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987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5

1.1绪言5

1.2项目区概况5

1.3项目建设必要性7

1.4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9

1.5工程地质11

1.6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11

1.7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设计13

1.8工程占地20

1.9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20

1.10节能设计21

1.11工程建后管理22

1.12设计概算23

1.13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23

1.14结论及建议23

1.14工程特性表25

2项目区概况26

2.1地理位置及范围26

2.2地形、地貌26

2.3气象26

2.4灌溉水源27

2.5项目区所在乡镇的经济概况27

2.6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27

2.7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27

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29

3.1项目区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29

3.2灌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29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4

4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36

4.1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条件36

4.2项目区建成后水供需平衡分析45

4.3灌溉水质分析50

4.4结论50

5工程地质51

5.1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51

5.2渠岸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其处理措施52

5.3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及可利用状况52

5.4结论与建议52

6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54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54

6.2工程总体布置54

6.3工程设计56

7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设计62

7.1建设管理62

7.2施工组织设计65

7.3施工进度71

7.4竣工验收71

8工程占地73

8.1工程用地范围及实物指标73

8.2移民安置74

8.3补偿投资概算74

9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79

9.1水土保持设计79

9.2环境保护设计80

10节能设计82

10.1概述82

10.2节能设计依据82

10.3施工期节能设计83

10.4节能效果综合评价84

11工程建后管理85

11.1项目区管理改革85

11.2建后管护制度86

11.3落实管护经费87

12设计概算89

12.1工程概况89

12.2编制依据和原则89

12.3工程概算92

12.4建设资金管理措施93

13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94

13.1效益分析94

13.2国民经济评价95

13.3结论及建议96

1综合说明

1.1绪言

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号召,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依据《钦州市钦南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修编)的批复(钦南政函[2011]129号)文件,将钦灵灌区荷木灌片西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工程纳入钦州市钦南区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予以实施。

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2项目区概况

1.2.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地处久隆镇东北面,钦陆一级公路贯穿项目区,距离久隆镇约15km,距离钦州市区34km。

项目区由东北往西南向呈长条状分布,东倚钦陆一级公路,西临连绵山脉,南至久隆镇、北至荷木水库。

经度范围:

108°43'00~108°50'36'',纬度范围:

22°03'16''~2207°'30''。

1.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丘陵地貌,地势较开阔,地势坡度均在15°以下,区内分布有较多独立缓坡山丘,总地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1.2.3气象

项目区地处南亚热带,南濒北部湾,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干湿分明,夏长冬短,季风盛行,夏秋之间台风和暴雨较为频繁。

年平均气温22.0℃,年极端最高气温37.5℃(1990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0.9℃(1967年1月18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13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08mm;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约为1770h;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9m/s。

1.2.4灌溉水源本项目区属于荷木水库西干渠控灌范围,灌溉水源为中型水库荷木水库,水库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70km2,水库总库容2238万m3,兴利库容1084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34万亩(1980),近年来实灌面积0.8万亩,荷木水库西干渠设计流量2.26m3/s,总长22km。

1.2.5项目区所在乡镇的经济概况

项目区属于久隆镇辖区,久隆镇位于钦州城区东北部,距钦州市区19km,总人口3.93万人,劳动力1.5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2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

1.2.6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1.2.6.1交通设施钦陆一级公路贯穿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项目区内道路已形成较完善的道路

网格体系,可通达各村屯,但道路等级较低,多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

1.2.6.2水利工程设施

荷木灌区已衬砌总干渠0.57km,西干渠全段22km,东干渠3.1km。

项目区内支渠、斗渠、农渠主要为土质渠道,渠道运行多年,淤积、崩塌严重,影响过流能力,渠道水利用系数低,土质支渠、斗渠、农渠总长度约为32km。

1.2.6.3电力设施

项目区所在的各村均布置有完善的电力网络,进村主干线路为10KV,每个村

屯都配备有变压器,电力充足,完全能满足项目施工用电电力要求。

1.2.7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耕地面积3.9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

近三年来水田种植水稻,

旱坡地种植甘蔗、木薯等,水稻亩均产量550kg,亩均产值1460元,旱坡地甘蔗亩均产量5000kg,产值1750元。

项目区内渠系多为土渠,且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多年,工程老化、渗漏、崩塌十分严重,加之工程管理投入不足,水利设施毁坏严重,水毁工程多,导致工程效益逐年减少。

