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05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docx

物流师现代物流概论与物流管理知识总结

一、物流基础知识

1.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

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通过物流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个企业都是供应链的一环,企业物流合理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2.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合理控制库存a,原材料成本下降b保证供应,防止缺货c减少流动资金;均衡生产;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3.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计划粗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4.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5.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的措施: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二、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6.物流系统概念及其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也成为物流的子系统。

作为系统的输入是各个环节(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流通加工等)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及物流服务。

整体优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及物流成本最低,消耗的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7.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8.仓储和理化:

实施ABC管理;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应用预测技术。

9.装卸搬运的意义:

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专有重要地位;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10.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行效率;推进共同运输;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11.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省力化原则;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活性;合理利用机械;促进物流的均衡顺畅;集装单元化;人性化原则;提高综合效果。

12.配送的特点:

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攻击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

13.配送中心的设施规划:

A合理布置的目的:

有效的利用空间、设别、人员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B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如下:

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部门、库房、车间),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好似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重视人的因素。

14.物流信息的组成与分类:

1按管理信息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2按信息来源分为系统内信息和系统外信息。

15.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输出。

16.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

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在系统规划阶段中,主要的任务是定义系统的概念,明确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目的和确定目标。

在系统设计阶段中,首先是对系统进行概略设计,然后进行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设计方案,据此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在系统实施阶段中,首先是对系统设计中一些与系统有关的关键项目进行试验和试制,在进行必要的改进之后正式投入运行。

由此可见,系统分析在整体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处于分成重要的地位,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当系统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或相互矛盾的因素时更需要通过系统分析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技术上的大量返工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17.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

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值判断

18.物流系统分析方法:

1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界定问题的范畴,确定目标,提出方案,建立模型,系统优化,系统评价2物流系统模型化,按结构形式,模型可以分为实物模型、图式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3物流系统优化论方法,规划论方法,模拟方法,启发式方法。

三、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

19.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

产品的可得性,产品的可得性指的是当客户需要产品时,企业具有可向客户提供足够产品的库存能力。

产品的可得性要考虑一下三个性能指标——缺货频率、满足率以及发出订货的完成情况;运作绩效,运作绩效涉及根据客户的订单送付货物所需的时间,不管涉及的实际运行周期是处在市场分销阶段、生产支持阶段还是采购阶段企业都可以从运作绩效持续性、灵活性以及故障的补救等几个方面来衡量运作绩效;服务的可靠性。

20.企业物流服务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为了能在动态条件下制定营销战略,企业常需要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建模。

因此,物流服务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情况相适应。

导入阶段的物流服务:

在新产品引入阶段,需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的物流服务,在制定新产品的物流运营计划时,必须考虑厂商应具有迅速而准确的提供产品补给的能力;成长阶段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重点亦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本绩效;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在饱和阶段中,物流服务一般会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而竞争对手之间会调整各自的基本服务承诺,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努力在主要客户中创造忠诚气氛;衰退阶段的物流服务,此时,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比起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服务成本显得更为重要;物流服务所支持的服务层次和性质会随产品生命周期而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为基本的物流服务观念展示了随时根据服务需求进行调整的动态范围,物流服务系统必须维持灵活性,能在任何特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对客户服务进行配置,以对抗竞争性活动。

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增值服务就是指独特的或特别的活动,使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物流企业为客户企业对其物流系统一体化的功能整合就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能够巩固业务上已做出的安排,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有两个方向:

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流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

物流的基本和增值服务要求物流企业对制造商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

物流企业政治服务的起点就是各种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增值服务延伸的起点。

必须指出,增值服务就是在基本功能的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四、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概念: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指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的含义:

按实体的经营性质不同,可将物流成本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和流通企业物流成本。

按照人们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不同角度,把物流成本分成社会物流成本、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企业物流成本。

其中社会物流成本是宏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而其他两个则属于微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

1.社会物流成本人本往往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这种物流成本就是指社会物流成本。

社会物流成本有三部分构成:

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2.货主物流成本货主企业主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

制造企业是物流业发展的源动力,流通企业是连接制造业和最终客户的纽带,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是物流服务的需求主体。

制造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将生产出来的物品通过销售环节转换成货币。

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根据物流服务业提供的物流类型,可以把物流企业分成:

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业务的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流通企业的物流可以看成是制造企业物流的延伸,而物流企业主要是为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

