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855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 题库答案.docx

教育学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3.生物起源说;心理摹仿说;劳动起源说

4.美;孟禄

5.法;利托尔诺

6.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7.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11.一方面要为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后备军,以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以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12.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1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14.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15.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16.指一门学科

17.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工作

18.教学

19.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

20.赫尔巴特

21.主体;主导

22.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3.循序渐进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学目的;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学生认识规律

25.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2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27.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28.单一课;综合课

29.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0.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组织得好;教学基本功好

31.知;情;行;意

3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33.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34.德育要求;品德发展的需要

35.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参观;调查访问

36.伟人的典范;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样板

37.执行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38.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39.致知;内省;践履;慎独

40.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

41.思想;政治

二、判断题:

1.错误。

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

掌握教育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2.错误。

教育学不仅研究教育现象,还研究教育规律。

3.错误。

教育现象不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学校以外的其他教育现象。

4.错误。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5.锗误。

除了生产力属性外,教育还具有其他属性。

6.错误。

除了上层建筑外,教育还具有别的属性。

7.错误。

原始教育就没有阶级性。

8.错误。

古代教育就同社会生产相分离。

9.错误。

先有教育活动,然后才有学校。

10.错误。

原始教育是一种低级教育,古代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11.错误。

对二者都有用。

12.错误。

教育决定论。

13.错误。

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必须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14.错误。

自近代教育以后,教育才对劳动能力的生成产生影响。

此后,这种影响越来越大。

15.错误。

教育所实现的劳动力价值的增值具有长期性。

16.错误。

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

17.错误。

政治一般只决定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正确。

22.错误。

教育也能创造、更新文化。

23.错误。

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4.正确。

25.错误。

政治决定教育,而非教育决定政治。

26.错误。

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7.错误。

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28.正确。

29.错误。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30.正确。

31.正确。

32.错误。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3.正确。

34.错误。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发展的新提法。

35.错误。

减负实质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

36.正确。

37.正确。

38.错误。

研究性学习不是中小学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39.错误。

教育目的既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40.正确。

41.错误。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42.正确。

43.错误。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关键是看如何考,考什么。

44.正确。

45.正确。

46.正确。

47.错误。

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48.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

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49.错误。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51.正确。

52.错误。

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53.错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54.正确。

55.错误。

56.正确。

57.正确。

58.正确。

59.正确。

60.错误。

要根据学科和教材内容的实际。

61.错误。

巩固性原则只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需要时能及时再现和运用。

62.错误。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智力的实际,区别对待。

63.错误。

那种无需学生动脑筋的提问就不是启发式教学。

64.错误。

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学除了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智育除了以教学作为主要途径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65.错误。

各条教学原则之间是有联系的。

66.错误。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

67.正确。

68.错误。

由于教材中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体现着自身完整性的特点,教师备课必然要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69.正确。

70.错误。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写好三种教学计划。

71.正确。

72.错误。

教师设计授课计划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灵活掌握,变通运用。

73.正确。

74.错误。

不同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不同。

75.正确。

76.正确。

77.错误。

文字表达法教案也可以是简案。

78.正确。

79.正确。

80.正确。

81.正确。

82.正确。

83.正确。

84.错误。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要根据一堂好课的标准。

85.错误。

只有根据课的类型,才能确定课的结构。

86.正确。

87.正确。

88.错误。

正面教育是指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内在教育的积极性。

89.正确。

90.错误。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91.错误。

知、情、行、意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多种开端性。

要根据学生品德要素发展的情况来选择最需要、最迫切和最能奏效的方面作为某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的开端。

92.正确。

93.错误。

知行统一是指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道德行为的实际锻炼和训练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讲做结合,言行一致。

94.错误。

正面教育是指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内在教育的积极性。

95.正确。

96.错误。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

说服的方式有:

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参观、调查、访问。

97.错误。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98.正确。

99.正确。

100.正确。

101.错误。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导他们不断上进,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

102.错误。

把来自各处的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还不能称之为班集体,只能算班级群体。

班级从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有一个组织、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只有当一个班级具备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班级核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健全的班级集体。

103.错误。

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其他教师应配合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

104.错误。

只有当一个班级具备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班级核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健全的班级集体。

105.正确。

106.正确。

107.正确。

108.错误。

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如管理能力较强仍可考虑作为班干部人选。

109.正确。

110.错误。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讲求教育民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不能一味耍权威。

111.错误。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讲求教育民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不能一味耍权威。

112.正确。

113.正确。

114.正确。

115.错误。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信息能力及合作共事能力,班主任最好退居“二线”,而让班委会、团队组织成为班会的“一线”指挥。

班主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适时适度”地辅导上。

116.错误。

二者之间不矛盾。

要讲究文武之道,有张有弛。

通过开展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各方面能力,也会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117.错误。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18.正确。

