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9903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docx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doc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规划方案

(2008-2015年)

 

萍乡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五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二)实施原则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转型思路

(三)实施目标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加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三)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动

(五)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壮大产业规模

(六)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七)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八)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十)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

(十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繁荣萍乡

五、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六、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二)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三)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根本保证

(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社会保障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六)依靠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为经济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七)合理用好财力性转移支付,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流软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环境保障

七、有关建议

附:

项目表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萍乡经国家发改委发改厅[2008]712号文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工作,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1、国发[2007]38号文《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萍乡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萍矿煤炭设计院编制的《萍乡市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4、萍乡市统计局历年编写出版的《萍乡统计年鉴》

5、其他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实施原则

1、坚持创新的原则。

通过观念理念的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转型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推进转型。

2、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决不以破坏生态循环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3、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省支持为辅实现转型。

 

4、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寻求、引导转型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增强发展活力。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型(煤炭)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城区与矿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6、坚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要把转型的基点打在依靠科技上,尤其是高科技。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大项目论证和上马。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萍乡市是江西省省辖市,地处湘赣边界,现辖安源、湘东两区和芦溪、上栗、莲花三县。

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3万。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境内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近40%的土地面积有煤炭资源的蕴藏。

自清末汉冶萍公司设立,开始对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在萍乡不断加大煤矿建设投资力度,1950年以安源煤矿为主组建了萍乡矿务局(统配),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先后在萍乡兴建了高坑、青山、巨源、白源、王坑、王家源、上官岭等大中型煤矿。

90年代中期,全市登记各类煤矿1116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

建国以来,萍乡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为华东、中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煤和生活用煤。

据统计,1950年至2007年共生产原煤2.8亿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100多亿元,对国家的价值贡献达200多亿元。

此外,还为全国重点矿区开发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为全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贡献。

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由一个农业地区发展成为江西的工业重镇,围绕煤炭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炭采选、矿山机械、冶金、建材、陶瓷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16.3亿元,人均GDP为1.73万元;工业增加值为181.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1%;三次产业比重为9.1:

61.6:

29.3;财政总收入3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

近年来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化见图1、图2。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减。

萍乡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52亿吨,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0%。

现矿区工业保有储量约2.215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9.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2亿吨,且近四成为劣质煤,基本处于地层深部,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过程中通风、提升运输、抽水等方面消耗成倍增长。

其中,萍乡矿业集团尚存煤储量为1.19亿吨,可开采储量只有0.4134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萍乡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

经过百多年地下大规模开采,萍乡的煤炭资源已进入枯竭期,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日趋困难,煤炭企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

一是矿井逐年关闭。

我市煤矿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1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其中萍乡矿业集团7对矿井中有3对已破产关闭,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且属危机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二是产量逐年萎缩。

我市原煤开采量由历史最高点1994年的1600万吨下降到了2007年的995万吨;三是采掘业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

从采掘业的发展来看,近三年来,无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统计:

2005年到2007年我市采掘业(煤炭、石灰石、铁矿、高岭土等)工业产值分别为40.89亿元、49.51亿元和67.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0.34%、18.95%和17.99%;采掘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91万人、5.9万人和5.9万人,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0.47%、20.4%和18.98%;2007年煤炭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鼎盛时期的1997年减少6.3万人,减幅达57.27%。

以上数据表明,最近三年来,萍乡市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采掘业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3、产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萍乡经济、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煤炭采选、煤化工、冶金、陶瓷、水泥等产业,第一产业、加工业、服务业极为脆弱,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据统计,2006年,资源型及其伴生产业产生的增加值达7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0%;2007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3%。

传统行业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冶炼和化工行业,主要有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材等,矿产粗加工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原料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低下。

4、社会负担日趋沉重。

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萍乡的煤矿企业普遍进入衰退期,生产经营困难,人员包袱沉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

萍乡煤炭系统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其中在岗4.7万人,离退休人员2.5万人,下岗8.71万人,另有大集体职工近2万人基本不在岗,煤炭系统下岗人员占全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的64.66%,由于现有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大部分不足10年,近几年,煤尽井关的现象日趋明显,现有的几万在岗煤矿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二是矿区职工生活极其贫困。

矿区职工的“饭碗”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据统计,现矿区在岗职工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家庭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足300元,下岗职工生活则更为艰难;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逐年加重。

全市煤矿伤残人员和抚恤对象共3.9万人,占全市职工的63.5%,且煤矿工人技术单一,就业渠道狭窄,一旦下岗失业就很再找到合适工作,从而致使家庭经济来源急剧下降,生活步入困境;四是社会保障难以实现。

