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438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单元测试32.docx

人教版DNA和蛋白质技术单元测试32

DNA和蛋白质技术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A错误;将DNA丝状物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变蓝,B错误;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C正确;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有利于DNA析出,D错误。

考点: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2.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为模板的DNA序列必须不断的加进每一次的扩增当中

B.作为引物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必须不断的加进每一次的扩增当中

C.反应需要的DNA聚合酶必须不断的加进反应当中

D.反应需要的DNA连接酶必须不断的加进反应当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模板DNA只需加入一次,A项错误;引物在合成中不断被利用,需不断加入,B项正确;DNA聚合酶可反复使用,C项错误;DNA连接酶也可反复使用,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

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小鼠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与解旋酶的作用相同,A正确;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B正确;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PCR过程不需要提供ATP,且PCR反应的产物是DNA,因此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PCR,D正确。

故选:

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PCR技术扩增DNA片断,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右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推测,第一轮循环产物中就能得到含引物对的DNA片断

B.至少完成两轮循环,才能获得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C.三个循环后可得到5种长度的DNA片断

D.30次循环后,所有的DNA单链上都有引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A错误;由于题图中的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所以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不会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B错误;三个循环后可得到5种长度的DNA片断,C正确;30次循环后,不是所有的DNA单链上都有引物,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PCR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完成的

C.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D.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延伸过程中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苷酸。

故选D

【考点定位】PCR过程

6.利用PCR技术将某小段DNA分子扩增n代,需

A.测定DNA分子两端的核苷酸序列,以便设计引物对

B.2n-1对引物参与子代DNA分子的合成

C.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D.保持反应体系温度恒定,确保扩增的正常进行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A项正确;依题意,将某小段DNA分子扩增n代,子代DNA分子总数为2n,其中除了两条最初的模板链不含引物外,其他的链均含有引物,因此需要2n-1对引物参与子代DNA分子的合成,B项正确;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向反应体系中加入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等,C项错误;每一次扩增的步骤及其温度的控制为:

变性90℃以上→复性50℃左右→延伸72℃左右,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利用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①目的基因

②引物

③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④热稳定DNA聚合酶

⑤解旋酶

⑥RNA聚合酶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PCR技术条件:

模板DNA(目的基因)、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PCR技术的条件。

8.关于蛋白质提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之前首先要用适当的方法使蛋白质释放出来

B.抽提时要依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的溶剂

C.蛋白质的粗提取物离心可除去一些小分子杂质

D.蛋白质的粗制品可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纯化蛋白质之前要先让细胞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故A正确;提取蛋白质时,要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选用不同的溶剂,故B正确;对蛋白质的粗提取物离心可以除去一些固体杂质,故C错误;蛋白质的粗制品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一般用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并加入一种引物

B.A→B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卵母细胞

D.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A→B过程中一般用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并加入2种引物,A错;A→B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正确;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C错;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PCR技术、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0.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蛋白质分子与凝胶的亲和力的大小

B.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

D.蛋白质溶解度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凝胶色谱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①0.9%的生理盐水

②甲苯

③磷酸缓冲液

④蒸馏水

⑤柠檬酸钠

A.①③B.①④C.④⑤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②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③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④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⑤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故选:

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相关试剂的应用的区别记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等叙述中错误的是

A.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B.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为选择性培养基,可筛选出尿素分解细菌

C.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DNA提取的原理之一是:

利用DNA在NaCl溶液浓度0.14mol/L时溶解度最小,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A错误;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为选择性培养基,可筛选出尿素分解细菌,B正确;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是: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错误;PCR扩增DNA片段过程中,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A.鉴定蛋白质实验中,要先将双缩脲试剂A、B等量混匀后再加入待测样液

B.绿叶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先加适量层析液再放划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

C.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可使用新鲜的鸡血细胞作为理想材料

D.在果酒制作的过程中,应将装置密封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解:

A、鉴定蛋白质实验中,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加B液,A错误;

B、绿叶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先加适量层析液,然后往层析液中放入划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B正确;

C、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可使用新鲜的鸡血细胞作为理想材料,C正确;

D、在腐乳制作的毛霉生长阶段,应将豆腐块整齐排放并留有一定空隙,给毛霉生长的空间,D正确.

