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
宏微观经济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激励引起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边际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变动
市场失灵市场本上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它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营8一国的经济水平取决于他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第一个模型:
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是对经济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
第二个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盛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
表明经济可以生产这个边界上或者以内的任何组合,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该图以外的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章
1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2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是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是一个生插着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盛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四章
四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需求量:
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
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
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给:
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种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变动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含义
第五章
弹性的经济学含义及其决定因素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映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定理)
影响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定义、时间框架
弹性定义计算价格或者需求量的变动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2、中点法(Q1,P1)(Q2,P2)
需求价格弹性=(Q2-Q1)/[(Q2+Q1)/2]
(P2-P1)/[(P2+P1)/2]
需求曲线是线性但是弹性并不是不变的固定的弹性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总是这样
弹性是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所以价格低而数量高的个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谷贱伤农”p108
这种情况下,新的杂交品种的培育影响了供给曲线,由于单位产量提高,所以农民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出售更多的小麦,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同时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因为消费者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购买产品的愿望并不受影响。
故我们看总收益P*Q新的杂交品种使小麦的Q增多了但是P下降了,而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在现实生活中小麦属于是刚性需求缺乏弹性,因为这些东西比较便宜,而且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供给的增加,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会引起总收益的减少。
第6章
1、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管制造成的经济后果
均衡价格未必是能使人满意的价格,它可能偏高或偏低,偏低则谷贱伤农,偏高则公众消费不起,所以政府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就产生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支持价格,能在短期中推动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物品的短缺,当政府对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引起过剩。
2、能够区分稀缺与短缺这两个概念
稀缺:
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短缺:
缺乏不足
3、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
对卖者征税,由于不应影响买者对商品的需求,而影响每个价格下商品的盈利能力,所以影响供给曲线,由于征税提高了成本,所以税收减少每一种价格下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然后考虑新的均衡。
首先新均衡下销售量减少了,即税收缩小的市场,其次价格上升了,买者与卖者分担了税收。
对买者征税导致需求曲线下移,结果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对一种物品的征税是在卖者收入和买者支付价格之间的一个楔子,当市场向新的均衡变动时,买者支付多了,卖者收益少了,实际上是买者和卖者分担了税收负担。
4、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p130
对买者和对卖者征税本质上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
1、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总剩余:
两者之和(=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2、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
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
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着买者与卖者有效地资源配置。
3、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
第8-9章
1、熟练应用供求曲线分析税收和补贴所造成的无谓损失p166
无谓损失:
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由于供给和序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2、学会应用供求曲线分析自由贸易与关税对国内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P181
自由贸易对出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自由贸易对进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的影响: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它是一种税,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給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給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10章
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别的经济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
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
正外部性:
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社会最适量大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补贴
外部性的内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第11章
1、理解公共品的经济含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免费搭车问题
排他性: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有无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知识、基础研究和反贫困。
共有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如清洁的空气和水、畅通的交通和野生动物。
自然垄断:
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搭便车:
享有物品的好处,却避开付费的行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确信总利益大于成本,他就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为它支付,这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第13-17章
1、掌握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等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固定成本: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有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变动成本:
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指原材料、能源和工人的工资等。
平均成本:
单位产品上分摊的成本
边际成本:
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
2、注意区分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会计利润不考虑隐性成本,比经济利润小)
3、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因为超过了劳动力与设备的最佳配比点,工人越多,每个新增工人的产量就越小。
4、成本曲线的重要特征:
p289
1)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ATC=TC/Q
2)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MC=△TC/△Q
3)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
(有效规模)
短期成本是指至少有一个要素不变时期中的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在所有投入要素都发生变化时期中发生的成本。
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
4、理解图14-1平均成本、图14-3供给曲线以及图14-7完全竞争的含义能够区分竞争性市场需求曲线与个别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以及竞争性市场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与个别企业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
P289-P297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
5、理解图15-5垄断者的利润和15-8垄断无谓损失的含义p315p317
垄断者通过选择班级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垄断利润等于价格(需求曲线)减去平均总成本诚意销售的数量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6、理解为什么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反而有助于增进经济福利?
供给曲线告诉我们,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
当我们分析作为价格接受者的竞争企业时,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
但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问这种企业在任意一个既定价格时生产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在选择供给量的同时确定价格。
实际上,垄断者关于供给多少的决策不可能与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开。
需求曲线的形状决定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又决定了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在竞争市场上,可以在不了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供给决策,但在垄断市场上,这是不正确的。
因此,我们从不谈论垄断者的供给曲线。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价格歧视能增加垄断者的利润,可能减少无谓损失。
通过使一些本来不想购买的消费者得到物品而增加经济福利。
23章
1、GDP和GNP的概念和差别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区别:
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2、收入衡量指标、GDP主要组成部分,能熟练计算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主要组成成分Y=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
3、存货变动、教育支出、新购住房指出、转移支付等项目在GDP统计中的处理
存货变动:
生产但没有出售便假设是公司购买,算入公司投资的一部分,如果以后卖出去了这个东西,则投资是负的,抵消买者正支出
教育支出:
劳务消费
新购住房:
政府将住房按照租金已经计入GDP中了,故不能计入消费中
转移支付:
即政府支付社会保障补助或者失业保险
净出口:
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符号为负
4、政府转移与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梁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指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但是当政府支付社会保障补助或者失业保险补助时便是转移支付,因为他们并不用于交换先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第24-25章
1、掌握消费物价指数(CPI)与生产物价指数(PPI)的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
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每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要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然后把这个比率乘以100,所得出的数字就是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
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第二年通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生产物价指数(PPI):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生产物价指数变动将领先于消费物价指数,因此可以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
2、理解CPI是高估还是低估生活费用?
