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9848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docx

江苏专版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测试内容及要求]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3.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危机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

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2.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表现: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易混易错] 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社会危机严重。

[思维点拨]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指导思想: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2.具体表现

(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3.最终结果

(1)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

[知识点拨] 

1.“自由放任”造成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控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盲目性,无法缓和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无法医治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在迫不得已之下他也曾“干预”经济。

主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材料一 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材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史料解读]

注意划线句子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问题思考]

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过度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特点

材料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解读]

材料划线部分说明经济危机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3.应对措施

材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②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史论总结]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1)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及时改革。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1.(2016·江苏宿迁期末)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

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了经济“繁荣”

B.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C.阻止贫富差距扩大

D.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答案 A

解析 分期付款这种方式增加了人们的购买力,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阻止贫富差距扩大的是社会福利政策,不是分期付款,故C项错误;分期付款没有提高民众的收入,因此不能提高社会实际消费能力,故D项错误。

2.(2016·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32年,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在爱荷华州,愤怒的农民倾倒了大量牛奶,阻塞街道。

该材料说明美国经济危机(  )

A.造成金融危机的加剧

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导致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D.致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美国下层民众生活困难,对政府不满,采取了非法占据、游行示威、阻塞街道等行为,故体现的是社会危机严重,故B项正确。

3.(2016·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涌现很多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吃菠菜的大力水手“波比”,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

由此可知(  )

A.美国大力追求艺术发展

B.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

C.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祥和

D.新政已使美国重现繁荣景象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大萧条时期美国出现的艺术作品,A项美国大力追求艺术发展不能体现出大萧条时代背景,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人民生活极为困难,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以轻松欢乐氛围为主,使美国人民心灵受到慰藉,故B项正确;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生活不是祥和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D项错误。

4.(2017·益阳高二期末)1930年2月17日,日内瓦关税休战会议召开,会议拟定的两个休战文件,因各国利益冲突,未能得到一致批准,会议以失效告终。

这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世界贸易体系遭冲击

B.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关税休战会议以失效告终”这一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没有解决因经济危机而引起的贸易壁垒,从而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故C项正确。

5.(2017·德阳期末)1931年,斯沃普向胡佛建议将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联邦控制下的贸易协会,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贸易经营活动。

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

这表明胡佛(  )

A.已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

B.赞同由政府来管制生产

C.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

D.反对政府进行任何干预

答案 C

解析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相矛盾,胡佛反对政府管制生产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6.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纽约华尔街股漫画(注:

老兄,你先

市焦急的人们   跳吧,你是大股东啊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方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

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材料三 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出其不利地位。

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

……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并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

答案 

(1)状况: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纽约股市崩溃,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人们绝望。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摇摇欲坠。

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

(2)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出现了法西斯势力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

关系:

因果关系。

(3)措施:

因为经济危机具体来说是由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尽可能地扩大市场。

同时,还要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给世界带来不安与恐怖。

[基础达标]

1.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

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

汽车产量

家电产值

汽油产量

……

国民总收入

人均收入

1919年

150万辆

960万美元

8600万吨

……

650.9亿美元

620

1929年

440万辆

4.16亿美元

4.39亿吨

……

828.1亿美元

681美元

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

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

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大萧条之前经济出现繁荣现象,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B项正确;“造假”“良性”“缩小”等,明显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A、C、D项均排除。

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提到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

4.(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B.日本

C.美国D.德国

答案 C

解析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故C项正确。

5.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 B

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股市大跌,工人失业严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6.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发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显示在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表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7.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答案 C

解析 经济大危机发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以邻为壑,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8.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

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爆发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

人民由于生活水平下降,对胡佛总统极尽嘲笑,故选B。

[能力提升]

9.(2017·江苏南通一模)1932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7月7日和9日接连通过瓦格纳—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

7月11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政治体制悄然发生变化

B.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

C.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

D.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答案 D

解析 国会通过法案,要求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渡过危机,遭到胡佛的反对,说明他依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D项正确。

10.(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故C项正确。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

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

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的良方

答案 C

解析 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经济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有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的良方,故D项错误。

12.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

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1932年的美国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项正确;A、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D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故B项错误。

13.(判断题)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说明分期付款和股市投资容易导致金融的不稳定,对经济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  )

答案 B

解析 过度的分期付款和股市投机才会对经济发展不利,故题目说法错误。

14.(判断题)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不仅表现为严重的金融、生产危机,还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

(  )

答案 A

解析 经济大危机不仅仅影响了经济,还带来了社会政治危机和国际局势的动荡。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如图),画中把“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列佛。

材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5.2%

40.6%

28.4%

16.5%

8.4%

材料三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

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

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1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

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在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

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

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答案 

(1)原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2)现象:

经济危机破坏性强;危机中美国和德国受害最大;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等。

(3)措施:

扶植企业,稳定工资和物价;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解析 第

(1)问,观察漫画,体会经济危机的背景,从中分析出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2)问,据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归纳概括。

第(3)问,材料中“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得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16.20世纪20年代,正当美国人沉浸于“繁荣”景象时,一场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扩散开来,波及甚广,危害巨大,也引发了无尽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发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关税壁垒和货币贬值,加紧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并加紧对亚非拉国家的危机转移。

这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有人说危机中包含“危险”和“机遇”两个方面,你如何理解经济危机中包含的“机遇”?

答案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问题:

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

世界市场的发展;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

导致世界贸易萎缩,加剧了危机;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混乱;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4)理解:

经济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经济危机的教训促进了战后世界的金融和贸易合作;经济危机的教训促进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形成。

解析 第

(1)题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二问注意设问角度,要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角度看。

(2)题要从世界经济联系和美国的经济地位两个方面作答。

第(3)题要结合题目的提示,注意“关税壁垒”“货币贬值”等,兼顾政治和经济不同的角度。

第(4)题注意“机遇”,实际上要求分析人们以后是如何吸取经济危机教训从而取得的成果。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