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91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下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下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下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下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复习提纲.docx

《七下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复习提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复习提纲.docx

七下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⑴组成:

睾丸(男性主要生殖器官)、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⑵功能:

①产生精子(睾丸产生精子的活动无周期性);②分泌雄性激素;③输送精子。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⑴组成:

卵巢(女性主要生殖器官)、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⑵功能:

①产生卵子(卵巢产生卵子的活动有周期性,每个周期中只有一个卵子发育成熟);②分泌雌性激素;③接受精子。

3.受精作用:

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

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

4.受精卵:

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细胞。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CO2等代谢废物。

5.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⑴女生性发育比男生早两年。

⑵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性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性激素的作用下)

发育形态功能发育: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等

6.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⑴男性第二性征包括: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

⑵女性第二性征包括:

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7.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8.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9.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成年人约2/3)和有机物(成年人约1/3)。

其特性是: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硬脆;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10.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物(水、无机盐)。

11.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是:

蛋白质、糖类、脂肪。

12.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B

脚气病

贫血症

维生素C

坏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1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咽——既是食物通道,又是空气通道

食道

消化道胃——最膨大的器管

消小肠——最长的器官,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化大肠

系肛门

统唾液腺——分泌唾液

胃腺——分泌胃液

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

胰腺——分泌胰液

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无消化作用)

14.牙齿是消化系统中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15.酶(生物催化剂):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16.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酶

淀粉(从口腔开始)────→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从胃开始)─→氨基酸

胆汁酶

脂肪(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这三种物质在消化道中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淀粉→蛋白质→脂肪

17.食物的消化分为两种:

①物理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

②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18.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

①长: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②大: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③多:

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

④薄: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9.“第七类营养素”:

即纤维素。

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类,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功能。

20.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①青少年饮食:

足够量的糖类(维持生命活动)、适量的蛋白质(生长发育)、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②早中晚三餐热能:

30%、40%、30%。

21.关注食品安全:

①关注包装产品说明书——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使用(食用)方法;②不吃霉变和过期的食品,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22.血液的组成

成分——水等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血液红细胞:

数目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双凹圆饼状;内有含铁蛋白质的血红蛋白

血细胞白细胞:

体型最大,数目最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

血小板:

体型最小,无细胞核,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3.血液的功能:

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

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4.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

可防止血液凝固。

25.血液呈红色的原因:

在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26.贫血:

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的现象。

(贫血患者应补充蛋白质和铁)

27.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血小板

偏少

异常出血

红细胞

偏少

贫血

血红蛋白

偏少

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

偏多

有炎症

28.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29.输血:

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30.血型及输血原则:

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A型

O型AB型(6月14日为世界献血日)

B型

3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①动脉:

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②静脉:

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③毛细血管:

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32.血管的特点:

①动脉特点: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②静脉特点: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③毛细血管特点: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管腔很细,血流速度最慢,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3.心脏的结构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即:

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

(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34.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促进血液循环。

35.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原因:

①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心室收缩有力,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输送到心室,心室比心房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得多;

②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右心室收缩只把血液输送到肺,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于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

③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决定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

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决定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

36.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循环流动。

37.根据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⑴体循环的路径:

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经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⑵肺循环的路径:

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运来养料和氧气,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39.动脉血:

血液中含氧较多时,血液呈鲜红色;

静脉血:

血液中含氧较少时,血液呈暗红色。

40.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试写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下肢伤口。

41.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叫动脉脉搏,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

42.血压: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健康人收缩压为12~18.7Kpa,舒张压为8~12Kpa。

43.血压表示方法:

收缩压/舒张压,如:

15/10.8Kpa。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为高血压。

44.预防高血压的措施:

①加强体育锻炼;②控制糖类和脂肪过量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③不吸烟、不酗酒,限制食盐摄入量。

45.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

⑴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其中呼吸道又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⑵功能: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空气的作用;肺的主要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6.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

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

黏膜分泌黏液即“鼻涕”,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功能:

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粘连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

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

47.咽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喉仅是空气的通道。

人的声带位于喉部。

当说话时,空气经过喉部,振动声带发出声音。

48.肺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肺泡。

它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①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②每个肺泡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进出。

49.呼吸运动:

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

人1分钟呼吸约16次。

50.吸气过程:

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51.呼气过程:

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的作用而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附:

呼气、吸气对照表:

吸气过程

肋间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膈肌收缩

膈顶部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肺扩张且容积增大

呼气过程

肋间肌舒张

肋骨向下运动

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

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肺回缩且容积减小

52.肺活量:

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

53.肺活量的测定:

可以通过肺活量计和胸围差来测定,通常取最大值。

54.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一个人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等有关。

有的人的肺活量约为2500—4000ml。

55.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56.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吸入的肺泡里的气体,其中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即:

氧气

-------→

肺泡血液(静脉血→动脉血)

←-------

二氧化碳

57.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当动脉血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即:

氧气

-------→

血液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

二氧化碳

58.人体能量的供给:

人体内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

在细胞内,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59.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三处。

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和37.5℃。

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60.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

体温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61.发热对身体有利也有弊:

利: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御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弊:

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当体温达到43℃时,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

62.为什么说SARS(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起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检查旅客的体温?