物流成本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五六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的合理的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成本的增加,使企业效益下降,极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

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以及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物流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提高物流服务的机械化、集装箱化和托盘化;改善物流途径、缩短运输距离;扩大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提高共同运输;维护合理库存、管好库存物资、减少物资毁损;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

(1)物流成本核算层1.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2.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与归集核算。

3.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2)物流成本管理层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主要包括:

物流标准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性态分析及盈亏平蘅分析、物流成本预算管理、物流责任中心和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等。

(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这是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在进行物流系统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的评价,并进行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估。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

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坏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由物流成本的预算、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对物流成本进行预测和编制计划,并通过会计系统进行物流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来对本年度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对相关物流成本责任部门进行考核,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作业与管理部门,便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来充分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关技术经济措施。

物流成本核算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2.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不明确3.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4.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统一5.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人员。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2.确认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3.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4.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在进行物流作业划分时主要包括1.采购作业2.销售订单处理3.拣货作业4.补货作业5.配送作业6.退货作业

作业成本分析:

1.采购处理作业2.验收作业3.进货入库作业4.仓储作业5.补货作业6.拣货准备以及拣货作业7.出货作业8.营销管理作业9.EOS订单处理。

物流技术及其装备

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原则:

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原则;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3选用物流工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5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人力搬运。

装卸搬运技术设备的作用:

1提高装卸效率,节约劳动力,减轻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2缩短作业时间,加速车辆周转,加快货物的送达和发出;3提高装卸质量,保证货物的完整和运输安全;4降低物料搬运作业成本5充分利用货位,加速货位周转,减少货物堆码的场地面积

装卸搬运技术装备类型:

1起重机械(通用起重机、专用起重机)2运输机械(连续运输机械、非连续运输机械)3装卸机械

4工业车辆5管道气力输送装备6附属装置

应用特点:

1适应性强2设备能力强3机动性较差

叉车的特点;1有很强的通用性2具有装卸和搬运的双重功能3有很强的灵活性

叉车的类型:

1按动力方式分;内燃式叉车、电动式叉车2按性能和作用分;平衡重式叉车、插腿式叉车、侧面式叉车、前移式叉车、集装箱式叉车、高货位拣选式叉车3按照用途分;通用叉车、专用叉车

集装单元化的概念:

就是以集装单元为基础组织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的方式

集装单元化的特点:

1通过标准化、通用化、配套化和系统化以实现物流功能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2物品移动简单、减少重复搬运次数、缩短作业时间和提高效率、装卸机械的机动性增高3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物流载体利用率4物流各功能环节中便于衔接,容易进行物品的数量检验,清点交接简便,减少差错5货物包装简单,节省包装费用,降低物流功能作业成本6容易高堆积,减少物品堆码存放的占地面积,能充分灵活地运用空间7能有效地保护物品,减少物品的破损、无损和丢失8集装单元化的缺点是作业有间歇、需要宽阔的道路和良好的路面、托盘和集装箱的管理烦琐、设备费一般较高

集装单元化原则;1集装单元器具标准化的原则2通用化、系统化、配套化原则3集散化、直达化、装满化原则4效益化原则

自动仓储系统的优点以及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能大幅度地减少占地面积和提高库容2提高仓库出入库频率3提高仓库管理水平4由于采用了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先进先出,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5采用自动化技术后,能较好的适应黑暗、有毒、低温和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仓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1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加紧密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5提高仓库运转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及降低噪声

五、物流技术及其装备

1.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原则:

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原则;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3选用物流工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5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人力搬运。

2.装卸搬运技术设备的作用:

1提高装卸效率,节约劳动力,减轻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2缩短作业时间,加速车辆周转,加快货物的送达和发出;3提高装卸质量,保证货物的完整和运输安全;4降低物料搬运作业成本5充分利用货位,加速货位周转,减少货物堆码的场地面积

3装卸搬运技术装备类型:

1起重机械(通用起重机、专用起重机)2运输机械(连续运输机械、非连续运输机械)3装卸机械4工业车辆5管道气力输送装备6附属装置

4应用特点:

1适应性强2设备能力强3机动性较差

5叉车的特点;1有很强的通用性2具有装卸和搬运的双重功能3有很强的灵活性

6叉车的类型:

1按动力方式分;内燃式叉车、电动式叉车2按性能和作用分;平衡重式叉车、插腿式叉车、侧面式叉车、前移式叉车、集装箱式叉车、高货位拣选式叉车3按照用途分;通用叉车、专用叉车

