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041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docx

安徽黄山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

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导游词

讲解内容及顺序:

新安江简介→世纪广场→观光索桥→林廊清影→徽州照壁→湖边古村落→屯浦归帆→湖边水利枢纽→摩崖石刻→黄口大桥→湿地公园→广宇大桥→洽阳桥→江心洲(新安大桥)→镇海桥(共15个点)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山城黄山,游览黄山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中心城区段。

沿途我们可以欣赏到观光索桥、徽州照壁、湖边古村落、屯浦归帆、湿地公园、镇海桥等亮丽景观,充分领略清丽山水中灿烂的徽州文化,深切感受黄山市辉煌的昨天和蓬勃发展的今天。

现在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新安江。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的六股尖,流经休宁、屯溪、歙县和浙江淳安、建德、桐庐入钱塘江。

全长359公里,其中黄山市内干流长242.3公里,是安徽省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

作为黄山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摇篮。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是闭塞的屏障,水却是开放的大门。

当年,新安江是徽商的黄金通道,备尝耕地不足的徽州先辈,驾一叶扁舟,把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到外面世界去闯荡,又从山外带回万贯钱财,在家乡建设世外桃源。

清清的江水,记载了徽商“驰骋中国商界长达三四百年”的辉煌,映下了古徽州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篇章。

新安江两岸集聚了大量历史人文资源,是古徽州民俗民居、生产生活等徽文化的主要展示区,其中“国家级”称号的就有6处,如屯溪老街、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万安古镇、渔梁坝、竹山书院、雄村等。

随着徽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安江告别了往日繁忙的水运。

但她并没有沉寂,她的一江秀水、两岸青山和沿途景致,依然魅力无限地吸引着人们接踵而至,投入山水画廊般的美妙佳境之中。

新安江依偎着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缓缓而过,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给宜游宜居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新安江,2008年,黄山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桃花岛至花山谜窟16公里的综合开发,重点建设翻板坝至花山谜窟景区9.15公里区域。

项目占地面积584亩,建设内容有防洪保安、水利枢纽、环境治理、拆迁安置、景观塑造、航运码头、文化提升七个子项目。

包括湖边水利枢纽、花山坝工程和景观工程中的十八大节点等。

概算总投资13.88亿元。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所在的是世纪广场游船码头。

世纪广场面积达8万平方米,它是利用梯形回旋的原理填出来的广场,是黄山市目前最大的广场。

在世纪广场中央设有大型音乐喷泉,最高的喷柱可达60米。

黄山市政府大楼就矗立在世纪广场上,一共有21层,寓意着黄山市与21世纪一起腾飞。

沿江顺流而向,前方所见是黄山市最大的索拉人行吊桥——观光索桥,全长约280米,宽4.5-5米,两座主塔分别有两层观光平台。

站在观光索桥上,可以纵情欣赏黄山外滩的宜人景色、远眺新安江水天际合一的美景。

桥的对面河畔,有人工瀑布,它以自然式的布局手法将山水瀑布与新安江融为一体,飞流直下,气势恢弘,再配上灯光色彩的变化,成为新安江上视觉的焦点,让古老的新安江在新时期流光溢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还有一座水晶桥,长40米,宽5米,它是以钢架为结构,外包玻璃,将亮化等全部至于玻璃内,使整座桥晶莹剔透,给新安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景观工程重要节点工程之一的林廊清影。

林廊清影按徽州水口园林意象建设,供市民和游人休憩、观景的场所。

亭廊为徽派建筑风格的亭廊组合,樟木制成,总长106米,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配套广场面积530平方米;廊上布置楹联,基本采用原徽州各县荟萃的老对联,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

楹联分三个亭廊区布局,所有亭廊进出口的外联以写山水风光为主,内联则每个亭廊都相应集中一个主题,按读书、做人、经商、做官等各行业分配,除个别外,所有字体统用魏碑体,黑底金字,明了易识,通俗易懂,达到和谐相宜、过目不忘的初衷。

