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解剖形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911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牙解剖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磨牙解剖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磨牙解剖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磨牙解剖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磨牙解剖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磨牙解剖形态.docx

《磨牙解剖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牙解剖形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磨牙解剖形态.docx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

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

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

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

牙根多为2-3根。

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firstmolar)

6岁左右萌出,故称为六龄牙,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图2-4-1)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

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1/3处。

(2)舌面(lingualsurface):

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1/3处,舌轴嵴不明显。

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

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1/2处。

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proximalsurface):

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 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稍小,远中接触区在牙合 1/3处的中 1/3处。

(4)牙合 面(occlusalsurface):

呈斜方形,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dentalcusp):

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

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inclinedsurface):

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三角嵴(triangularridge):

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

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咬合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边缘嵴(marginalridge):

牙合面的四边为四条边缘嵴围成,即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

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

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边缘嵴稍长。

近中颊牙合 角与远中舌牙合 角为锐角;远中颊牙合 角与近中舌牙合 角为钝角。

窝(fossa)及点隙(pit):

咬合面中央凹陷成窝,由斜嵴将牙合面分为近中窝和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牙合面的2/3,又称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约占牙合面的1/3。

    

发育沟(developmentalgroove):

颊沟从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至颊面;近中沟从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边缘嵴之内;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二舌尖之间越过舌牙合边缘嵴至舌面。

 

图2-4-1上颌第一磨牙的各面观

 

2.牙根(rootoftooth)

牙根由三根组成:

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

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近中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中最大者,其颊舌两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

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较大根分叉度有利于牙的稳固。

3.髓腔(pulpcavity)

髓室状似矮立方形,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近远中剖面:

髓室近远中径较颊舌径窄,近中颊髓角高于远中颊髓角。

近中颊侧根管窄而弯曲。

颊舌向剖面:

经过近中颊根及舌根的切面,髓室形态与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入相应牙尖,近颊髓角高于近舌髓角,接近牙冠中1/3,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较低,接近牙冠颈1/3处。

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呈圆形,位于颈缘龈方约2mm处,髓室底上有3-4个根管口,由根管进入相应牙根。

据调查,近中颊根约有63%分为颊舌两根管,舌侧根管较圆,粗而直长呈单根管。

经过远中颊根及舌根的切面,远中颊根管分支较少。

横剖面:

颈部横切面可见3个或4个根管口,其中舌侧根管口大而圆,远中颊侧根管口较小并位于近中颊侧根管的远舌侧,近中颊侧根管口窄而扁,有时可见颊舌向两根管口。

根中横切面仍为近颊根管扁,远颊根管小而圆,舌侧根管较大亦为圆形。

(图2-4-2)

 

图2-4-2 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二、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second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但体积小,牙合 面呈斜方形而较窄。

牙冠表现为有四尖型和类三尖型两种类型。

四尖型:

体积稍小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斜方形更明显,近中舌尖占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数有第五尖出现。

其斜嵴、颊沟、远中舌沟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

类三尖型:

整个牙冠和牙合 面形态与上颌第一磨牙显然不同。

牙合 面呈圆三角形或方三角形。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大小相等,近中舌尖特大或仅一个舌尖而圆突,牙尖偏近中,斜嵴不清楚或消失,中央窝、发育沟形态和分布不规则,副沟居多。

2.牙根(rootoftooth) 三根分叉度较小。

(图2-4-3)

图2-4-3 上颌第二磨牙的各面观

 

3.髓腔(pulpcavity)

形态与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相似,但较小。

近中颊根在约30%分为颊舌两根管,舌侧根管较圆,粗而直长呈单根管。

经过远中颊根及舌根的切面,远中颊根管分支较少。

(图2-4-4)

图2-4-4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三、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third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上颌第三磨牙的变异较多,常见变异型有牙合 面上呈三尖型,即远中舌尖很小或消失,或似上颌前磨牙双尖型,或多尖型等。

2.牙根(rootoftooth)

牙根多合并成一个锥形根,有时不为多根型,根尖偏远中。

(图2-4-5)

 

图2-4-5  上颌第三磨牙的各面观

3.髓腔(pulpcavity) 

形态变异较多,髓室大,根管粗,髓角较低,一般融合成1个根管。

(图2-4-6)

图2-4-6上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四、上颌磨牙的比较

表2-1 上颌磨牙的比较

主要内容

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三磨牙

体积

最大

较小

最小

颊面

最宽

近远中颊尖等高

较宽远中颊尖较近中颊尖稍短

较窄远中颊尖更短

舌面

近中舌尖发育良好

可能有第五牙尖

近中舌尖更大,远中舌小更小

极少有第五牙尖

远中舌尖通常消失

无第五牙尖

牙合面

呈斜方形

斜嵴明显

呈狭长的斜方形

斜嵴不明显

呈三角形或心形

无斜嵴

牙根

三根分叉大

三根分叉较小

三根常融合

五、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firstmolar)

与上颌第一磨牙一样,称为六龄牙,是下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图2-4-7)

1.牙冠(dentalcrown)

(1)颊面(buccalsurface):

呈梯形,牙合 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

颊面可见三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

有颊沟和远中颊沟通过牙尖之间,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明显。

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颈1/3处。

(2)舌面(lingualsurface):

