作品意境分析

1、如梦如诗的意境

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是理想的梦的天堂:

边城有诗一样美丽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

有诗一样秀美,随顺的男女老少,有诗一样的情感和语言。

作者以如诗如画的故事、人物、山水风情圆了自己的梦。

在作者的笔下,啼声婉转的草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

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情感世界的波动而自然的展开。

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此次对傩送的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借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歌唱爱与美,从而构成独有的审美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梦想感受!

2、和谐的人与自然

《边城》中许多人与自然的关系皆是山水画之和谐的典范。

翠翠的祖父,作者对他的称呼就很有意思,曰老船夫,无名无姓。

他五十年如一日,在碧岨溪为来往的行人摆渡,把这看作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将自己的生命与渡船维系在一起,与碧岨溪维系在一起,与渡船与小溪浑合成一体,构成和谐的色彩。

文章未尾写到祖父逝世之时,雷电雨大作,它们有着人的高妄想获七情,悲痛这一位仁爱,慈善的边城渡手的飘逝,为之号叫悲苦。

随着雷雨风电,白塔倒坍,船被冲走。

这一老船夫生前的忠实伴侣--船,这象老船夫完善品德,优美人性的白塔,皆因这一位仁爱慈善的老船夫的归去而不愿停留于世,与之共赴归途。

在这里作者将船,白搭,风雨雷电上升到了人的高度,它们已不单单是一种自然景物,而是充满了人性,充满了爱,与逝去的老船夫形成一幅凄凉却和谐的画卷,一曲催人泪下却优美动听的乐章。

自然与人达到了同一高度,给人以山水画的和谐之感。

3、渡船上浓浓的乡情

老船夫敦厚朴实,恪尽本分,为了让过渡人能赶回家吃晚饭,在渡船上忙个不停,过渡人过意不去,掷下些钱,老船夫好意谢绝过渡人掷在船板上的钱,每每推却不过,就必另设法或赠草烟或供凉茶予以回报,于是,碧溪的方头渡船上就常常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浓烈的乡情故事。

渡船是公家的,人情却是私家的。

正是因为公私分明,古渡口的老船夫祖孙俩才给过往行人客商那么深的印象,从这里更可看出边城人纯朴的乡情。

“边城”社会,人人靠自身的劳动生活,与人为善,待人以诚。

老船夫把固守渡船为过客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只要活着就不离开岗位。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他忠厚朴实,宽厚热情,重义轻利,慷慨大度,这种境界也只有在湘西的边城才能表现出来,更体现出边城人之间的人情之淳朴。

4、理想的生活乐园

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

“一个与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做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致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一个读者身份相同或相近的游客,要“作三十天的旅行,”才能到达那里,真是名副其实的边城。

读者可以设想沿着这条路线到湘西去,路是桥梁的纽带,也是分界和阻隔;空间的阻隔和距离生成两个世界,作者在努力建立一处理想的生活乐园。

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⑥沈从文又说: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在《边城》中设置一个生活虽不富裕但人们都很和美融洽相处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没有争斗没有尔虞我诈……他的理想的生活乐园,建立在人性善良的基础之上,投射到人物性格,人际关系,茶峒的社会与习俗,甚至自然环境等各种层面。

例如渡船老人,他勤劳、善良、本分、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他都不缺少。

他管理渡船,无论风吹雨淋,寒暑春秋,皆忠实自己的义务职责。

因为食公家粮禄,过渡人出于感谢送给他的钱物,他一概极力退还;不得以得来的好处,总想法超量报答,是个心地善良纯朴的老人。

翠翠人小责任少,但乖巧、心善、勤快,是爷爷的好帮手,她单纯、明快,对美好爱情有追求。

顺顺是地方上有头脸,有身份的人物,他的美德自然比渡船老人来的大气、豪迈。

他“大小四只船,一个妻子,两个儿子”,算不上豪门大户,但仗义疏财,扶弱济困,正直公平,亦使他深受当地人尊敬。

他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不畏缩。

沈从文并不满足于在主人公身上堆砌美德,这种美德不是个人修养的结果,而是在本地风尚习俗中形成。

边风民风纯朴,沈从文为了强调这一点,将妓女接客这种极端的事例也理想化了,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责与轻视。

地方小而事少,主持者处置得法,所以无大的变故发生,一切平和安详,井然有序,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

“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曦的空气。

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

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

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

成人之美。

”⑦

(五)天人和一的境界

作者笔下的边城人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古朴灵动的美学观念,那就是顺应自然,拥抱自然,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

边城人设计的茶峒城凭水依山而筑,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置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房子大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全都设有吊脚楼,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青石铺道,白塔耸立,古渡摆舟,石碾滨水,如诗如画,古色古香。

在酉水两岸,“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边城的人们爱山爱水更爱挑杏花。

沈从文是这样描写和称道这种自然协调的建筑审美布局的: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沈从文对边城灵动的山水、建筑的神往倾心和推崇之情,流淌在《边城》故事的字里行间,贯穿在作家对边城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描写之中。

三、小结

在现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和功利。

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尔虞我诈、自欺欺人。

在建筑物所占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艰难。

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的来往,人们的纯真与质朴早也不见踪迹;一道防盗门,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络,人们也全然忘记了自己与自然一体,锁住了自己。

那种纯朴的人情早也不见了踪迹。

远离了自然,我们就不会有像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的“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的清心和雅趣。

疏远了人情,我们就淡薄了像古人那样浓郁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真情。

读完沈从文的《边城》,仿佛自己也成为边城中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①吴宏聪、范伯群:

《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沈从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边城》第一节122页。

③④沈从文:

《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文集》(十一)第45页。

⑤沈从文:

《边城》第14页。

⑥沈从文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45页,42页,《沈从文文集》11卷。

⑦刘西渭1935年6月《文学季刊》2卷3期,《<边城>与<八骏图>》。

目录

第一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1.2项目编制的依据1

1.3肺宁系列产品的国内外现状2

1.4产业关联度分析3

1.5项目的市场分析4

第二章项目前期的技术基础8

2.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发工作8

2.3产品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8

第三章建设方案23

3.1建设规模23

3.2建设内容23

3.3产品工艺技术23

3.5产品质量标准29

3.6土建工程37

3.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9

第四章建设内容、地点41

4.1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41

4.2建设地点41

4.3外部配套情况44

第五章环境保护、消防、节能46

5.1环境保护46

5.2消防49

5.3节能50

第六章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52

6.1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52

6.2公用工程54

第七章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56

7.1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56

7.2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