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150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2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docx

测绘工作技术方案知识分享

 

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乡、朝阳乡)宅基地登记发证

 

测绘技术方案

 

1、概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

 

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

 

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

 

地用益物权。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

 

件精神,认真做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山东省潍坊市、江西省上饶市、海南省三亚

 

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组织开展2010年度农村宅基地登记发

 

证试点工作。

上饶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将上饶市的试点放在信州区,开

 

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按照《土地登记规则》的需要,为

 

进一步做好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现开展上饶市信州区及辖区乡

 

级宅基地登记发证测绘工作。

本次测绘计划于2011年12月31前完

 

成全部地籍测绘及数据建库工作。

 

2、宅基地登记发证测绘范围及概况

 

信州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河上游区域,是上饶市的主城区,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

 

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无霜期约288天,年平均气温18.3℃,年

 

降雨量1954.8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7小时。

现辖5街道办(东市、

 

西市、北门、水南、茅家岭)2镇(沙溪、灵溪)2乡(秦峰、朝阳),

 

共有51个社区居委会,18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

总面积339平

 

方千米。

 

宅基地登记发证范围(秦峰乡、朝阳乡)面积约12.45平方公里。

 

其中心地理位置:

东经:

118°07′00″—118°01′02″,北纬:

28°31′

 

52″—28°24′10″,交通十分便利。

 

3、工作目标

 

(1)充分运用以GPS、RS、GIS为代表的3S技术和数字测绘技术,通过权属调(核)查、地籍测量,对信州区(秦峰乡、朝阳乡)

 

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宅基地的位置、界线、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2)对原有地籍调查成果开展数据规整,通过修测、补测方法更新和完善原有地籍调查成果,实现空间数据和业务属性数据的一体化。

 

(3)对信州区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规整和融合,实现土地利用管

 

理和地籍业务功能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

(4)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实现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

4、工作内容

 

本次上饶市信州区宅基地登记发证测绘项目包括:

信州区(秦峰乡、朝阳乡)乡镇(街道办)农村宅基地地形、地籍测绘。

(1)在调查区范围内依据《1∶500、1∶1000、1∶2000基础数

 

字地形图测绘规范》、《城市测量规范》与《地形图图式》等相关规范

的要求,开展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相应基础控制测量。

 

(2)以l∶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作为地籍、农村宅基地调查底图开展权属调查,进行宗地划分及编号。

对已经登记的宗地进行实地核查和界址确认;对尚未申请土地登记的宗地按现状进行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地籍测量:

对于界址点进行测量,对每条界址勘丈边长并与坐标计算结果进行检核并进行数据处理。

 

(4)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资料进行集成,与已发证的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基于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入库及面积计算;数据转换成地籍

 

数据库要求的格式,并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库要求。

(5)宅基地登记发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宅基地登记发证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建立、检测试

运行和使用。

5、已有的资料及利用情况

 

(1)测区内已有2008年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1:

10000影像图斑、可作为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的工作范围图及工作部署用图。

 

(2)测区附近有江西省GPSC级网点V171、V172、V173、

 

V183,及上饶市国土资源局布设D级GPS点,成果属1980西安坐

 

标系。

经调查点位保存完好。

这些点均可作为测区E级GPS平面控制

 

的起算点。

 

(3)数字地籍调查区土地登记资料,作为权属调查,制作两表一

 

图和数据建库之参考。

 

⑷县(市)级勘界成果资料及最新的乡级行政区域、权属界调查资

 

料;

 

⑸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调查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资料。

 

6、作业依据

 

1、国家技术标及规定

 

⑴《土地调查条例》;

 

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⑶《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⑷《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⑸《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⑹《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定》;

 

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

 

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⑻《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⑼《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⑽《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⑾《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⑿《地籍图图式》(CH5003-1994);

 

⒀《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⒂(国土资源部2003);

 

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⒄《1:

50001:

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93);

 

⒅《1:

50001:

100001:

250001:

500001:

100000地形

 

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5660-1995);

 

⒆《基础地理信息产品1:

10000、1:

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CH/T1009—2001);

 

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1:

1万(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航天摄影、航空摄影、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

 

扫描矢量化、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式、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

 

高层模型(DEM)、数字化测量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省级技术标准及规定

 

⑴《江西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

 

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⑵县域行政勘界资料(民政部门提供);

 

⑶《江西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⑷土地调查的有关文件、规定及本调查项目的技术设计书等。

 

7、技术路线

⑴首先完成本圩镇E级GPS控制网测量,自然村采用江西省GPS基准站网监测系统(JXCORS)进行控制网布设,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

⑵按城镇地籍调查的精度要求,以全解析法实施县城建城区约15平方公里的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⑶以本次测绘的1:

500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并补充测定土地权属等地籍要素;

⑷以城镇数字地籍调查工作标准,测绘编制1:

500数字地籍图;

 

⑸进行地籍数据的输入,完成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

 

7.1技术路线中具体作业流程

 

准备工作

 

控制测量

 

地形测绘

 

地籍调查

 

地籍测绘

 

地籍建库

 