因为SARS初期的症状是发热,在人群集中地方易传染,若有要隔离治疗。

6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主要的)——形成尿液的器官

泌尿系统输尿管——输送尿液器官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排出尿液的器官。

6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肾单位。

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

65.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着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弯曲,最终汇集成集合管,并与肾盂相连。

66.尿液的形成:

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血液───→原液(原尿)────→尿液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67.尿液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内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68.尿检分析

正常尿液中不含:

血细胞(血尿)肾小球病变

蛋白质

葡萄糖——糖尿病

69.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它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70.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在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

71.原尿、尿液和血浆的区别: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与血浆几乎完全相同。

原尿与尿液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72.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分出排泄和排遗。

⑴排泄:

是人体将代谢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⑵排遗:

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

73.沼气发酵及产品:

⑴沼气发酵:

指有机物在厌氧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的技术。

⑵沼气发酵的产物:

以甲烷为主的沼气;以N、P、K为主的沼液;沼渣。

74.下表是正常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的数据,(表中单位均为g/L)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无机盐

7.0

7.0

0.0

920.0

980.0

960.0

尿素

0.3

0.3

20.0

⑴样品A是血浆,因为血浆中含有蛋白质较多;

⑵样品B是原尿,因为含蛋白质极少,其它物质的含量与血浆基本相同。

⑶样品C是尿液,因为尿液中无葡萄糖、蛋白质。

75.内分泌腺:

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76.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77.人体主要外分泌腺:

汗腺、皮脂腺、泪腺、胃腺、肠腺、肝脏等。

7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

79.激素:

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80.内分泌腺之首--垂体的位置和功能:

垂体位于颅底垂体窝内;功能——①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②分泌多种激素,间接影响、调节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81.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的位置和功能: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功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82.胸腺的位置和功能:

位于胸骨下;功能——能分泌促进淋巴细胞生成作用的物质;抵御疾病。

83.肾上腺的位置和功能:

肾脏上方;它分泌的肾上腺素有促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的作用。

8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会出现什么症状?

①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平时要食用一些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不足,患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食用碘盐是预防缺碘的有效方法。

②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会引起甲亢(多食、多汗、消瘦)。

85.胰岛素的主要功能:

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86.血糖:

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值空腹时为3.9—6.1mmol/L。

87.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

88.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分泌过多,患低血糖症。

89.关于糖尿病:

①糖尿病的形成: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②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③糖尿病的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④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

胰岛素。

⑤治疗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方式,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90.【实验1】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的一些症状;【实验2】将正常的狗胰管结扎,发现胰腺部分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细胞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此实验说明了:

可能胰腺能分泌一种能够调节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91.【实验1】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实验2】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实验3】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9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功能:

反射、传导。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神经元。

93.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①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②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

94.大脑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位置:

颅腔内。

灰质:

即大脑皮层,位于表层,有许多高级中枢。

大脑结构

白质:

位于内层,主要有神经纤维。

功能:

掌管人体不同的活动。

左脑控制身体右半身,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如科学、数学、棋艺;右脑则负责艺术思维,如绘画、舞蹈、音乐等。

95.小脑的主要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

96.脑干的主要功能:

和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如心跳、呼吸中枢等。

97.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9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类型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

即先天性的。

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反应。

如吃梅止渴、膝跳反射、哭等。

②条件反射:

即后天性的。

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如望梅止渴,小狗会算题等。

③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如谈梅止渴。

99.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00.眼:

是接受光信息,引起视觉的器官。

主要结构是眼球。

10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角膜:

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有聚光作用;

外膜

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眼球壁虹膜:

有色素,中央小孔为瞳孔;

中膜睫状体:

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眼球脉络膜:

内含丰富的血管,可营养眼球;

内膜:

视网膜:

含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信息。

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它们透明,能折射光。

●虹膜的功能:

能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以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刺激,从而看清物体。

10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正立的像。

103.近视及矫正:

⑴近视眼:

如果眼球的前后经过长或晶状体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叫做近视眼;

⑵矫正:

配戴凹透镜。

⑶预防:

①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②注意眼睛的清洁卫生;③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多吃含VA和VB2丰富的食物;④坚持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104.听觉的形成:

通过外耳道产生振动振动神经冲动

外界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形成

-----→听觉中枢--------→听觉

105.中耳炎:

鼻、咽、喉发炎时,病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106.皮肤的四种感觉:

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刺激。

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107.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声波的通道;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

耳中耳听小骨:

传递声波;

咽鼓管:

连接鼓室和咽部;

半规管:

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内耳前庭:

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耳蜗:

接受声波信息。

108.耳的保护措施:

①减少和消除噪声;②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③遇到巨大的响声迅速张嘴、堵耳;④避免中耳炎;⑤避免外耳道感染。

109.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②臭氧层被破坏;③温室效应增强;④水污染;⑤噪声污染;⑥土壤污染等。

110.酸雨的危害:

酸雨:

是指燃烧煤、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硝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上。

危害:

①刺激人眼及呼吸道;②导致粮食减产;③使河流、湖泊水呈酸性,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111.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温室效应:

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阻挡地球表面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