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70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docx

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

 

2008年河南省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

 

河南省荥阳市崔庙东升煤矿

“5.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08年5月4日6时12分,河南省荥阳市崔庙东升煤矿(以下简称东升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320吨、瓦斯量1.98万立方米,造成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

事故发生后,东升煤矿隐瞒不报。

荥阳市有关部门和荥阳市崔庙镇党委、镇政府等单位部分人员参与、组织瞒报事故。

荥阳市政府多次组织核查未查实该事故。

后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针对群众举报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公安厅组织专案组对瞒报事故进行侦破,于2008年11月8日查实这起事故,之后还查清了瞒报事故有关情况。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8年11月9日会同河南省公安厅、监察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总工会、检察院和郑州市政府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

另外,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由河南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参加的联合调查组,于2008年12月15日至12月30日,对荥阳市崔庙东升煤矿“5.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及事故瞒报背后的腐败问题进行了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询问谈话、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发现并查清了一些涉及事故及瞒报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隐瞒事故人员和涉及事故及瞒报事故背后腐败问题的有关人员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事故有关情况如下: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一)东升煤矿历史演变及其矿井有关情况

东升煤矿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马寨村,始建于1997年10月,1998年12月建成投产;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36立方米/吨,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9立方米/吨,为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所开采的二叠纪山西组二1煤层为倾斜煤层,倾角14-16度、平均厚度6.43米,煤层顶板附近普遍存在一低缓角度断裂面,其上盘地层较陡,构成了上下盘地层和构造极不协调的滑动构造,瓦斯含量为18-27立方米/吨,属严重突出危险性煤层。

河南省煤炭与铝土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5年以豫资源整合办〔2005〕11号文件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

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于2006年3月对东升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予以批复。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郑州监察分局于2006年7月对东升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予以批复。

荥阳市煤炭管理局于2006年8月批准东升煤矿开工进行技术改造。

东升煤矿井下现有西翼12采区、东翼13采区两个采区和东翼11采区的运输上山、回风上山两条上山巷道,其中西翼12采区为技术改造区域(以下称西翼技术改造区域),东翼13、11采区为非技术改造区域(以下称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于2007年停止采掘活动)。

目前,东升煤矿仍处于技术改造阶段(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提高到15万吨/年)。

实际上,东升煤矿自2007年以来未完全按照技术改造方案施工,在西翼技术改造区域长期进行边技改边生产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于2008年5月3日在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施工掘进11101巷道,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期间,荥阳市煤炭管理局于2008年3月3日组织进行了东升煤矿春节后的复工验收工作,并于3月底同意其开工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工程施工。

东升煤矿采用三个立井(主井深251.45米,直径4.0米;副井深251.45米,直径4.5米;风井深244.46米,直径2.6米)单水平开拓和中央并列式全负压通风方式,风井安装2台BK54-6-NO18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通风能力1560-1620立方米/分钟。

东升煤矿设置有两回路供电线路;安装有KJ101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荥阳市煤炭管理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西翼技术改造区域采取了“四位一体”防治突出措施,并安装有瓦斯抽放系统;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没有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二)东升煤矿证照情况

东升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100000720227,有效期至2010年11月;还没有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矿长吴铁山,其矿长资格证证号为XA40604K133,有效期至2008年5月3日;安全资格证编号为安全资证豫字第0005589号,有效期至2009年8月3日。

(三)事故地点有关情况

发生事故的地点为11101巷道掘进工作面。

11101巷道位于东翼11采区中部,距东翼11采区运输上山煤仓约80米,从正对二联巷口处在实体煤中向西掘进。

该巷道于2007年停止掘进时,总长度约4米。

2008年5月3日八点班,矿长吴铁山和和副矿长史建泉带领人员在11101巷道安装了运输、通风设备。

当日四点班,吴铁山安排人员开始恢复掘进11101巷道(上宽2.0米、下宽3.0米、中高1.8米,采用矿用工字钢对棚支护,棚间距0.5-0.6米),到事故发生时,又掘进约4米,总长度约8米。

(四)对东升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

荥阳市煤炭管理局负责全市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向东升煤矿委派了负责安全、技术的副矿长,其下设的煤管二站对包括东升煤矿在内的5个煤矿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派出1名副站长和2名站员24小时驻东升煤矿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工作;荥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具有督促、协调荥阳市煤炭管理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

另外,荥阳市崔庙镇政府也负责对东升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事故发生经过、抢救情况

