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57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docx

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活力杂志社

改出一片新天地

——嫩江县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陈磊本刊记者史维学

素有全国“大豆之乡”、“北国粮仓”、“产粮大县”和全国教育“两基先进县”这一美誉名称的嫩江县,座落在松嫩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全县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全县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日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实现教育新跨越。

使全县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嫩江县教育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嫩江县委、县政府从未有向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全县教育的发展;从未有向今天这样想教育、抓教育、办教育。

因为在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中,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无论是县委召开的常委会议,还是县政府召开的工作会议,乃至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工作会议,都做到了会会讨论教育工作的发展、会会研究教育工作的改革、会会部署教育工作的安排。

为此,“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拉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学校实行集中办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办高质量教育和建高规格、现代标准化学校在全县已达成共识。

为了办好教育,嫩江县委、县政府在续写着全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为了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嫩江县委、县政府在向全县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发展里程中的感人故事……。

2008年的春天,嫩江县的教育改革已拉开大幕。

向全县人民吹响了教育大发展、教育快发展的战斗号角。

科学谋划,着眼未来,制定嫩江教育未来发展规划

嫩江县委、县政府在谋划全县教育发展中,不断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嫩江县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用科学的理念研究嫩江县教育未来发展的创新;用科学的战略部署嫩江县教育未来发展的做法,用科学的方针指导嫩江县教育未来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教育已成为嫩江县当今与未来的工作主题。

而对嫩江县过去教育工作诸多不利因素和深层次矛盾的凸现,县委、县政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对全县网点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多余与短缺的矛盾突出;经费投入分散,整体看效能发挥不好又显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管理体制落后,无竟争意识,导致责任弱化;教育出现断层,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一直以来是空白,这部分儿童无法获得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权力,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无法享受同样的教育,消灭特教空白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任务,为残疾儿童开辟接受教育的新天地已刻不容缓。

职业教育学校分布不尽合理,条块分割严重,多家职业教育学校,分属不同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排异,整体活力不强,办学理念不新。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阻碍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嫩江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系,真正实现两者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县委、县政府以超前的理念、创新的举措来构建优势,进一步打造教育新强势,拉动全县社会和经济快发展。

前瞻思维选准定位确定嫩江县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拉动嫩江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必须把教育的发展置身于全县社会和经济整体发展之中,站在全县发展大环境、大目标的高度,审势度势,末雨筹缪,超前规划,加快发展嫩江县教育事业。

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县成立了嫩江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城乡建设局、环保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15个委办局为成员单位,召开多次会议,集中研究教育未来发展规划,解决教育资源整合的难点问题。

结合县情,科学谋划,优化配置整合教育资源。

针对全县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以遵循教育规律,最大限度配置好教育资源,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整合资源、确立教育强势的规划。

合理规划城乡各学校网点布局。

根据嫩江县城乡的规模布局,在城镇内构建五个具备相当规模的现代化教学区域。

即:

一小、一中、中心幼儿园教学区域;二中、二小、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把现职教中心校址合并给二中;高中、四小、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第四小学与第六小学合并,校址迁移到高级中学南侧,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三中、三小、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第三小学与第五小学合并,校址迁移到第三中学现址;铁东学校、职教中心、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到原铁西学校,进行改扩建,随着老城镇改造和工业区东移,铁东学校逐步实行小学、初中分离办学。

在农村乡(镇)集中优势建设一所寄宿制标准化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靠近农场的乡(镇)学校向农场整合,形成“一乡一校、一园”的教育新格局。

通过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消除农村薄弱学校,撤并大部分农村乡镇初、高中学校。

城镇教育区域的形成,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新建学校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学生基本可以享受到无大差别的教育天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择校所造成的学位紧张、资源紧缺的问题,并且能满足农村学生进城入学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

