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和式的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7813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和式的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和式的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和式的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和式的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和式的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和式的复习.docx

《数和式的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和式的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和式的复习.docx

数和式的复习

第1课时数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1、数的意义

(1)自然数:

0、1、2、3、4……都是自然数。

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次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0: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是最小的自然数。

0还有其他多种用法,在写数记数中,可以用0来占位;在测量活动中,用0表示起点;在相反意义量的记录中,用0作分界点。

(3)负数:

比0小的数是负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5)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两个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第2课时数的认识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2、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1、整除

(1)整除与除尽

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或数b能整除a.。

除尽:

数a除以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或是有限小数,这就叫做除尽.

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整除也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2)因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3)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而且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4)偶数和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偶数是0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

2、数的大小比较

   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也包括他们相互之间的大小比较。

第3课时数的认识(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质数和合数;

2、认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1、说一说: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

数的认识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2、3、5倍数的特征

2.倍数和因数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公因数与公倍数。

2、质数和合数

质数(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最小的合数是4.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个自然数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1、质数和合数。

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①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一定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数互质.

③1和任何数都互质.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积.

③一般情况:

可以根据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去找,也可以利用短除法去找。

4、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小数、根据需要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的几位小数。

5、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分数和通分。

第4课时数的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1、说说下图表示四则运算的关系: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法减法

互为逆运算

求相同数求相同减

和的简便数个数的

运算简便运算

互为逆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2、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

一个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小数相乘可以看成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成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重点讲解)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可以运用运算间的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3、运算形式

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同时进一步明确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要求,这是计算能力的保底要求。

第87页第1题明确了应该掌握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小数加、减法;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小数乘、除法;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

第2题明确了应该掌握的笔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相应的小数加减法;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及相应的小数乘除法;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计算。

第3题是应能进行的估算:

估计三位数加、减法的结果大约是几百(或比几百多一些,比几百少一些);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几千(几千几百)。

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同级运算:

在一个只有加减或乘除的算式里,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级运算:

在一个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中,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5、运算法则

  加减法的法则:

计算整数加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其实质都是要把相同计算单位的数相加减。

  乘除法的法则:

小数乘除法通常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进行计算,然后考虑积或商的小数点定位;分数除法通常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第5课时数的运算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性质:

 A-B-C=A-(B+C)

除法性质:

 A÷B÷C=A÷(B×C)

A×C-B×C=(A-B)×C

(A+B)÷C=A÷C+B÷C

2、探索运算规律

  计算的过程,不仅仅是运用计算法则机械演算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不断探索和总结各种运算规律的过程。

一般,探索运算规律分成这几个阶段:

计算给定的题组或试算简单的几道题→观察算式和计算结果有何特点→比较找出不同算式的共同之处,形成规律的猜测→自主举例进一步验证规律→周密思考中确认规律。

  3、运算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规律与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在关系)

 

 4、数的运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数的运算乘法结合律

混合运算乘法分配率

第6课时式与方程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

式与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①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还可以表示已知量;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还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数。

②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看作数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做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则

①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②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③在一个问题中,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而不能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法结果一般要写成分数形式;如果式子中有加、减、乘、除运算时,要先进行适当的运算,再用括号把含有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并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⑤具体问题中,字母表示的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t)和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关系(a、b、c)等

4、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

5、 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6、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1)、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

A.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B.用字母表示公式。

第7课时式与方程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2、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简易方程

1、方程和等式

等式: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他们的关系如下:

 

  

 

2、解方程。

解方程: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

等式的性质。

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列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②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③    列方程,解方程。

④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二、方程与方程的应用:

未知数

(1)、方程的两个要求

等式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

(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第8课时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

(㎜)(㎝)(dm)(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2)(dm2)(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3)(dm3)(m3)

容积单位

毫升升

(mL)(L)

2、

(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体积?

②1厘米有多长?

1分米有多长?

1米呢?

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

1平方分米有多大?

1平方米呢?

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

1立方分米有多大?

1立方米呢?

要求:

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有什么联系?

3、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

克(g)千克(kg)吨

(2)进率。

(3)估一估。

4、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

(3)说一说。

5、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

元、角、分

(2)进率。

6、说一说。

(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第9课时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时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比与比例

一、比与比例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前项、后项是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五、比例尺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种类:

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六、按比例分配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①求出每一份表示多少,再根据分配的份数求出相应的结果。

     ②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每一个量的结果。

(乘法或除法都可)

第10课时数学思考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过程:

1、例5分析:

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1)学生根据题意,画出连线。

问:

这样的连线方便吗?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的关系觉学生交流后,整理归纳:

点数

..

.

..

..

..

..

..

.

增加条数

2

3

4

总条数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15(条)

④你有什么发现?

⑤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2、例6分析:

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

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

(1)说一说你的思路。

(2)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法。

(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

第11课时数学思考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例7.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

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

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

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引导提问。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

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

可以看出:

A只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B只可能和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