为什么(CPI衡量生活质量的问题)
替代倾向。
当有更便宜的替代品出现的时候,消费者更倾向于便宜的商品。
一篮子的数量权重不变,但实际上便宜物品一直在替代昂贵物品,故CPI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新产品的引进。
新产品的出现并不能在一篮子物品中反映出来,所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公众享受到的福利。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物品质量变动不能在货币价值中反映出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动。
因此,CPI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
3、了解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异;
消费物价指数与GDP平减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前者只指消费者的支出,后者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进口影响消费物价指数而不影响GDP平减指数;且两者的权重不同,GDP平减指数一直随GDP构成的变动而自动地改变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而消费物价指数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
指数化:
当一美元购买力根据法律或合约自动按照通货膨胀校正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
4、掌握生产率的含义以及决定生产率的各种要素;
生产率:
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
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技术知识:
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5、理解“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原理。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衡量经济中所有人赚到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一个经济的收入是该经济的产出。
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它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第26-27章
1、了解金融市场的类型与主要参与者;
金融体系:
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金融机构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市场:
储蓄者可以通过它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专门交易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市场
债券:
一种债务证明书,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的三个特点:
1)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
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长期债券风险高、利率高。
2)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成为拖欠。
3)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
股票市场:
专门买卖股票的市场
股票:
代表企业的所有权,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
与债券相比,股票既提供高风险,又提供潜在的高收益。
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其供求状况决定的。
由于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所以,股票的需求(以及其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期。
股票指数:
计算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可用于监视整个股票价格水平。
企业筹资出售股票为股本筹资;出售债券为债务筹资。
金融中介机构:
储蓄者可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它们是借贷双方的中介和桥梁。
两种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
银行:
吸收储蓄者的存款贷放给借款人,赚取存贷款利差。
银行可以给存款人提供支票,作为交换媒介进行交易。
共同基金:
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的机构。
共同基金持有人接受这种资产组合相关的所有风险与收益。
如果资产组合价值上升,持股人受益;反之则
损失。
共同基金的优点:
可以使钱不多的人也能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风险;可以使普通人享有专业资金管理者的服务。
2、理解国民收入帐户恒等式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含义(它适用于每个家庭和企业吗?
);
重要的恒等式Y=C+I+G+NX
封闭经济(不与其他经济交易的经济)的净出口等于零,所以Y=C+I+G
对此等式移项,得Y-C-G=I
等式左端是在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留下的总收入,称为国民储蓄(简称储蓄),
所以该式又可以表达为S=I储蓄等于投资
也可以是S=Y-C-G
或者S=(Y-T-C)+(T-G)储蓄因此等于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
私人储蓄(Y-T-C)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T-G)是政府在支付其花费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政府税收大于支出为预算盈余,反之则为预算赤字。
该等式表明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在整体上实现社会的储蓄等于投资。
储蓄等于投资的机制:
个人存款银行或买股票的储蓄未必等于另一个人购买厂房设备的投资,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借到不足的资金,这就能在总量上实现投资等于储蓄。
3、理解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及其均衡;
可贷资金市场:
假定存在这样一个市场,所有的储蓄都进入这个市场,所有的投资都借自这个市场。
这个市场的利率既是储蓄的收益,又是借款的成本。
可贷资金:
人们选择储蓄并贷出不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
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供给来自那些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
其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买债券,也可以是间接的存款。
需求来自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和企业,包括抵押贷款购置住房或购买设备建立工厂。
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利率。
·
挤出:
由于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4、能够利用供求曲线分析各类政策(譬如,存款利息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影响;
5、掌握用现值来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掌握风险的概念并区分特有风险、总风险。
金融学:
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如何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作出决策的学科。
现值:
用现行利率带来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现值的概念说明:
接受现在一定量货币比接受未来等量货币更为可取;不同时点上的货币价值的比较要转换成现值进行。
如果一个项目的现值超过成本,企业就应该投资这个项目。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按照复利计算的,其公式为FV=PV(1+r)t
如果将未来的货币转换成现在的货币,其公式为PV=FV/(1+r)
风险厌恶:
对坏事的厌恶大于对可比的好事的喜欢,边际效用递减
多元化:
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减少风险。
特有风险:
只影响一个经济主体的风险
总风险:
同时影响所有经济主体的风险
股票有价证券的风险随股票数量的增加而大大降低,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
多元化可以消除特有风险——与某公司相关的不确定性,但是不能消除总风险——与影响所有公司的整个经济相关的不确定性。
投入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第28章
1、理解政府是如何统计劳动力与失业指标的;
劳动力(成年人)=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
失业指标并没有反映所有的失业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工作,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的工人,没有反映在失业统计中。
失业大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经济中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少数长期没有工作的工人造成的。
2、注意区分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概念;
正常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它为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所造成,可以分成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古典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与自然失业率背离的失业,它为总需求不足所造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
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在发展,产业结构在调整,劳动力也要随之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这个转移的过程就是摩擦性失业。
失业保障:
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摩擦性失业,因为工人缺乏足够的就业刺激。
结构性失业:
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
当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就产生了这种失业。
高于均衡工资的三个可能原因:
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工会:
与雇主就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