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87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docx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定稿版

HUAsystemofficeroom【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

2011年上海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行业概况

1行业界定

1.1行业定义

电力设备是指用于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组等发电设备和变压器、开关、电容器等输变电设备。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02》,电力设备制造业包括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C3511)、汽轮机及辅机制造(C3513)、水轮机及辅机制造(C3514)、其他原动机制造(C3515)、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C3911)、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C3921)、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C3922)、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C3923)、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C3924)、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929)和电线电缆制造(C3931)。

1.2行业细分子行业、主要产品

电能从生产到消费一般要经过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

因此,按照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先后顺序,电力设备一般分为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一、发电设备

发电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火力及水力发电机等,具有生产周期长、设备庞大、原材料需求多、占用资金量大、以单定产、单件小批等特性,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行业。

由于我国电力供求缺口较大,电厂建设将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为发电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一般来说,发电设备按照所使用的原料又可以分为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和核电发电设备。

二、输变电设备

输变电设备包含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一次设备行业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电力开关及电线电缆等,是电力输送的“硬件”设备;按电压等级分,110KV以上为高压产品,110KV以下产品则为中、低压产品。

二次设备主要是针对电网自动控制、保护和调度而言的,是电力输送的“软件”设备,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和高科技开发,很大程度上由国内自主开发。

2行业地位

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的重要子行业,近年来电工电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工电器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制造业、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工器材制造业,电力设备业是电工电器行业的重要子行业。

2011年,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506.74亿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销售产值43315.35亿元,同比增长26.48%;产销率为97.32%;完成出口交货值5991.98亿元,同比增长19.22%。

2011年,电工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设备同比增长14.03%。

其中,水轮发电机组同比上升32.18%,汽轮发电机同比上升13.86%,风力发电机组则出现10.42%的负增长,电站锅炉同比增长0.53%。

输变电产品中,变压器产量同比增长6.86%,其中大型电力变压器增长8.11%,高压开关板增长17.59%,低压开关板增长为22.75%。

电工电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产销呈现快速增长、衔接良好的势头,尤其是主导产品——发电设备产量增势趋于平稳,输变电设备摆脱一位数低幅增长已进入两位数增长阶段。

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6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值比重略有下降外,我国电工电器行业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1年我国电工电器业对机械行业贡献提升,在十二个子行业中,对总产值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依次是:

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基础件等行业,贡献率均在9%以上,其中电工电器行业贡献率最高达27.94%。

总的来说,我国电工电器行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比重比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12001-2011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走势

资料来源:

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

同时,我国电工电器行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2.75%上升至2011年的9.44%,从近10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工电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22001-2011年电力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走势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3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3.1行业运行现状

3.1.1国内运行状况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拉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

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总结。

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

城市则是伴随工业发展形成的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1年的49%。

图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发电量也持续上升,2011年全年发电量相当于1978年的17.9倍。

图4改革开发以来中国GDP和发电量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进入21世纪,电力建设投资明显加速,发电装机容量从2001年至今,年均增长率接近12%。

图52005-2011年中国电力投资额及结构

资料来源:

中电联

图6近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保持较快增长,发电设备产量已雄踞世界之首。

2001年以后,国内发电设备产量开始高速增长,从2006年起,产量超过一亿千瓦,连续6年发电设备产量居世界之首。

图7近10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火电设备,超超临界成为主流。

改革开放前,我国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制高压、超高压、亚临界电站锅炉、冲动式汽轮机、双水内冷、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等6-300MW火电机组,同时初步形成了哈尔滨、上海、东方等三大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表1我国火力发电设备发展历程

年代

制造能力

引进技术

50年代

起步

捷克、苏联(6-50MW)火电机组

改革开放初

自主研制

6-300MW机组

80年代

西屋公司

(汽轮发电机组)、美国燃烧工程公司(锅炉)300-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

90年代

完全掌握

300-600MW亚临界机组,开始出口

21世纪初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国产化率达到85%

三菱(锅炉)、东芝(汽机)、西门子(汽机),阿尔斯通(锅炉),日立(汽机和锅炉)1000MW超超临界技术

数据来源:

大公资料整理

图8近10年中国火力发电设备产量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水电设备,机组向巨型化迈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有了显着的进步,前后经历了刘家峡、龙羊峡、岩滩、广蓄等一批单机容量30万kW级型机组投入运行后,单机容量40万kW的李家峡,单机容量55万kW的二滩,特别是30多台单机容量70万kW的三峡、龙滩机组顺利投产;正在建设中的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单机容量从70万kW向着80万kW乃至100万kW机组发展。

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这三步,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7年7月,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国际招标采购结果出炉:

三峡总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发电设备部分现已并入阿尔斯通)签订8台机组合同,由哈电分包并联合设计、接受转让技术;与VGS(德国伏伊特、西门子和加拿大GE)签订6台机组合同,由东电分包并联合设计、接受转让技术。

三峡右岸电站共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

法国阿尔斯通、哈电、东电三足鼎立,各自包揽4台。

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了短短7年的时间,实现了30年的大跨越,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开始到来。

