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444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课题名称: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阳光洒下来》3、《父爱深深》

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乐园

解读课题:

本单元以“爱的阳光”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讲述了三个动人的故事,彰显了人间或纯真、或豁达、或深沉的爱。

读来感人至深,颇有荡涤心灵之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德国人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的境界使人深受启迪。

朴实的话语中却包含着爱的真谛。

《阳光洒下来》中的小姑娘,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却充满了最纯真的爱——善良。

《父爱深深》中的父亲像所有的父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他将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力量,使孩子远离溺爱的陷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抒写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无数游子离人之心。

语文乐园

——“我来试试”

让学生通过读词初步认识以使用比喻义为主的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一组表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精神状态的一组成语。

——探究与发现

让学生读句子,学习揣摩和推敲语言,探究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口语交际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学做导游和客人,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题

第三单元主题:

爱的阳光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认识会读生字,落实会写生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德育情意目标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并总结。

二、检查读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圈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3、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一、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重点理解:

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讲述了德国人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别人看的故事,提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二、学习课文第1一2自然段。

1.将描写花朵的句子勾事下来。

2.重点读“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枝叶。

师:

如果说是你,你会怎么问你的德国朋友?

理解“莞尔一笑”。

(形容微笑的样子)是啊,这多么奇怪啊!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为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去找答案。

《阳光洒下来》

师:

你怎么理解“误会”这个词语?

但是我们却从一个小小的误会中看到了小姑娘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姑娘与一个修鞋的老伯伯之间发生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1一3自然段。

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在文中划出来相关的句子。

全班反馈:

是一个好奇、爱观察,爱思考,又比较内向的小姑娘。

小结过渡:

小姑娘眼里的老伯伯是什么样?

请同学们仔细读书,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全班反馈:

“老伯伯的手很巧,他不说话,一张脸有点儿干,皮肤红黑,皱皱的。

”从老人的外貌可以让我们想象到老人的生活比较艰难。

《父爱深深》

学习课文第1一6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1一5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

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的失望和满心疑惑。

默读第六段。

说说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父亲把所有的爱心都给了我?

在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小结过渡:

爸爸虽然花了很多心血和时间给我做音箱,但我能理解他吗?

从哪里看出来?

找到书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对爸爸做音箱很不理解,非常疑惑)。

板书

设计

 

1、读熟课文,积累本单元中的四字词语,带修饰的词组。

2、背诵每一课中的重点段落。

3、完成课后习题的练习。

4、认读课后的生字以及生字的扩词(四个+一个)。

5、收集本单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多音字。

 

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学会8个生字,会认1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德育情意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从而对作者的感受有所体会。

难点

对作者阐明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德国爱养花,家家户户都养花,可是他们的花的花朵都有是朝外开的,这是为什么?

1.精读课文3——5自然段。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一句话。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话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3.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结过渡:

是啊!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

(师读第三自然段第1——2句)

4.学生谈感受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第1——2句,体会街头繁花似锦,花多、花盛,让人应接不暇。

5.如果每人都把花种在自家院子里,街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6.联系上下,你能解释出德国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种花吗?

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再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说自己的理解。

8.总结: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提示了文章的主旨,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诣相处是那么美好,感受到作者对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还领悟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作者对德国人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户外的方式“吃惊”、不理解,是为后文明白这种做法展现了美好的做人境界作铺垫的。

三、联系实际,引发思考。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利的?

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更美好,请同学们谈一谈。

总结: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花种窗外让别人看

自己的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为人人

别人看的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走在街上看别人的花

1、听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抄写重点语句,并理解。

 

 

课题

阳光洒下来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学会12个生字,会认2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德育情意目标

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心底善良的人。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复习导入。

一个好奇、爱观察,爱思考,又比较内向的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4——16自然段),走进人物内心。

1.自读课文4——16自然段,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和小姑娘的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记号。

2.自读自悟:

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都想些什么?

在句子旁做上自己的批注。

(教师巡视点拔)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这部分课文。

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三、学习课文第1一3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在文中划出来相关的句子。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是一个好奇、爱观察,爱思考,又比较内向的小姑娘。

小结过渡:

小姑娘眼里的老伯伯是什么样?

请同学们仔细读书,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老伯伯的手很巧,他不说话,一张脸有点儿干,皮肤红黑,皱皱的。

”从老人的外貌可以让我们想象到老人的生活比较艰难。

1.小结:

今天我们对小姑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进一步加深对小姑娘的认识。

阳光洒下来

小女孩好奇、爱观察,爱思考,又比较内向

老伯伯手很巧,他不说话

1、听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抄写重点语句,并理解。

 

课题

父爱深深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学会10个生字,会认10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德育情意目标

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复习导入:

爸爸日复一日地陪我自制了个音箱,可我和同学们同样不理解的是,做音箱花的钱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何苦要自制呢?

今天我们从书中去找答案。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读第7——10自然段,画出描写“我”和“其他参赛者”心理变化的词句,在旁边做好批注。

A.为什么其他参者会有不屑到十分妒忌?

B.“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我的心理变化:

“我感到像跌入了深渊。

(失望)——满心疑惑——窘得无言相对——羞愧——自豪和幸福——清晰地回忆”

其他参赛者:

不屑——十分羡慕——妒忌

1.全班反馈,读中体会。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2.请学生上台用词语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词语。

3.作者说“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很多”,作者获得了什么?