在园林绿化上,新安江延伸段主题林是在原有地被植物的上层,采用片林式种植的方式,选用徽州地区常见的树种,常绿与落叶相互搭配,以大片的林地形式展现大气简洁的滨江风貌。

总体分为十二大林区。

由西向东分别为:

香樟林、梅花林、桂花林、樱花林、桃花林、竹林、古树林(名人林)、茶花林、紫薇林、樱花及红枫林、石榴及红花继木林、常绿背景林。

每一片林以一种植物作为主题,同时考虑丰富季节变化,搭配其他植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徽州照壁。

徽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为深入挖掘、形象展示、传承弘扬底蕴深厚的徽州传统文化和浓郁的古徽州地方特色,在这里设置了下沉式广场,广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

广场上设计了一组大照壁,它由中间主照壁和两边分列照壁3块组成,总长为108米,单面面积为800平方米,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徽派照壁。

南面照壁为《徽州人文之光》,由主照壁“无徽不成镇”和两侧“徽州历史人物”组成。

主照壁“无徽不成镇”,由“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新安江上、武汉徽州会馆、杭州胡庆余堂、上海茶庄当铺、苏州园林文会、大运河盐运、海上徽商、扬州白塔与乾隆下江南、四大徽班进京、荣归故里等12组徽商故事和16个著名徽商(程承津、祝确、阮弼、王直、马曰琯、余家鼎、江春、鲍志道、鲍漱芳、胡雪岩、余干臣、胡炳衡、汪宽也、胡贯三、康达、程霖生)组成。

两边分列照壁“徽州历史人物”,共选入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工匠等25人(汪华、吴少微、朱熹、朱升、汪机、胡宗宪、郑之珍、许国、程大位、胡正言、海阳四家、吴鲁衡、张小泉、戴震、胡天柱、郑复光、王茂荫、黄士陵、詹天佑、黄宾虹、许承尧、陶行知、胡适、苏雪林、赛金花)。

南面照壁共镌刻人物190个,其中著名历史人物45人,宛若星光,照耀古今,故称“徽州人文之光”。

北面照壁为《新安山水胜境》,从新安江正源六股尖发端,经齐云山、黄山至千岛湖,延至钱塘江入海整个流域全程。

沿途镌刻风景名胜30余处:

即六股正源、祁红茶乡、西递民居、宏村南湖、渔亭要津、白岳齐云、万安古镇、水南桥影、小龙山寺、屯溪老街、岩寺廊桥、唐模水口、棠樾牌坊、黄山仙境、太平湖影、徽州府城、长庆寺塔、渔梁商埠、小南海屿、徽商栈道、龙川宗祠、三潭枇杷、深渡码头、千岛之湖、淳安客栈、桐庐钓台、富春山居、鹳山楼阁、六和宝塔、海宁观潮、钱塘入海。

寓意万古新安,源远流长,山水秀美,文化灿烂。

再往前,湖边古村落映入眼帘。

湖边古村落是在原湖边村所在地,按照徽州传统村落的营建法则和构成肌理,并充分考虑现代经营业态,打造的一处既能展现徽州传统村落风貌,又能兼顾市场经济效益的古村落。

古村落的建筑采用搬迁部分古建筑和新建仿古建筑相结合。

总占地面积14300平方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50-80米,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屯浦归帆。

新安江是古徽商勇闯天下的“丝绸之路”,屯溪埠头是其出航的起点之一。

“屯浦归帆”被誉为海阳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查锡恒对“屯浦归帆”胜景作出了这样的描述:

碧水萦回最上游,垂柳夹岸舣归舟。

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

飞倦剧怜投树鸟。

长闲终羡傍沙鸥。

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顷秋。

为重现古徽商“屯浦归帆”胜景,特建造了这处“屯浦归帆”景观广场。

广场空间布局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层高4.8米。

上层广场设有主题性雕塑——“归帆”。

下层空间是下沉广场,内部设有茶室、咖啡吧及商铺等,市民、游人可以在此品茗休憩,欣赏沿江美景。

广场对面的尤溪山(又称太阳山),相传孙权之子(三子)南阳王孙和长眠于此。

为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在山顶建阁一座,取名孙王阁。

阁共三层,高24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

建三层主要警示三国枭雄纷争、百姓疾苦的风云岁月。

沿山体修建登山游道,游人可登临山阁,既可凭吊慨叹,也可远眺两岸青山、山城美景。

各位朋友,展现在眼前的是新安江水利枢纽。

拦河坝布置在船闸与电站之间,坝型为钢坝闸,全长255m,共5跨,高8.1m(其中活动坝高4.8m),是目前国内跨数最多、水头最大、同类坝型最长的底轴驱动下卧式钢闸门,门顶高程平正常蓄水位122.3m,建成后将在上游形成约4000亩的景观水面,蓄水量约600万m³;过船设施布置于左岸,为升船机V级船闸,可满足140客位游船通航要求,单项过闸时间可控制在10分钟,每小时可实现运送游客达800客位;水电站布置于右岸,电站厂房为岸边引水式,机组选型为轴升贯流式机组(是目前国内效率最高的机型之一),设计装机容量为6000kw,年平均发电量为2500万kw•h左右,年平均利用小时4279h。

各位朋友,大家再往河对面看有一处大型摩崖石刻。

这里九龙山临江而立,由于过去开山采石,造成朝向江面的山体形成大片裸露岩壁,已成为一处地质灾害点。

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将其打造成大型塑山文化景观工程。

在其最大的一个断面上雕刻徽州历史名人朱熹的手书“新安大好山水”,另一断面上雕刻“新安画派名家题壁”,将自明清以来原籍徽州的23位新安画派名家手书题名汇集起来镌刻于此,以示后人景仰。

沿着崖壁边缘山体上修建登山步道,在摩崖石刻前设置观景平台,游人可由远而近参观。

同时,在崖壁配置以相应的亮化,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观赏到这一文化景观。

各位朋友,再沿江而下,就是著名的花山谜窟了。

现在我们溯江而上,去感受三江口的风貌。

眼前这座桥叫黄口大桥。

屯溪是一个山城、水城和桥城,黄口大桥连接了新安江两岸,便利了两岸居民的生活,这座桥也是通往徽杭高速公路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占地面积为110亩,以不同的绿化带、草坪、花圃、湿地栈道、湿地丛林组合而成。

在河水冲刷形成的土丘和沼地自然现状基础上,将新安江水引入其中,通过合理的理水堆山,将星罗棋布的小池连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构建成是一个和谐、幽雅、美丽的湿地公园环境。

溯江再往前行,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叫广宇大桥,它是新安江上一条飞越的夜间彩虹。

全长414米,跨径70米,宽20米,是通向江南新城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各位朋友,眼前这座桥叫洽阳桥,它还有个别名叫状元桥。

乾隆60年(公元1796年)洽阳有一对兄弟:

王以衔和王以铻。

他们是徽州的人中龙,同一年中举人,同一年赴京赶考。

先是王以衔在会试中高中会元,那时正直春暖花开,王家正在张灯结彩庆贺。

而这时一对燕子也来凑热闹,硬是要在大红灯笼上做窝(徽州民间把燕子、喜鹊称之为报喜鸟)。

王母看见了便说:

灯上做窝是登科的喜兆。

果然,王以衔报喜的锣鼓就到了厅堂上,大家正要将喜报高悬厅堂正中时,王母急忙说,这里要留着贴状元的喜报。

没过多久,王以铻就被钦点为状元,报喜的锣鼓咚咚踏过洽阳桥,连桥也沾了光,所以就有了状元桥的名字。

王母可真谓是一张神嘴,俩说俩中,偶然的巧合一时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洲叫江心洲,发源于休宁的率水和发源于黟县的横江在这里交汇,由于它处的位置是江的中心,所以取名为江心洲。

江心洲的造型独特,像艘航空母舰。

新安大桥横越江心洲,把两江联在一起。

新安江大桥是我们游览中最长的一座桥,全长有547米,它的栏杆全部都是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