高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扩大招生规模达到3600人。

扩建第一中学,建成标准化完全中学可容纳初中学生3000人,艺体特长高中学生1300人。

加强职业教育,需整合其它职业教育资源,在城内建设一所现代化程度较高,以人力资源转移培训、服务三农为主,学科设置齐全的职教中心学校。

将职教中心整体迁移到原铁西学校校址,扩大校区面积、建设规模较大的实习实验基地,将全县其他职教学校整合到县职教中心学校,统一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力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级重点职教学校标准,可招收容纳3600名职业高中学生(现移地重建计划已被列入规划,并开始实施。

)这些规划的实施,嫩江县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1:

1的目标。

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解决学前幼儿教育问题,使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链接,成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拟将第四小学原校园全部划拨给县中心幼儿园,扩建成一所一类标准化幼儿园,在其他四个教学区域各新建一所一类标准化幼儿园。

同时,依靠乡镇一贯制学校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普及水平。

这一规划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的赞许,也引发了对教育关注的一些人士的思考。

新建、再建、拟建的学校完全是标准化、花园式学校,够用、实用、耐用、好用,符合现代学校办学要求。

预计到2015年,将投资5.8亿元构建县城五个现代化教学区域。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五大教学区域

城乡教育资源整合、打造县城五个现代化教学区域,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地避免了各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了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和快速发展。

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和县城五个教学区域的建设工程,被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列入10大惠民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工程实施中,努力做到了立足长远、投入优先、确保质量。

实行“三个优先”保投入

校舍安全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端,属于高寒地带,地理条件复杂,面临洪涝、雷电等众多地址灾害的威胁,很多中小学的校舍以砖木、砖混结构为主,地域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努力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嫩江县多次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教育资源整合和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工作,一直认为:

切实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和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换来的是全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全县广大师生的平安幸福,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

作为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如果不能确保新建校舍的安全,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不忠,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

因此,必须将教育资源整合和五大教育区建设作为惠民工程,特事特办、好事快办。

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全力抓好工程推进,成立了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教育资源整合工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三个优先”,强力推进工程建设。

一是人员优先保证。

专门成立了校安工程办公室,在其它部门编制“零增长”的情况下,教育内部调剂编制5人,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二是服务优先提供。

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教育资源整合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及时办理多项手续;强化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监理、安全管理,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经费优先落实。

尽管全县财力紧张,但教育资源整合资金优先保障,一分不少。

工程设计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一律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或减免、减缓收取,据统计共减免240多万元,占应收费的50%以上。

2007-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29,629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930万元,省财政535万元,其余都由县财政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解决,新建和改扩建了15所学校,拆除、改造D级危房10121平方米;同时还对全县所有校舍进行排查鉴定,抗震加固改造。

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力度之大,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高前所未有。

坚持“三个结合”促建设

在教育资源整合和五大教学区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握县情,立足长远,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推进校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消除薄弱学校。

按照“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原则和“一个乡镇办1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的思路,2008年以来,全县撤并了全部乡镇中心校和123所村小学及教学点,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设立一所寄宿制学校。

彻底消除了“盲目建、建了闲、闲了拆”的现象。

2008年将第四小学与第六小学合并异地新建第四小学,新建学校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

2009年第二小学原地扩建,校园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6平方米,2010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扩建第二中学,职教中心学校整体迁移,将原职教中心校园校舍划拨给第二中学。

2010年将第三小学与第五小学合并异地新建第三小学,新校园占地面积4229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700平方米。

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到原铁西学校,新建了实训楼,学校扩建完成后,校园占地面积可达64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9000平方米。

此外,新建特教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已经完工交付使用。

这些资源整合工程的实施使县城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有效缓解了农村进城就读学生的压力,减少了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城乡教育资源整合最大限度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办学效益和质量。

二是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将全县每一所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安全学校。

将教育资源整合工程纳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农村学校优先、边远山区学校优先、薄弱学校优先”和“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着力打造县城五个教学区,办好县域每一所中小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9年全面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伊拉哈中学、第一中学通过省检验收,2010年又申报两所省级标准化学校,积极完善硬化建设,确保验收通过。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和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的逐步完成,嫩江县80%以上的学校可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三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把农村学校建设成花园式学校。