4.再读课文1——10自然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三、学习11——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11——13自然段。

说说我长大以后又是怎样看待爸爸自制音箱这件事?

你认为“我”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你对他的这种爱的方式有何看法?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读出爸爸的良苦用心。

“爸爸给了我金钱难以代替的真情。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想一想,为什么事隔多年,早已失去的自制音箱的形状、散发出的胶水味、传出的第一个音符,以及爸爸那双充满爱意的眼睛,作者还能清晰地记着?

四、课外扩展,升华情感。

9父爱深深

自制音箱

其他参与者:

不屑——羡慕——妒忌

(心理活动)

“我”:

失望——疑惑——窘迫、

羞愧——自豪、幸福

1、听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抄写重点语句,并理解。

 

课题

第三单元主题:

爱的阳光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认识会读生字,落实会写生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德育情意目标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听写

二、背诵经典段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

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景色美丽?

指名交流,板书: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点红这两个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图片)师解说:

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齐读“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齐读“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3)像这样描写鲜花盛开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出示句子,指导美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阳光洒下来》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

”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父爱深深》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带着自制的音箱去参加比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

【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情前后变化的句子用“”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交流、板书:

失望——疑惑——窘迫——自豪(板书)

 a.同学们一问,“我”怎么窘得无言以对?

理解后随机朗读

谁能谈谈对“父亲给了我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这句话的理解?

4、小结:

这就是父爱,一种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爱,他不是简单的满足需要,而是和孩子一起分享时光,用心感受彼此间情感的依恋,这是用金钱无法替代的真情。

 

1、1、《课堂作业》的完成以及订正,关注落后的学生。

2、单元听写

3、单元检测,落实订正,关注落后的学生。

4、文中重点句式的仿写。

2

 

 

课题

古诗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时

一课时

认知目标

会认诗中生字。

正确、流利地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能力目标

学习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德育情意目标

体会亲人之间的亲密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习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

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

(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

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

板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

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

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

思考。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

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

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

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

你体会到什么?

    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

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  

1、解释古诗:

句子,字意,句意。

2、默写古诗。

3、用自己的话理解古诗的意思。

4、作者与古诗的文学常识。

5、古诗所要表达的主旨。

 

课题

语文乐园三

课时

三课时

认知目标

读词语,初步认识词语的比喻义,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读一组与年龄有关的成语,积累成语。

写一写背一背名人名言。

能力目标

以“秋天里的节日”为内容进行习作。

以“美丽的校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德育情意目标

探究发现词语表达的程度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阅读短文,了角世界各地有趣的风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读一组与年龄有关的成语,积累成语。

难点

探究发现词语表达的程度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基础)

预设

生成

读一读,想一相想

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

(了解词语的基本义)

1.进一认识词语的比喻义。

2.引导思考:

为什么用“手足”来指兄弟姐妹、用“骨肉”来指亲人呢?

小结:

因为手足、骨肉都是我们身体不可分害的一部分,是紧紧相连的,所以用手足和骨肉来比喻兄弟姐妹和亲人。

二、读一读

1.多种形式练读成语。

2.借助工具书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呢?

4.用一用,这些词用在什么人身上合适?

A.说老爷退休了还坚持为社会出力用哪个词?

B.夸奖小孩子敢作敢为可用什么词?

第二课时(运用)

预设

生成

一、写一写,背一背

1.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2.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开展看谁背得又快的活动。

4.指名背诵,同桌互相查背。

5.教师指导学生抄写名言,做到正确书写,整洁美观。

注意学生书写的执笔姿势。

6.学生自己书写名言。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

3.文章讲了哪些国家的哪些民俗?

自读短文,勾画有关的句子。

4.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说说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5.短文告诉我们有哪些途径可以了解更多的民俗?

(学生交流)

三、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书上的句子。

2、把句子中的“肯”字去掉再读一读,比较前后两句的不同?

第三课时(能力)

预设

生成

一、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马上有一批外地客人来我校参观,怎么接待这些客人,让他们对我们的学校有个深刻的印象呢?

今天让我们来尝试当小导游和客人,来模拟参观的情境好吗?

2、明确要求,教师引路。

(怎样的导游才是游客喜欢的呢?

怎样才是文明的游客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3、分角色扮演,互动交流。

4、小组展示评议,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5、拓展延伸。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

板书

设计

趣味

语文

1、

2

 

教学

反思

 

课题

写作文:

节日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确定写作范围。

2、能够条理清晰地讲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习作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德育情意目标

鼓励学生写真话、表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明确习作要求,确定写作范围。

2、能够条理清晰地讲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难点

指导学生在习作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过程

预设

生成

习作:

秋天里的节日

1.齐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对象。

(审题)

A.写作对象:

节日。

B.写作范围:

秋天里的节日:

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

C.写作重点:

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D.要求选一个节日写下来。

2.回忆生活场景,全班交流。

说说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分别庆祝什么的?

3.小组交流。

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些节日?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4.小组代表全班反馈,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评议要求:

一看是否讲了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二看这个节日的特点是否讲出来了;三看是否讲得清楚。

5.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6.把作文读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请大家提意见。

7.学生互相修改作文。

8.抄写在正式作文本上。

 

 

优秀习作:

 

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