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docx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篇一: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梁颖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达尔文也有一句格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
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有了一些收获,具体如下:
一、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使课堂40分钟时间变得无限大上课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例如上课前,教科书、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上课该怎么坐,手该怎么放,答问时怎样站等等,老师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带着积极的精神面貌参与数学活动。
此外课堂中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
教师要力求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和具有趣味性,语气要跌宕起伏,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
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时当学生开始要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笔写一写,并穿插一些1轻
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六年过去了,孩子们能在数学课堂中,从始至终注意力集中的进行学习活动,坐姿端正,倾听认真,丝毫不用老师去提醒和组织课堂纪律,学生学得认真。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画图,小学生需要画图,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还是以直观为主,所以画图对他们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
(3)清晰有条理的表述解题思路,说想法
(4)列出数量关系。
(以口头分析数学量关系为主,说出每一步求什么).这些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2、让学生知道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自己完成困难的任务,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通过小组同学商讨来解决问题和困惑。
此外,还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多给与补充和修改。
3、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总结结论,总结方法,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并通过知识的迁移,尝试用旧知识帮助自己解决新问题。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2是怎样
转化成整数乘法去计算的,在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
转化成什么图形?
再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
推导出公式后还要总结结论,总结方法,会归纳总结。
4、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爱说、爱发言。
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
如动手操作或观察老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5、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分析题的习惯,让学生判断事物时会使用举例法或排除法,做判断题时要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为什么对?
错了错在哪里?
如何改错?
6、课堂与家庭作业要严格要求,书写要规范清楚,学生粗心马虎的习惯多数来自于潦草的作业书写习惯,所以每天的作业都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格式上的要求——规范。
并必须做完一道题回过头来再重新想想,可以重算,可以验算,可以用代入法检验,培养检查作业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
3老师应
该教会学生认真听题、仔细读题、正确审题,有条理的思考。
小学生做作业时,往往不认真读题,更不会审题。
提笔就做,也不思考,填空题不画图或列算式思考,判断题选择题凭感觉,这就导致了作业大量出错的情况发生。
介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在教学生认真听题、仔细读题、正确审题上多下功夫。
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要以美的感受,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学习进入数学之门,让学生产生兴趣,真正想要掌握数学的学习能力。
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的那句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4篇
二: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力六合励志中学:
刘铁生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探究物理问题基本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学会思考和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探究物理问题基本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学会思考和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使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学物理.。
二千多年前,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近代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体运动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联,中学生对这些问题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神秘感和求知欲。
教师应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在导入课堂教学时,利用随堂实验,讲述有趣的物理学史或名人故事,精心创设科学的、合1理的
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敏感和好奇,激发学生猜想和分析,同时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争辩。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能主动地阅读物理课本,查阅有关资料,积极思考,去探索、研究物理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会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最终达到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并积极动手用实验来检验和深入探究,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不断反思,使探究活动不断增值。
二、多感官协调动作的原则:
人们的知觉过程是多种感官协调配合的过程,物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多感官协调动作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学中勤动脑、动手、动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
一读:
阅读课文,圈出重点和疑点,初步了解新课涉及的概念和定律。
二做:
创造条件做一做书中一些简单实验。
如:
用细线将石块拴起来做成单摆,研究石块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看:
仔细观察书中插图,大胆的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通过模仿,学会自己动手作图。
如:
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简单的电路设计图等。
四思:
在观察和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教师编写的预习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五用:
用预习中获得的知识做一做课文中的例题和书后练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六叙:
用语言叙述新课中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所用器材,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物理现象及其结论。
学生通过这样的预习活动,既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又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量力性原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两眼只盯着几个优秀学生,搞精英教育。
教学起点要适当,尤其是不能过高,目标太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有困难,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要为学生探究提供动力,既要让学生有探究成功的体验,又要有探究失败的教训。
但探究活动也要量力而行,决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探究是通过对物理知识难点的突破,实现点的升华、辐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
四、启发性原则: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课堂上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以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平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置“问题串”,调动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对待教学中的难点,老师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
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
例如:
在讲“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时,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有什么不同?
”是很困难的。
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
(1)锯条锯木头过程中,锯条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从哪里来?
(2)某人用热3水袋
焐手,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从哪里来?
学生对两个特殊的具体问题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得到一般性规律,也就解决了上述难点。
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种种原因,同一班级里的学生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收益,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在了解全班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优秀生和学困生要区别对待。
要让优秀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对学习轻松、精力充沛的优秀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课外探究活动,阅读课外书籍,撰写小论文等。
特别是课后巩固练习,哪些习题全班统一要求,哪些习题只给部分学生做?
?
