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960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

课题名称: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综合实践

研究类型:

综合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目前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多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关于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的资料只有极少的案例。

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一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在宏观上从“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实施应用、模式构建、质量和效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以应用导向从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比较欠缺。

另一方面,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施、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等单方面的研究,缺乏有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的系统研究。

安徽省和浙江省在许多地方有着区别,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教育投入相应也较大,思想开放,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校园数字化建设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经济条件比浙江省要差,学校的信息技术无论设备还是信息技术素养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次借长三角网上结对活动中,我校与浙江湖州四中成为结对学校。

湖州四中是湖州走向中心城区学校,而我校亦是铜陵市中心城区学校,而由我校辐射结对学校是铜陵县朱村中学和顺安中学,一个是乡村中学,一个是集镇中学,这四所学校的经济、地理等环境都有所不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协作,实现区域教育联动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选题意义

为贯彻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有关精神,落实近日在黄山召开的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协作交流会上签订的皖、沪、苏、浙电教部门合作框架协议,经安徽、浙江两省批准,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中学与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为长三角浙江安徽两省首批网上结对学校。

铜陵十中还分别与铜陵县两所农村学校和一所其他其他地区集镇学校网上结对。

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为推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战略性协作,实现区域教育联动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价值

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将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在数字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并进行共建共享,积极进行包括人员互访等在内各种线上或线下的教研及教学交流活动,努力发挥各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为推动两地教育联动、提升两地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出适合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

2、全面完成教育资源网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且做到应用常态化、有效化;

3、打造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增强其示范与辐射功能,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4、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并能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5、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有效课堂新模式,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依托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开展结对活动

充分发挥结对学校各自的优势,通过网站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在结对学校之间广泛开展网络教研、互动评课、远程培训、网上听课、远程课堂教学等线上交流活动,促进结对学校师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教研。

积极组织并推动学校全体人员学习和利用该网站开展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

在结对学校师生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研讨,在学校师生之间、学校管理层之间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过程拍成照片或视频,放到网站上进行展示交流。

2、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及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合作开发优秀教学课例,免费提供给中小学教师使用,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

与结对学校共同合作每年至少推出三节以上的优秀教学课例。

编制完成后,提交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进行评比并正式出版,并在两省共同推广应用。

3、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与结对学校在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每年设计并完成一个以上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并将相关项目的数字材料上传到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进行呈现与共享,参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进行的年度评比活动。

结对学校通过参与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项目,促进两省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并在两省及全国范围内辐射典型案例学校的先进经验,从一定的高度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4、开展其他形式的特色合作项目

立足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依托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结对学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特色自创活动,并注意吸引其他非结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的参与,将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辐射应用,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帮扶和资源共享,切实推进两省区域内及区域间的教育均衡。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建设校园网,既缺乏网络管理人才和资金,又难以建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且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因此,必须打破以往封闭的教育管理系统,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协同发展,这显然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提出,就是超越孤立的教师个体、学校个体,从一个更宏观、更整体、更系统的视角研究和思考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政策制定及具体实施操作方面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与协调,缺乏从一个区域的整体层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及有效使用,致使各学校、各部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与开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创新之处

随着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不断发展,探索和尝试着具有开拓和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与策略:

从资金和硬件投入的竞争转向对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关注,从教师个体独立开发课件的行为向教师群体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的转变,从传统的讲授模式向师生共同探索创造新型学习模式的转变,从各学校的封闭竞争转向以跨区域为基础校际联盟的探索。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以结对学校为研究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

1.基于理论研究,构建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结对学校以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2.基于实践研究,构建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效益最大化,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作用;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构建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的评估体系。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法、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三)技术路线

以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应用为主导,采用行政推动、实践结合、项目评估并举的协同发展策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6月)

(1)进行师资的合理调配、优化组合,组成校课题研究小组;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起草课题研究方案;

(3)优化校园信息环境,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网络调查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经济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4年4月)

(1)根据制订的具体研究计划组织实施。

(2)确立互动协作机制,组织校际间的教研、培训、资源、教学各方面互动。

(3)每半年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

3、成果汇总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整理实例材料,汇编成册。

(3)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省级课题《实施激励教育促使学生自主发展》2007年结题;2、省级课题《“网瘾”中学生的心理评价及干预研究》2007年结题并获安徽省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3、市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性研究》”2007年结题并获一等奖;4、《学校文化建设及其教育研究》2011年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5、《加快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相融合的步伐》2008年在《铜陵日报》发表;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点想法》发表于《教学探索》2008年底3期。

二、主要参加者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   题   组   成   员姓名性别职务职称专业分   工孟祥友男校长中高中学语文组织              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余宏俊男副校长中高中学生物组织              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侯茂华女教科室主任中高中学心理学协助组织          信息化教科研管理宋陆玖男信息中心主任中高中学化学开题报告          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左卫胜男语文备课组长中一中学语文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吴正强男数学备课组长中一中学数学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夏春艳女英语备课组长中三中学英语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梅雪斌男物理备课组长中一中学物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刘琼琼女政治备课组长中二中学政治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刘 蕾女历史备课组长中二中学历史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付中元男地理备课组长中二中学地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陈永香女信息教研组长中一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许 腾女美术备课组长中一中学美术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

(一)制度保障:

1、统一协调机制。

结对学校建立结对工作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各自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校长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结对学校的活动计划的制订、合作共享重大项目和工作的组织、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合作学校的项目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成员。

2、信息共享机制。

在各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教育信息化专项计划时,与结对学校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各自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

在资源共建共享和推广应用中做到相互通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确保与结对学校在最优特色、最高质量的资源上实现合作共享,充分体现两地合作的意义和效益。

3、人员互访机制。

每年不定期召开2—3次结对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人员碰头会,通过工作推进情况,商谈深入合作相关事宜,确定重大合作建设项目,并制订合作研究、开发、推广资源的相关制度和办法。

在校际建立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制,委派相关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策略。

4、联合培训和研究机制。

利用结对学校各自特色资源,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二)硬件保障:

学校正在大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已将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和校园数字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五年计划,并不断加大建设和发展的力度。

信息技术综合楼功能齐备,拥有两间64座网络教室,两间高配置多媒体教室,并拥有教师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优质广播系统覆盖校园、学校计算机与市教育局城域网相通;2500㎡的实验楼,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施完备;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并开通电子期刊;逐步实现班班电子白板。

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开设的教学课程全部应用多媒体,履盖率达100%。

  (三)人员保障:

学校有高级教师54人,中级教师65人,省教坛新星4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教坛新星9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骨干教师12人,省课改先进个人1人,市课改学科带头人3人。

教师事业心强,业务精,熟悉计算机辅助教学。

校每学年在本市推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课,校内经常开展整合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电教评比活动成绩优异,浓厚的电教氛围和较高的电化教学水平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经费保障:

学校将保证课题研究需要的经费以及其它保障,课题组成员将分期分批参加国家、省、市电教学习培训,同时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资料。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