图9近10年中国水力发电设备产量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与此同时,随着宝泉、惠州和白莲河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统一招标和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抽水蓄能机组的研发和设计技术,以及其后的黑糜峰、蒲石河等抽水蓄能电站机组作为后续依托项目,使得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国产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进入大容量、高水头、高扬程的时代,机组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大促进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发展。

风电设备,跻身全球十强。

我国2001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57兆瓦,到2011年达到20665兆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大国行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国。

图10近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

中国风能协会

我国从1985年开始研制并网型风电机组,产业化的道路也由最早“引进采购”发展到目前的“引进消化+自主研发”。

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全国已经生产或准备进入大型风电机组制造的整机生产企业有80多家,产品已安装到风电场的约30家,初步形成了入围全球风机制造十强的华锐、金风、东汽等龙头企业。

与2003年相比,中国企业数量从0家上升到4家,表明中国风电行业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表22011年世界前十大风机制造商

排名

公司名称

国别

全球市场份额

1

维斯塔斯

丹麦

14.8%

2

华锐风电

中国

11.1%

3

GE风电

美国

9.6%

4

金风

中国

9.5%

5

Enercon

德国

9.2%

6

苏斯兰

印度

6.9%

7

东方

中国

6.7%

8

迦美莎

西班牙

6.6%

9

西门子

德国

5.9%

10

联合动力

中国

4.2%

合计

84.50%

资料来源:

欧洲风能协会

总体而言,电力设备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用电提供电力成套设备的重任,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将向优化电源机构趋势发展,即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而对煤电则“立足优化结构、节约资源、重视环保、提高技术经济水平”。

未来一段时期,可再生和新能源发电设备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得比重将逐步增加。

输变电工程推动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输变电进入特高压时代。

输电和变电设备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一国电力工业的先进程度。

我国电力工业从220千伏、330千伏,发展到500千伏的电压等级,都曾向发达国家购买了大量技术和设备。

从1998年开始,我国认识到输变电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政策上予以了大力支持,并明确重大工程一定要结合设备国产化的目标。

这其中标志性的项目是三峡输变电工程、750kV输变电工程、特高压输电工程等。

三峡输变电工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表3我国输变电标志性工程及装备制造能力

重点工程

制造能力及国产化率

引进技术

三峡输变电

(1998-2005)

三常、三广、三沪直流500KV直流输电,国产化率从30%、50%到70%,2005年投运的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国产化率达到100%。

引进ABB、西门子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晶闸管换流阀、大功率晶闸管、继电保护技术

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

(2006-2009)

1000千伏、1000兆伏安单体变压器,1000千伏、320兆乏并联电抗器;开合1100千伏、210兆乏超大容量电容器组的开关,保护控制系统等达到世界同类装置最高水平,国产化率达到90%。

自主研发

向家坝-上海直流800千伏特高压

(2008-2010)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6英寸晶闸管和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800千伏换流阀、平波电抗器以及控制保护等设备,并具备了批量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所有特高压直流设备的能力。

自主研发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2009年1月,我国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投入商业运行。

2010年7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竣工投产。

通过特高压示范工程实践,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所有特高压交直流设备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图11近十年中国变压器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图12近十年中国电力电缆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总之,随着电力工业进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在电力结构方面,调整了发电、输电、配电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电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电网建设,使输电网、城网、农网均得到极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输变电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我国电力建设,历来是重发电,轻输配电,主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配电网老化,区域电网间交换量较小,联络线多采取单会先的周边联网方式。

某些地区电网成为电源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瓶颈”,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卡脖子”和“窝电”现象。

我国是一个电力大国,输变电及控制设备面临着未来电力加速增长带来的巨大需求。

此外,随着中国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出口将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集体、私营企业数量增长迅猛,生产效益较好。

而且逐渐吸引了与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有关的国际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转向中国。

由于中国未来市场的潜力,一些发达国家的着名企业,已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中国逐渐成为输变电及控制设备生产大国。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我国电力环保设备后来居上。

近年来,我国对于SO2排放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力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截至2008年,我国火电烟气脱硫装机容量超过3.79亿千瓦,约占火电总容量的66%,超过了发达国家的脱硫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国内已建成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5.73亿千瓦,与2008年底相比增长了10%。

美国用30多年时间发展起来的脱硫产业,我国仅用了不到10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烟气脱硫市场,脱硫产业从只有几家企业的小规模起步,发展到如今仅年新增需求就达100多亿元的市场。

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国产化能力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的需要。

目前我国火电厂脱硫所需配套设备和材料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我国电力设备产品出口,成为今后电力设备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电力设备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过去十年间,除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中国主要电力设备出口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主要的电力设备出口国。

图13近十年中国主要电力设备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国家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面对去年开始全球蔓延的经济危机,以及国内电源建设放缓的局面,电力装备业仍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尤其是进军新兴国家及亚洲地区。

近几年我国电力装备产品在国际市场表现不俗。

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电力项目中屡屡中标,表明中国电力装备的性价比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资本。

