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867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docx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内服。

2.生姜

【性味】辛、温。

【功用】

(1)发汗解表:

用于风寒感冒。

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

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

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

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

生姜皮:

性味凉。

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

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

1.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

【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

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

 

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内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

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2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葛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 2、降压作用 3、扩张心冠脉 4、增加脑血流量 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6、葛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

煎服或入丸散。

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

3.薄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凉。

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

1、薄荷醇

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2-10g。

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

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有退乳作用。

4.桑叶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脾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成分】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等。

【药理】1、高浓度水煎剂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2、有降血糖作用。

【用法用量】5-10g。

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注意事项】无

-----------------------------------------------------------------------------------------------------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夏枯草

本品为唇行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症。

【成分】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生物碱,水溶性盐类(68%为氯化钾)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熬膏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忌用。

---------------------------------------------------------------------------------------------------

化痰止咳药

一、止咳平喘药

杏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油、苦杏仁酶、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基酸。

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药理】1、杏仁内服后,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功效。

2、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3-10g。

宜后下。

【注意事项】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

若中毒可用亚硫酸异戊酯与硫代硫酸钠综合治疗而解毒。

枇杷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肺、胃经。

【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成分】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VB和VC等。

【药理】1、止咳作用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注意事项】无

桔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

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

5、影响平滑肌 减弱小鼠的肠蠕动。

6、影响心血管功能

7、降低血糖及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痘疹不发,阴虚久咳者不宜用;胃溃疡者慎用;咳血者一般不用,以防升提太甚。

【不良反应】桔梗粗皂甙有很强调溶血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惊厥等。

白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

归肺经。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等,种皮含有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药理】1、抗结核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6-10g

【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

平肝熄风药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主治】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肝阳止亢所致的眩晕、头痛。

又能祛风湿,止痹痛。

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3-10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注意事项】

蜈蚣

本品为蜈蚣科昆虫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

3、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证。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1-3g。

研末吞服,每次0.6-1g。

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孕妇忌用。

地龙

本品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治】1、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痰鸣喘息。

3、用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

伸不利等证。

4、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

此外本品尚有降压作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5-10g。

鲜品10-20g。

研末吞服1-2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祛风湿药

木瓜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能】平肝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成分】含皂甙、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丙种维生素和鞣质等。

【药理】1、祛湿、舒筋2、抗利尿作用。

【用法用量】6-12g

 

---------------------------------------------------------------------------------------

温里药

1.干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北、贵州、福建等地均系栽培。

冬季采收,纯净后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

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

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

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备述

   1.《本经》:

“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

《本草纲目》:

“元素日,干姜……其用有四:

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本草求真》:

“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

2.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芳樟醇、姜辣素等。

姜的乙醉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姜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等作用。

 

2.肉桂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树皮。

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

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

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

   1.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

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

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的腹痈呕吐、四肢厥冷、大便塘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

本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

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颇为常用,多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可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

治阳虚寒凝之阴疽,亦取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通脉,可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4.用于闭经,痛经。

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或局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畏赤石脂。

 

3.花椒

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a.或青椒Z.schinifoliumSieb.etZucc.的成熟果皮。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以四川产者为佳,故又名川椒、蜀椒。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辛,热。

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本品辛散温燥,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

治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可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常与干姜、人参等同用,如大建中汤。

治寒湿困中,腹痛吐泻,多与苍术、砂仁,草豆蔻等同用。

 2.用于虫积腹痛。

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

治虫积腹痛,手足厥

逆,烦闷吐蛔,可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如乌梅丸。

虫积腹痛较轻者,可与乌梅、榧子、使君子等同用。

若治小儿蛲虫病,可用本品煎液作保留灌肠。

3.用于湿疹瘙痒,妇人阴痒,本品有杀虫燥湿止痒之功。

可单用热水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外用适量。

  

备述

1.《本经》:

“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本草纲目》:

“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2.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牯牛儿醇、柠檬烯、枯醇、异茴香醚等。

本品挥发油有麻醉止痛作用。

本品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有杀灭猪蛔虫的作用。

附药 椒目

  为花椒的种子。

性味苦寒。

归肺、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消肿、降气平喘。

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咳喘等。

煎服,3~10g。

 

4.小茴香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成熟果实。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应用】

1.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本品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

治寒疝腹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并可以本品炒热,布裹温熨腹部。

治肝气郁滞,睾丸偏坠胀痛,可与橘核、山楂等同用。

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之痛经,可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

高良姜、香附、乌药等。

治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

外用适量。

备述

1.《新修本草》:

“主诸痿,霍乱及蛇伤。

《日华子本草》:

“治干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

2.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醚、小茴香酮等。

茴香油能增强胃肠运动,在腹气胀时,促进气体排出,减轻疼痛,可作驱风剂。

附药八角茴香为木兰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ok.f.的成熟果实。

又名大茴香、八角。

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功力较弱,主要用作食物调味品。

用法用量与小茴香同。

5.胡椒

本品为胡椒科常绿藤本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的果实。

【性味归经】辛,热。

归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主治】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成分

】不详

【药理】无

【用法用量】2-4g。

研末吞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

补益药

一、补气药

山药(薯蓣)

【性味】甘、平。

【功用】

(1)补脾胃: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体倦、腹泻、便溏,常配党参、白术。

(2)益肺肾:

用于肺肾两虚之消渴证(如糖尿病)及干咳少痰。

因其有收涩之性,又能固精止带。

配熟地、山萸肉治肾阴虚之遗精、白带过多。

配川贝、沙参治肺阴虚之干咳。

【用法】10~30克。

大剂是可用至60~250克,

蜂蜜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nnaeus所酿的蜜。

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

气芳香,味极甜。

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可置于不超过60℃的水浴中,待结晶全部融化后,搅匀,冷至25℃,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测定,相对密度应为1.349以上。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阴凉处。

