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附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知识积累:
★、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
★规律探寻
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1、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
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
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
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
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
▲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答:
▲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拟人手法.。
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3、双调·拨不断·大鱼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
太公怎钓?
注:
神鳌:
传说中海上的神物人鳖.。
《列子·汤问》说,天帝曾命令十五只巨大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
蓬莱: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太公怎钓:
姜太公钓鱼的典故.。
姜太公即吕尚,辅助周文王建立周朝.。
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用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
答:
▲
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
答:
▲
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
1.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2.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
3.表现作者抱负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
1.比喻拟人2.喜悦、赞赏贬斥、嘲讽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5、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僻字难典]驿:
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范词运用的是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
范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
陆词抒写梅花的品格,
范词抒写梅花的品格.。
1.拟人比喻2.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
3.高洁刚强孤寂幽独4.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
)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梗犹泛:
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
“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
”泥偶说:
“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
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
”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触各别,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处境,前者是.。
后者是.。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
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
1.南冠薄宦2.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举家清
★★规律探寻
二、咏物诗答题要点
★高考金题引路
1、(20xx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鉴赏咏物诗要从托物言志入手.。
首先,弄清所咏之物在形态、声音、色泽、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其次,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揭示所咏之物特征的,答题时要用到“比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描述木芙蓉.。
最后,分析作者借所咏之物抒发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如20xx年高考安徽卷古诗鉴赏题就是要求分析作者借小孤山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谢枋得在《小孤山》一诗中借坚固高耸、砥柱中流的小孤山,表达了自己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xx年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古诗词鉴赏选用的材料是清代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宜兴(今属江苏)人.。
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对“阉党”,曾受迫害.。
陈维崧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吴伟业曾誉之为“江左凤凰”.。
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
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接触社会面较广.。
词作风格豪放.。
又善诗和骈文.。
有《湖海楼诗集》、《湖海楼文集》、《迦陵词》.。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
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
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
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
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
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
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
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
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设题两道,分别考查对古代诗词中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片和下片的内容,指向明确.。
严格的说来,第
(1)题中的答案“烘托”和“衬托”意义是不相同的.。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xx年北京卷)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
林逋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皮日休的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林、皮二诗皆做到了神似,表现了所咏之物的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而石曼卿的《红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因此苏轼赞扬林、皮二诗而批评石诗,认为他们在“写物之功”上有高下之分.。
评分标准:
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1个要点1分).。
第二问3个要点.。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答出①或②中的1个即得2分,答出③得1分.。
(3分)
作为选拔精英的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怜悯弱者的.。
围绕《红梅》命制的第13题即如此.。
它需要考生具备如下素质:
①透彻理解苏轼的《红梅》;②领会命题者给出的苏轼诗论的精神实质;③能从石诗、林诗、皮诗的“断章”中把握原诗的神韵;④能够对命题涉及的多首作品进行比较并能够结合命题提供的诗句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由此看来,本题从理论上说应该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在阅卷实践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下是从考生的试卷上采录的不同层次的答案,不妨一睹高下:
〔答案一〕写梅花和白莲的诗,不但词藻动人,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而且含意发人深省;而石曼卿的《红梅》,用词简单通俗,不如前两者给人的幽美感觉,而且诗意直白,让人无流连之心.。
〔评 析 〕本 答案只是做了比较,但比较点根本不是命题者所要求,阐述内容也没有反映出咏物诗的特点.。
(答非所问,答案无效)
[答 案 二 〕因为“梅花”“白莲”的诗都写出了所写之物的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写物的功力非常好;而“红梅”诗表达的并不清楚,语言功力不够.。
〔评 析 〕 本答案所答与所问有关,但未能答出了咏物诗的“外在”与“内在”,更未能指出内在的“神韵”;有比较的意识,但分析不清,结论不明.。
(较差)
〔答 案 三 〕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是因为它们不光描写梅花、白莲,而且表现了它们的精神;批评石诗,因为只单纯表现了梅的形态,而没有表现梅的精神.。
〔评 析 〕 本答案所答即所问,答出了咏物诗的“外在”与“内在”,但未能答出内在“神韵”的具体所指,能够比较,但分析略弱.。
(较好)
〔答 案 四 〕林速的诗写到了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暗香浮动”的馨香,表达了梅花高洁之处,皮日休写莲花“无情有恨”“月晓风清”也是在内在品格上写莲花清高孤寂的神韵的,而石曼卿以没有“绿叶”、有“青枝”的外表来辨别梅花,的确肤浅.。
所以苏轼赞扬林、皮二人,批评石曼卿.。
〔评析〕本答案所答即所问,不仅答出了咏物诗的“外在”与“内在”,而且进一步答出了内在“神韵”的具体所指;同时能够比较,能够结合作品进行合理的分析.。
(优秀)
通过上述披沙拣金般的鉴别,我们很容易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从而实现公平选拔.。
这是命题者的高明.。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xx年重庆卷).。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以下问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①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⑴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
⑵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
(3)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
试作简要分析.。
▲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
(2)要点:
①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②拟人的手法.
(3)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请指出本诗的“诗眼”和“诗骨”.。
▲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
(1)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5、《核按钮》P67板块一第1题
6、《核按钮》P67板块一第4题
7、《核按钮》P70板块二第2题
8、《一轮》P153第9题《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