119错误。

教材不仅仅只教科书,还包括教学参考资料等等。

120.错误。

121.错误。

122.错误。

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编订的课程。

三、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C 7.A 8.D 9.A 10.C 11.A 12.B 13.A 14.D 15.C16.D17.B18.C19.B20.C21.C22.A23.B24.C25.C26.A27.A28.C29.D30.B31.B32.D33.ABC34.BC35.ABC36.ACDE37.ABCDE38.A 39.C 40.D41.A 42.A43.B 44.B 45.D 46.D 47.D 48.D 49.C 50.B 51.B 52.C53.D 54.D 55.D 56.D57.B58.A

五、解释题

1.教育学是关于研究专门组织的、有目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科学,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

2.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3.主要指学校教育。

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这一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

它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前的动物界。

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5.这一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们提出的,它认为,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

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盂禄提出的。

他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同时,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

7.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质量和规格的人。

8.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等。

9.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其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等。

10.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1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12.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3.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1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

16.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

17.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地逻辑思维能力。

五、简答题

1.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理论。

2.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教书育人。

3.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4.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教育产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还有个必要条件是语言);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教育的内容;人类为了维持社会延续和生存的需要,要把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产生的必要性

5.这一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

它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前的动物界。

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6.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盂禄提出的。

他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同时,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

7.全民性:

受教育机会人人平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始性:

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原始性。

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经验和生活准则。

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场所没有专门的教师

8.学校的产生:

标志着教育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分离,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导致了教师这一专门职业的产生;教育具有阶级性,在唐代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有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内容。

9.

(1)不仅培养统治人才,而且培养技术人才。

(2)自然科学开始走进课堂。

(3)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

10.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教育对象扩大了,资产阶级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口号,义务教育年限日益提高;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紧密。

1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1)社会生产力规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劳动能力的规格。

(2)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3)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4)社会生产力促进教育手段的更新。

13.

(1)教育的发展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要求教育要相应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发展速度。

14.

(1)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2)教育具有使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3)教育具有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15.

(1)长效性,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的“值”,具有长期的效用。

(2)高效性。

教育使沉睡于人体内的潜能得以激活,可以成倍、成百倍地提高人的劳动能力。

16.

(1)政治对教育目的和若干教育内容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17.

(1)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2)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

(3)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18.

(1)教育培养政治领导人才,直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是培养改革意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19.

(1)传递保存文化。

(2)传播交流文化。

(3)净化提升丈化。

(4)创造更新文化。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20.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令人遗憾的是,二者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都犯了机械的、片面认识事物的错误。

他们都只是看到了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别和对立,而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一和统一,导致了对确定教育目的依据的片面认识,对教育实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单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不考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必然要导致教育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而不顾个体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则极易破坏教育的因材施教与生动活泼,导致对人身心、个性的压抑和摧残。

2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3.基本内容:

特别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注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各种是非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普通性。

24.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5.教师的智力结构:

敏锐的教育观察力;丰富的教育想象力;灵活而深刻教育思维力;牢固的教育记忆力以及良好的教育工作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等。

教师的能力结构:

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了解学生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的能力;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豁达心胸及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处理教育问题的教育机智等。

26.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除了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智育除了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27.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心理品质,体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28.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29.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运用概念要精确,论证原理、结论要严密,定理、定律的证明要充分,引用资料要确实、可靠;

(2)讲授条理要清楚,讲授内容要少而精;(3)讲授要注意启发性;(4)讲授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调和谐;(5)恰当地运用板书。

35.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的任务;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协调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0.道德认识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奠定基础,道德情感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动力性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形成和表现思想品德的关键,道德意志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调节性精神力量。

四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促进。

31.人们的思想品德是稳固的思想认识与相应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知是行的先导。

没有正确认识作指导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

行是知的目的,提高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行动,没有道德行为的认识是没有实际体验的,是不深刻、不牢固的。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品质。

32.要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一方面要依靠集体中的积极分子和正确舆论的力量教育每一个成员,同时也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整个集体。

教师要先向集体提出要求,然后让集体再去要求、教育和帮助它的成员。

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他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使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同时、并行地进行。

3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要注意把握时机;要以诚待人。

34.注意榜样的权威性;注意榜样的相近性;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自觉性。

35.要坚持严格要求;注意检查和总结。

36.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37.启发学生自我修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自我修养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38.公平、正确、合理合情;要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操行评定要掌握标准,明确具体。

39.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

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领导下,通过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促使本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40.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全班学业成绩,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工作;指导和帮助本班的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41.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坚强的班级核心;培养优良的班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2.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个人身体状况;对待学习的态度;人际关系;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及生活习惯。

43.①先进、中间和后进学生的情况及所占的比例;②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情况;③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力量、团队组织的作用;④同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其团结的程度;⑤整体活动的水平;⑥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⑦个人的自我评价与抱负;⑧群体的稳定性。

44.摸清情况,分析原因;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注意“长善救失”;要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反复。

45.班级活动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真正的集体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形成集体的核心;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