[禁忌]:

湿阳中满,湿热痰滞,便溏或泄泻者慎用。

大枣(红枣)

【性味】甘、平。

【功用】

(1)补脾和胃:

本品补而不腻,为调补脾胃之常用药。

(2)缓和药性:

与葶苈子、甘遂、芫花等峻烈药配用时,可缓解其副作用。

【用法】3~12枚,或10~30克。

甘草

【性味】甘、平。

【功用】

(1)补益心脾:

用于心气不足及脾胃虚弱之证。

(2)润肺止咳:

治肺热之咳嗽、咽痛。

(3)泻火解毒:

用于疮痈,配公英、银花。

解药毒或误食毒物引起之中毒,常配绿豆。

(4)缓痉止痛:

治胃腹痉挛性疼痛,常配白芍,名芍药甘草汤。

【用法】3~12克。

二、补血药

阿胶

阿胶(阿胶珠)

【性味】甘、平。

【功用】

(1)滋阴润肺:

用于阴虚火旺之心烦、失眠、痉挛等症。

又治肺阴虚之咳喘、咯血,常配天冬、麦冬、五味子。

(2)补血止血:

用于血虚及各种出血。

【用法】5~10克。

烊化。

阿胶珠与它药同煎。

何首乌

【性味】苦、涩、温。

【功用】

(1)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用于病后虚损,阴虚血少之头发早白、筋骨不利。

(2)生首乌润便,解毒:

用于阴血不足之便秘及瘰疬、痈疮。

【用法】10~30克。

龙眼肉(桂元肉)

【性味】甘、温。

【功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本品

有滋养作用,能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头晕、失眠、健忘等症。

配酸枣仁治失眠;配菖蒲、远志治健忘。

【用法】10~30克。

 

三、补阳药

韭菜子

韭菜子不是韭菜

【性味】辛、甘、温。

【功用】温肾固精:

用于肾阳不足之阳萎、遗精、尿频遗尿,可配桑螵蛸。

【用法】5~15克。

四、补阴药

枸杞子

【性味】甘、平。

【功用】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瘘遗精、头晕眼黑、视物模糊等症。

配菊花、地黄可平肝明目;配杜仲治肾虚腰痛。

【用法】5~15克。

桑椹

即我们所说桑树果子

【性味】甘、寒。

【功用】滋阴养血明目:

用于阴虚阳亢之眩晕、失眠、腰膝酸软,筋骨不利以及血虚肠燥之便秘等。

【用法】10~15克。

可熬膏常服。

 

鳖甲

【性味】咸、寒。

【功用】

(1)滋阴潜阳:

用于阴虚发热、盗汗。

配青蒿治午后潮热。

(2)软坚散结:

用于症瘕肿块(如肝脾肿大),常配三棱、莪术。

【用法】10~30克。

先煎。

滋阴退热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炙用。

龟板

【性味】咸、甘、寒。

【功用】

(1)滋阴潜阳:

用于阴虚阳亢及阴虚火旺之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以及热病后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

配熟地、知母、黄柏治潮热、盗汗。

(2)益肾壮骨:

用于肾阴不足之腰膝无力及小儿囟门不合。

【用法】10~30克。

先煎。

-------------------------------------------------------------------------------

固涩药

乌梅

性味】酸、涩、平。

【功用】

(1)敛肺止咳:

用于久咳不止或痉咳、干咳。

(2)涩肠止泻:

用于脾虚久痢、久泻,常配肉豆蔻。

(3)驱虫:

用于驱蛔虫。

(4)生津止渴:

用于口干渴、消渴证(如糖尿病、尿崩症)。

治消渴常配熟地、花粉、天冬;治口干渴配生甘草。

【用法】10~30克。

莲子(莲肉)

【性味】甘、涩平。

【功用】

(1)补脾止泻:

用于脾虚之久痢、久泻,常配白术,芡实。

(2)养心益肾:

用于心肾不足之遗精,也用于白带过多。

【用法】6~15克。

白果(银杏)

【性味】甘、苦、涩、平、有小毒。

【功用】

(1)敛肺平喘:

用于咳嗽气喘痰多。

(2)止带缩尿:

用于妇女带下、尿频、遗尿。

【用法】6~10克。

---------------------------------------------------------------------

消导药

山楂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山楂C.pinnatifidaBge.或野山楂C.cuneataSieb.etZucc.的成熟果实。

前二种习称“北山楂,,后一种习称“南山楂”。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北山楂切片、干燥,南山楂直接干燥。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用于肉食积滞证。

本品有消积化滞之功,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凡肉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单用煎服有效,或配莱菔子、神曲等同用。

若治食积气滞腹胀满痛较甚者,宜与青皮、枳实、莪术等同用。

  2.用于泻痢腹痛,疝气痛。

能行气止痛。

治泻痢腹痛,可用焦山楂水煎服,亦可与木香、槟榔、枳壳等同用。

治疝气作痛,可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用于瘀阻胸腹痛、痛经。

本品性温能通行气息,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瘀阻痛经,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应用。

若治瘀滞胸胁痛,可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80g。

生山楂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用于止泻止痢。

备述

  1.《新修本草》:

“汁服止痢,洗头及身差疮旁”

  《本草衍义补遗》:

“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煎汁入砂糖,服之立效。

《本草纫目》:

“化饮食,消向积,廉践疾饮,感满吞酸,滞血缔胀。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