故选:

A.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14.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类物质层、沉淀层

B.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层

C.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甲苯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从上到下,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定位】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5.复性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

变性后温度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

PCR的结果可不考虑原来解旋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原因不包括()

A.由于模板DNA比引物复杂得多

B.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

C.模板链加热解旋已经变性不可能再次结合

D.加入引物的量足够多而模板链数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复性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解旋后DNA分子变成单链,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冷却后仍可以进行复性,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PCR过程的具体操作。

16.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的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变性过程是将DNA的氢键打开,故A正确。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完成的,故B正确。

延伸过程中需要的是耐高温的聚合酶即Taq酶,ATP和四种脱氧核苷酸,故C错误。

PCR需要的酶是耐高温的,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7.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答案】C

【解析】理论上只要含有DNA的生物组织均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因此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DNA既可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B正确;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使破裂细胞,释放DNA,但不会观察到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C错误;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D正确。

【考点定位】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名师点睛】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18.下列关于PC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PCR是一种酶促反应

②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③扩增DNA利用了热变性的原理

④扩增的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PCR技术的概念是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是DNA复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条件还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具体过程有①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

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PCR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甲)。

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

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1号为纯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B.3号为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2号为杂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D.4号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1号为纯合子(aa),但基因在常染色体上,A错误;3号为杂合子(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正确;2号为纯合子(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错误;4号为纯合子(AA),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解题分析:

分析乙图:

这对夫妇均正常,但他们却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1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1号的基因型为aa.结合甲图可知,2号和4号均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3号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

20.复性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

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

PCR的结果可不考虑原来解旋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原因是

A.引物是人工合成的

B.引物为DNA聚合酶提供了3’端

C.加入引物的量足够多而模板链数量少

D.模板链加热解旋已经变性不可能再次结合

【答案】C

【解析】PCR的结果可不考虑原来解旋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原因是引物为DNA聚合酶提供了3’端.

【考点定位】PCR

二、综合题

21.菊天牛是菊花的最主要的害虫,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转入菊花培育出抗虫菊花,下图是获得转基因菊花的技术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卡那酶素抗性基因(kanR)为标记基因,菊花叶片对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1)利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___________催化,PCR—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三步。

(2)常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重组Ti质粒整合到菊花叶肉细胞的________上。

(3)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一定浓度植物激素、营养物质以及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筛选转基因菊花。

检验转基因菊花的抗虫性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将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与人工饲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后饲喂菊天牛2龄幼虫,实验组饲喂转基因植株,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正常植株。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害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__________。

【答案】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变性、复性和延伸提高受体细胞的转化率(或使之成为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染色体卡那霉素在转基因菊花上投放菊天牛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获得转基因菊花的技术流程图,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和质粒构建基因表达,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

(1)PCR技术中,因需要高温解旋,故需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每次循环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或CaCl2)处理农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感受态。

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来筛选转基因菊花。

检验转基因菊花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菊天牛,若菊天牛大量死亡,说明转基因成功。

(4)实验组的害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22.下列是有关实验试剂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

(1)用海藻酸钠制成人工种皮,可以保护通过________技术获得的胚状体;作为包埋剂的海藻酸钠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和一定浓度的酵母菌溶液混合,用注射器将混合液缓慢而匀速地注射到一定浓度的________中,一段时间后得到了固定化的酵母细胞。

(2)用上述过程获得的固定化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检测其酒精的生成情况。

若经过检测发现没有酒精生成,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用上述固定化细胞发酵获得酒精后,再进行工业纯化,形成浓度为________的酒精溶液用于根尖的解离,形成浓度为________的酒精溶液用于提纯DNA。

(3)在DNA粗提取实验中配制浓度一般为________的NaCl溶液溶解DNA,析出杂质。

在豆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加NaCl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________。

【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CaCl2溶液

(2)H2SO4和重铬酸钾(酸性条件下饱和的重铬酸钾) 该过程没有隔绝氧气导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 95% 95%

(3)2mol/L 分层逐层加盐,越靠近瓶口盐的量越多

【解析】

试题分析:

(1)胚状体由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固定化酵母细胞,是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注射到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中。

(2)检测酒精的方法是H2SO4和重铬酸钾(酸性条件下饱和的重铬酸钾)。

若没有酒精生成,则可能是该过程没有隔绝氧气导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等。

解离液中酒精浓度为95%,提纯DNA的酒精浓度为95%。

(3)溶解DNA的NaCl溶液浓度一般为2mol/L。

由于越靠瓶口,杂菌越多,所以分层逐层加盐,越靠近瓶口盐的量越多。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DNA粗提取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灭菌、干热灭菌和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lOg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土壤提取液

③吸取0.1mL溶液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⑨D.①④②③

(2)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的空间内,这项技术称为.

(3)利用凝胶色谱法,蛋白质先洗脱出来

(4)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分子大小和分子形状.

(5)通过分析发现、DNA的复制方向总是从子链的端向端延伸.

【答案】

(1)高压蒸汽灼烧C

(2)固定化酶

(3)分子量大的

(4)带电性质及带电量

(5)5′端3′端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和筛选菌株.蛋白质的分离常用凝胶色谱法.

解:

(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土壤取样,称取10g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土壤提取液,进行梯度稀释,即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涂布和筛选菌株.故选:

C.

(2)固定化酶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的空间内的技术.

(3)利用凝胶色谱法,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经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