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272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150道习题

历史必修三知识详解与习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

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

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仁和礼是核心)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

“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

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

“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

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

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

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

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

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

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

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

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4课、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

程颢、程颐;集大成者:

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

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

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

《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

僧一行:

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

郭守敬:

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

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

《九章算术》

④南朝:

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

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

《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

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

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

广泛应用。

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

传入欧洲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二)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

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

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

祝枝山、文徵明

第8课、笔墨丹青

1、起源:

新石器时代

2、战国:

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绘画特点:

创制法度,体现雍荣华贵的盛唐气象。

5、宋代:

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原因: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绘画特点: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南宋“残山剩水”;出现民间风情画

6、明清:

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诗歌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现实主义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特点:

句式自由灵活,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

司马相如

特点:

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4、唐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

原因: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二)宋词: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

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

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

话本

3、明清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10课梨园春秋

1、原始-汉唐:

傩舞

2、两宋:

南戏

3、元代:

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清代:

京剧(国粹)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最早的哲学流派是自然哲学,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代表人物泰勒斯,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二、智者学派:

(1)背景: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

(2)观点及代表人物:

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评价:

①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认了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

哲学思想:

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

影响:

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

名言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最大的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

评价:

他被称为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留下了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第12课文艺复兴

一、背景:

①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垄断

②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

④14世纪中叶,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开始反省。

二、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其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三、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早期代表:

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代表作为《十日谈》,享有“人曲”美誉。

全书贯穿人文主义精神,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揭露教会的腐化和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②全盛时期(15世纪后期)

a达?

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b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大卫》,其创作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c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被后世尊为“画圣”:

③发展与传播(16世纪):

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代表,戏剧家,代表作品四大悲剧与两大喜剧,其中《哈姆雷特》深刻反映其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四、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①性质: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

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第13课宗教改革

一、背景:

②本原因:

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思想: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③直接原因:

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

二、马丁?

路德及其宗教改革:

1、思想:

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影响:

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加尔文及其宗教思想:

①宗教主张:

其著作为1536年《基督教原理》,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进一步解释为“先定论”,是其宗教观的核心。

②影响:

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在实践中宗教改革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建立了民主教会等,因此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四、宗教改革的意义:

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第14课理性之光

一、背景:

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要求进一步打破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作用;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思想武器。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孟德斯鸠:

法国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思想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最早实践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

(2)伏尔泰:

法国人,代表作《哲学通信》,主要思想是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后世评论: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

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4)康德:

德国人,代表作为《纯粹的理性批判》,主要思想为“人非工具”,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思想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革命和改革的年代,但相继成功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将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二、代表人物与作品: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

①拜伦: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叙事长诗《恰而德?

哈罗尔德游记》《唐璜》,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其中《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西风颂》,始终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名句有: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特点:

想象力丰富的构思,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④评价:

有力的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

①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方面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列夫?

托尔斯泰: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赞誉此书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③特点:

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现代主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时代背景:

二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感到荒诞和虚无,因此进一步反传统,抛弃理性。

②代表:

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69年因此剧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一、近代艺术成就: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8―19世纪)

①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工业革命带动科技的进步启蒙思想传播。

②代表作及风格:

九部交响曲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其作品风格受其自身凡封建和争民主革命精神的影响,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③地位及影响:

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赋予乐器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9世纪)

①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新兴资产阶级对旧传统展开攻势,艺术家们对旧传统艺术模式和理念的颠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印象派绘画:

特点是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代表性画家莫奈,作品如《日出?

印象》、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③印象派音乐:

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借以提供一种暗示和心境;代表性人物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作品为1892年《牧神午后?

前奏曲》④影响:

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

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二、现代艺术

1、时代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代艺术即为这种变化的反映。

3、现代美术:

①塞尚:

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埃斯泰克的海湾》;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

②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现代派代表,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代表作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③现代音乐:

受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现代音乐各式各样,风格独特,流派众多,如新古典音乐、电子音乐、表现音乐;实现了创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的发展历程:

1、背景及诞生: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成就,电影诞生。

2、发展:

到1927年之前为默片时代,此间,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卓别林为杰出演员,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③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的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如奥斯卡奖的设置。

二、电视:

1、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2、优势:

兼具多种媒体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强和现场感强的特点

3、主要功能:

传播咨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品。

4、意义:

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影视艺术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第20课西学东渐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影响: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此后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

顽固派vs洋务派

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学习西方

洋务派:

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

5、实践:

洋务运动

6、评价:

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3、主张:

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

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谭嗣同:

《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

严复:

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与顽固派论战

焦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

戊戌变法

6、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