当您从桥上经过时,还能看到栏杆上的一幅幅浮雕,一共有四百幅,非常壮观。

桥畔是三江口码头,它是屯溪最古老的一个水埠码头,当时的土特产就从这里上船,销往全国各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老大桥叫镇海桥。

它建于明嘉靖1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桥全长为133米,是一座六墩七孔的石质拱桥。

老大桥横跨屯溪老街和黎阳,是历史上商旅西进的大门。

1934年4月,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来到屯溪,在新安江上、老大桥下的一只小船里小住过几日,他被这里的风光所迷恋和吸引,激发文思泉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夜泊屯溪》: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尽管现在我们不能在船上小住,但也能感受到那种意境,同时增添了几分现代都市生活的感觉。

各位朋友,船行到这里,新安江中心城区段就告一段落了,与镇海桥一侧相邻的就是有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屯溪老街。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登岸逛逛屯溪老街,感受这座由水陆码头发展起来的文化商业街的文化魅力和休闲业态的风情。

谢谢大家!

徽州照壁徽商人物介绍(16人,由西向东)

1、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县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加上官僚压榨,胡雪岩最终破产,客死杭州。

2、胡炳衡徽商胡炳衡从其祖父胡允源开始至其子胡增历经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为徽商的经济、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3、余干臣 名昌恺,徽州黟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黟县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

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

“祁红”茶叶外形紧秀乌润、色泽鲜亮、香气清鲜而持久,似果香又含兰花香,故被国际市场誉为“祁门香”。

4、马曰琯(1687-1755)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

字秋玉,号轥谷。

祁门县城人。

马曰琯从小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曰琯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

马曰琯喜爱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当时称这一批书为“马版”。

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

1772年四库全书馆设立,马曰琯的儿子振伯献藏书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受乾隆皇帝褒奖,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清史稿•文苑传》有马曰琯传。

5、胡贯三 原名胡学梓,号敬亭,(1733年-元1794),徽州黟县西递村人,是清朝长江中下游武汉、九江、芜湖、南京、苏州、杭州一带从事典当和钱庄的大富商。

盐、典、茶、木是徽商经营致富的四大主业。

胡贯三经商数十年,毕生最讲究的就是商德和修养。

他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的商德;他遵守“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的十二字箴言,继承祖先遗训,崇文尚义,恤灾扶困,修桥补路,修建书院,造福桑梓。

他曾捐重资修造黟、歙、休、祁四县大路九处一百六十余里,重建歙县河西桥、休宁齐云山登封桥和黟县渔亭永济桥;捐银一万五千两兴建碧阳书院。

胡贯三的崇文尚义、乐善好施的故事流传数百年,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胡贯三继承父志,“贾而好儒”,“仁恤可风”,经过数十年的辛苦经营,胡贯三的家当已拥有“七条半街”、“三十六典”,成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

胡贯三当年曾大力资助曹振镛的父亲曹文埴进京殿试,使得曹文埴一举蟾宫折桂,一直做到一品户部尚书。

后其儿子曹振镛为报答胡贯三对曹家的恩德,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

胡元熙曾官封三品,任当朝杭州知府。

6、江春(1721-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安徽省古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

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

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御”、“布政使”等头衔,荐至一品,并赏戴孔雀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枝,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

7、余家鼎 婺源县人,晚清婺源大木商,木商领袖。

附贡生,徽州府候补议员,五品衔,浙江候补知县。

擅长书法。

编校有《黼山府君年谱》一卷,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8、程承津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程十万”是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称,为早期徽商代表。

宋初时祁门善和乡人,因经商至富,乡人号为“程十万”。

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

(《祁门善和程氏谱.足征录.书四府君派后》)。

程氏兄弟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9、王直 安徽歙县人,日本史料称他为“五峰船主”,因其外祖家姓汪,也有史料称其为“汪直”。

10、祝确 字永叔,朱熹的外祖父。

据朱熹说:

“新安祝氏世以货力顺善闻于州乡,其邸肆生业几有郡城之半,因号‘半州祝家’”。

方腊之乱时,祝氏家业被焚荡,祝确因而家道中落。

11、康达(1877-1946)近代瓷商、社会活动家。

字特璋。

祁门县礼屋村人。

康达1888年入县学就读,1893年进入安庆大书院,1896年转读于北平通艺学堂,21岁以拔贡资格担任内阁中书。

不久,因为同维新变法派有牵连,被贬往江西景德镇监制御瓷。

1904年,在许世英的资助下赴日留学,并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

1907年,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1909年,参与筹建景德镇总商会,担任第一任会长。

1910年,康达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瓷业公司和中国窑业学堂,培养新型技术人员,并且采用机器制瓷方法,为景德镇的陶瓷业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饶州知府,并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战争,因疲劳过度,不久双目失明。

康达晚年曾任国务院谘议和安徽省省长名誉顾问等职1946年病逝于景德镇。

12、汪宽也(1866-1924年),休宁县城北街人。

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幼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去上海当学徒。

因为人诚实,办事勤谨,得本县富商汪厚庄赏识,被聘为“祥泰布庄”管事。

“祥泰布庄”店址在上海大东门,主要经销“祥泰”毛蓝布。

宽也倾注全力,悉心经营,在上海郊区的川沙、奉贤、南汇、青浦、松江、金山等县,设立庄口,收购农民自织土布,收购价格高于同行,但质量要求严格,经纬纱支数、幅宽、布长、紧密度等,均有一定规格。

并在南市陆家滨之南自设正记染坊,从家乡休宁聘请染工师傅,精染毛蓝布。

经同行及用户鉴定,“祥泰”毛蓝布质量超过当年信孚洋行的190号阴丹士林布。

以其质优价廉行销全国,远销东南亚及法国。

因此祥泰布庄跃居上海棉布业之首,全国同业之冠,数年后盈利甚巨,汪厚庄亦因此成为休宁首富。

宽也经营“祥泰”数年,资金雄厚,又向资方建议,在上海开设聚生、祥生钱庄,经营大宗存放业务,他又被聘为管事。

时无锡荣宗敬兴办实业,缺乏资金,宽也主张由聚生钱庄贷款纹银10余万两,期限达10余年。

使荣氏得以大展鸿图,后来成为沪上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汪宽也对故乡的发展一贯热心,曾在屯溪阳湖乡创立屯溪第一毛巾厂,并捐款修复过东峡溪桥。

1918年休宁水灾,他从上海运回大米千担平价售出,解救了无数贫危的饥民。

1924年,汪宽也病逝于上海,翌年春,上海布业公所为他铸塑铜像,立于豫园湖心亭东侧,并撰文刻碑,以资纪念。

13、阮弼 字良臣,号长公,安徽歙县岩寺镇人,历经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五朝的高寿者。

明代嘉靖年间在安徽芜湖从事浆染业,店号“芜湖巨店”,以碾石为染料,颜色鲜明,事业蓬勃发展,“五方争购者益集其所,转毂遍于吴、越、荆、梁、燕、豫、齐、鲁之间”,“又分局而贾要津”,实现连锁经营。

14、程霖生(1888-1943)现代民族资本家。

又名源铨,字龄孙。

歙县富碣乡人。

程霖生的父亲程谨轩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家资千万,他继承父业后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

晚年,程霖生企图操纵上海黄金市场,结果受到以孔家和宋家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的围攻,加上时局不稳,金价和房地价大幅下降而破产,靠变卖家财度日。

霖生癖好古铜器和古书画,藏有古彝器150余件,印有《新安程氏收藏古金铜器影印册》。

并不惜重金收藏石涛、八大山人、雪庄及新安诸家,特别是石涛的作品,辑有《石涛题画录》5卷。

曾支持陶行知办南京晓庄师范、淮安新安小学、歙县王充工学团等。

曾花钱营救过柯庆施和陈延年。

与东北军抗日将领朱子桥交往甚密,对东北军多有资助。

对家乡公益事业贡献尤多,捐资出版民国《歙县志》,独资栽植杭徽公路两旁树木;赠发电机开办屯溪电灯公司;捐资修渔梁坝、凤凰桥;每年夏令,从沪运送大批“申公济众水”来歙,分赠乡人治病等。

