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9164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 作业.docx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秦朝中央集中制度的形成作业

一、选择题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

2、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A.直接找皇帝      B.找丞相       

C.找御史大夫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

3、商鞅变法实行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

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自诩“悉招文学方术士甚重,欲以兴太平”。

以“文学”获得征用的秦朝博士有精通《尚书》的伏生、被称为“汉家儒宗”的叔孙通、被《汉书•艺文志》列入“儒家”的羊子等。

由此可见

A.秦政府以儒学为治国理念    B.儒学在秦朝国学体制中占重要地位

C.儒家思想独尊地位已确立    D.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秦朝时得以延续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6、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

7、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

8、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9、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0、《汉书·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1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3、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

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

C、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D、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15、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秦始皇非常勤政  D.严格的等级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等皆曰: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

“可。

──《史记》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内阁--指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四: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铁血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分)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4分)

(3)材料三此解释是否适用于明朝的内阁?

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8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内阁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分)

17、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6分)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分)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

(2分)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6分)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

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

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6分)

1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欶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

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

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

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8分)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

材料三

(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1、 B

2、C

3、 B

4、B

5、A

6、C

7、B

8、D

9、 A

10、B

11、D

12、C

13、C

14、A

15、A

16、【答案】

(1)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

(2分)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4分)

(2)特点:

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

(2分)实质: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分)

(3)不适用。

理由: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均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③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无制约作用。

(8分。

说明:

只有结论没有理由不给分。

(4)主要影响:

中: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英: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分)

17、

(1)秦始皇:

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6分) 汉武帝:

察举制、征辟制(每点1分,2分)

(2)选官制度:

科举制。

(2分)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观点: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2分)

同意: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一人独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4分)

不同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

(4分)

18、 

(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

(2)特点:

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基本结构是:

三公九卿制。

组织特点:

中央主要官制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中在皇帝之手。

三公九卿实行朝议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19、

(1)变化: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人口数量锐减。

(2分)

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造成人员伤亡。

(2分)

从公元前120年以后,人口数量增加。

(2分)

原因:

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