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0.43,灌溉水利用系数0.36。

1.3项目建设必要性

1.3.1灌区工程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状灌区渠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大部分渠道未进行防渗衬砌,渠道渗漏损失大,过流能力降低,有些渠段甚至不通水。

荷木灌区自建成以来,历经近五十年的运行使用,虽然管理单位每年都进行渠道检查与维护,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造成维修、维护不到位。

目前灌区共有干、支、斗渠道24条,总长92.5km,现状实际通水渠道长度仅为40.5km,共有52.0km渠道属自然的土渠状态,未进行过任何形式衬砌的土渠渠道,经过长期运行,渠道冲刷变形严重,宽窄不一,大部分渠道比原设计断面扩宽不少,但由于沿途坍塌、淤积严重,以及局部渠段堤身渗漏水严重,致使渠道的输水效率低下。

经2010年典型测流计算,那荷木水库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6。

(2)渠道及渠系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或毁坏、破损严重。

由于干渠以下渠道配套不完善,附属建筑物不全,大部分斗闸门毁损,造成灌区串灌、漫灌现象较多,水量浪费严重。

渠道上的分水闸等启闭设备大部分已损坏失效,闸门启闭失灵,止水橡胶老化脱落,闸板边角缺损,部分闸门框架钢筋出露锈蚀,严重影响用水调度,浪费水资源,增加了工程的管理难度。

主渠道上随意设置斗口现象比较普遍,大多为群众图方便灌溉自行开设,这类斗口无闸门控制,渠道用水调度及管理十分困难,串灌漫灌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灌区渠系建筑物大多已老化残旧,严重影响了灌区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供水量,实际过水流量只能达到设计的50~70%,灌区渠系附属建筑物现状已不能满足灌区运行管理的需要。

(3)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管理薄弱。

工程由于自身质量及老化原因,年年都有部分受损,加固维修工程量大,仅靠水费收入和职工力量难以维持。

由于水价偏低并难收,导致管理费用不足,使得部分灌区管理措施无法实施,有部分工程设施遭到人为破坏,工程难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历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一些农水项目维修,但由于每年的配套维修任务多,资金缺口很大,只能处理影响通水的坍塌、损坏渠段,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日积月累,灌区灌溉效益日益下降,灌溉面积逐年减少。

由于灌区工程存在上述的问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直接导致近年来灌溉面积逐渐减少,灌区内部分耕地因无水灌溉而被迫改种旱作物,或变为产量较低的“望天田”,工程的灌溉效益逐年下降。

1.3.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项目区内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所有者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特别是近几年,项目区出现了秋冬春季连续干旱气候现象,更加突出暴露了项目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灌溉设施滞后的现象和问题。

因此,开展重点县建设,国家加大对已实行体制改革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支持受益群众搞好水利维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以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要,达到高产、稳产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区渠系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农业生产灌溉无保证,供水能力降低,致使灌溉面积逐年下降,部分区域甚至末级渠系不通水,使耕地大部分由保水田变成望天田,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对项目区进行维修建设与渠系改造,恢复和改善工程的灌溉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可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363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6.4万元,受益人口2.38万人,受益农民人均增收296.81元。

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

1.3.3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硬化渠系工程,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

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田、蔗园等,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灌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

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总之,通过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工程建设是必要的。

1.4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1.4.1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的保证率采用偏枯(P=90%)年份计算,P=90%枯水年份项目区

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见下表。

由计算结果可以

看出,项目区的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能够满足需水要求。

表1.4-1项目区现状水量平衡计算表

保证率

现状水资源可供水量(万m3)

需水量(万m3)

余水量(万m3)

50%

2484

1343

1141

75%

2484

1454

1030

90%

2484

1527

957

1.4.2项目区建成后水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建成后水供需平衡分析见表14-2。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区建成后供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需水要求。

表4.2-4项目区建成后水量平衡计算表

保证率

水资源可供水量(万m3)

需水量(万m3)

余水量(万m3)

50%

2484

1918

566

75%

2484

2068

416

90%

2484

2166

318

1.4.3灌溉水质分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荷木水库,水库流域均为山区,居住人口稀少,无工业生产,水源无污染,根据现场调查并对水库水质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灌溉情况证实,项目区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的灌溉水质标准,完全满足灌溉用水要求。