把农村通乡通村畅通工程、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泥草房改造、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项目建设与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学校校舍、供水、教学设备、安保设施进行了改造;把农村党员教育、农民技术培训与农村远程教育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在农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投入远程教育经费和更新设备经费873.8万元;把新农村建设与校安工程结合起来,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把农村学校打造成乡村花园。

到目前为止,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平台,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抓住“三个环节”保久安

嫩江县教育资源整合工程覆盖面广、牵涉部门多、工作难度大。

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用最短的时间办更多的事,用最少的资金办更好的事。

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明确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主管副县长具体抓,教育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列出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对照检查评估验收;坚持绩效评估管理,把工程质量纳入党政领导管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每个新建校舍的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县委书记、县长视察工地、检查质量的身影。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程建设。

严格推行“四项制度”:

开工审批制、进度月报制、督办协调制、责任追究制。

认真执行“三个统一”:

新建项目和加固改造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专业公司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如有项目造假由财政评审中心统一评审,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统一管理。

三是加强舆论监督,把好事办好。

教育和宣传部门面向社会积极宣传,争取广大群众对教育资源整合工程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做好向上争取资金的工作力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建设。

从第四小学的新建,到第四小学原校舍改造幼儿园工程,无不包含社会有识之士对教育的支持和贡献。

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工程的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度和实施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实行统一公开,全过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监管机制,防止腐败现象,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确定工程质量,把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和五大教学区建设成为经得起时间、历史和自然灾害考验的惠民工程、久安工程。

资源共享,场地共建,构建和谐新嫩江

现行的义务教育体系已基本解决了“人人受教育”的问题,并已进入了“追求质量”的时代,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处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均衡之间的关系,构想以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区化管理,嫩江县走出一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

嫩江教育所追求的均衡,并不是静态的平均,而是一个以获得更大效益为努力目标的动态均衡;对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在遵循全部达标基础上的共享、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处理好“均衡”和“优质”这对矛盾统一体,强调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正是其学区化管理的精髓所在。

构想的学区化管理强调的是大教育体系内部纵横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优化。

横向上,学区化管理打破了校与校由来已久的壁垒,树立了公共教育资源由纳税人享用和每校都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观念,实现学区内硬件、课程和人力三种资源的充分共享,促进校际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交流。

纵向上,学区化管理促进了学区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融合,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区域教育体系,这种新的学区化管理体系在进行一系列的人、财、物资源的调整后,走出了一条由表及里的纵深式发展途径。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嫩江教育软硬件资源优势,促进场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嫩江县委、县政府按照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推进农场教育发展,在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几年来,省、市、县领导多次到九三农场管理局调研工作,与农场领导班子就场镇共建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经过研究,黑河市委、嫩江县委、九三分局党委初步拟定山河农场与科洛镇,鹤山农场与双山镇开展教育资源整合,实行联合办学,实现九三分局农场与嫩江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巩固提高农场“两基”成果,整合场县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场办学条件。

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努力把场建工作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农场及农村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场县协调、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加快发展县域教育事业。

科洛学校和山河农场学校、双山学校和鹤山农场学校毗邻,场县的这几所学校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嫩江县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将靠近农场的学校与农场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强强联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几年来,嫩江县扩建了这两所乡镇一贯制学校,兴建了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乡镇和农场500多名中小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艺术教育设施、体育卫生设施配套齐全的教育教学硬件资源。

为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加大统筹力度,按照场县共建的规划,先易后难,稳妥推进,在减少了教育投入的浪费的同时,既提高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加快了农场义务教育硬件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优质化。

信息共享,网络互动,加快教育信息资源整合。

数字化教育信息交互性强、共享度高,是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场县结盟,优势互补,加快优质教育人力资源整合。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让场县教育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平衡。

一方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场县小学教师结对互助,以优质师资带动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场县小学办学水平。

嫩江县非常重视场县学校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农场学校教师与地方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接受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2009--2010年共培训九三分局学校教师680人次,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都达到岗位培训学习的目的,又增加了交流合作的机会。

