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98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江西某药业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

 

中国·江西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3项目负责人

童云星先生

§1.1.4项目建设地点

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1.5项目建设规划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项目用地350亩,投资4.545亿元。

§1.1.6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4年3月结束,建设期为三年。

§1.1.7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4545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45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自筹资金为20450万元,还需通过融资方式获得25000万元。

§1.1.8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50亩,建筑占地面积8.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1万平方米。

建筑密度34.93%,容积率为0.518,绿地面积80000平方米,绿地率34.28%。

序号

项目

建筑占地面积

数量

层数

建筑面积

备注

1

办公科研区建筑面积

26000

31000

1.1

研究院办公大楼

1000

1

3

3000

1.2

中试生产基地

22000

1

1

22000

1.3

营销中心办公大楼

2000

1

2

4000

1.4

动物试验大楼

1000

1

2

2000

2

生活配套区建筑面积

20500

55000

2.1

教授专家公寓楼

2000

1

5

10000

2.2

员工宿舍楼

6000

2

5

30000

2.3

图书室

500

1

2

1000

2.4

员工浴室

1000

1

2

2000

2.5

休息活动室

3000

1

1

3000

2.6

医院

1000

1

2

2000

2.7

中心锅炉房

1000

2

1

1000

2.8

中心配电房

1000

2

1

1000

2.9

员工食堂

5000

1

1

5000

3

仓储物流区

20000

20000

3.1

仓库

10000

1

1

10000

3.2

物流中心

8000

1

1

8000

3.3

车库

2000

1

1

2000

4

区域综合配套设施

15000

15000

4.1

门卫

200

1

1

200

4.2

围墙隔离带

6800

12

1

6800

4.3

景观带

8000

1

1

8000

5

规划综合配套设施

151800

1

1

151800

不计入建筑

5.1

绿化植被

80000

1

1

80000

5.2

道路、操场、水池、车位

71800

1

1

71800

合计

81500

121000

1.2项目提出背景

§1.2.1医药业发展前景

十二五生物医药振兴规划将在2011年年内出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

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针对医药行业的改革,国家也一直不断的出台相应的政策。

2010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把重要产业的发展提上日程。

金融界首席分析师表示,国家出台生物医药发展规划,主要是为了发展新兴产业规划。

因为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几大类新兴产业规划中,就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不均衡,具备生物研发实力的企业不是很多。

另外,国际上又出现了超级病菌,这也让生物医药又被抬升了国际地位,因为研制和攻克一些疑难病症都是需要生物医药来完成的。

要想在这次医药规划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要涉及新兴制剂和新兴药品的医药公司才能有机会获得。

现在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对相关企业来说是利好的,而生物医药振兴规划的出台,到医药公司真正的消化,需要时间的考验,国内医药公司能否抓住时机,在医药行业规划中分得一杯羹,将值得期待。

医药工业历来被称为“常青产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医药技术在竞争中迅猛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

一是超大规模的跨国制药公司资本购并活动高潮迭起;二是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医药界承受着强大的冲击。

近几年,跨国制药公司分别在我国投资办厂,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在技术水平、生产设施设备、生产规模、还是管理水平上国内医药企业与之均存在巨大的差距。

同时,面对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野,迎接挑战,兴利除弊,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结合,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

§1.2.2当地市场发展形势

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直属南昌市人民政府管辖,是省级重点开发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开发区内光电、机械、食品等产业正在加速聚集,2006年,拥有224家子公司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科技正式进驻桑海,标志着桑海号巨轮开启了她的国际化之旅。

2007年,江西北洋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1000吨安赛蜜生产线项目在桑海开发区正式投产。

目前中国安赛蜜的年生产能力不足5000吨,生产企业只有6家。

与此同时,开发区内房地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国内房地产巨头纷纷抢滩,碧桂园的进入将大大提升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水平。

为响应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发挥科学技术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作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指示。

加快“南昌国家生物医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步伐,投资建设“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是带动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

§1.2.3企业发展规划

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联合XXX共同合作开发建设,以生物医药研发、营销、实验中试、生产为基础,未来发展化学医药,中医医药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营销中心。

1.3项目承建单位

§1.3.1公司概况

该项目投资开发周期长,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一家独立、高效、互惠互利的股份制合资公司来运作。

本项目拟成立的合资公司为江西海生实业股份责任公司(预名)。

合资公司成立之前,本项目的一切事务将由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操作。

企业名称:

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总经理:

注册资本:

2000万元人民币

实收资本:

2000万元人民币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1.3.2公司简介

江西XX药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西XX制药厂,创建于1967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2004年6月公司通过国家级GMP认证,员工队伍素质、管理水平、应变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占地100亩,现有资产总值12000万元,产能规模30000万元。

1.4编制依据

(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

(4)《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5)《现代财务会计》;

(6)《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7)项目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8)国家和南昌市有关的法规和政策规定。

(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5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6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7综合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旨在强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本中心的建设可充分利用公司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经验积累等,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中心,项目符合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创新机制,不仅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还可使公司技术水平更上一台阶。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将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

所以,本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可行性分析

§2.1.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药品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药品的复杂性、医用专属性、质量严格性、生产规范性、使用两重性、审批科学性、检验专属性、使用时效性、效益无价性等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实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保证药品研制、生产、使用的质量。

将现代化学药品研究方法和技术同传统中药相结合,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中药研究的方向,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为使我国药品管理尽快和国际接轨,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实施GLP、GCP、GMP、GSP,使我国药品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切实贯彻国家实现《中央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导思想,紧跟江西省南昌市政府打造位于昌九工业走廊的“南昌生物医药之都”建设的总体规划的步伐,在一个有利的大背景、大环境下进行项目的开发。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促进南昌国家生物医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填补开发区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空白,形成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区域性生物医药产业化格局。

该项目所引进的先进的医药研发技术、设备、专家及成立技术产权交易所和药品营销展示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医药产业停留在中高级加工销售阶段的局面,弥补开发区产业结构的缺憾与不足。

符合南昌桑海经济开发区的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定位。

§2.1.2公司当前实力支持

江西众心药业有限公司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实力雄厚,投资涉及多个医药产品,公司占地100亩,现有资产总值12000万元,产能规模30000万元。

并备医药研发中心操作能力,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拥有丰富的医药营销行业精英成功运作经验,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2.1.3项目成员技术实力

在技术研发之所有项目中,人力资源主要从自有、外招、培训三个方面来得到满足。

其中,自有人才在人员支持中占主要地位。

以研究营销中心首席科研专家陈厚琦博士为核心的专家技术团队是一个既懂管理营销又懂科学研究开发;既能高瞻远瞩又能务实创新的实干型企业经营团队。

1.陈厚琦博士

陈厚琦博士

陈厚琦博士于1982年赴美国,在美国伊利诺州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完成了遗传学硕士学位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1989至1994年于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癌症研究中心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

尔后,在该大学医学院肿瘤外科系任教授,从事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开发。

在多年的研究中,陈博士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与前沿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交流。

陈博士通过研究发现:

就像在化疗过程中癌细胞会对化疗使用的药物会产生抗药性一样,无论是免疫治疗的新途径,还是用传统医学(如中医)方法治疗癌症,癌细胞都可能产生对免疫细胞的抗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出现这种抗性的关键是:

癌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内部基因表达异常,使癌细胞抵抗程序性死亡(抗细胞凋亡)。

癌细胞抵抗细胞凋亡,是癌症治疗失败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癌症研究中的盲点。

近年来,陈博士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如何通过天然化合物阻止癌细胞对免疫细胞产生抗性。

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正在结出硕果,有望在崎岖道路的攀登上达到新的高峰,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000年后,陈博士在美国芝加哥创建自然康复中心,在为当地民众服务,指导他们逆转多种慢性疾病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

在多年的研究、健康教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康复实践中,他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在2008年10月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抗衰老医学大会上,他的论文《战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冠心病和脑中风》获得优秀论文荣誉证书。

他的论文第一次从抗衰老医学的角度提出:

唯有综合性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才能战胜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2009年11月在香港召开第三届世界自然医学高层论坛上,陈厚琦博士获得“杰出自然医学专家”奖和“医圣勋章”。

陈厚琦博士虽已年届花甲,但仍怀抱着赤子之心从美国归来,满怀着对祖国和对同胞的关爱,大力宣传当前国际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逆转各种慢性疾病的自然医学途径。

近年来,他多次回国,在全国各地作了数十场报告和交流,反响巨大。

他总结了二十多个自然医学和抗衰老医学专题,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贡献给国内同胞。

《健康危机和自然康复》、《战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和脑中风》、《抗衰老医学和逆转慢性疾病》、《营养和饮食错误与慢性疾病》和《癌症防治康复新思考》、《自然医学的历史使命》、《中医养生与经络能量控制论》等健康专题报告,是陈博士近年来广为宣传的內容。