。
还要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这样,才能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学力。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除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
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正常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有利于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力。
2017年8月8日4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2、《物理学习论》
3、《课堂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4、《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5篇
三:
教育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2、《物理学习论》
3、《课堂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4、《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5
篇三》中关于“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
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可以看出,知识是客观事物和主观世界的相互统一的产物。
它源于外部世界,是客观的;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必须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成一定的主观表征,才叫知识。
因此,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而产生的。
所以,只记住文字、符号、公式,而对文字、符号、公式,而对它背后所表征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没有通过学习者的大脑加工,并赋予意义,是不叫掌握了知识。
换句话,学生没有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其事物的属性和联系,旧经验与新经验没有建立链接,即便学习者记住了文字、符号,实际上并没有理解和掌握知识的。
观察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基本属于记忆式学习(机械学习),其原因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有限,加上所学的内容较少,可以采取这种记忆式的学习,但到了中学就不适应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时,真正理解这个知识,达到掌握知识这一目的呢?
对此本人认为,首先要了解自然学科知识与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所存在的差异,然后再了解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分两步走,这样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高手。
二、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自然学科知识归纳起来,最重要的知识是三定,即定义、定理、定律。
学生在学习三定的时候,怎样才
能学好,又有怎样的方法和步骤呢?
定义是对某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定理是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的根据的真命题。
定律是被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对上述三定的学习,第一,需要明白所学知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知识产生的背景)?
第二,所学知识(定义、定理、定律)它揭示的是事物什么方面的性质或属性?
第三,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来的(知识存在的条件)?
第四,结论是什么?
与学过的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
如果是定律,由于揭示的是事物属性之间的联系,是二两个属性的联系还是多个属性之间的联系?
能不能用定量的等式来表示?
这个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它不适用?
这个定律的文字表述关键词语的含义是否理解?
用公式表达时公式中的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
以上四步,是学习理科知识必须真正弄懂的,如其中之一没弄清楚,就是记住了文字,也不起作用。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很快地掌握“三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划分成几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对不能作答的问题看一看教材,或者在网上查一查相关资料,然后再跟其它同学讨论,把不能说清楚的记录下来,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
时间一长,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也会越教越轻松。
上课时还叫学生自己讲,对有争论的问题大家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分析、点拔、总结。
在学习“三定”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明,理科学习是一环扣一环,讲求逻辑。
前面知识没学好,后面的知识就无法学。
即基础不牢,高楼就无法建成。
一旦学生
明白了理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步骤,加上老师及时对上述问题进行点拨,指出重要知识和重点知识,理科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学习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二)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
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通常叫社会学科。
如以语文学习为例,语文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个题目?
如果是我,这个题目我会怎样来写?
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文中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哪些段落哪些句子我理解,并且很喜欢?
哪些句子我非常喜欢?
文章的内容对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
上述问题应是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多次整体感知,最终逐步实现。
因此,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它需要学生多读,带着问题去读,通过读来悟出其道理。
通常学生读的东西越多,了解的知识就越多,其阅历就丰富,学习就越轻松。
另外,一篇文章没学好,并不代表其它文章不可以学好。
因此,在教授社会科学知识,先得培养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对书感兴趣,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书本中的某些人做的某些事,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好奇。
当他们第一次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能以打击、埋怨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学生,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真诚的语言去帮助和理解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
学习社会学科知识,其实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知识了理科知识和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根据理科和文科的学习方法不同,有重点地去培养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习惯,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自己就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当我们懂得这
个道理后,学生在文科知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会引导他们去去看一看书,查一查资料,通过不断反复的阅读,再引导他们去回忆自己感受过、体验过、亲眼目睹过的事例来分析,最后就能解决问题了。
如果是在理科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产生条件、过程、结论,然后根据学过的“三定”来进行分析,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我在教书时,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当学生做完实验,自己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弄懂后,自然就把问题解决了。
上述方法都不是叫学生去死记文字、符号,而是让学生理解文字、符号背后所包含的经验。
(三)学会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当学习一段时间,或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后,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按一定程序、步骤,有条理的归纳、总结,会使知识更加牢固地记在学生的大脑里。
这就好比一个仓库,东西多了需要按一定方式排放,不然就会乱成一团,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归纳、总结就是把知识再一次按一定的方式重新在大脑里进行排列。
大多数的情况,虽然给学生作了归纳和总结,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归纳总结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而是老师代替了他们。
因此,不要包办代替,即便是一些常规的总结,教师的责任是教会他们怎么总结的方法,至于需要总结的内容则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才可能达到有效的总结。
如历史事件、客观实事,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按事情的起因(事件的缘由),到事情的经过、发展,结果,最后到事情的意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