呈梯形,小于颊面且光滑圆突。

牙合缘可见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有舌沟从两舌尖之间通过。

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3处。

(3)邻面(proximalsurface):

呈四边形,近中面的颊颈角及舌牙合 角为锐角,近中接触区在近牙合  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牙合  缘中1/3处,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

(4)牙合 面(occlusalsurface):

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形态复杂。

牙尖(dentalcusp):

可见五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和远中尖。

颊侧牙尖短而圆,舌侧牙尖长而锐,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斜面(inclinedsurface):

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舌尖的颊斜面和颊尖、远中尖的颊斜面、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三角嵴(triangularridge):

牙合面五条牙尖三角嵴从牙尖顶伸向中央窝,其中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边缘嵴(marginalridge):

牙合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牙合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较长而直,远牙合边缘嵴较短而突。

窝(fossa)及点隙(pit):

可见中央窝和近中窝。

中央窝位于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远牙合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近中窝位于近牙合边缘嵴内侧,窝内有近中点隙。

发育沟(developmentalgroove):

有五条发育沟,即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舌侧,经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边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牙合边缘嵴之内;远颊沟位于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到颊面。

2.牙根(rootoftooth)

牙根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短。

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根尖弯向远中,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有较深的长形凹陷;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在其近中根面可见,根尖亦弯向远中。

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舌两根,远中舌根短小弯曲,约占22%。

   

 

                

图2-4-7 下颌第一磨牙各面观

 

3.髓腔(pulpcavity)

髓室为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

近远中剖面:

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在颈缘下2mm。

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不到2mm,髓室底距根分叉处约2mm。

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均接近牙冠中1/3。

近颊髓角与远颊髓角和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或颈缘附近。

髓室底上有2—4个根管口。

近中根管较窄小其根尖向远中微倾斜,远中根管较大较直。

 

颊舌向剖面:

髓室在近中的颊舌切面较远中的颊舌面宽,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

近中牙根约87%分成颊舌向2根管,多由两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也有的舌根管较小,行至根尖1/3处合二为一,由一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近中根管为单根管者极少;远中根约40%分为颊舌2根管,由2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

横剖面:

髓室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近中颊舌径大于远中颊舌径。

根中部,近中根常有2个根管,根管细小呈哑铃形;远中根的根管比近中根管大,有时亦有2个分开的根管。

(图2-4-8)

图2-4-8  下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六、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second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下颌第二磨牙体积较下颌第一磨牙略小,依形态不同有两种尖型,即五尖型和四尖型。

五尖型:

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极相似。

牙冠牙合面上亦有五个牙尖,但较圆钝。

四尖型:

其解剖形态和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牙冠牙合  面呈方圆形,只有四个牙尖,近中牙尖大于远中牙尖,有四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

整个牙合  面形似“田”字是该牙的特点。

2.牙根(rootoftooth)

为扁圆而厚的双根,近中根和远中根分叉度小,相距较近,皆偏远中。

极少数(占3%)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

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字形,故称为C形根。

(图2-4-9)

 

图2-4-9 下颌第二磨牙各面观

 

3.髓腔(pulpcavity)

似下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但略小,可分别有4-5个髓角。

近中根近半数为颊舌2根管,远中根多为圆形的单根管。

(图2-4-10)

 

七、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thirdmolar)

1.牙冠(dentalcrown)

下颌第三磨牙的变异较多,有的牙冠较大,牙合 面有五个牙尖,类似下颌第一磨牙,有的牙冠较小,牙合  面有四个牙尖,类似下颌第二磨牙。

牙冠牙合  面形态常变异,牙尖、发育沟、嵴与窝等不清晰,副沟居多。

2.牙根(rootoftooth)

牙根数目、大小、形状亦多变异不定,常融合成一锥形根。

(图2-4-11)

图2-4-10 下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图2-4-11下颌第三磨牙各面观

3.髓腔(pulpcavity)

髓腔形态变异较多,髓室、根管均较大;融合根多为单根管。

(图2-4-12)

图2-4-12 下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形态(切面观)

 

八、下颌磨牙的比较

见表2-2。

 

表2-2 下颌磨牙的比较

主要内容

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第三磨牙

体积

最大

较小

最小

颊面

最宽

有两条颊沟

有三颊尖

颊轴嵴明显

较宽

有一条颊沟

近远二颊尖

无明显轴嵴

变异大

舌面

呈梯形,较大

二舌尖一舌沟

呈梯形,较小

二舌尖一舌沟

变异大

牙合面

呈长方形

有5个牙尖

发育沟呈“大”字形

呈方圆形

多为4个牙尖

发育沟呈“十”字形

变异大,多呈卵圆形,

有4个或5个牙尖

副沟多>

牙根

近远中根分叉大

近远中根分叉较小

牙根短,通常呈融合根

 

 

九、上下颌磨牙的比较

1.上颌磨牙牙冠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牙冠呈长方形或方圆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2.邻面观,上颌磨牙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主要为颊舌向分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主要为近远中向分根。

4.上颌磨牙颊尖锐而舌尖钝,功能尖为舌尖;下颌磨牙舌尖锐而颊尖钝,功能尖为颊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