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4485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docx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资料三卫生经济学

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专业知识考前必备复习资料

(专业知识之卫生经济学资料大全)

资料介绍

本资料适用于报考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师分四门考试科目:

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本资料针对第三门专业知识做了最为详细的资料整合,请卫生管理专业的朋友们放心使用,包含了卫生管理的原题、复习要点和习题集(全部资料均自带答案,无需查阅)等内容,资料为20点财富值,节假日为10,考前下载为20。

对于资料一、二、四姊妹篇资料也会相继制作完成,希望能帮到你们。

温馨提示:

请不要用XX快拍复制,因为内容较多复制粘贴后有许多序号和习题、表格会打乱,导致资料需要长时间的整体,甚至不能还原不便于您的复习,请通过支付财富点正确下载考前资料,方便您的学习,也是对我整合资料的肯定。

谢谢,873521544

第一部分卫生经济学考试必备精要

1、知识点必备精要

1卫生服务需要:

(healthserviceneed):

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2卫生服务需求(demandofhealthservices):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需求的形成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3帕累托最优:

(Paretooptimal):

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在增进必然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这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4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

如果经济上可以在不减少某人效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而提高其他人的效用,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

5个人卫生支出(oop):

又叫直接现金支出,是指个人在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以现金方式直接支付的门诊、住院、护理以及其他专业性医疗保健费用,其来自家庭可支配收入。

6医疗服务的价值:

是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反映社会物化劳动和劳动力的消耗。

卫生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卫生服务价格的最低界限为医疗服务成本

7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由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

计算一给定人群的DALY,就是奖该人群的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和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YLD进行综合计算,再以生命年的年龄相对值和时间相对值作加权调整。

8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9卫生总费用(卫生保健总支出)TotalHealthExpenditure,THE:

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10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在成本值一定和有多种选择方案的情况下,相对于选择的方案,所放弃的方案的潜在收益。

11医疗保险道德损害(moralhazard):

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消费者或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后果:

一方面,浪费了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会导致医疗保险费提高,抑制医疗保险需求和供给。

控制:

采取相应的费用机制,限制医疗服务提供量;强化个人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增强消费者费用意识;及时掌握被保险人的动态、加强保险机构的经济化、法制化管理。

12外部经济效应:

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失效和技术等原因把一部分额外效益免费或无价转移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现象。

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3疾病经济负担(costofillness,COI/EBD):

由于患病、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的总和。

14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

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或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其评价指标是成本效用比(costutilityratio,CUR):

表示项目获得每个单位的QALY所消耗或增加的成本量,成本效用比值越高,表示项目效率越低。

15区域卫生规划(regionalhealthplanning):

以提高区域内人民健康为目的,以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为出发点,以社区服务和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的方式。

16效益测量方法:

人力资本法(Humancapitalmethod)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

根据劳动价值理论,财富或价值都是由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力因病损失的有效工作时间,其经济价值应等于这一时间内劳动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所以,用人均GNP、GDP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计算健康人患病或死亡减寿年数给社会带来的间接社会经济损失(用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给家庭带来的损失)。

摩擦成本法(Frictioncostapproach)原理:

导致生产损失的数量取决于组织为恢复生产所花费的时间。

认为实际生产力损失远远小于潜在的生产力损失,其原因是一旦工人生病,马上就会有人替代,且只要支付少量工资。

磨合,即新员工聘任、培训,替代人员从不熟练到熟练.

显示偏好法,基本原理:

即工资风险法,从人们在权衡健康风险与工资的行为中,揭示出人们对健康偏好的程度。

完全基于个人的偏好—个人把增加(或减少)健康风险与增加(或减少)收入相权衡的自我选择。

意愿支付法(Willingnesstopaymethod)用来评价对某种商品偏好程度或价值的工具。

即采用调查方法,问患者在一定假设情境下获得某个项目的好处或避免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

简答

1卫生经济学评价:

就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卫生规划的制定、实施过程或产生的结果,从卫生资源的投入(卫生服务成本)和产出(效果、效用或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为政府或卫生部门从决策到实施规划方案,以及规划方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评价和决策的依据,减少和避免资源浪费,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

2测算间接经济负担的指标和方法:

指标:

