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4369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docx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二级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基坑监测

技术设计方案

 

二零一二年五月四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监测目的及依据1

2.1监测目的1

2.2监测依据2

三、基坑类别及监测内容2

四、基准点的布设与监测方法2

4.1基准点的布置2

4.2基准点的埋设3

4.3基准点的观测3

五、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5

5.1监测点的布置5

5.2监测点埋设5

5.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6

5.4竖向位移监测方法6

六监测周期及频率安排6

七、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制度7

7.1监测控制值的确定7

7.2监测报警制度确定7

八、建立巡视检查制度8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9

9.1数据处理9

9.2监测成果提交9

十、监测人员投入9

十一、使用仪器设备10

十二、观测方的责任10

十三、需要施工方配合的几个问题11

十四、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11

附图: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基坑监测布点图

 

孙村组团居住区四期A-24地块项目工程基坑监测

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孙村(六环路以南),三间房桥以西,新风小区以东。

由1~9号楼和K3地下车库组成。

其中1#、2#、4~5#、9#楼开挖深度较浅,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不复杂,无地下水,不考虑监测,3、8号楼及K3地下车库开挖深度为13.82m,需进行监测,由于开挖深度一样,故合并为一个基坑施工,我公司将其定名为K3基坑,本基坑土质较好,周围无建筑物、管线、无地下水,施工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基坑深度13.82m,采用二级放坡,第一级坡高6.0m,平台宽1.0m,第二级坡高7.82m;放坡系数1:

0.3,基坑深度范围内共设置7排土钉、2排预应力锚杆。

6、7号楼在基坑南侧下口线1.3m处有一条煤气管线,埋深1.5m,6、7号楼基坑是否需要监测,和有关方商议后再作决定。

二、监测目的及依据

2.1监测目的

由于K3基坑深度较深,并采用复合土钉墙形式进行支护,因此在基坑施工和使用阶段,必须通过监测,掌握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本次监测为第三方监测,其监测成果不仅对施工监测起到检核作用,而且可为建设方提供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数据。

因此必须通过现场踏勘,在充分了解现场环境及施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技术方案。

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既定方案,通过先进的设备及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向甲方及相关方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信息,以防止因基坑变形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2.2监测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北京地方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北京地方标准;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及相关要求。

三、基坑类别及监测内容

(1)、按规范要求及参照基坑施工组织方案的数据,K3基坑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级基坑。

(2)、K3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上述监测项目具体点位布置参见监测布点图;

另:

6#基坑、7#基坑监测待定。

四、基准点的布设与监测方法

4.1基准点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周边状况,拟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外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稳定区域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编号为BM1、BM2、BM3;布设4个水平位移基准点,编号为G1、G2、G3、G4,四个基准点共同组成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相互进行检核。

4.2基准点的埋设

基准点是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的基本控制点,必须确保其稳定性。

水准基准点和水平位移基准点分别进行埋设。

水准基准点的埋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水准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深埋混凝土基准点标石,也可埋设在年代久远的永久性构筑物上。

根据现场实情,本次水准基准点选择在原状土层中,基准点形式见下图:

 

图1混凝土标石基准点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埋设:

依据规范和现场的情况,为便于观测,在基坑稳定区域布设两个水平位移基准点,另在基坑周边布设两个水平位移基准点,四个基准点构成本次监测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4.3基准点的观测

(1)水准基准点的观测

水准基准点由BM1、BM2、BM3三个点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基准网,使用天宝DINI03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按一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其它按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施测;仪器观测各项限差和精度指标如下表:

 

表1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

等级

标尺

类型

仪器

类型

视线

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视线高度

(下丝读数)

一等

条码尺

DINI03

≤30m

≤0.5m

≤1.5m

≥0.5m

二等

条码尺

DINI03

≤50m

≤1.0m

≤3.0m

≥0.3m

 

表2测站观测限差要求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一等

≤0.3mm

≤0.4mm

≤0.7mm

二等

≤0.4mm

≤0.6mm

≤1.0mm

 

表3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闭合差

环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一等

≤1.8

-

≤2

≤3

二等

≤4

≤4

≤4

≤6

注:

表中k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L附合路线长度,F为环线长度,R检测测段长度(km)。

水准基准点观测周期:

水准基准点是基坑竖向位移监测的起始依据,水准基准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以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高程起始数据,之后应定期对基准网进复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一般15~30天复测一次,确定点位稳定后宜每月或每季度复测一次。

并根据点位稳定情况及时调整复测频率。

本次高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假定BM1为50.0000米,作为本工程高程起始点。

(2)水平位移基准点观测

先将水平基准点G1、G2、G3、G4埋设完成后,构成一个基准网,使用LeicaTS300.5″级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一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要求如下:

表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L(m)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中误差

一等

1.5

≤300

0.7

≤1/300000

≤200

1.0

≤1/200000

观测时为了减少望远镜调焦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每一方向读数正倒镜不调焦完成;

采集首次数据时,应连续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复测:

定期对水平基准网进行复测,确保基坑水平位移数据的准确性。

五、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

5.1监测点的布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位移观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重点观测部位应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

观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根据基坑现状,本次共布设监测点30个(详见监测布点图)。

5.2监测点埋设

监测点埋设时先选好点位,使用冲击钻成孔,然后将加工好的监测标志放置孔中,用混凝土进行夯实,监测标志稳固后方可使用,并做好注记以防破坏。

5.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观测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坐标法进行监测,使用LeicaTS30精密全站仪进行观测。

首次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值。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每次外业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在项目进行中应定期进行专项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正。