1.4.4结论由于灌区渠道老化,渗漏、崩塌严重,部分支渠损坏已不通水,导致灌区内农田用水紧张,部分农田无水可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锐减。

通过对本项目区实施重点县建设工程后,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在实施后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条件下,枯水年(P=90%)节约灌溉用水量1745万m3,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

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工程效益是显著的

1.5工程地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均为Ⅵ度。

各渠道沿线主要为滨海平原地形为主,渠道弯道较少,走向变化较小,岸坡主要为土质岸坡。

项目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岩种繁多,主要是沙页岩,其次是花岗岩、粉沙岩,灰沙岩、灰岩和石灰岩。

土体抗冲刷能力差,因此对渠道进行防渗、护岸处理及维修加固显得非常必要。

1.6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1.6.1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

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6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项目区受益人口2.38万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96.81元。

1.6.2工程总体布置

1.6.2.1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1、总体布局

本工程主要对原有田间的支渠、斗渠、农渠渠系进行防渗节水改造,渠线布置大弯就势,小弯取值,充分利用原有渠线线路。

灌区主要通过西干渠从荷木水库引水自流灌溉。

西干渠为环山干渠,由东北往西南穿过本灌区边界,支渠接引西干渠,斗渠接引支渠,农渠接引斗渠,最后通过放水口调节水量将水输给各个田块,从而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较完善的灌溉渠系网络。

2、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配套改造渠道总长度40.4km,其中支渠21km,斗渠8.9km,农渠10.5km,灌溉涵洞99座。

1.6.2.2工程等级、标准

本项目区灌溉面积1.95万亩,为中型灌区。

1、灌溉标准

灌区灌溉保证率取90%。

2、建筑物标准本工程区无大型建筑物,灌溉涵洞、过渠盖板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1.6.3工程设计

1.6.3.1灌溉渠道

a)渠肩结构材料方案比较:

方案一:

M7.5浆砌砖渠肩

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水泥砖衬砌渠肩,厚度20cm;M10水泥砂浆抹内侧面及渠顶,抹面厚度为2cm;渠底采用C15现浇素砼,厚度为8cm。

砌筑渠肩所用的水泥砖均为Mu7.5预制砼空心砖,尺寸为0.39m×0.19m×0.19m。

方案二:

M7.5浆砌石渠肩

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块石衬砌渠肩,依据衬砌工艺要求厚度为40cm;M10

水泥砂浆抹内侧面及渠顶,抹面厚度为2cm;渠底采用C15现浇素砼,厚度为8cm

1.6-1渠肩衬砌材料方案比较表

渠肩衬砌材料

防渗效果

m3/(m2.d)

使用寿命

(年)

施工工艺

主要优缺点

浆砌石

0.09~0.25

25~40

简单

使用寿命长,对边坡稳定有利,施工质

量容易保证,但施工进度慢,造价高。

浆砌砖

0.11~0.30

20~30

简单

防渗效果较差,但施工进度快,地基条件要求较低,造价低。

由上表可知,本工程田间渠系优先选用浆砌砖材料衬砌渠肩,渠肩总高度超过

70cm时,则采用浆砌石材料衬砌渠肩。

b)横断面型式

本工程支渠、斗渠、农渠大部分为M7.5浆砌水泥砖矩形渠道。

根据实际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和灌溉面积选用渠道的断面型式,渠道有A型和B型两种断面型式。

其中A型断面为M7.5浆砌石矩形渠道,B型断面为M7.5浆砌水泥砖矩形渠道;渠

肩总高度大于等于70cm时,采用A型断面,其余均选用B型断面

c)纵断面设计渠道渠底比降应根据渠线地形坡度大小,并应满足临界不淤流速不小于

0.3m/s,最大流速不大于允许不冲流速而定。

本工程渠道采用M7.5浆砌砖、浆砌石结构,内壁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减糙。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范附录表E-4中有关规定,允许不冲流速可达2.5m/s。

本项目灌溉渠底坡降范围在1/100~1/1000之间,各渠道纵向坡降情况详见“灌溉渠道特性表”。

1.6.3.2放水口

田间灌溉渠道设单边放水口和双边放水口两种放水情况,并设置木闸门控制放水流量。

1.6.3.3取水口从西干渠引水设置取水口。

取水口设置简易木闸门控制放水流量,开口处采

用C15素砼护砌。

1.6.3.4渠道跌水

如遇到陡坎则采用跌水连接上、下渠段。

1.6.3.5灌溉涵洞灌溉渠道过路时,采用灌溉涵洞,灌溉涵洞采用预制钢筋砼板。

1.7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设计

1.7.1建设管理

1.7.1.1组织管理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进度,实现工程预期目标,钦南区成立了由区委