2008年5月4日零点班,东升煤矿包工队负责人徐志述组织召开班前会,共安排36人下井作业,其中西翼技术改造区域20人,分别在12101运输巷打瓦斯抽放钻孔和在12021采煤工作面上部配采面采煤;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16人,分别在11101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掘进作业和在11采区上山更换支架。

2008年5月4日6时13分许,东升煤矿地面监控室值班人员通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现11101巷道掘进工作面处的瓦斯浓度由0.02%突然升高到99.6%,立刻向矿长吴铁山等人汇报,并通知井下立即撤人;在12021采煤工作面运输巷的瓦斯检查员常福顺接到电话后,组织西翼技术改造区域作业人员撤离升井。

得知事故情况后,矿长吴铁山、副矿长慎文成从副井下井,并在主井东大巷发现3名已经窒息死亡的作业人员。

随后,东升煤矿开始自行组织抢救,撤出了在西翼技术改造区域工作的20名作业人员。

当天14时许,井下瓦斯浓度降低,东升煤矿开始安排人员清理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事故现场,分别在11运输上山一部镏子头、一联巷西口、一联巷东口、二部镏子头、二联巷、二联巷东口处找到1、2、1、1、3、5具遇难作业人员遗体。

最后1具遇难作业人员遗体到5月6日12时许被找到后,抢救工作结束。

这次事故共造成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的16名作业人员遇难。

三、事故性质和原因

(一)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河南省荥阳市崔庙东升煤矿“5.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二)直接原因

东升煤矿违法违规掘进11101巷道,诱发突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间接原因

1.东升煤矿不按照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方案施工,擅自在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违法违规组织掘进,且在没有采取防治突出措施情况下,违章指挥作业人员在有严重突出危险的区域冒险作业。

2.东升煤矿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矿长资格证过期失效,部分副矿长无安全资格证;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在11101巷道掘进工作面出现响煤炮声突出预兆时没有及时撤出作业地点;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特别是由于矿井11采区没有专用回风巷,造成事故扩大)、违反国家规定将井下全部工程承包给包工队并以包代管、长期存在“不按照技术改造方案施工和边技改边生产”的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等重大事故隐患。

3.荥阳市煤炭管理局、崔庙镇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对东升煤矿存在的安全管理混乱状态和重大事故隐患督促整改不严格,对东升煤矿在东翼非技术改造区域违法违规掘进11101巷道的行为监管不力,放任、纵容东升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荥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未尽到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督促、协调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同时,中共荥阳市委和荥阳市政府贯彻、落实、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不到位,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力,督促、协调查处东升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不到位。

四、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2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还有1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登封市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等煤矿实施关闭的通知》(豫政办〔2008〕94号)的要求,东升煤矿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五、防范措施

(一)荥阳市突出矿井必须强化防突管理,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并按规定布置专用回风巷和实行分区通风,确保通风系统合理、完善、可靠。

(二)荥阳市各技术改造煤矿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并严格按照技术改造设计施工,严禁在矿井非技术改造区域施工和边技改边生产等违规行为。

(三)荥阳市有关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和灾害防范意识,杜绝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荥阳市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督促整改“将井下全部工程全部承包给包工队以包代管、通风系统不完善”等重大事故隐患,严肃查处“在矿井非技术改造区域进行生产、边技改边生产”等违规行为。

同时,要建立健全事故信息传递网络,完善事故信息报告机制,严厉打击瞒报事故行为。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千秋煤矿“6.5”重大冲击地压事故

2008年6月5日15时57分,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以下简称千秋煤矿)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50万元。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造成9人死亡、11人受伤。

后经群众举报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督促核实,义煤集团于2008年11月16日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

2008年12月1日,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要求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公安厅、监察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总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事故有关情况如下: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一)千秋煤矿历史演变及其矿井有关情况

千秋煤矿隶属于义煤集团(为河南省管企业),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1到2公里的义马煤田中部区域,于1956年筹建,1958年投产;井田位于义马向斜北翼,基本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主要可采煤层为二3煤;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二水平双翼上下山混合式开拓;采用混合抽出式通风方法;为低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8.33立方米/分钟,相对涌出量为8.55立方米/分钟);安装有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现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年,2007年生产原煤209.6万吨,2008年1到5月生产生产原煤87.1万吨。

(二)千秋煤矿证照情况

千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100000040749,有效期自2000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为(豫)MK安许证字〔2005〕000406,有效期自2005年6月2日至2008年6月2日(已办理延期手续,由于该事故,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暂扣);营业执照注册号为豫工商企4112811700001,于2008年5月经过义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年度检验。