通过听取这些健康报告,許多听众表示获益匪浅;更有众多的慢性病患者经抗衰老医学康复方法,有效地逆转了多种慢性疾病。

2.肖培根院士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

肖培根常务委员

巨大贡献

在4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他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的药用植物学事业,是中国药用植物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

早在50年代末,肖培根教授就领导并投身于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足迹满及全国各地。

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主持编写了《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等科学专著,对中国中草药资源和传统疗效及现代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整理,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中草药资源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他还一直致力于发展一门包括植物系统、化学成分、传统疗效和药理作用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渗透的新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将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新药源寻找起理论指导作用。

1983年肖培根教授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后改名为药用植物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在他领导下,经过全所职工10多年艰苦奋斗,使研究所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专业研究机构。

荣誉成果

他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21部(卷)。

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部、院级成果奖7项。

培养博士及硕士生52名。

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现任该学部常务委员。

1996年6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及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他正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促进中药走向国际。

肖教授一直从事中药、药用植物及传统药物的研究,是国内《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是国际著名杂志《Phytomedicine》、《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的编委。

先后主编了《新编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新华本草纲要》等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0余篇,曾获国家成果奖一项,部级成果奖八项,先后培养博士生40名,硕士生25名。

由于肖教授在中药研究方面的贡献,1998年曾获得第三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获奖人;2001年获求实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2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3.孙晓波博士

孙晓波博士

孙晓波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级新药、基本药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基金等评审专家;担任《中药现代化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委等职。

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名青年科技标兵;获中国第二届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材工程;获人事部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开展科技活动重点资助和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主要成果及课题70余项。

30余项成果等分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近40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与省部级资助,

其中国家二类新药龙牙冠心康胶囊的研究等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得到600万元的资助。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2部,任副主编和编委编写的著作7部。

主持及主要参加的新药研制有30余项,创造产值近10亿元。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水平,曾赴日本留学,先后多次到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韩、美国交流、考察。

4.丁自勉主任

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医药专家,曾主编《观赏药用植物图鉴》等医学著作。

5.卢贺起主任

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编撰过《中药剂型研究现代化》,《生物药剂学应用探讨》,《乌蛇止痒丸药效作用研究》,《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经气学概论》,《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三种饵料金藻的研究》等书籍,文章,论文。

6.赵晓宏硕士

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药专家,主编过《中药新药片剂成型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书籍。

2.2项目必要性分析

“生物医药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项目的建成将形成以大量资金流、物质流、技术流、及人才流为核心集中体,不但可以增强国家南昌桑海生物医药经济开发区产业配套能力,还可以为相关医药附属产业提供高新生物制药技术的研发与营销、技术产权交易的行业信息。

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又提供了更多的医药学、生物学、营销学高技术人才岗位。

由此而形成了医药研发营销中心与市场、市场与产业、产业与人才成长的供求关系良性循环互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使项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可使得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是一项高科技技术项目,符合国家新型产业政策。

项目建设极具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尽早实施。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3.1我国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3.1.1过去十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快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12月1日《经济日报》对卫生部副部长张茅的采访要点:

“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看来,医改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取得积极进展。

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超过12亿人,其中参合农民已经达到了8.32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9%以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

今年2月以来,全国30%以上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目前正向60%稳步推进。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200亿元支持建设近1,000个县级医院、4,700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基层就医条件。

1,091家三级医院与2,184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培养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朝着均等化的目标迈进。

各地基本落实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惠及亿万家庭。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

中央确定了鞍山等16个城市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各省(区、市)相应确定了北京等31个城市为省级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改革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十一五”期间是中央财政投入卫生事业力度最大的时期。

2006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合计安排卫生事业资金1,852.9亿元。

医改启动以来,按照规定,政府将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截至目前政府已经投入5,000亿元,并且近年来正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加大卫生投入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投入包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的建立,也包括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决了许多过去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政府、社会、个人三者负担的医疗费用在趋势上有了变化。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17.93%增加到27.23%,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

人均卫生费用从2000年的每人每年362元,增加到2009年的1,289元。

药品市场总规模2000-200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5.4%,医院终端药品销售规模2003年以后以超过年均10%的速度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下仍保持17.15%的增长,突显医药行业弱周期性的特点。

2009年在新医改的促进下,医院用药市场增长率达19.48%,2009年药品市场总规模及医院药品销售规模分别达5,706亿元、4,219亿元。

§3.1.2“十二五”中国医药行业的展望

政府将继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使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包括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支付制度改革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来控制合理医疗费用,使总体费用不至于过快增长。

如果在“十二五”末能够达到30%甚至30%以下,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当然,这还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十二五”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