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并严格对中整平;

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差。

5.4竖向位移监测方法

本次沉降监测工作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该工程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

各项限差要求参见参照表1、表2、表3。

将位移点与基准点组成附合路线,按二等水准要求施测;

每次观测做到测量员、仪器、水准尺、水准路线、观测方法、观测顺序等六固定;

本工程监测数据处理采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平差。

六监测周期及频率安排

依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北京市地方标准),将K3基坑确定为二级基坑,参照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和本工程施工进度制定如下监测频率;如下表5: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备注

二级

开挖深度≤5m

1次/2d

开挖深度5~10m

1次/1d

开挖深度>10m

1次/1d

底板浇筑≤7天

1次/2d

底板浇筑7~14天

1次/3d

底板浇筑14~28天

1次/5d

底板浇筑>28天

1次/10d

结合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经济适当的原则指导下,确定监测频次。

当位移量较小时,适当减少监测次数,位移变化量大时,适当增加监测次数,预计监测次数约40次。

七、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制度

7.1监测控制值的确定

依据规范规定,土钉墙边坡变形监测控制值取土钉墙支护深度的4‰,如下表6:

部位

控制值(mm)

变化速率(mm/d)

K3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55mm

5~8mm/d

K3基坑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55mm

2~3mm/d

7.2监测报警制度确定

基坑监测工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建立合理的报警制度是指导基坑施工及确保基坑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按监测位移的变化量,设立二级预警机制。

预警值(F)=实测值/容许值

变形值的监测管理等级和施工状态见下表:

表7变形监测管理等级表

预警等级

预警状态描述

安全

当F<0.5时:

安全。

黄色预警

当1>F>0.5时:

注意。

加强监测频率,查原因,准备补救措施。

红色预警

当F>1时:

警戒。

停工检查,采取补救措施。

当F<0.5时,继续监测;当发出黄色预警时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检查、处理、准备补救措施,应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向甲方报告,以便设计与施工单位对设计施工方案作检查和完善;当发出红色预警时,除加强监测外,立即向甲方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停止施工。

另外根据监测位移速率确定预警机制,连续3天水平位移速率达到5-8mm/d或竖向位移速率达到2-3mm/d,进行报警,出现此情况应立即通报甲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停工检查、分析原因,直至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八、建立巡视检查制度

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除了组织仪器实施监测外,还采用巡视检查的办法。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指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2)每次实施监测作业前,巡视检查人员检查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3)巡视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记录;

(4)巡视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巡视周边建筑物,地面有无裂缝,沉降情况;

(6)巡视人员做好巡视记录,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9.1数据处理

1、每次观测后,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控制网平差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

计算监测点的位移量、沉降量以及本次平均位移量、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计位移量、累计沉降量等成果;

2、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

3、根据监测数据,结合施工进度,对基坑位移发展趋势作出一项预测。

9.2监测成果提交

(1)每次监测完成后,按甲方要求及时提交监测中间成果资料,监测成果中包含监测数据,水平及竖向位移统计信息,及对本次监测成果的小结。

(2)当位移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时,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上报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

(3)在所有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本工程最终总结报告,报告中对监测工作时进行总结,并对各次监测成果进行汇总,结合图、表形式对变形情况进行总体分析。

(4)根据甲方及相关方要求,随时对成果资料进行解释说明。

十、监测人员投入

本次基坑监测成立专门的项目部,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具体组成人员情况如下:

项目负责人:

1人

现场负责人:

1人

技术负责人:

1人

技术审核人:

1人

施测作业人员:

6人

十一、使用仪器设备

(1)、水平位移测量仪器:

经检验合格的LeicaTS300.5″级全站仪;

(2)、沉降观测仪器:

经检验合格的天宝DINI03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尺;

(3)、相关的辅助工具。

十二、观测方的责任

(1)埋设位移观测基准点。

(2)埋设位移观测点。

(3)埋设沉降点。

(4)严格按观测方案中制定的计划、质量要求安排观测,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5)及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6)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经多次检查确定后,及时向甲方和监理方反应,以便采取妥善措施。

(7)观测人员进入现场时,应佩戴安全帽,在基坑边缘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将安全防护工作时刻放在第一位。

 

十三、需要施工方配合的几个问题

(1)配合乙方进行监测点选埋。

(2)通知各施工部门保护观测点,使其勿碰、勿损,以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3)按观测方案中的观测安排,根据施工进度提前通知我公司及时进行观测。

十四、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本项目实现零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2)安全保证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项目部建立监测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参与本项目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教育内容应包括:

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现场危险部位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纪律;近几年监测业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发生事故后如何抢救、如何报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

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负责人对现场作业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安全检查中,对施工现场有重大事故隐患和紧急情况的应立即停工检查整改;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经教育不听劝阻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停工等到处罚。

(3)安全保证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并遵守如下要求:

禁止酒后上岗作业,仪器及工具的使用由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服从安全检查人员检查。

正确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反光标志背心。

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仪器注意安全放置,杜绝由于使用和放置不当而造成事故。

在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基坑的围护结构上、支撑上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由专人指挥安全作业,注意人员、仪器与现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安全距离;在道路上作业时监测人员必须穿戴黄色有反光标志的安全背心,测站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由专人指挥的安全,注意来往车辆。

工地内巡视应注意按要求佩戴安全帽,配备照明设备等。

(4)保密措施。

文件、资料、测绘成果在制作、收发、传递、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北京市《测绘管理条例》保守秘密,应对涉密计算机采取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严禁同一计算机上既上互联网又处理信息。

工程质量目标:

达到优质工程

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