资料整理、审核

 

验收

 

制定计划

 

资料收集与分析

 

编写技术设计书

 

表格、器材准备

 

人员培训、宣传动员

 

E级GPS增补测量及二级导线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地形修测和地形测量

 

界址调查

 

地类调查

 

权属调查与核查

 

成果整理及小结

 

地籍要素测量

 

地籍图绘制

 

面积量算汇总

 

生成两表一图

 

成果整理及小结

 

数据检查及数据转换

 

数据分层构面、属性连接

 

建立数据索引

 

8.基本技术要求

 

8.1坐标高程系统:

 

本次调查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度;高程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

 

8.2成图比例尺、图幅规格、等高距

 

成图比例尺为1:

500;分幅及编号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

 

幅;图幅编号按照《图式》要求统一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加

 

短线表示,取整公里后两位,如21.75-20.00,并加注图名。

 

基本等高距及高程要求:

基本等高距采用0.5m。

 

8.3软件选择

 

地形和地籍测绘软件采用南方开思cass7.0,数据库软件采用上饶市

 

国土资源局统一软件,作为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8.4.1界址点精度要求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

界址点间距

界址点对邻近地物

位误差(cm)

允许误差

点关系距离允许误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cm)

差(cm)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

±5

±10

±10

±10

点及街坊内明显的

界址点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

±7.5

±15

±15

±15

的界址点及村庄内

部界址点

 

8.4.2地物点精度要求

 

地区分类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平地和丘陵地

≤25cm

≤±20cm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

的街坊内部

≤37.5cm

≤±30cm

 

8.4.3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城市建筑区和铺装路面,其高程注记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

 

差不得大于±15cm。

其它地区的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

 

差来衡量。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表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1/3等高距≤1/2等高距≤2/3等高距≤1等高距

 

9、控制测量

 

9.1平面控制测量

 

9.1.1E级GPS网控制测量

(1)布网原则:

 

a、E级GPS网以能够满足进一步发展二级导线控制点和图根点

 

为原则,均匀分布点位,根据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及原有控制点精度

 

情况进行设计;

 

b、考虑到下一步布设二级导线控制网和图根点的需要,为满足

 

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E级GPS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

 

c、对凡符合GPS布点要求的原有三、四等国家控制点和原有的

 

相应等级的其它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d、GPS网应有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

 

e、E级GPS网应联测3个以上高等级控制点。

 

f、本着经济的原则,E级GPS网设计的平均边长、最长边、最

 

短边均应按相应的技术规程及规范执行。

GPS网主要采用边连接形

 

式,按照每点至少平均独立观测1.6次的原则:

 

K=INT(1.6×N/M)

 

式中:

K为观测时段

 

N为点数

 

M为仪器台数

 

由上式可见,E级GPS网设计观测时段应不少于K个。

 

(2)E级GPS网的点位选择

 

a、点位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

 

与联测,并尽量与原有点通视;

 

b、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c、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

 

平高度角应大于15;

 

d、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

 

50米以上;

 

e、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f、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g、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3)E级GPS网标石的埋设

 

a、点位选取在建筑物顶上时,标志现场浇灌,类型见《全球定位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附图。

衔接处要打毛,并清理干净,确保两

 

层面牢固连接;

 

b、点位选在道路边或公共设施地点,可凿孔现场灌注混凝土埋设标志或镶嵌不锈钢标志(不锈钢中间刻“十”字或钻孔);

 

c、普通点位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的类型及尺寸参见《全球定位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附图,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

 

灌混凝土底层;

 

d、标石埋设所占土地,配合甲方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并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e、E级GPS点的编号。

均以“ⅠG”开头,其后紧接“001~n”

 

流水号,其中“Ⅰ”代表Ⅰ级点,“G”代表GPS点;

 

f、CAD格式绘制点之记,并按点号顺序装订成册。

 

(4)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级GPS

1

10

10

1/20000

 

(5)E级GPS网外业观测:

 

观测使用四台中海达GPS接收机,分别置于各个测站上,同步接

 

收4颗(含4颗)以上健康卫星,数据采样间隔10″或20″。

天线基

 

座应严格对中置平;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误差不宜超过5;天线

 

高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较差应≤3mm,取中数使用。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高度角

PDOP

时段长度

平均重复

最弱点点

等级

卫星数

边长

(min)

设站数

(°)

位中误差

 

E级GPS≥41km≥15≤6≥45≥1.6≤5cm

 

(6)E级GPS网的数据处理

 

采用中海达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一)基线解算及检核

 

a、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b、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中相对闭合差规定

 

等级

E级GPS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应

≤9.0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5.0ppm

 

c、复测基线的长度d的较差ds应满足下式:

≤n

(=10

2

+(10d)

2

d

Km

为单位

ds2

 

d、若干个独立基线构成独立闭合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2n

 

wy≤2n

 

wz≤2nw=wx2+wy2+wz2≤

23n

 

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

 

e、可以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

 

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符合

 

规程要求,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同步图形。

 

(二)平差处理

 

a、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

 

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b、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

 

进行三维约束平差;

