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465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质量检测 中图版.docx

海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质量检测中图版

一、选择题

  (2009·广东高考)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第1题,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年有效辐射”线。

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

第2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

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

地面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强。

答案:

1.C 2.B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5题。

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

解析:

据甲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故0°~10°、10°~20°的地方都盛行东北信风,20°~30°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的地方盛行西南风,即D项正确。

答案:

D

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根据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可知,甲代表北半球冬季;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可表示7月份;故B项正确。

答案:

B

5.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如C图所示。

答案:

C

  (2010·南昌一调)下图是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图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济南市的气温先上升,然后下降,后来又上升,其气压是先下降,然后上升,后来又下降,如B图所示。

答案:

B

7.济南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

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

B.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C.风力大

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可能是一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暖气团爬升到锋面的上部,出现逆温现象,阻碍了污染物扩散。

答案:

B

  图1为北半球某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

图2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2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1为北半球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处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由内向①②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处附近。

答案:

C

9.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

解析:

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答案:

B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1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B.④C.⑤D.⑥

1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

由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环节,②、④为大气降水环节,③为蒸发环节,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

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实现水汽输送。

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它对地表径流施加了影响。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

答案:

10.C 11.C 12.A

  (2008·北京高考)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13~14题。

1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解析:

环节①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②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而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环节③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浓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④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

答案:

A

1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①由低纬流向高纬,属于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洋流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洋流③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B

  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C.从成因看与盛行西风有关D.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主

解析:

①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副极地海区,应为千岛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该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与极地东风有关。

答案:

B

1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②处洋流势力将(  )

A.增强B.减弱

C.不变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解析:

图中②为北大西洋暖流(受北半球的西风影响),若全球气候变暖,则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减小,西风势力减弱,该洋流的势力也会相应减弱。

答案:

B

  下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

①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②北半球低纬环流 ③南半球中低纬环流 ④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结合大洋环流模式不难作出判断。

北印度洋夏季环流为顺时针。

答案:

B

18.图中M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若在北半球,则是暖流,其流经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若在南半球,则是寒流,其流经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C

19.(2010·济南模拟)2009年8月1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圣火火种在山东泰山之巅采集,火种被称为“国泰民安”之火。

下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

答案:

A

  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于2009年2月19日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石。

智利军警已启动紧急行动预案,要求当地居民撤离。

据此回答20~21题。

20.智利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解析:

明确位置和板块边界即可回答。

答案:

C

21.此次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蔓延的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B.向东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D.向西南方向

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该火山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火山灰向东南方向蔓延。

答案:

B

  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c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3.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①瓦斯爆炸 ②井喷事故 ③透水事故 ④滑坡事故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a处是背斜,容易积聚瓦斯气体,可能发生瓦斯爆炸;b处是向斜,容易积水,可能发生透水事故;c处下层岩石是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c处岩石曾经接近岩浆,因此可能是变质岩。

答案:

22.C 23.C

  (2010·扬州模拟)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24~25题。

24.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解析: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的地貌,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25.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解析:

根据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确定图中d为岩浆、c为岩浆岩、a、b分别为变质岩和沉积岩。

①表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②③分别表示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

丙图是由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

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而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二、综合题

26.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

(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    ,徐州梅雨终止日是    。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 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    天。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自南向北 ;

自东向西 。

(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 ,

 。

解析:

(1)题,注意图中实线表示梅雨开始日期、虚线表示梅雨终止日期,再结合福州、徐州位置处实虚线数字可判断答案。

(2)题,图中显示杭州梅雨多年平均起始日为6月5日,终止日为7月9日,故杭州梅雨持续天数为34天;宜昌梅雨多年平均起始日为6月15日,多年平均终止日介于6月29日~7月4日之间,结合宜昌市距两侧梅雨终止日的远近关系,可推测宜昌市梅雨天数约为16~18日。

第(3)题,注意问题是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持续天数的长短,回答时应该切题。

结合图中数字信息,可判断自南向北梅雨起始日期越来越晚,同时南方梅雨持续时间长于北方;且东部地区梅雨开始时间早于西部,持续时间也是东部长于西部。

第(4)题,梅雨是受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当夏季风势力较弱时,准静止锋长时间盘踞江淮地区,不能及时北上而使上海梅雨期较长;相反,有些年份夏季风较强,使准静止锋控制江淮地区时间较短,从而出现梅雨天很少的现象。

答案:

(1)5月21日 7月14日

(2)34 17±1

(3)南方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北方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东部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西部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4)梅雨季节明显偏长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梅雨期间雨天很少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Ⅳ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别是:

Ⅰ    洲,Ⅱ    洋,Ⅲ    海峡,Ⅳ    河。

(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为    ,其洋流名称为    ,西岸的洋流流向为    。

(3)图中A、B、C、D四处,海水水温最低的是 。

(4)图中①、②、③三支洋流,    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    洋流附近有大渔场。

(5)若在C点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E两点受污染较严重的是    。

解析:

据大陆轮廓判断图为南美洲大陆,大陆东岸为巴西暖流,大陆西岸为秘鲁寒流。

全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

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由于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C处的石油污染会随洋流流向B海区。

答案:

(1)南美 太平 麦哲伦 亚马孙

(2)暖流 巴西暖流 自南向北

(3)C (4)③ ③ (5)B

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注:

图中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阴影部分是指1948年的情况,各岛周围的轮廓线是2004年情况。

材料2: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唐·白居易《浪淘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