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4614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docx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

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做好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技术实施方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家《项目管理方案》和《项目技术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贫困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重点病区综合防治

1.目的。

在我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落实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快防制工作进程。

2.选取防治工作现场的原则。

选取领导重视,群众有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防治工作的病区县,优先选取病情重、人口相对集中的病区村,提倡整村推进改炉改灶。

3.工作内容。

(1)基线调查:

组织开展在项目实施地区的基线调查,按要求详细填写调查表,指定专人审核调查表,确保填写信息准确无误。

(2)改炉改灶:

在基线调查基础上,选定实施项目的病区范围,并严格按照管理方案要求完成改炉改灶任务。

改炉改灶工作要在当地技术指导组或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降氟炉灶的质量,并建立炉灶管理卡片和电子档案,由病区县统一保管,将电子档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要依照《政府采购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实行炉灶政府采购。

必须保证招标采购的炉灶及烟囱等配件符合质量要求,要对参与竞标的生产厂家进行资质调查和论证,在供货时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组织验收,严把质量关。

各项目省要结合当地农业开发或其他项目,在落实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基础上,结合沼气池建设,采取粮食、蔬菜自然晾晒或用烘干房干燥、改变主食结构,以大米代替玉米等措施。

(3)健康教育:

因地制宜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举办培训班、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发放宣传画、张贴标语、人际传播等形式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广大干部、乡村医生、教师、学生及居民了解高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有效防治措施,广泛动员病区居民主动参与防治工作,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区中、小学校的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家庭户主的知晓率达到80%,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到95%。

考核验收时,在每个项目村至少抽取30名成年人和50名儿童,进行防治知识知晓率测评。

(4)建立项目管理档案:

各级项目机构详尽收集、整理项目活动相关资料,并系统、规范地建立项目管理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

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培训组织、基线调查、改炉改灶招投标文件、项目实施现场资料、健康教育、督导验收等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4.技术要求。

(1)炉灶在设计上须符合“安全、卫生、节能、经济、实用”的要求。

(2)保证对热量的需要:

要保证做饭、饲料加工、取暖等热量需求。

热效率要高于旧式炉灶,节约燃料,上火快,可用火时间长。

(3)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降氟炉灶的修建必须符合农村有关建筑安全规范,不影响其他建筑构件与设施的安全,特别要符合防火要求。

降氟炉灶能有效地将煤烟排出室外,避免煤烟所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

(4)降氟炉灶的结构要求:

材质要坚固耐用、经济易得;炉(灶)体要严密不漏,有符合要求的排烟设施,烟囱一定要出屋,最好高出屋脊(顶)0.5米以上,要有防雨、防倒风的烟囱帽。

(5)要加强农户使用和维护新改炉灶的技术培训,保证炉灶的使用寿命。

(6)制定降氟炉灶招标和验收相关文件,应结合各地情况,并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关于《降氟炉灶结构与材料的基本要求》的通知”中地字[2005]1号文件。

(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1.目的。

调查掌握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现况,评价改水措施的防病效果,为开展氟中毒病情监测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方法。

(1)抽样方法:

在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

首先,各项目省将所有未改水地区水氟浓度的详细情况及已改水的历史病区详细情况填入表5-1。

调查抽样以村为单位分成3个层次,第1层为水氟浓度>1.0mg/L的未改水村和已改水的历史轻病区村;第2层为水氟浓度>2.0mg/L的未改水村和已改水的历史中病区村;第3层为水氟浓度>4.0mg/L的未改水村和已改水的历史重病区村。

在各层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项目村。

(2)样本量:

全国共抽取1937个村,其中第1层391个村,第2层773个村,第3层773个村,各项目省要根据病区分布情况,统筹安排调查,抽样村数见“项目省份抽样村数表”。

(3)调查内容:

在未改水地区选取的调查村,按东、西、南、北、中随机采集5份水样,不足5个水源时全部采样,测定水氟浓度,计算平均值;在已改水地区选取的调查村,随机抽检3份末梢水样,并采集1份水源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计算平均值。

在调查村对所有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并在各层随机抽取50%的调查村,每个村按年龄组随机抽检6人份的尿氟含量,共计30份,总数不足30人或各年龄组不足6人时,则全部检测。

在调查村对所有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查,并在各层随机抽取30%的调查村,每村随机抽取男女各10人,共20人进行X线拍片,部位为包括膝关节的小腿和包括肘关节的前臂。

(4)有关标准:

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WS/T106);尿氟测定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并记录牙齿缺损情况;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

3.质量控制。

(1)抽样质量保证: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村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严格按照随机的原则抽样,各省在下发方案前,将抽样过程记录及抽样结果统一报送地病中心备查。

(2)培训:

认真开展对相关人员的逐级培训,确保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从事水氟、尿氟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须经省级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氟斑牙检查、临床氟骨症检查、数据录入技术由省级组织培训,受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基层医疗或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从事X线拍片的人员,须经省级专家培训、考核和现场指导,省级专家负责统一阅片。

(3)督导评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加强督导评估工作。

对项目县的调查工作要至少进行1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结束后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质量评估。

督导评估的重点:

执行方案的一致性,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的科学性,检测技术和病情诊断的准确性。

(4)实验室检测: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检测水氟、尿氟实验室的质量考核;承担水氟、尿氟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在外质控考核合格后,才可开展检测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根据外质控考核情况,统一安排样品检测任务。

市、县级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将5%的样品送往上级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复检,经复检合格后方可处理样品。

项目省份抽样村数表

省份

合计

分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北京

10

6

4

0

天津

55

11

22

22

河北

161

28

64

69

山西

95

19

38

38

内蒙古

267

53

107

107

辽宁

85

17

34

34

吉林

90

18

36

36

黑龙江

97

19

39

39

江苏

40

8

16

16

浙江

10

6

4

0

安徽

198

36

79

83

福建

10

6

4

0

江西

10

6

4

0

山东

186

30

76

80

河南

306

54

124

128

湖北

10

2

4

4

湖南

10

2

4

4

广东

10

2

4

4

广西

10

2

4

4

重庆

6

6

0

0

四川

10

6

4

0

云南

10

2

4

4

西藏

5

5

0

0

陕西

97

12

39

46

甘肃

72

14

29

29

青海

10

2

4

4

宁夏

12

5

5

2

新疆

45

9

18

18

新疆兵团

10

2

4

4

合计

1937

391

773

773

(三)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

1.目的。

对全国农村潜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基本完成我国水砷含量的筛查工作,为防治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落实降砷改水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高砷水源筛查。

(1)筛查地点的选择:

各项目省份要在以往水砷筛查工作基础上,对本省份可能存在高砷饮水的地区进行全面筛查,通过筛查,基本掌握本省份高砷饮水地区的分布。

水源筛查范围要侧重于:

①已确定地砷病病区的周围地区;②以往调查资料已发现的高砷区的周围地区;③根据我国高砷区成因的地质资料选择;④江河两岸的冲沉积平原。

(2)调查方法:

采取抽样的方法,在选定自然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按总水源数的10%抽样,抽样水源数不足15个村(屯)时,则检测所有水源的水样。

(3)水样的检测:

采用国家水质分析推荐的标准方法,由经培训合格的检测人员按操作规程定量测定水砷含量。

3.质量控制。

注意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开展样品检测的实验室要进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每天对检测样品数的10%进行平行样分析,做回收率实验或标准样品分析。

(四)碘缺乏病防治

按照《关于印发〈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197号》开展监测;有关碘缺乏病高危病区的划定,及对重点人群实施应急补碘措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大骨节病防治

1.目的。

通过全国重点地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进一步掌握大骨节病的病情分布,为有效开展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提供依据;对重点病区的人群和现症病人给予预防干预和治疗。