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委办、政府办、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发展和改革局、审计局、交通运输局、科技局、国土局、糖蔗局、水果局、扶贫办等部门领导组成,并成立项目技术小组、成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小组。

1.7.1.2资金保障措施

钦南区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拔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按照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1.7.1.3引导农民筹资投劳

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县资金补助的情况,总投资的5.4%共

66.91万元将由受益农民投工投劳集资。

受益人口2.38万人,折算为每人约筹资(含投劳折资)28.11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的1.2%,对农民的生活影响不大,完全能够承受。

1.7.1.4质量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工程预期目标,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主要措施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过程建设

(二)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1)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规划设计

(2)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要严格审查

(3)工程材料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

(4)加强技术指导和实施督查

(5)积极推进“六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6)做好工程竣工验收

(7)加强管理,确保工程持续利用

1.7.2施工组织设计

1.7.2.1施工条件分析

1、交通条件项目区地处久隆镇东北面,钦陆一级公路贯穿项目区,项目区中心距离钦州市区约34km,工程区对外交通方便。

项目区内道路已形成较完善的道路网格体系,可通达各村屯,但道路等级较低,多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

工程施工期,应修整施工道路。

2、施工用水、电施工用水可就近有坑塘、溪流抽取。

本工程施工用电负荷较小,施工用电可以从附近的村屯连接,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发电解决施工用电问题。

3、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南亚热带,南濒北部湾,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干湿分明,夏长冬短,季风盛行,夏秋之间台风和暴雨较为频繁。

因此,为减少频繁台风和暴雨对工程施工影响,本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开夏秋之间时段。

4、建筑材料

本工程建设所需的水泥砖可到灵山县水泥砖厂购买,平均运距约40.0km;块石、河沙可到久隆镇料场采购,运距约15.0km;碎石可到灵山县料场采购,运距约

40.0km;水泥、钢筋、木材等可到钦州城区采购,平均运距约34.0km。

工程用土可就近村屯取土点,分别有久隆镇高明、新圩、大岭、黎屋、新明四个取土点,平均运距3.0km。

5、劳动力保障本工程施工计划安排于农闲季节,该阶段当地空闲劳动力较充裕,可为受益群众负责的建设工程施工开展所需劳动力提供保障。

其余工程采用施工专业队伍,劳动力有保障。

1.7.2.2工程施工组织

a)施工布置原则本工程施工内容以线性工程为主,施工场地分散,可分段多仓面开展施工,场内施工布置坚持节约用地、方便施工原则。

同时,施工加工场地布置应尽量远离当地居民区,减少施工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b)施工分区

本工程施工分为7个施工区,分别位于久隆镇高明、白鹤、新圩、青草、大岭、

黎屋、新明7个行政村耕地区。

c)专业施工队与农民群众负责建设工程分析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末级渠系工程,施工工艺较简单,土方开挖、回填等施工以人工操作为主,因此,可将该部分工程采用政府补助资金、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的方式开展施工。

具体工程施工组织如下:

(1)群众投工投劳工程主要为农渠渠道开挖,渠肩背田埂修筑工程。

该工程内容由用水者协会组织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施工,施工材料由项目钦南区水利局统一采购,材料费由财政资金支付;

(2)招标承包制工程区,主要为渠系砌体工程、砼工程、渠系附属建筑物工程施工,该工程区由中标施工单位组织施工。

本次召集投工投劳当地群众均为项目区受益群众,工程施工积极性高,工程质量及进度有保障。

其余采用招标承包制方式施工的工程,严格按合同制度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内容。

d)主体工程施工

(1)土方开挖及边坡修整沟、渠清基和断面开挖修整采用人工进行,但对开挖量较大的局部渠段可先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成型,再采用人工进行修整。

(2)土方填筑

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松土厚度)不大于25cm,采用人工夯实时分层厚度(松

土厚度)不大于20cm,层面间应创毛洒水。

土料夯实后厚度应略大于设计厚度,以

便修整成设计断面。

渠道内坡土方回填的压实系数要达到0.93,各渠段及渠系附属

建筑物的填土控制干密度经试验确定。

(3)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