全市国有资源型企业累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达11.79亿元。

对国有资源型困难企业进行破产改制,经测算要支付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补助等改制成本达30亿元,按照国有资源型企业经营现状和地方财政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这一巨额改制成本。

5、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近年来,萍乡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增了一批税源增长点,但由于资源枯竭的影响,资源型行业提供的税收持续萎缩(2005至2007年分别提供税收3.4亿元、3.38亿元和3.25亿元,占税收比重分别为16%、13.9%和11%),固有税源不断下滑,导致全市整体增收困难。

2006、2007年萍乡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排位分别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位置,增幅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财政总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2005年至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52%、51.9%、51.3%,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萍乡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可持续发展等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6、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煤炭、铁矿、石灰石、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开采量大面广,由于开采时间长,加上污染治理欠帐较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加剧。

一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

伴随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如山,目前全市累计堆存量近亿吨,占用土地面积达8000余亩。

粉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萍乡的青山煤矿附近地区2005年8月份降尘量曾达380吨/平方公里。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1998年萍乡就被国务院划定为全国酸雨控制区;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和跌水严重。

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市近20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每年损失近4000万元,近50万人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全市矿区周边受影响的土地面积达4755.84公顷,林地面积4553.46公顷;三是地面塌陷和地裂时有出现。

由于开采历史长,矿井顶板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萍乡所有矿区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造成大量的农田基本设施毁坏和建筑物墙体开裂。

通过对全市矿区采煤沉陷区调查统计,全市矿井沉陷面积达87.7平方公里,引起地表最大下沉值达11.11米。

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四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据检测,矿井废水的悬浮物浓度平均值达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达53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这类矿井废水不经处理的大量外排,造成水源污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土壤板结。

因采煤而砍伐木材达10万立方米/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面积达1252公顷。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发[2007]38号文件为动力,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口,以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为目标,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经济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矿区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萍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型思路

遵照国发[2007]38号文件精神,结合萍乡实际情况,实现萍乡经济转型总体思路是: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两种机制;实施好人才科技、项目支撑、品牌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好市高新技术工业园、芦溪和莲花工业园、湘东陶瓷产业基地、上栗动漫产业基地、安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六大工业平台;重点发展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医药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接替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实施目标

萍乡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期定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4年着力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为全面实施经济转型计划奠定基础;后4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就业供需基本平衡。

第一阶段:

2008年到2011年。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得到基本缓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多元产业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达到520亿元;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分别达68亿元和3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36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140亿元;

--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达5.4亿美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6900元。

第二阶段:

2012年到2015年。

到2015年底,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工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商贸、旅游城市,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社会保障水平充分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真正进入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主要指标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

--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增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按照理论指导、技术优先、探边摸底、外围拓展的方针,抓好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地质勘查,充分挖掘境内资源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

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鼓励大中型矿山生产性勘探,扶持矿山企业加强自身后备矿产资源勘查,突出抓好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指导科学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

积极开展安源煤矿、青山煤矿、跃进煤矿、五陂煤矿、上官岭煤矿等重要大中型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努力实现大中型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

开展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及尾矿综合利用,探索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有效模式,大力推广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创新,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稳定原煤开采的同时,以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平台,以萍钢、萍矿等大企业集团为主要依托,大力发展冶金、能源、陶瓷、花炮、建材、特种材料、高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动漫产业,培育医药、电子、光伏、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化工瓷、电瓷、花炮、建材、装备机械、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做大做强冶金、机械、陶瓷、花炮、建材、化工工业。

--着力做大做强冶金工业。

 一是大力支持萍乡钢铁有限公司发展,形成以萍钢为旗舰核心型企业的钢铁工业产业群。

在稳定建筑钢材年产400万吨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品种和规格,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总体上提高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集群,做精钢铁主业,打造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建筑钢铁的精品基地。

通过外引内联,资产重组,发展壮大青山特钢、闽发钢铁。

依托萍钢发展相关联的铁矿精选、焦炭、球团、耐火材料、钢渣、钢材精加工项目,形成一条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产业链。

二是依托萍乡铝厂,发展铝产业,大力开发铝型材、铝轮毂、铝板、铝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铝产业链,着力打造以萍乡铝厂为核心企业的铝产业群,抓好萍乡铝厂产能置换技术改造项目,使之成为铝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铝深加工业,带动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三是有色冶金及合金冶炼工业。

以节能降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污染治理、改善品种结构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支持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的发展,形成以莲花县为主体、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为核心龙头企业的有色冶金及合金冶炼产业群。

重点抓好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股份制改造,以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为龙头,整合莲花其他冶金企业资源,完成股份制改造,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着力壮大机械装备制造工业。

