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36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古典诗歌1粤教版必修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踟蹰(chíchú) 归荑(kuìtí)

辟芷(zhǐ)洵美且异(xún)

B.愆期(jiǎn)蕙茝(chǎi)

踵武(zhǒng)静女其姝(shū)

C.箜篌(kōnghóu)公姥(mǔ)

伶俜(língpīng)鲑珍(gūi)

D.迢迢(tiáo)皎皎(jiǎo)

纤手(qiàn)守拙(zhuō)

解析:

A B项,“愆”应读qiān;C项,“鲑”应读xié;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解析:

D A项,“震”应为“振”;B项,“伏”应为“俯”;C项,“博”应为“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    ,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②9月25日是鲁迅先生    纪念日。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③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    作品。

 

A.委曲 诞辰 品位   B.委屈 诞辰 品位

C.委屈 诞生 品味D.委曲 诞生 品味

解析:

C “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委屈”。

“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

此处应选“诞生”。

“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此处应选“品味”。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    ,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②到2008年,何炅已经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辅导员十年,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远比不上他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来讲更是    。

 

③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左右。

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    。

 

A.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B.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C.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D.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解析:

C 百里挑一:

形容人才十分出众;凤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九牛一毛:

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使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

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

魅力。

解析:

C 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使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

    ,

    。

    。

    ,    。

    。

 

①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

②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

③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④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唯一标志

⑤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④②⑥⑤③

C.⑥③①④②⑤D.⑥⑤②④①③

解析:

B 本文段主要是分析国学热兴起的深层原因。

文段开头强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填空部分就得先分析为什么重要,而①②④三句就属于这个内容。

根据这三句的逻辑关系及句间标点,可确定其顺序为①④②。

第③句是整个文段总括,应放在最后;根据标点及⑤⑥两句逻辑关系,第⑥句应排在第⑤句之前。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马矣,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B.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C.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D.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解析:

B A项与D项中的“其后”指代不够明确。

C项,“之援王师”之句,依据前文,其主语应为李师道,而从上下文意来看,李师道不会“援王师”。

故选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

A 本题可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联系文本内容,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A项,“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故选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解析:

D D项,叛乱的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故选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5分)

译文: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5分)

译文:

 

 

答案:

(1)田季安因为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他的过失来谋害他。

(得分点:

“以”,因为,1分;“人情”,人心,1分;补充“归附”后的宾语1分;“捃摭”1分;句意1分)

(2)他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

(得分点:

“表”,给皇帝上奏章,1分;“纪纲之仆”,维护军纪的人,1分;“持”,稳定,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

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

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

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

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他的过失来谋害他。

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艾灸,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

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

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

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

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

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

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

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子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

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

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

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

他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

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

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

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

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1.上诗颈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请作简析。

(4分)

 

 

解析:

本诗是首送别诗,颈联写景,“孤帆影”是实写,“草绿”是虚写,虚实结合,突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

解答本题,须琢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分)实写目送孤帆远去,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1分)都是对朋友深挚感情的反映;(1分)“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

(1分)

12.清代学者方东树说此诗“(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载不朽”,试赏析这两句诗。

(4分)

 

 

解析:

题干中的“(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载不朽”句意思表明了此句在表达技巧上的特殊。

三、四句是写景的,有细雨、闲花,写景细腻,更是为了写情,表达含蓄,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

答案:

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1分)“闲花”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1分)拈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1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

(1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担心时间流逝,岁月不等人的句子是“        ,        ”。

 

(2)《迢迢牵牛星》中,最能传达出织女内心痛楚的诗句是“        ,        ”。

 

(3)“        ,        ”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

 

答案:

(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2)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

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4.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重大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解析:

B “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或电脑打字。

15.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解析:

B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

1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解析:

A 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的;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的现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丁西林:

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至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

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

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

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须从国外购进。

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

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

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

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

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

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

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

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新中国成立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

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

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

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君子不器:

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杨伯峻《论语

译注》)

②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而非社会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

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丁西林:

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