曾任歙县旅沪同乡会会长,歙县旅沪同乡普及歙县教育助成会主任等职。

15、鲍志道(1743-1801),原名廷道,字诚一,自号肯园,歙县棠樾人。

11岁,因家道中落弃学去鄱阳学会计。

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

20岁后独资为盐运商,井以“资重引多”出任两淮总商20年。

在此期间,倡议“一舟溺,众舟助”,受到商界推崇。

志道虽巨富,但生活勤俭,重礼好义,为世人称道。

在扬州铺设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砖石路面;建12门义学,供贫家子弟就读。

在本县,捐银8000两,作为补助城南紫阳书院的经费;并同曹文埴一起倡议复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3000两;还出资建鲍氏世孝祠,增置祀田,捐资建东河(富资水)水射,修造古虹桥等。

16、鲍漱芳(约1763-1807),字席芬、惜分,歙县棠樾村人。

自幼随父在扬州经营盐业,聚资百万,颇富声誉。

清嘉庆八年(1803),川楚陕三省乱平,漱芳集众商输饷有功,被任为盐运使。

嘉庆十年,洪泽湖堤涨决,淮黄继发大水,漱芳捐米6万石、麦4万石赈济,使数十万人获救。

此外,还先后为抢险护坝、疏浚河渠等集众输银300万两,为疏浚江都芒稻河捐银6.5万两,受到清廷的一再优叙晋级。

漱芳于乡里亦多施善行,兴里社,筑水坝,置义学,修道路,周济贫困、婚葬,并遗命其子鲍均捐修府学,重建忠义祠。

现存歙县棠樾牌坊群之一的“乐善好施”牌坊,就是嘉庆皇帝为旌表鲍氏父子而立的。

漱芳尤酷爱书画,所居斋名“安素轩”,多藏宋元书籍、法帖、名墨、佳砚、奇香、珍药、古器物等。

毕生搜集唐宋元明诸贤书法墨迹,经鉴定评跋,选其精者,汇为《安素轩法帖》,于嘉庆四年(1799)邀请扬州著名篆刻家党锡龄钩摹镌刻。

逝后,其子继承父志,至道光九年(1829)刻成,为清代著名书法丛帖,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徽州照壁徽州历史人物介绍(26人,由西向东)

1、汪华(587年-649年),字国辅,又字英发。

徽州绩溪县汪村人(隋唐时属歙县)。

隋末唐初拥兵据宣、杭、睦、婺、饶六州,十万,号称“吴王”。

公元622年奏表归唐,使徽州之民省去了战乱之苦。

唐王李渊诏嘉其识时务、顺潮流和保六州之功,授予方牧,总管六州诸军事兼歙县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

贞观二年奉诏晋京,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事掌禁兵。

太宗征辽,汪华留京,任为“九宫留守”。

贞观23年(649年)病逝于长安,652年,灵柩运回家乡,葬于歙县云岚山。

其死后,庙宇祭祀不断,行祠社屋遍布,被尊为徽州的地方神或地域神。

在民间,被奉为“汪公大帝”、“花朝老爷”、“太阳菩萨”。

2、吴少微(663-701)。

唐代文学家。

新安(今安徽黄山休宁)人。

字仲材,号遂谷。

与夫人朱氏合葬休宁石叶山(后改名凤凰山)。

唐长安元年(701年)辛丑进士。

累授晋阳尉。

与加谟、谷倚,皆以文词著称,誉为“北京三杰”。

唐初,文士所撰文章碑颂,皆宗徐(陵)、庾(信),浮俚不竟,少微与加谟一反流俗,文章皆以儒家经典为本,崇雅黜浮,浑厚雄迈,时人争效之。

号为“吴富体”。

少微所作《崇福寺钟铭》,尤为时人所推重。

著录有集十卷,已散佚。

《全唐文》收录其《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等六篇文。

《全唐诗》收录其《哭富加谟》、《长门怨》、《古意》等诗六首。

3、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9岁进士及第,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