依托萍乡现有的机械工业优势,以汽车发动机、汽车配件、客车、机床、电瓷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全面振兴机械制造业。

以汽车、农用车、汽车发动机及其配件,矿山机械,油压机、变压器、工程成套设备等为重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

一是大力推进汽车整车制造业。

以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行地集团为旗舰核心企业,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进入汽车工业园。

通过加快客车及农用车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中高档旅游客车、公交客车、油(电)混合动力客车以及农用车、改装车等整车产品,按国内同行业高标准布置好底盘、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

同时,进一步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注重培植海外销售体系,按国际通行风格建设好品牌“4S”店。

通过硬、软件建设齐抓并举,缩短与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距离,进入国家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序列;二是着力壮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以江发发动机和赣发动力为核心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开发新型发动机、发动机的缸体缸盖、车桥、汽车差速器十字轴、汽车制动系统、涡轮增压器、增压器组件、轴承等产品,借江发改制之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

培育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总成企业和一批专业化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以汽车发动机为主导、零部件较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群,重点抓好赣发动力、江发发动机、凯吉汽车零部件、安源万向汽车差速器十字轴、德博涡轮增压器喷嘴环组件、混合陶瓷球轴承等零部件制造企业;三是突出发展基础机械制造业。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基础机械的数控化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传统机械制造行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大力开发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时开发简易多功能的工程机械产品,重点抓好矿山重型设备、立爪钻岩机、蓄电式电瓶车及梭式矿车、电动铲道机、凿岩机制造与开发,实现产品结构调整。

以萍变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市整流变压器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向高效、节能、大容量方向发展。

--着力振兴化工、建材和陶瓷产业。

努力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

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陶瓷产品,重点发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高压电瓷等高科技陶瓷。

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努力提高炭黑、非金属材料等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以高科技陶瓷为主的陶瓷产业集群。

一是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

依托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境内陶瓷企业对冶金焦、焦化煤气的大量需求,努力扩大焦化行业生产规模,保障电瓷、化工陶瓷等企业的焦化煤气需求,依托重点企业形成以炼焦为龙头,煤—焦炭—焦炉煤气—合成氨,煤—煤焦油—煤焦油深加工—萘油、粗蒽、粗酚、轻油,煤—粗苯—粗苯加工等产业链,重点抓好萍乡焦化厂的扩建和湘东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内的弘源焦化厂新建。

 二是大力培育化学原料工业。

以江西永泰化工有限公司、安源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萍乡碳酸钙厂等企业为核心龙头,通过加大有效投入、提升装备水平等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产氧剂包膜过碳酸钠、增塑剂对苯二甲酸、轻质碳酸钙、超细活性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涂料、塑料、橡胶等下游产品,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化学原料产业群。

  三是 大力发展建材工业。

重点支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引导机立窑企业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粉磨企业。

提高工业“三废”在水泥企业的利用率,鼓励旋窑水泥企业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

着力抓好青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术改造、上栗印山台和正大水泥生产线、莲花惠金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以江西武冠实业公司为旗舰核心企业,大力发展防水材料及混凝土外加剂,促进化学建材上规模、上档次。

四是全面提升陶瓷工业。

发挥湘东区工业陶瓷的传统优势,打造“中国工业陶瓷之都”。

着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公用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检测中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大力发展高铝质瓷球、板、环、分子筛、微孔过滤陶瓷、泡沫陶瓷、蜂窝陶瓷等产品,开发陶瓷业中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朝阳产品,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科学的产品结构。

发挥芦溪电瓷制造的传统优势,以构建“中国电瓷之乡”为目标,以上埠电瓷城生产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电瓷产业发展,努力把芦溪打造成电瓷产品的制造中心,集散中心。

大力发展高、低压输电线路、电器电站瓷绝缘子,开发超高压、高强度、大爬距电瓷。

以怡源、高强、强联、环宇等电瓷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大的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众多中小电瓷企业发展,形成燃气、瓷泥加工、制瓷、电瓷附件、色料产业链完整的电瓷产业基地。

基地将在完善检测设施、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外向型人才、拓宽海外市场等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继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优势地位的同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电瓷生产基地。

依托萍乡瓷土、煤炭等资源优势,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建筑陶瓷业向内地的转移,以萍乡绿宝、正大、龙发等公司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比较完整的建筑陶瓷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拓宽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一是有序发展煤炭工业,着力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采取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结构,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强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煤炭产品结构,保障安全生产。

二是积极发展电力,着力优化电源结构。

加快建设大型高效环保发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发展坑口电站,重点抓好萍乡发电厂“上大压小”,新建2×6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

根据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