7集装单元化的概念:

就是以集装单元为基础组织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的方式

8集装单元化的特点:

1通过标准化、通用化、配套化和系统化以实现物流功能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2物品移动简单、减少重复搬运次数、缩短作业时间和提高效率、装卸机械的机动性增高3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物流载体利用率4物流各功能环节中便于衔接,容易进行物品的数量检验,清点交接简便,减少差错5货物包装简单,节省包装费用,降低物流功能作业成本6容易高堆积,减少物品堆码存放的占地面积,能充分灵活地运用空间7能有效地保护物品,减少物品的破损、无损和丢失8集装单元化的缺点是作业有间歇、需要宽阔的道路和良好的路面、托盘和集装箱的管理烦琐、设备费一般较高

9集装单元化原则;1集装单元器具标准化的原则2通用化、系统化、配套化原则3集散化、直达化、装满化原则4效益化原则

10自动仓储系统的优点以及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能大幅度地减少占地面积和提高库容2提高仓库出入库频率3提高仓库管理水平4由于采用了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先进先出,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5采用自动化技术后,能较好的适应黑暗、有毒、低温和特殊场合的需要

11自动仓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1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加紧密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5提高仓库运转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及降低噪声

12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类别及其特征:

1面向制造企业零配件采购供应物流中心信息系统2面向制造企业产成品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3面向批发企业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4面向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商的物流中心

13业务需求:

一个典型的物流中心对客户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1通过物流中心可以及时地了解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和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搜集信息2即使掌握商品的库存流通情况,进而达到企业产销平衡

六、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对外委托的形态:

1.货主企业自己从事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性工作,而将货物运输保管等具体的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外部的物流企业。

2由物流企业将其开发设计的物流系统提供给货主企业并承担物流作业活动。

3由物流企业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代替其从事物流系统的设计,并对物流营运承担责任。

第三方物流的意义:

1提高核心竞争力2降低经营成本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增强市场应变能力5加速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进程。

第三方物流的风险:

1外包可靠性风险2可能影响企业的核心业务3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较差的服务或提高价格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4对外包依赖控制程度。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与制造企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2)与商业零售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基本思路有以下五个方面:

1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商供应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5R。

2建立快速反应的运输系统,保证配送系统顺利运转,建立配送网络,形成完整的信息平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3以独特的信息交换处理中心为技术支持,通过现代通信和电脑技术组成网络。

(3)一体化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需要的基本条件:

1.首先是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货主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观念,善于接受和利用第三方物流这种服务模式,从而为第三方事业的开展提供市场2.其次是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3.第三是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要通过产业政策和放松管制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1.业务功能不齐全,增值服务意识薄弱。

2.规模偏小,效益低下。

3.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4.缺乏物流管理人才5.制度不健全。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1.第三方物流服务地域全球化2.物流提供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增加3.服务内容日趋复杂4.服务需求存在地区差异5.物流提供商更多介入。

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1)第四方物流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有效适应需求方多样化和复杂化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的解决问题。

1.供应链再建2.功能转化3.业务流程再造4.实施第四方物流,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业务。

(2)第四方物流是通过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

1增长利润2.提高资产利用率3.降低运营成本

七、物流标准化

1.物流标准化系统特点:

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裹了机电建筑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

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

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2.物流标准化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

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

(1)j简化。

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2)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火线低昂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3)系列化。

系列化是对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

(4)通用化。

通用化是指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相互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5)组合化。

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个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

3.物流标准化含义:

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痛挂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

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概念。

4.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2一致性和协调性原则3科学发展原则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

5.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1)现状1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2建立了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机构3积极参加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

(2)存在问题:

1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3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3)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2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3科研机构相互协作,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6.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是物流产品的重要保证3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4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5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八、供应链管理概述

2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22.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一、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即供应链物理布局的设计),具体包括供应链伙伴选择和物流系统设计;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具体分为1各节点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主要包括三大可信作业流程的设计与重组a客户需求管理流程如市场需求预测、客户关系管理b客户订单完成管理流程如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管理、新品研发计划管理c客户服务管理流程,如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管理,客户退货管理;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流程设计与重组;3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三、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建设。

一、采购管理

23.MRP采购的原理:

是根据主产品的生产计划主产品的结构以及主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库存量,逐步计算求出主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原材料所应该投产时间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