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120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批注docx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数的运算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具体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具体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具体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认识。

五、课时安排:

共计约90课时,正课16周,总复习18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认识图形

(二)5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课时)

例1…………………………………………2课时左右

例2…………………………………………1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2课时左右

例5………………………………………1课时左右

例6………………………………………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5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3课时)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数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7课时)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9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9课时

例1、例2………………………………………4课时

例3………………………………………2课时

例4、例5………………………………………3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七、找规律(6课时)

八、总复习(18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第二课时:

拼一拼

(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在哪儿也看到过?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长方形纸怎样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4)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出示长方形,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将长方形轻轻拉动。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拼一拼

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七巧板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总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操作法、复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本班此次考试为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数学测试,总的来说情况还可以,具体分析如下:

一、成绩统计(共70人参加测试)

优秀人数17良好人数35达标人数17待达标人数0

优秀率25%良好率75%达标率100%待达标率0%

二、试题结构

本单元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识。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试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九个大题。

试题较好的体现了层次性。

其中:

基础题占70,稍难题占30。

试题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空间的初步认识,灵活运用从不同角度辨别不同的位置。

三、答题情况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第一题到第四题出错较少,只有个别同学粗心出错。

第五大题出错较多,有16个同学出错。

原因是分不清镜子中看到的和自己是一样的。

第六题画一画出错最多,只有几个学生作对了,学生对于排和列还分不太清,记不住这样的题应该从下往上数,应该对出错的同学加强集体指导练习,找出错因。

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了为止。

创新空间:

动脑筋,排一排。

学生做对的较少,一群小动物排队,学生感到不知从哪儿下手,多数只把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排对了,中间的就混乱

四、改进措施:

1、在讲题时,少数同学不听课,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要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指导。

以后要积极找出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对遗漏的知识点加强练习;树立困难生的自信心,及时给他们补课,让差等生尽量赶上来。

2、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三角形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决定设计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游戏,比较学生们搭建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几个三角形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三条边是可以不一样的。

3、“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如猜猜我是谁、摸物体、找朋友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加对图形的认识。

4、应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多做数学能力方面的题,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5、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总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

教学方法:

新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想加算减破十法

11-9=16-9=14-9=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总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方法:

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练习课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总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十几减8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