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36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docx

新平二小一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修改1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2)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数一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2-5页的内容及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按顺序数数的基本方法。

2.经历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按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

你能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很多数数的知识。

请小朋友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校园,这节课,我们边玩边学习数数。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要能按顺序正确的数出各种物体有多少。

并能正确用数来表示。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在美丽的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请小朋友们观察画面数出各种物体有多少?

用哪个数来表示?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

如: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1.讨论:

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2.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如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单杆的架数?

为什么这样表示?

怎样表示凳子、垃圾桶、花、花盆的数量?

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

什么的数量可以用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

怎样表示女生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1.数身边的数

2.完成练习一中第1、2题

3.画一画。

看数,在( )中画出相应个数的○。

2(                  )。

   5(                  )。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教后反思:

“比多少”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6-8页的内容及练习一中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能够用这种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1.从1数到10。

2.看图填数。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1.讲述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

2.导入:

图中小兔有几只?

小猪有几只?

谁多?

谁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同样多”“多”“少”是什么意思。

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会判断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小组合作,观察画面,组内交流:

数出各种物体有多少,判断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小组交流:

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有4只小免,有4块砖,小免和砖比,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⑵引导学生看书上兔子和砖头一一对应。

⑶教师引导,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同样多)

⑷动手操作:

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2.理解新知

⑴木头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木头,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演示并引导:

当两种事物一个对一个的连起来以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可以说:

猪比木头少,木头比猪多。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

图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1.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2.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3.练习一中的第3、4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1)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2)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

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

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

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

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

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9页及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上、下、前、后”的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游戏:

鼻子下面是什么?

嘴巴上面有什么?

桌子上面放着什么?

桌子下面有什么?

你的前面有几位小朋友?

后面呢?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指导看南京长江大桥图片。

教师引导:

这幅图中也隐藏着上、下、前、后这几个表示位置与顺序的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

上、下、前、后)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学习,小朋友们要认识上指哪里?

下指哪里?

前指哪里?

后又指哪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学生通过看书,回答以下下问题:

1.()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2.()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客车的前面是什么车?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学生独自完成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1.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上指哪里?

下指哪里?

前指哪里?

后又指哪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上指位置在高处的,下指位置在低处的,前指面对的方向,后指背对的方向,上下是相对的,前后也是相对的。

3.教师提示:

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或下、前、后),还有物体的位置改变了,他们的上、下、前、或后位置也会改变。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2、3题。

3.让一组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4.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上”“下”“前”“后”,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教后反思:

 

“左、右”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及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玩游戏: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举起你的左手来,举起你的右手来……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1.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

左、右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左和右两个位置。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学习,大家要知道那边是左,那边是右,用语言怎样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1.教师提问:

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

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眼、耳、脚……)

2.活动:

“找朋友”游戏。

说明游戏规则:

教师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

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活动:

找位置。

教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苹果、橘子、梨)

(1)提问:

最左边是什么?

最右边是什么?

(2)拿出香蕉,把香蕉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让西瓜和梨挨着,放于梨的左边。

教师:

你们说说,橘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有什么?

4.活动:

找球。

游戏规则:

先找一个同学,蒙上他的眼睛,再找一个同学,让他拿好球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

游戏开始,全体学生开始把行走路线告诉给被蒙眼睛的同学。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活动一:

讨论。

①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②提问:

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

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

活动二:

上下楼梯。

出示图片:

少年宫。

展开讨论:

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玩游戏:

摸摸你的左耳.....

2.完成练习二中的第4、5、6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小结:

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

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

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

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1)教学内容分为三段:

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5各数的认识。

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

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

基数含义:

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

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

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的写法对于“>”“<”的写法。

原来考虑到这两个符号比较难写,在本单元只要求认读,不要求书写;到6~10的认识才开始书写。

经过实验发现在认识这两个符号时,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其形状并建立表象,而书写可以帮助其表象的建立。

因此教材修订时,增加了“>”“<”的写法教学。

◇第几(序数)

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

虽然研究表明,经过适当教育,5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但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学生分不清基数序数,为此修订将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同时习题中也加强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分与合(数的组成)。

分两步教学:

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

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含义。

·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去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这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把情境图换了。

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除此之处,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另外在“做一做”和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减法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去掉”的经历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减法的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

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

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教学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的认识·

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认识0。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0的含义的:

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0的的加减法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含义来计算。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

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

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1~5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1~5的知识及做一做,练习三中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1.念儿歌:

1字像什么?

2字像什么?

2.数手指。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导入: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李奶奶家的院子里课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数一数,学一学数字1~5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学习小朋友们要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各有几个?

说给同桌听。

2.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用什么摆的?

用了几个?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抽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1.除了用小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出这几个数?

用计数器怎样表示1~5这几个数?

2.怎样很漂亮的写出1~5这几个数。

3.教师指导学生按格式、按顺序书写1~5这几个数。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中第1、2、4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用1~5表示,用1~5各说一句话,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后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三中的第3、5、6、7、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