 

c、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V△x,V△y,V△z)

 

应满足下式要求,否则应找出粗差并予以剔除,重新进行无约束平差。

 

V△x≤3V△y≤3V△z≤3

 

d、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

 

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下式的

 

要求,否则应找出并剔除误差较大的约束值,重新进行平差。

 

dV△x≤2dV△y≤2dV△z≤2

 

e、建筑物顶上的GPS点,根据GPS网平差后的大地高及已联测四

 

等水准的GPS点正常高,通过曲面拟合的方法算出其高程,作为高斯

 

投影边长之用。

 

f、平差时可根据起算点的匹配性允许进行必要的变动,将不匹配的

 

起算点降为待定点,变动原因在技术总结中作重大问题说明。

 

9.1.2二级导线测量

 

(1)布网要求:

本项目二级导线可在原施测的D级GPS及本次施

 

测E级GPS网点下加密发展,以导线网或单一附合导线的形式布设。

 

(2)点位选择要求:

二级导线点位选择应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3)点的标志埋设:

二级导线一般土质和沙石地面上埋设标石,标石按《规范》样图尺寸;坚硬路面则埋设由统一制作的不锈钢标志。

 

(4)二级导线点要按统一的表格格式填写点之记,并准确量取和记录至保护点的距离。

量至公分,点之记按点号顺序装订成册。

 

(5)观测:

二级导线采用2″级全站仪进行水平角,边长观测,二

 

级导线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边长可在全站仪上直接读取水平距离,每

 

边单向测距两测回,气象数据每边测定一次观测端的数据,温度读至

 

0.5°c,气压读至100pa,气象数据在观测时输入仪器中对观测边进行

 

气象改正。

二级导线记录可采用电子手簿。

 

(6)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

每边测

测角

导线全

附合导

测回数

边长

距中误

方位角闭

中误差

线长度

差(m

长相对

(m

DJ2

合差(")

(km)

m)

(")

闭合差

2.4200

±15

±8

1

±16n1/1000

0

注:

若采用结点网形式,则结点间的长度不应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

0.7倍。

 

(7)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规定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

经纬仪型号

()

较差()

较差()

 

DJ2

8

13

9

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

 

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

按此方法比较应在手簿中注明。

 

(7)平差计算。

 

二级导线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编写的“NASEW95”平差程序

 

进行平差,但边长必须经过投影改正后,统一进行严密平差。

 

9.2高程控制测量

 

利用GPS观测数据,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法求取GPS点的高程。

 

10、数字化地籍、地形图测绘

 

10.1图根控制测量

 

10.1.1图根点的密度及布设

 

在D级GPS、E级GPS和二级导线点下加密布设图根控制。

图根导线应以测距导线为主,可分两级进行加密,布设成附合路线或导线结点网,一般不采用支导线,一级图根导线网应贯穿街坊内的巷道和河流,较好地围合所有自然街坊地块。

布设图根网要顾及已知点的分布状况和网的图形强度,在网的外围转角处和图形多层发展的薄弱处要有已知点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弱导线点有较高的精度。

 

10.1.2图根点的标志

 

在硬路面上的图根点,敲水泥钉或刻“+”字槽做标志,并用红漆按

 

“田”字形圈起,写上点号;土、沙石地用木桩打入地下30cm,木桩

 

面上应有小水泥钉作为中心标志。

 

10.1.3图根点的编号

 

本工程以作业组为单位进行,分别采用“TA,TB,TC,TD,TE⋯”字母

 

打头,后紧随“1~n”自然流水号,其中“T”代表图根点,“A,B,C,D,⋯”

 

代表组号。

点号不允许重复。

 

10.1.4图根点的平面测量

 

图根导线水平角、边长采用全站仪按《规程》有关要求施测,在

 

全站仪上直接读取水平距离。

图根控制的观测记录、资料整理字体要

 

端正、清晰、填写应齐全,平差计算用经检验的固定程序进行计算。

 

采用统一的资料封面。

图根导线观测记录采用电子记录时,边长测量

 

盘左、盘右各观测一次。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一级

二级

DJ2

DJ6

DJ2

DJ6

水平角测回数

1

2

1

1

半测回归零差(″)

8

18

8

18

一测回内2C互差(″)

13

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18

附合路线长度(km)

1.2

0.7

平均边长(m)

120

70

方位角闭合差(″)

24

n

40

n

坐标闭合差(m)

0.22

0.22

全长相对闭合差

1/5000

1/3000

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

1

1

指标差互差

15

25

15

25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

≤0.4S

附合路线或环线高差闭合差(mm)

≤40

D

1.n为测站数;

2.

导线总长度少于

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

1/3000和

备注

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3.S为边长(km),但边长不足30米时,按30米计算高差限差。

4.D为导线总长度(km)

 

10.1.5图根点的高程测量

 

①图根点的高程用测距三角高程测定时,其各项技术指标和限差

 

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图根三角高程技术要求

 

仪器测回垂直角指标差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高程路线闭合差

 

(m)

DJ6

1

≤25

≤0.4s(km)

≤±40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