2.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

(1)调查点的选取:

各项目省根据历史病情资料,以自然村为单位将病区儿童按照X线检出率进行排序,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布设调查点,优先选取历史重病区。

遇有自然村过于分散或人数过少时,可将自然村扩展到行政村。

(2)调查方法:

在所选取的调查点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从中随机抽取80人拍摄右手X线片,该调查村7-12岁儿童不足80人时,可另选其他病区村补足,并以村为单位分别统计。

(3)统计指标:

临床Ⅰ度、临床Ⅱ度、临床Ⅲ度检出例数和检出率;X线阳性检出例数和检出率;干骺、骨骺、骨端、三联症的检出例数和检出率。

(4)诊断方法:

按“GB16003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3.成人大骨节病调查。

(1)调查点的选取:

各项目省根据历史病情轻重程度,结合任务量优先选定重病区乡,再从所选定的乡中,选取1个病情最重的自然村为调查点,对于自然村人数过少的个别病区,可将自然村扩展到行政村。

(2)调查对象:

在调查点对所有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大骨节病的临床诊断,调查率应达到80%以上。

(3)统计指标:

分年龄段(每5岁1个年龄组段)记录该村16岁及以上人口数,计算大骨节病检出例数和检出率,以及临床Ⅰ度、临床Ⅱ度、临床Ⅲ度检出例数和检出率;记录该调查点所在县全部病区村16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估算该县病区成人患病人数和患病率。

(4)诊断方法:

按“GB16003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4.病区人群补硒

(1)人群的选择及时间:

以大骨节病病区,特别是活跃病区相对集中的乡或县为单位,病区人群实施硒碘盐预防干预的时间为1年。

(2)硒碘盐的加工:

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硒碘盐中硒含量为3~5mg/Kg。

在省级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碘盐定点生产厂家加工硒碘盐,加工后的硒碘盐须经指定的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硒碘盐的安全性。

(3)硒碘盐监测:

硒碘盐供应6个月时,在项目乡或县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选择4个村,每村随机抽取30户家庭,采集家中盐样50g,每乡或县共采集120份盐样,进行盐硒检测。

要求硒碘盐覆盖率达到90%以上。

5.成人大骨节病病人治疗

各项目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大骨节病重点病区对病人治疗的实施方法,要求在当地医疗部门的参与下采用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主要采取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措施,禁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本项目不安排手术治疗。

(2)治疗对象:

在病区乡选I度特重病例和II、III度病例。

(3)诊断方法:

按“GB16003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4)疗效评估:

各项目省份选用以下2种方法之一评估疗效,或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对成人大骨节病病人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

国际骨关节炎的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

①膝关节休息痛:

正常为0;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为1分;较重、不影响睡眠为2分;重、影响睡眠为3分。

②膝关节运动痛:

正常为0分;上下楼有症状、屈伸无影响为1分;上下楼有症状、下蹲疼痛为2分;行走时疼痛为3分。

③压痛:

正常为0分;重压时疼痛为1分;中度压力疼痛为2分;轻压疼痛3分。

④肿胀:

正常为0分;稍肿、膝眼清楚为1分;软组织肿胀、膝眼不太清楚为2分;膝眼不清、浮骸试验(+)为3分。

⑤晨僵:

正常为0分;屈伸僵硬但很快恢复(<10min)为1分;僵硬、短时可恢复(10~30min)为2分;僵硬、较长时间才恢复(>30min)为3分。

⑥行走能力:

没有限制为0分;超过1km,但受限制为1分;大约1km或步行15min为2分;500~900m或8~15min为3分;300~500m为4分;100~300m为5分;少于100m为6分;使用单拐加1分;使用双拐加2分。

X线影像疗效评估:

拍摄接受治疗病人双侧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评定药物的疗效。

投药前拍片1次,8个月后拍片1次。

利用刻度放大镜测量膝关节间隙狭窄变化程度,进行治疗前后比较,评定疗效。

(六)克山病防治

1.目的。

通过全国重点地区克山病病情调查,进一步掌握克山病的病情分布,为有效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提供依据;对重点病区的人群和现症病人给予预防干预和治疗。

2.克山病病情调查。

(1)抽样方法:

在全国克山病病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点,每个调查点由1个或数个病区村组成,抽样情况见“项目省份抽样表”。

各项目省要将抽样过程相关资料报送地病中心备查。

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10个省份,采用三阶段抽样。

第一阶段:

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病区县;第二阶段:

除内蒙古和重庆在每个选中的病区县中随机抽取2个病区乡外,其余8个省份在每个选中的病区县中随机抽取1个病区乡;第三阶段:

在每个选中的病区乡中随机抽取1个调查点。

山西、辽宁、河南和贵州4个省份,采用两阶段抽样。

第一阶段:

辽宁省在全部病区县中各随机抽取1个病区乡;山西、河南、贵州3个省在全部病区乡中分别抽取2个病区乡;第二阶段:

从每个选中的病区乡中随机抽取1个调查点。

湖北省直接从每个病区乡中随机抽取1个调查点。

项目省份抽样表

省份

病区县总数

抽取县数

调查乡数

调查点数

河北

11

7

7

7

内蒙古

12

10

20

20

山西

11

2

2

2

辽宁

4

4

4

4

吉林

33

18

18

18

黑龙江

67

20

20

20

山东

19

15

15

15

河南

3

2

2

2

湖北

1

2

2

重庆

9

5

10

10

四川

53

20

20

20

贵州

1

2

2

云南

40

18

18

18

陕西

29

19

19

19

甘肃

28

19

19

19

合计

321

159

178

178

(2)调查方法:

以村为单位收集各调查点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常住人口是指每年在病区村居住不少于6个月的居民)。

每个调查点的常住人口数不少于600人,调查应答率须达到80%。

当调查点涉及数个病区村时,依次调查每个病区村全部常住人口,调查至500人为止。

(3)调查内容:

对调查对象进行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的临床检查,并描记心电图。

可疑克山病患者须拍摄后前位2米距离胸部正位X光片,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确诊克山病病例,排除疑似病例。

每个调查点采集10户主食粮食样品(在玉米、大米或面粉中,采集其中的一种主食粮),每户1份,每份50g,进行硒含量测定。

3.克山病重点病区人群补硒。

(1)项目地区、人群的选择及时间:

四川、甘肃、云南3个项目省,根据近年来发生亚急型克山病、慢型克山病以及地方性猝死等情况,对病区所在乡受威胁的农业人口,提供为期1年的硒碘盐干预。

(2)硒碘盐的加工:

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硒碘盐中硒含量为3~5mg/Kg。

在省级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碘盐定点生产厂家加工硒碘盐,加工后的硒碘盐须经指定的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硒碘盐的安全性。

(3)硒碘盐监测:

硒碘盐供应6个月时,在项目乡或县,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选择4个村,每村抽取30户家庭,采集家中盐样50g,每乡或县共采集120份盐样,进行盐硒检测。

要求硒碘盐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克山病病人治疗。

(1)患者的选择:

根据调查资料,治疗对象为经过临床医生确诊的克山病患者,不包括危重病人,对治疗对象进行临床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建立病人档案。

(2)治疗原则:

由卫生厅协调,在当地医疗部门的参与下,制定治疗实施方法,按医嘱采用强心剂、血管扩张剂、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对症治疗,以防止慢性心功能不全。

(3)疗效判定:

用药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七)健康教育

1.目的。

在病区开展针对性的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项目实施地区群众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保健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自我防病能力,自觉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2.范围和对象。

(1)范围:

按照《管理方案》的任务安排,结合本省地方病病种及其分布情况,选定实施健康教育的项目县。

要求大众传播覆盖全县;学校健康教育,在每个项目县按病种选取3个乡,每乡在乡镇中心小学4至6年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每乡选择3个村由学校组织受训的目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通过小手牵大手向目标妇女传播相关健康信息。

(2)目标人群:

一级目标人群为育龄妇女(18-40岁)、小学生(四年级及以上);二级目标人群为各级相关部门领导、乡级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小学教师、村干部和村医。

3.组织实施。

(1)实施方案:

各项目省根据国家《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制定本地区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2)人员培训:

各项目省级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对市、县级有关人员进行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培训。

(3)基线调查:

各项目省在实施本年度健康教育工作之前,对项目县的小学生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开课、相关病种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转变情况进行基线调查。

每个项目县按病种随机抽取5所小学,不足5所小学的病区全部调查。

每所学校抽取五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试卷调查,人数不足时,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补足,并在每所学校附近各抽取15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4)健康教育内容与活动: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作相关病种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相关地方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VCD或DVD光盘、公益广告、小学健康教育手册等),并逐级下发。

传播材料力求科学、易懂、富有吸引力。

市、县卫生部门协调广电部门,在辖区内播放地方病防治知识科普片和公益广告3次,新闻媒体报道项目情况1次以上;协调教育部门在项目乡镇小学4至6年级的班级按病种上好1节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做到学校有安排、教师有教案;项目乡镇小学组织学生深入项目村开展传播活动1次,每位学生负责向自己的母亲和5户家庭的5名育龄妇女传播相关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在项目乡、村所在地书写针对性的地方病墙体标语2条;组织县级业务人员培训二级目标人群。

项目乡(镇)卫生院组织3期专题宣传栏;利用“赶集日”开展2次健康咨询活动。

项目村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入户宣传活动。

(5)效果评价调查: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调查。

(6)大众传播效果评价:

在县城抽取5个相关单位的30名机关干部,了解其是否收看过地方病防治相关科普片或公益广告;调查相关健康信息的知晓率;在每所项目学校抽取五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试卷调查,人数不足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补足,并在每所学校附近各抽取15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4.项目监督与评估。

(1)各项目省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项目实施地区进行督导检查。

项目期间,省级督导不少于2次,并填写督导工作记录表,了解工作进展和经费安排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2)项目实施地区小学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以上。

(3)项目结束后,育龄妇女相关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要在基线调查基础上提高10%;小学4至6年级学生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

 

注:

问卷10-1、10-2中,第1、2、3题为知识题,可统计正确答案的知晓率,并作干预前后的对比;第4题是关于知识来源的问题,各地可自行统计,为有针对性地选择碘缺乏病知识传播途径提供参考;第5题为行为测试题,所提供的内容可为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八)人员培训

1.项目实施人员培训。

各项目省根据国家《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的具体要求,针对本年度项目工作、实施方法和技术关键问题,由省级项目执行单位组织开展对各级人员的项目培训,确保项目执行进度和完成质量。

2.专业人员岗位培训。

(1)培训目的:

为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提高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素质,组织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地市级及以上专业骨干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培训对象:

省级地方病防治业务管理、师资及专业技术人员;地市级地方病防治管理、专业技术骨干及师资。

(3)培训内容: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技术、疾病监测理论与实践、项目管理、信息统计与分析、地方病诊断与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疾病控制技术规范等实用知识与技能。

(4)组织实施

①培训时间:

根据培训内容、对象确定培训时间、方式,集中面授培训的每班培训时间,原则上至少安排5天40学时以上;2008年9月前完成所有培训。

②培训实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负责对省级业务管理、师资和业务骨干的培训;省级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本省专业技术人员及地市级业务管理、专业技术骨干和师资的培训。

③培训教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统一编写《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并提供参考资料目录,由项目省统一选购。

④培训方法:

各项目省根据所辖地区地方病流行状况,开展省级和地市级地方病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按照培训内容设立不同种类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