矿长刘保申,其安全资格证编号为安全资证豫字第0005427号,矿长资格证编号为MK41YIM0044,均在有效期内。

(三)事故地点有关情况

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地点为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距地表垂深736.37米,设计净断面15平方米、净宽4.8米、净高3.4米,采用锚网和工字钢拱型支架复合支护方式,于2006年1月开始施工,2007年3月施工完毕。

事故发生前,21201综采工作面下巷外口以里650-930米段巷道底鼓变形,其中下巷外口以里750-810米段巷道底鼓变形严重,巷道断面为7平方米左右,巷道宽度和高度均为2.6米左右。

21201综采工作面平均采深674.8米,位于千秋煤矿二水平21采区下山西翼,东邻21采区下山煤柱,西邻矿井边界煤柱,南邻未开采的煤层实体,北邻21181采空区。

回采的二3煤煤层平均厚度11.57米,煤的硬度系数为1.5到2.3,倾角9到13度;直接顶为性脆易断的致密状泥岩,间夹极薄层细砂岩、粉砂岩;老顶为中、上侏罗系杂色砾岩、砂岩;底板为灰质泥岩、砂岩及砾岩。

(四)千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情况

千秋煤矿设有调度室、安检科、通风区、生产科(内设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机电科、地测科等有关安全管理机构,配有主管生产、机电、采煤、安全的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有《千秋煤矿2008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千秋煤矿212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等安全生产措施和规定;在21201采煤工作面采取了利用KBD—5型流动电磁辐射仪对工作面上、下副巷200米范围进行监测预报(事故发生前10天监测数据均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对煤体进行高压注水等防治冲击地压措施,但未按照《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

同时,义煤集团设有安监局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千秋煤矿等下属煤矿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二、事故发生经过、报告和抢险救灾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报告情况

2008年6月5日八点班,千秋煤矿安排14名、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805米处从事扩修巷道和做防火工程等工作。

6月5日15时55分许,综采二队潘续祖、郑联委两人走到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米处时看到前方有人正在在维修支护设施,没有发现工作环境有异常(稍后,两人听到“闷雷”似的响声,身体被弹起并昏迷)。

6月5日15时57分,千秋煤矿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巷道围岩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致使105米长的巷道发生严重底鼓,巷道断面急剧缩小到1平方米左右,巷道内的皮带输送机架子和托辊被挤到巷道顶梁上。

事故造成上述18名矿工和刚进入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的6名四点班矿工被困。

正在千秋煤矿调度室的值班人员通过安全监控系统终端发现21201综采工作面上安全出口处瓦斯浓度升高至百分之六左右、风速降至0.1米到0.2米/秒后,立即了解有关情况并于6月5日16时36分通过电话向义煤集团报告了事故初步情况。

随后,义煤集团总调度室和安监局于6月5日17时55分接到千秋煤矿调度室事故情况的传真报告后,于6月5日17时58分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了事故有关情况。

(二)事故抢险救灾情况

事故发生后,义煤集团立即启动事故抢险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以义煤集团总经理翟源涛为组长的抢险领导小组和以千秋煤矿矿长刘保申为指挥长的抢险救灾指挥部,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义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于2008年6月5日16时35分接到召请电话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下井侦察并和千秋煤矿救援人员一起搜救人员,分别从21201综采工作面下巷外口以里770米、776米、780米、783米、785米、789米、792米、796米、798米、807米、811米、823米、827米处找到13名遇难矿工尸体,从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47米到832米处救出11名受伤人员。

截止到2008年6月6日14时,13名遇难矿工尸体全部被找到,11名受伤矿工全部被抢救升井,抢险救灾工作结束。

遇难矿工善后工作于2008年7月底完成,义煤集团共向遇难矿工家属兑付赔偿金额358万元。

接到事故报告后,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时任国家安全生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史济春、副秘书长张庆义、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国辉、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李尚宽和总工程师许胜铭、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常建华和副巡视员王连海以及三门峡市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综合部主任王端武等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救工作。

(三)事故遇难人数漏报过程

2008年6月5日17时58分许,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向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监察分局等单位报出第一份事故情况报告(该事故报告程序为:

由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保申审阅事故情况报告后,以义煤集团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名义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主要内容是:

事故造成一死一伤,另有13人情况不明;6月6日7时30分报出第二份事故情况报告,主要内容是:

截止6月6日4时30分已抢救出19人(其中11人生还、8人死亡),尚有一人下落不明。

随后,又先后报出四份事故情况报告。

到6月6日7时,剩余的一人也被找到。

这时,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认为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便于6月6日8时30分向政府有关部门发出第七份(也是最后一份)事故情况报告,主要内容是:

截止6月6日7时,经全力抢救,20名遇险的矿工已全部找到,其中11人生还、9人遇难,11名生还矿工中轻伤9人、重伤2人。

这一情况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予以公开。

之后,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安排人员继续清理修复事故发生区域巷道。

6月6日7时20分左右,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接到井下抢险救灾人员“事故伤亡人数不对”的电话汇报后,便立即安排人员在井下继续搜寻被困矿工,并于20余分钟后,确定有4人仍下落不明。

到6月6日14时,4名遇难矿工尸体全部被找到并运送升井。

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千秋煤矿矿长刘保申因当时在井下指挥抢救救灾,并于次日又接着指挥该矿井下灭火工作(该矿21201综采工作面从2008年5月因煤层自燃发火而出现井下火灾,灭火工作于2008年6月底结束),且认为义煤集团有专门人员负责遇难矿工善后事宜,自己不必再过问遇难矿工具体人数,就未安排人员向义煤集团报告另有4人死亡的事故情况;而义煤集团负责遇难矿工善后事宜的人员虽然在处理善后工作过程中知悉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但认为上报事故情况的工作应由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或者千秋煤矿负责,也未将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的情况向义煤集团主要领导报告;义煤集团主要领导在事故抢险救灾结束后没有再安排对事故死亡人数进行核实,最终导致4名遇难矿工被漏报。

此后,义煤集团内部多次会议上都说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

2008年6月7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监察分局按照一次死亡3-9人煤矿事故的有关程序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后因群众举报,又于2008年7月和9月两次组织事故核查组对事故死亡人数进行了核查。

在事故调查和核查期间,先后询问了千秋煤矿矿长等大量有关人员,并和举报人予以联系,但被询问人员继续称该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

同时,其他有关人员也未提供事故遇难人数超过9人的有关情况。

2008年11月10日,义煤集团接到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核查事故遇难人数的通知后,十分重视,对事故伤亡人数进行核实后证实:

千秋煤矿“6.5”冲击地压事故共造成13人遇难、11人受伤,并于11月16日向河南煤矿安全安全监察局予以报告。

三、事故性质和原因

(一)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6.5”重大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自然事故。

(二)直接原因

由于千秋煤矿开采深度大、煤层顶板坚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扩修巷道支架、清落巷道底板诱发围岩聚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导致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巷道严重底鼓,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间接原因

千秋煤矿对矿井大采深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不足,未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一条规定编制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贯彻落实《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不到位,未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对21201综放工作面贯彻落实防止冲击地压措施情况监督检查不够。

同时,义煤集团公司督促检查千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

四、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5名责任人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五、防范措施

(一)义煤集团要提高对矿井大采深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认识,深入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探索和采用先进监测手段对防治冲击地压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监测预报的能力,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千秋煤矿要建立健全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干部职工防冲意识,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三)义煤集团要认真查找事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加强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完善事故报告机制,严格事故报告责任,杜绝漏报事故遇难人数情况发生。

 

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八矿“7.10”重大坠罐事故

2008年7月10日8时30分,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八矿(以下简称济煤八矿)发生1起坠罐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0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王君局长、赵铁锤局长作出重要指示;徐光春书记和郭庚茂代省长、史济春副省长对事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教训,严格追究责任,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公安厅、监察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总工会、检察院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同时聘请专家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事故有关情况如下: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一)矿井概况

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济源市属地方国有煤矿企业,后改制为公司全员入股的股份制企业,现下辖9个煤矿)八矿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交地村,其前身为济源市克井交地煤矿。

2005年4月21日,河南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将济源市克井交地煤矿整合到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八矿。

济煤八矿技术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将由6万吨/年提高到15万吨/年。

(二)济煤八矿持证情况

济煤八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100000720649,有效期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同意,有效期临时延期至2008年10月。

矿长郎恒书的矿长资格证证号为MK41JYS0022,有效期自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其安全资格证证号为安全资证豫字第0004325号,有效期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

作为济煤八矿前身的济源市克井交地的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在2005年资源整合时被有关部门注销,工商营业执照自2005年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