县高级中学等学校与九三一中学校签订了教育教学教研交流协议,按照协议,认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现在已经进行5次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议,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提高双方学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场县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嫩江县教师培训资源的优势,通过送课下乡、学科带头人上课、说课及互动研讨交流,使农场教师逐渐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走出来,对新课改理念有了新的认识;逐步树立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乐学,课堂教学过程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等新的教育理念。

抓住契机,全程参与,在优势互补中,既培训教师又培训领导,达到师训干训同步双赢。

教育资源的整合,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应,场县教研部门“抢抓机遇,发展自己”,以“互惠共赢”为契机,大兴校本研训之风,拉动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

结合实际,以学科教师为主体开展校本教研,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学习实质,抓住精髓,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并把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作为常规教研活动予以坚持。

组织教师主动走出去与学科带头人所在学校结对子,跟踪学习。

双方的校本教研活动,拉动了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由静到动、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全面,由输血转化为造血的长效机制。

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双方学校教师的相互听评课、集体备课、校本培训等教学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双方教育教学质量。

2010年,科洛学校与山河农场学校共进行5次教学观摩、2次教学研讨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场县共建中,搭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场县共建中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

明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硬件与九三农场学校共享,充分发挥嫩江县在农场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与硬件优势,为农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在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嫩江县确定了三步走的设想,既:

一是2008年,40岁以下的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资源上课不得少于5节;2009年学校在中青年教师基本掌握课件制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到2010年所有学科教师达到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教学,能制作一批优质课件。

场县共建,投资不再浪费,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集中财力增添设备武装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培训教师,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研究平台,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使教师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电教课程的教学、研究任务。

目前,全县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全体教师中已经达成了共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学校教学管理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

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实现嫩江教育科学发展。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站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扎实推进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与嫩江县教育局学习共同体学校建设,突出学习共同体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用学习引领县域教育跨越式改革与发展。

嫩江县经于南岗区政府和教育局充分研究协商,达成了学习共同体学校共建协议:

本着“区县互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促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好南岗区与嫩江县建设学习共同体学校工作,两地学校开展共建学习共同体学校活动,南岗区学校对口帮扶嫩江县学校,开展联谊校活动,逐步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实现城市与县城教育优势互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县。

学习共同体学校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更有愿景,以团队学习为基本单位,以增强学校的学习为核心,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系统。

区、县“校对校”结对子共建学习共同体学校。

嫩江县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一所与南岗区的对口学校结对子共建学习共同体学校,使嫩江县受帮扶共建学校在办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得到提升。

开展教师互派活动。

结对子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互派活动,互派教师每次不少于教师总数的5%,互派教师原则上要在对方学校工作2周。

互派的教师应是师德表现良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南岗区要结合嫩江县学习共同体学校建设的实际需求,尽量派出专家型骨干教师,到嫩江县进行教科研指导、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促进嫩江县师资水平的全面提高。

密切教科研协作。

结对子学习共同体学校要把双方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

对教学实践,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共同关注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双方学校要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每学年双方联合开展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交流。

每学期开展二次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

南岗区举办的大型教育教学活动,邀请嫩江县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加强两地学习共同体学校校级领导的学习交流。

结对子的嫩江县学校派校级领导在南岗区学校挂职锻炼,每学期至少2周以上时间。

参加对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年开展一次管理工作经验座谈会,学习交流双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2010年嫩江县派出了以教育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学习交流团队,参加人员有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56人,区县领导共同确定区县教育软件要充分共享,发挥南岗区教育优势,促进嫩江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与哈市南岗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持续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中,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养成了研究探索习惯,从实践走向理论,又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不断加深对教育改革的理解。

在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一种适合嫩江实际情况的的学校管理策略。

不断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立足科学发展,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和谐嫩江。

作为嫩江县政府的“惠民工程”之一,嫩江县市民学校必将为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民学校将依托嫩江县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发挥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让全县老百姓更多更好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嫩江县市民学校是一个非学历教育,非职业教育,非赢利教育,旨在提高全县市民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新型教育组织。

学校以“立足科学发展,提高市民素质,共享教育资源,构建和谐嫩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