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274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docx

《《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字经》教案.docx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

“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5.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702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浙江宁波的。

[提问:

我们班有从浙江来的同学吗?

]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

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

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

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

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

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

(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

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曹丕曹植(才高八斗谢灵运)曹彰(黄须儿彪悍力大无穷武艺精湛没有心机)曹冲(曹冲称象神童)]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周处杀龙的故事”的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

也可以形容友情的友好。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

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弈秋学棋

成语“专心致志”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离娄下》一书中记载的弈秋教棋故事:

“弈秋,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欤?

曰非然也。

弈秋是现存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围棋高手,他教两个学生对弈,一个专心学艺,另一个心不在焉,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原因并非二人智商有何不同,而是学棋的专心程度不同。

春秋时期有位名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他是因下围棋而出的名,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

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

据说围棋棋盘的道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十七道,可惜无以为证。

不过,东汉时期的棋盘肯定是十七道,这可以从近代出土文物河北都“东汉墓仕女图”清楚地看到。

话说弈秋不仅棋艺高超,而且围棋的理论水平也较高,据传“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名围棋格言就是他总结发现的。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说下围棋的占角的价值比战边大,占边的价值又比占中腹的价值大。

这是由棋盘的特定构成决定的:

占角地时可以利用两条公共边,占边空时只能利用一条公共边,而占腹地却没有公共边可利用。

计算一下围起相同目数的地在角、边和中腹各需要多少子。

可以清楚地知道三者价值的大小。

由于弈秋的围棋下得好,又通棋理,很多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向他学棋。

古时候向师傅学棋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不象今天在学校里有向老师学棋的好条件,弈秋在众多的小孩中挑选了两个,这两个小孩各有特点,都非常聪明。

一个孩子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对围棋的着法术语名称很熟练,什么飞呀、尖呀、打呀、立呀、并呀、跳呀、单关呀、枷呀,都知道形状是怎么样的,还知道秋老师总结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道理,最大的优点是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

这“虚”和“实”其实也是围棋中的术语,是下好围棋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

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

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天鹅,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至。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

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

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

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

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

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

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

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

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

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

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

(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

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

(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

是什么在驱使他们?

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

(善,恩)

引入:

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

然后请大家来分享。

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

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

【讨论:

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讲解后两句

联想:

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

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

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

“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读2遍:

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天地人:

“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

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

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

《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

"易"是什么呢?

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

“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答案:

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

“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

总结:

“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三光者日月星:

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

(光有什么作用?

)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

有。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什么叫"纲"?

"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

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

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

这个是"纲"。

"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

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总结: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扩展知识: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15-20')——此处内容略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

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

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

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

“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解释七情八音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

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

<<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

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然后朗读:

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

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

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

(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

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

稻:

即大米;梁:

高粱,小米(粟);菽:

大豆;黍:

黄米(粘的);稷:

黄米(不粘的);麦:

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

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

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