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71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docx

《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docx

桃花源记

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教师:

陈娟学生:

陈铭沣时间:

2012年月日段

一、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

目标:

复习《桃花源记》相关知识点;

考点:

课本中的重点词句的解释、翻译;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导入:

谈话导入、复习导入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句意: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

句意: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重点句子翻译:

(1)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岸的两边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⑷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⑹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三、重点问题探究:

1、本文的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概括故事情节:

渔人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第一段所写桃林有何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目的:

开篇渲染神秘色彩,引人心弦,吸引读者,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对桃花源的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9、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前后是否矛盾?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不矛盾,用意为:

作者这样写是使人觉得桃花源诗歌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语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当面讲授知识,让孩子能过全面的复习课文难点。

 

总结法:

到下课10分之前,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

 

练习法:

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对整堂课作个检测。

三、本次课后作业:

《桃花源记》巩固习题讲义一张。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一、重点字词:

Xúnjiābīnhuòkuàngyǎnqiānmòtiáo

浔阳夹岸缤纷豁然开朗平旷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

Yíyāowǎnyìjì

怡然自乐要还家邑人叹惋诣太守刘子骥

二、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田园诗人的鼻祖。

成语部分: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落英缤纷: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

豁然:

形容开阔;开朗:

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

黄发垂髫:

黄发:

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

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

指老人与儿童。

怡然自乐: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

无人问津:

问津:

询问渡口。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古今异义词辨析:

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

(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

(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

鲜艳而美丽;今义:

味道好)

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

不值得、不必;今义:

不够)注:

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

隔绝,不通音信;今义:

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

整齐的样子;今义:

形容很像)

缘(古义:

沿着;今义:

缘故,缘分)

津(古义:

渡口。

问津指探访。

今义:

口液)

外人(古义:

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

局外人)

仿佛(古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

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

乐观,畅快)

志(古义:

做标记;今义:

志气)

延(古义:

请;今义:

延伸,延长)

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

所做的标记。

)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1)欲穷其林:

这  

(2)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代词,代自己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句意: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

句意: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重点句子翻译:

(1)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岸的两边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⑷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⑹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三、重点问题探究:

1、本文的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概括故事情节:

渔人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第一段所写桃林有何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目的:

开篇渲染神秘色彩,引人心弦,吸引读者,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8、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对桃花源的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9、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前后是否矛盾?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不矛盾,用意为:

作者这样写是使人觉得桃花源诗歌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语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10、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⑴社会理想:

作者虚构了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富足安宁的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

⑵不能变成现实:

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腐朽的,充满尔虞我诈的,要像摆脱这种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⑶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1、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

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

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

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

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

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①我已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②孩子们对未来的chōng(    )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 

  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xiāo(    ),响遍山谷。

 

  ③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    )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泪。

 

  ④信客满脸的戚容,用一路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è (    )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    )然昏厥。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横线上修改 (2分) 

  A.名副其实  富丽堂皇  再接再厉  眼花潦乱  

               

  B.锐不可挡  莫名其妙  张皇失措  垂手可得     

                       

  C.月明风清   鸡零狗粹   荡然无存  自惭形秽          

                

  D.垂涎三尺 触目伤怀    从容不迫   不能自己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

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yǎn①庄重。

《诗经•陈风•泽陂》:

“有美一人,硕大且~。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雅跽而相对。

”②整齐。

王勃《滕王阁序》:

“~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

(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4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

12.属:

类 要:

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

(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

(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评分标准:

(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评分标准:

(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8.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

渔人的行踪。

(1分)第二问:

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分)

10.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

不足为外人道也。

(1分)第二问:

(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

(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17分)

5.② 

6.要:

邀请 其:

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

用  

7.

(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评分标准:

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

(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评分标准:

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

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评分标准:

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

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评分标准:

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

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