疾病指标,死亡指标,伤残/失能指标,时间指标及其他。

方法:

现值法,人力资本发,支付意愿法,磨合成本法,其他方法。

3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原因:

信息的不对称、需求与服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效益的外在性和垄断。

后果:

①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1.卫生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间的信息不对称2.卫生服务需求者与卫生服务筹资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管制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②效益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③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④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⑥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及特点:

答:

(1)政府卫生支出(国家税收)

(2)社会保险(3)商业性保险(4)使用者付费(OOP)(5)其它(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

特点:

(1)税收:

筹资与卫生服务利用量不发生直接关系。

(2)社会保险:

筹资与潜在的利用相关,只有筹资者才能成为受益者,但是与个人卫生服务利用量不发生直接关系。

(3)商业保险:

筹资与卫生服务的潜在利用相关,但是与个人卫生服务利用量不发生直接关系。

(4)直接现金支出:

筹资与个人卫生服务利用量直接相关。

6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1疾病风险程度:

疾病发生概率;疾病损失程度2保险价格(附加费)3消费者避险心态:

避险心态越重的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越大;风险偏好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越小4消费者收入:

对于医疗保险,往往收入很高或很低的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相对不大5其他:

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种族,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利率的高低等。

7保险供给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的经济行为:

①保险供给者可以通过“风险选择”的方式,尽量吸收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且身体健康的人群参保。

②保险机构会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费用意识,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③医疗保险机构通常对承保的内容加以限制。

④医疗保险机构还表现出金融机构所特有的行为规范,以此降低其积累的保险基金的机会成本,增加盈利;同时,也为降低保险费提供了物质条件。

8常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有哪些:

静态分析法:

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不计利息、不计贴现率,直接利用成本和效益数额进行分析与比较。

常用指标:

投资回收期、简单收益率、追加收益率、折算费用。

动态分析方法:

考虑货币的时间因素,把不同时点发生的成本和效益折算到同一时间进行比较,同时考虑成本和效益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变化情况。

常用方法:

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年当量净效益法、效益成本比率法。

9简述成本效用分析使用条件

①当生命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预期结果时;

②当生命质量是重要的结果之一时;

③当备选方案同时影响死亡率和患病率,即生命的数量和质量,而决策者希望将两种效果用同一指标反映时;

④备选方案有各种类型的预期结果而需要评价人员用同一指标进行比较时。

方法:

评价法,文献法,抽样调查法。

10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定义及表现:

许多卫生服务消费的效益不仅限于消费者本人,对消费者本人之外(他人和社会的福利)产生影响,即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影响:

卫生服务利用量不足或过度。

政策意义:

政府应鼓励消费正外部性的卫生服务,如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必要的卫生服务;限制负外部性的卫生服务消费量。

11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答:

(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4)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12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般的经济因素;健康状况;社会人口文化因素;时间价值;卫生服务供给者;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3为什么要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

(1)卫生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A)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卫生资源少而且分布不均B)适应医学模式转变C)更好地服务于防病治病任务D)实现供需平衡E)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2)面临的主要问题:

a)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b)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c)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d)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依据e)资源存量规模不小,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卫生服务供给缺乏弹性的原因

答:

(1)专业知识要求较长的培训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2)高技术要求,如仪器的研制过程较长,投入较多。

(3)急诊、外科手术等即使价格增加很多,因为需求弹性较小,供给量也变化不大。

14卫生服务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答:

(1)卫生服务的替代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可替代的服务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2)卫生服务的费用水平在消费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的比例(所占的比重越大,需求弹性越大);(3)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必需性(紧迫、必需的服务需求弹性较小);(4)卫生服务持续的时间长短、疾病的迁延性(急性病需求弹性较小,慢性病较大)。

15市场和政府如何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作用:

配置资源(三个选择问题的结合)的方法:

市场和政府

政府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公平性高,但效率低下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效率高,但公平性低下

16我国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答:

(1)多:

全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数目众多;

(2)小:

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不足400家,行业集中度非常低;(3)剩:

企业过多过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部分设备利用率不足1/2,供不应求的品种寥寥无几(4)低:

国内制药企业总体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约20多年,管理水平也落后。

(5)少:

研发费用少,新药开发能力差,国内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以上是仿制品。

(6)弱:

恶性竞争造成企业利润率下降,竞争能力削弱。

(7)缺:

新药研发人才缺乏,手段落后,缺乏复合型人才(8)降:

国产药品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论述

1卫生服务价格

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论述)

(1)医疗服务比价仍然不合理

(2)价格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定价的范围偏大,价格调整缺乏必要的灵活(3)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改进:

(1)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形式

(2)下放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3)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4)改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法(5)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督检查

2医生收入高为何还要提高劳务费用:

1、医务人员收入高但是劳务收入低,没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2、医生收入高只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高;3、医务人员收入高有高的理由,因为这个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协作、高技术的"四高"职业;4、职称的含金量高,需要投入的时间、金钱等较多,决定了医生收入高

①医院成本过高的原因:

(补充)

1、药品、物资等资源流失;2、新的检查手段、新型医用材料和新的治疗方法的使用;3、水电气、试用剂等使用无度;4、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低下;5、药品、试剂等过期造成浪费;6、诊疗信息不共享,大量重复劳动;7、资金占用分散、调度困难收益低下

②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检查费用:

双赢局面。

(补充)

医院:

1、收费合理化;2、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3、降低购买医疗设备的盲目性,资源配置合理化;4、医院实收不会降低'但含金量增加

患者:

1、患者花同样的钱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2、减少医患之间的费用矛盾

2医院成本核算

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有助于合理利用医院资源:

我国绝大部分卫生资源集中在医院,医院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决定着整个卫生资源利用的状况和卫生服务系统运行的绩效。

医院成本信息为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

②有利于提高医生经济管理水平。

卫生服务部门改革要求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几项重大卫生改革措施,包括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都对医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形式下,医院发展首先取决于医院内涵挖掘和经济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③有利于增强成本节约意识:

医疗机构,特别是高层次的医院,出现了高收入、低产出的态度。

这种高收入、高消费的经济运行状况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缺乏成本和经济管理意识与手段是主要原因之一。

④服务与医院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我国医院管理人员构成以医学专家型为主,在强调医学技术重要性的同时,对经济管理重视不够,也缺乏对经济管理特别是成本核算和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培养和使用为医院所用的专门的经济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院所有人员经济管理知识包括成本知识方面的培训。

⑤促进现代医院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

医疗服务既是特殊的服务行业,也具有一定的产业性质。

医疗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院经济管理已经比较规范化和系统化,缩短与他们的差距,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完善和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要求。

成本核算和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理论和知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必要性”

1趋势:

现阶段我国正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对医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2政策

(1)公立医院应为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但现行财政补贴过低,逼迫医院自负盈亏,为争取更多利润而进行各项服务,侧面抬高了医疗服务成本。

(2)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有效统一的规划,使得许多医院重复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每家医院担负大量成本,而资源被分散、被浪费。

(3)医疗服务实行政府定价,部分定价不合理。

3医院角度:

(1)重视不足:

(2)权责利不清:

(3)缺乏科学手段:

(4)激励体制存在问题:

(5)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采购招标,设备维护,闲置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无形中提高了医疗服务成本。

(6)医院为提高声誉,增加竞争力,盲目购置大量大型医疗设备。

4科室医生角度:

(1)医院各项核算体制不合理,医护技人员劳务知识收入过低,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劳动价值,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使得医生通过不正确的诊疗方式增加收入

(2)现行医疗事故处理中采用“举证倒置”的方式,使得医生在临床诊疗中,为了给自身诊疗准确性提供明确证据,从而提供更多的检查化验等服务项目,使得成本升高。

(3)“诱导需求”:

医院和病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医务人员的诱导需求往往导致分解收费、重复检查、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住院等短期行为的发生.人为地扩大了医院的供给.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卫生资源浪费。

5其他原因:

(1)现在推行全民医保,医疗保险机构成为第三方付费人,医患双方对费用金额敏感度降低,易出现患者道德损害,医生开“大处方”、“小病大养”、“一病多医”等情况,使得医疗成本上涨。

(2)“以药养医”政策虽逐步取消,但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多,利润高,投入要素市场价格过高。

