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522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docx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1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案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晨昏线;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日出、日落时间与昼长的关系。

(综合思维)

2.分析时差的成因,会进行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能解释时差产生的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

3.会判断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方向,结合实例说出其对河流和大气运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知识导引

一、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背着太阳的半球,为________。

2.晨昏线(圈):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3.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不停地________,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4.昼夜交替的意义:

①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________。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的增高和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规律:

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___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___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________。

(2)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__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________分钟。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________。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

全球划分为_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________个经度。

(2)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3)区时的换算:

一般而言,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______小时。

在同一日期内,东______西______。

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1)国际日界线:

一条大体沿________经线穿行的折线。

它的设定,旨在清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

(2)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________,故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

(3)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需减去1天,时刻不变;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需加上1天,时刻不变。

项目

国际日界线西侧

国际日界线东侧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刻

相同

相同

日期

今天

昨天

日期变更

见图

见图

地球自转方向

―→

―→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E的地方时。

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思维拓展]必须知道的日期分界线

①两条日界线

②新旧一天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其余为旧一天的范围。

探究点一 昼夜交替现象

[核心归纳]

1.昼夜交替现象

成因

周期

意义

昼夜

交替

①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夜)是基础;②地球自转是根源

1个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如下面各光照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状元随笔 ①晨昏圈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因而是一个大圆(圈);②晨昏圈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圈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晨昏圈一般把纬线圈分为两部分;④晨昏圈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不断向西移动,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⑤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圈相交;⑥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所有纬线圈垂直,其他时间与纬线圈相交或相切(相切只能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各纬线)

[应用体验]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图中(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D.BN是晨线

3.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MN为晨线的是(  )

探究点二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能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偏转规律

特别提醒

 

左右手判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北半球:

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如图)

南半球:

伸出左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如图)

状元随笔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应用体验]

1.如图中横线是0°纬线,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箭头是其偏转方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2.如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平直河道两侧出现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探究点三 产生时差

[核心归纳]

1.地方时及其计算

(1)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它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导致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晚,并且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经度差。

注:

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法,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法。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

已知点和所求点在0°经线的同侧将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状元随笔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地点的两个时刻的比较,数值越小,时间越早,如6时比7时早。

而地方时计算中所讨论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时刻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比较,从地理位置上看,地点越靠东,时间越早;从数值上看,数值越大,时间越早,如甲地为6时,乙地为7时,则乙地时间比甲地早。

2.时区的划分及区时的计算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的时区划分如图所示:

(2)区时的计算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①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已知时区数×15°,是东时区即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②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已知某地经度+7.5°)÷15°=取商的整数,余数舍去。

已知的是东经度,求出的为东时区,反之,西经度为西时区。

如计算北京(116°E)所在的时区=(116°E+7.5°)÷15°=8…3.5,取整数8,余数3.5舍去,可知为东八区。

③已知一个区时求另一个区时。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时区差。

时区差就是已知区时的时区和所求区时的时区间所跨的时区数。

状元随笔 区时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①区时的计算可求出已知经度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数,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②中央经线的经度数=时区数×15°。

③北京时间≠北京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位于116°E,其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其所在地的区时为北京时间。

3.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1)经线展示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4.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

(1)绘制数轴判断日期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2)根据180°地方时判断日期范围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

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状元随笔 越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发生变化,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而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即日界线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这样虽然越过180°经线,但不一定越过日界线,因此日期就不一定会发生变化。

[应用体验]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65°的地方时是(  )

A.20时       B.8时

C.10时D.22时

2.图中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B.20时20分

C.9时40分D.2l时40分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

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

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总是与纬线垂直

2.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③④D.②⑤⑥

如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3~4题。

3.该段河流位于(  )

A.南半球B.北半球

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4.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

A.东岸河堤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D.北岸河堤

5.某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1月1日17时由上海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历时14小时,到达旧金山。

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  )

A.11月1日3时B.11月1日15时

C.11月2日15时D.11月2日3时

6.北京(116°E)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巴西里约热内卢(43°W)的地方时是(  )

A.1时B.1时24分

C.22时D.22时36分

7.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时,全世界(  )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于一半地方是10月2日

C.少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读图,回答第8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12点

B.乙地为150°W

C.丙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D.图中四地昼夜交替的周期不同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一、

1.白昼 黑夜

3.自转

二、

1.地转偏向力 加大

2.右 左

三、

1.

(1)早 

(2)1 4 相同

2.

(1)24 15 

(2)中央 (3)1 早 迟

3.

(1)180° 

(2)相同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解析:

本题组考查昼夜成因及晨昏线的判读。

第1题,昼夜形成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为夜。

第2题,根据图示判断,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太阳方位,AN为晨线,BN为昏线。

答案:

1.D 2.C

3.解析: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顺地球自转方向,晨线是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换的交界线。

图中A、B、D自转方向错误,C图中MN为晨线。

答案:

C

探究点二

1.解析:

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2.解析:

河流由西向东流,则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从而使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答案:

B

探究点三

1~2.解析:

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图中所给的经度的变化情况可判断出所给经线为西经,与65°W相邻的西侧经线为95°W,顺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出95°W,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故其地方时为18时,其与65°W相差30°,有2小时的时差,又因65°W在95°W的东边,故65°W的地方时为20时。

同上可知北京时间为8时20分。

答案:

1.A 2.A

3~4.解析:

第3题,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B点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C点所在的经线是0时经线,A点比0时经线早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A点的地方时是7月8日6时。

第4题,根据题干及图中所给经线可推知0时经线为90°W,运用“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7月8日14时。

答案:

3.C 4.B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点。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与纬线垂直。

晨昏线经过地心,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

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相对地面不断西移。

答案:

C

2.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据此可判断①~⑥依次为晨线、昏线、晨线、昏线、晨线、昏线。

答案:

B

3.解析:

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

答案:

B

4.解析:

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答案:

D

5.解析:

从东八区向西到西八区,两地相差16个时区,即相差16个小时,又因为飞机途中飞行了14个小时,要加上14小时,所以到达旧金山时当地的时间为(11月1日17时-16小时)+14小时=11月1日15时。

答案:

B

6.解析:

北京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北京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是12时;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43°W的地方时。

它们的经度差为159°,时差为4分钟/1°×159°=10小时36分钟,里约热内卢在北京的西面,所以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12时-10小时36分钟=1时24分。

答案:

B

7.解析:

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当东八区区时是8时时,中时区的区时为10月1日0时,所以0°经线的地方时是10月1日0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此时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

所以全球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答案:

A

8.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丙地的地方时是18点,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时间相差2小时,东加西减,所以甲地的地方时为10点;乙地位于180°经线西侧,为150°E;丙地位于赤道,赤道地区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此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周期均为24小时。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