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
丁淑莲讨论人:
王玉荣张明梅侯建华马晶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总体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教学重点: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要继续训练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默读。
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要讲得法,要导在关键处,疑难处。
单元教学难点:
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1
单元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1、文言文两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2、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二、导入,读懂题目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我们今天学习本册书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之一《学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
文言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一直使用的书面语言。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都是白话文。
白话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
而文言文是古代的文章,它的写法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有很大差异。
所以,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别。
比如这个字“之”字,你能用他组成什么词?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
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
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
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翻看书上的注释。
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
“学弈”的意思什么意思呢?
学习下什么棋?
你怎么知道的?
这则文言文的作者是谁?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
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
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
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
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
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
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
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学生自由读。
)
4.读古文讲究断句。
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
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
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
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
明白吗?
(1)老师范读。
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提示生可在课文中标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练读。
)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弈(师示范:
”秋,通国这……善弈者也。
)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
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师领读,生跟读。
)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我问几个问题行吗?
第一个问题:
“弈秋”是什么意思?
讲详细点。
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
读出来。
(生齐读:
”“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作者”?
“读者”呢?
“胜利者”呢?
“善弈者”呢?
“善”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
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使弈秋诲二人弈”中的“使”是什么意思?
“诲”是什么意思?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
一个一个说。
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
“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
“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
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
5.第四个问题:
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6.最后一个问题:
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
大家一起读,“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册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
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文言文是没有标点,没有分段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短文都是由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了让我们更方便的理解,添加了标点,进行了分段,但这还不够。
现在,大家看到了小黑板上的这篇课文的抄写版,请一位同学来划分一下停顿,在每个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一个“/”。
(示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绝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3.指名读。
4.总结: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
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
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
“日中时”是什么意思?
“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为”怎样读?
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沧沧凉凉?
我都不懂,请同学们来做我的老师,好吗?
“探汤”是什么意思
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孰”是什么意思?
“为”怎样读?
是什么意思?
“汝”是什么意思?
“知”是什么意思?
书中说,“知,通‘智’”这是什么意思?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五、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2匆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目标:
3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有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会修辞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准备:
1、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板书:
2、勿勿)
2、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
3、请学生上台更正。
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
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
组一个词。
是什么意思?
无点读什么?
组一个词。
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
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
3、(展示小黑板)形近字组词:
挪()那()哪()蒸()丞()拯()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5、分组读课文。
6、练习把课文读熟。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
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为时间的流逝而悲伤。
)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悲伤?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头涔涔”和“泪潸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回答:
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时间流逝是怎样的匆匆呢?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10、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回答:
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能做些什么呢?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11、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它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读第一自然段,自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朗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感悟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能读懂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2、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3、就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点交流: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②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难道不是反问吗?
为什么是设问?
(指名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作者表达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整体理解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
一去不复返)
思考: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者知道自己的时间流逝,他感到悲伤,为了表达这种情绪,作者怎么写的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回答问题:
谁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年龄是多大?
从哪里知道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比作(),把()比喻成()。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匆匆流逝,但日子是怎样流逝的呢?
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指名回答:
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4、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是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者是你特别喜欢的?
你读了它们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感受:
①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从哪些词看出来?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怎么想?
又怎么做呢?
我们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回答:
作者怎样做的?
什么是徘徊?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轻烟?
把什么比作薄雾?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是与第一自然段首位照应,想突出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六、学习运用,仿写1、看到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
题目第一问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这一问的答案是第几自然段?
2、找到相关的句子,仿写几句话。
3、展示、交流、评价。
七、读书体会,感悟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九、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完成本课练习册
3桃花心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
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淡黄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
师:
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
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
师:
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
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难点】 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趣品文章
师:
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师:
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
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
不后悔。
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
没问题,你问吧!
师:
嗬!
口气不小啊!
师:
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
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三、问题讨论
师:
那么,你认为种树人的种树方法是否非常合理呢?
请大家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其蕴含的道理
师:
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
请同学们一起读“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生:
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
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
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
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
理解得好!
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
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
建议大家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师:
理解得真好!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师: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师:
齐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情的文字。
师:
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