部分药品、医用材料因利润低即便非常有效必须却没有厂商来提供也加剧了成本的上涨。

(3)近年来经济发展同时物价也在不停上涨,各方面成本都在增高。

(4)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各类疾病谱也在发生改变,各类疑难杂症增多,使得诊疗难度增加,增高医疗成本。

计算

1疾病直接经济负担(directeconomicburden):

为了防止疾病的总卫生费用。

包括两方面:

购买卫生服务的费用;为获得卫生服务机会和治病支持性活动所产生的花费。

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就诊率,住院率。

方法:

上下法,直接法,分布模型法。

计算公式:

门诊直接经济负担=疾病的年例均费用(平均门诊费用+门诊直接非医疗费用)×疾病的年门诊人次数

(其中:

疾病的年门诊人次数=人口数×两周就诊率×26)

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疾病的年平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住院直接非医疗费用)×疾病的年住院人次数

(其中:

疾病的年住院人次数=人口数×年住院率)

总直接经济负担=门诊直接经济负担+住院直接经济负担

每章节要点

1.卫生经济学定义:

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保险学、公共财政、成本会计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其研究范围涉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领域;是一门边缘经济学学科,要求在研究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各种经济问题是,站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把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社会效益当作卫生经济学研究工作的第一原则。

2.卫生经济学研究内容:

是揭示卫生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卫生经济学研究目的:

是怎样最佳地、有效、公平地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4.卫生经济学创始人:

17世纪中叶美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19世纪英国的爱德文·查特维克,他们被称为卫生经济研究的先驱者。

5.我国卫生经济学研究主要领域:

(1)卫生总费用研究;

(2)卫生保健制度研究;(3)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4)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5)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6.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1)福利性政府纳入规划、保持必要投入、保证公正性、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举办盈利性医疗机构;

(2)生产性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3)经济性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通过维护健康来提高生产力、商品和劳务的交换;(4)公益性不收取投资回报、承担公共卫生义务、受政府政策干预和法制管理、受公众监督和制约;(5)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7.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8.研究卫生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卫生经济活动就是卫生生产力,属于卫生领域中的经济基础,卫生经济关系是卫生领域中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这些经济活动的规律,改革不适应卫生生产力发展的卫生经济关系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

当前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卫生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

第一章卫生服务需求

1.卫生服务的需要:

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世纪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a、个人察觉到的需要:

个人察觉到的需要与医学专家判定的需要存在异同;消费者是否有接受卫生服务的需要应以医学专家的判定为准,但实际卫生服务的利用取决于消费者的认识。

b、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进行健康教育和进行人群的健康筛选。

c、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2.卫生服务的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3.需求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愿望;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或一、获得卫生服务的愿望和需要;二、支付卫生服务费用的能力。

4.卫生服务需求的分类:

(1)结构性角度:

个人需求、市场需求。

a、个人需求:

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和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效果等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b、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

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有费者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卫生数量,是个人卫生服务需求的总和。

(2)根源性角度:

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

a、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只有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才能转化为需求。

b、没有需要的需求:

由不良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所致。

不良就医行为:

经医疗卫生专家按服务规范判定后认为是不必要的或是过分的需求:

享受医疗保险这,重复就诊——求非所需。

不良行医行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医疗卫生人员诱导产生的需求——供非所求。

5.卫生服务利用:

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6.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指标: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分类:

门诊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1)门诊服务利用指标:

主要有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人次数或人均年就诊次数(可根据就诊人次数推算得到,是估计门诊需求量的重要指标)、患者就诊率及患者未就诊率(是反映就诊状况的负指标)等,可用来反映人群对门诊服务的需求水平。

(2)住院服务利用指标:

主要有住院率、住院天数及未住院率,可用于了解居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住院原因、医疗机构、科别、辅助诊断利用、病房陪住率,以及需住院而未住院的原因等,从而作为确定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制定相应的病床发展及卫生人力规划的依据。

(3)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

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康复、健康体检、传染病和慢性疾病防制等各项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

一般通过健全的资料登记和信息系统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计算相应的统计分析指标,反映预防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

也可以采取入户调查等抽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反映居民实际利用和接受医疗和预防保健的服务量

7.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利用之间的关系:

(1)理想状态: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服务需求的前提。

人们的卫生服务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