另外,近几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相关电力设备的出口。

未来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在进口替代和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将有巨大潜力。

表4201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50名中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完成营业额(万美元)

9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46899

29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1092

34

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71031

46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5935

资料来源:

商务部

表5201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前50名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排名

企业名称

完成营业额(万美元)

4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84216

9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61007

资料来源:

商务部

3.1.2国际运行状况

新兴国家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从需求角度看,全球电力需求稳定增长带动电力设备需求增长。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力消费量将达到3000万兆瓦时,比2003年翻了一番。

强劲的电力需求将拉动全球电力投资,国际能源署预测在2007-2030年期间全球累计电力投资超过11.3万亿美元。

预计发电设备企业每年从全世界发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获得大约400-500亿美元的总收入,维修养护合同又为其增加大约50%的收入。

按照输配电与发电设备配比1:

1估算,全球输配电设备年需求量也应在600-700亿美元左右。

表62030年前全球分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单位:

TWh

年度

1980

2000

2006

2015

2030

2006-2030﹡

OECD

4740

8251

9035

10177

11843

1.1%

NorthAmerica

2386

4144

4413

4870

5774

1.1%

UnitedStates

2026

3500

3723

4045

4723

1.0%

Europe

1709

2694

3022

3469

3980

1.2%

Pacific

645

1413

1601

1837

2089

1.1%

Japan

513

944

981

1061

1162

0.7%

Non-OECD

2059

4390

6630

10580

16298

3.8%

E.Europe/Eurasia

1101

1023

1165

1514

1860

2.0%

Russia

n.a.

609

682

912

1081

1.9%

Asia

477

2023

3669

6574

10589

4.5%

China

259

1081

2358

4554

6958

4.6%

India

90

369

506

893

1935

5.7%

MiddleEast

75

371

539

793

1353

3.9%

Africa

158

346

479

667

997

3.1%

LatinAmerica

248

627

777

1032

1498

2.8%

Brazil

119

319

375

478

651

2.3%

World

6799

12641

15665

20757

28141

2.5%

EuropeanUnion

n.a.

2518

2814

3186

3612

1.0%

数据来源:

IEA*Averageannualrateofgrowth.

分区域看,新兴市场的电力投资主要是GDP增长带来的新增性需求,其中,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是最主要的增长地区。

就电气工业而言,发达国家市场已趋饱和,电力工业增长率约1%,而发展中国家仍有空间,电力需求年增长率约4%-8%,成为世界各国共同争夺的目标。

中国国内多家大型电气企业亦看好了能源和电网仍需大规模建设的发展中国家。

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因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地开展电源建设,许多国际电气公司巨头纷纷登陆中国争夺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收入。

而如今嗅觉到了商业机会的中国电气企业期望自己可以如同当初来华掘金的国际电气公司那样,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展拳脚。

3.1.3技术特点和现状

近年来国内电力装备制造水平迅速提升,自主化水平逐步提高。

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在内的大型电力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

同时,它们也是代表国家技术水平并推动国民经济系统技术进步的核心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装备制造业抓住了第三次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在诸多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表7中国主要电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比

分类

中国制造能力

世界先进水平

发电设备产能居世界首位

火电

100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600MW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1000MW空冷机组、IGCC

130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IGCC

水电

770MW水轮发电机组、全空冷和蒸发冷却技术、300MW抽水蓄能机组

700MW水轮发电机组、300MW抽水蓄能机组

核电

CPR-1000(二代加,商用);高温气冷堆(筹备示范工程)、钠冷却快堆(四代,实验堆)

AP1000、EPR—1700MW(三代);受控核聚变(实验室阶段)

风电

5MW直驱、双馈机组(变流器核心器件、主轴承需进口);

10MW风力发电机组

气电

燃气轮机270MW,热效率57%(东方电气)

燃气轮机460MW,热效率60%(三菱重工)

输变电设备产能居世界首位

交流

AC1000KV(变压器、并联电抗器、GIS、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绝缘子;继电保护)

AC1000KV(变压器、并联电抗器、GIS、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绝缘子;继电保护)

直流

DC800KV(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断路器、换流阀、6英寸晶闸管、控制保护)

DC800KV(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断路器、换流阀、5英寸晶闸管、控制保护)

数据来源:

大公资料整理

与国外大企业相比,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上还存在差距,成套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强。

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创立与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以哈尔滨、四川东方、上海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与西北、东北两大输变电集团和一些大、中型骨干群构成了具有相当规模、水平和实力的技术开发与制造体系,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电力装备的能力。

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来源依靠国外,影响了电力设备制造业更好的发展。

我国电力设备的发展方向是:

掌握大型核电、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超大型水电机组及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大型成套直流输变电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及工程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设备;从电力装备中的关键设备(部件)入手,解决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材料方面的关键技术,全面提高其可靠性,研制一批新型高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设备;在新技术应用和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火电设备

虽然随着电力结构调整的加快,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国产设备参数性能和机组可靠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

近年来,百万千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