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综合检测题附详解.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综合检测题附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综合检测题附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综合检测题附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是纵贯该州中部的平原,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图1为该谷地局部水系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
1.中央谷地最可能的地质成因是( )
A.板块张裂,地壳水平错断
B.板块张裂,地壳褶皱凹陷
C.板块挤压,地壳断裂陷落
D.板块俯冲,地壳水平张裂
2.与谷地西侧河流相比,东侧河流的主要特征是( )
A.夏季有大量雨水补给B.水能资源丰富
C.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D.结冰期较短
喀什河与伊犁河汇合点至霍尔果斯的干流段北侧地区是新疆伊犁河干流北山区,海拔为3500~4300米。
图2中甲水文站位于北山区中东部,乙水文站位于北山区中西部,图示意两水文站气温、降水量、各月径流量占全年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甲
乙
图2
3.甲水文站春季和夏季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气温、降水B.降水、降水
C.气温、气温D.降水、气温
4.据图判断( )
A.甲站位于乙站的上游
B.甲站以上河段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甲、乙两站降水均集中在夏季
D.乙站以上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图3为北冰洋部分航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低,经济腹地小 ④大雾天气多,极夜时间长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6.有人预测北冰洋航道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沿岸石油、煤炭丰富,运输量大
③顺着北冰洋洋流航行,省时省油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间航程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图4为尼日尔河流量的空间变化图,左上数字为河段的位置序号,右下数字表示该河段的年平均流量(单位:
立方千米)。
中游河段有许多宽滩及湖沼地带,有“内陆三角洲”之称。
读图,完成7~9题。
图4
7.1~6河段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植被自西南向东北由森林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
8.下列流水沉积作用最为显著的河段是( )
A.2~4B.4~6
C.1~3D.8~10
9.6~8河段流量变幅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湿地的调节作用
C.水分蒸发强度小D.水库的大量修建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图5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
据此完成10~11题。
图5
10.关于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11.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该河流走向可能受断裂带控制
某登山运动爱好者于当地时间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徒步登彩虹山,并拍照留念,见图6。
彩虹山的海拔高度为5050米。
据此完成12~14题。
图6
12.彩虹山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地壳上升—外力侵蚀
C.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
D.外力侵蚀—地壳上升—外力沉积
13.近年来人们才发现彩虹山,其主要原因是( )
A.形成晚,人类活动较少
B.地理位置偏僻,遥感技术落后
C.海拔高,风化作用强烈
D.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加快
14.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时间大约为14时。
登山队员面朝( )
A.偏东方
B.偏南方
C.偏西方
D.偏北方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位于塔里木河上源地区,是中国境内冰川发育的高度密集地区。
该地区群峰林立,处于西风环流控制区。
该地区的巨大山势条件和高山冷储作用,使得高山上的降水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为冰川发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来源,形成了形态多样、发育规模大小不等的现代冰川。
图7为不同坡向冰川分布与面积减少百分比。
据此完成15~16题。
图7
15.喀喇昆仑山地区常年盛行西风,但西坡的冰川分布面积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西风水汽含量少,降水少
B.西坡海拔最高,水汽难以上升
C.西坡温度最高,冰雪消融最多
D.西坡坡度较陡,平地面积较小
16.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最多的坡向是( )
A.东南
B.南方
C.北方
D.东北
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8.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
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200~400毫米为草原景观,小于200毫米为荒漠景观。
读图,完成8~9题。
19.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应大量掘井,以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量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J4-2)。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在澜沧江干流已建成13级首尾相连的水电站,罗梭江成为澜沧江下游鱼类的唯一洄游通道。
在建的回龙山小水电站(位置见图)设计的最高水位为640米,蓄水后将淹没上游35千米长的河谷,河谷两岸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水库里直接通过泄洪设施下泄而未发电的水,称为弃水。
“十二五”期间,云南水电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高达30%,相反云南全社会用电增速和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增长逐年降低。
2017年,云南全省水电富余电量约550亿千瓦·时,损失约165亿元。
(1)说明罗梭江河谷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
(2)在建的回龙山水电站建成后将对罗梭江流域带来哪些影响?
(3)分析云南水电弃水现象严重的原因。
(4)有人建议云南引入高耗能企业,打造工业走廊。
但遭到一些专家的质疑,请提出质疑理由。
24.阅读甲、乙两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山脉和乙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个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山脉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中央谷地位于内华达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断裂陷落而形成的。
第2题,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无结冰期。
由于海岸山脉较低矮,中央谷地西侧河流夏季缺乏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中央谷地东侧河流夏季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冬夏径流量差别小。
东侧河流水量、落差均较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3.C 4.A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水文站春季和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都较高,而降水量较小。
伊犁河流域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多,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所以春季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气温升高;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径流量也较大。
第4题,对比甲、乙两站气温,甲站各月均低于乙站,说明甲站海拔高,位于上游;甲站春、夏季径流量较大,其主要补给水源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为高山冰雪融水;甲、乙两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乙站径流量春季占比最高,其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
5.B 6.D [解析]第5题,图中北部地区临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温度低,冰封期长,航运困难;人口密度低,经济腹地小,航运需求小。
第6题,北冰洋航道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会更容易;北冰洋航道可缩短西欧与东亚间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
7.B 8.B 9.B [解析]第7题,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读图,尼日尔河1~6河段位于北半球,越向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弱,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越强,且越向北距离海洋越远,故降水越少。
1~6河段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植被自西南向东北由森林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差异。
第8题,读题干,尼日尔河中游河段多宽滩及湖沼地带,有“内陆三角洲”之称,说明该段流水沉积作用非常显著。
图中1~4河段主要为上游,8~10在中游以下,4~6在中游,且4~6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沉积作用明显。
故选B。
第9题,读图并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得出该河段及其上游有大面积的湖沼湿地分布;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功能,因此6~8河段流量变幅小。
10.D 11.D [解析]第10题,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岩层被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自上而下逐渐形成的。
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
第11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
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根据峡谷岩层没有岩浆岩推测,太行山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
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河流峡谷。
12.B 13.D 14.D [解析]第12题,据图文可知,彩虹山山体岩石主要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形成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再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第13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彩虹山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不易被发现,但其不是主要原因;且据材料可知,该山在海拔5050米高处,应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
第14题,材料中提到拍照日期为5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当地的时间大约为14时,且当地在南半球,正午太阳在北方天空,14时时日影应朝向东南方,根据图中影子方位推断,登山队员面朝偏北方。
15.D 16.D [解析]第15题,题述高山上的降水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为冰川发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来源,喀喇昆仑山地区常年盛行西风,但西坡的冰川分布面积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西坡坡度较陡,平地面积较小。
结合图示,受西风影响较小的北坡、东北坡冰川分布面积大,说明西风水汽含量、降水量不是主要原因。
海拔越高,水汽抬升,降水越多,冰川分布广。
南坡是阳坡,温度最高,冰雪消融最多。
第16题,据图中冰川分布面积和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最多的坡向是东北。
[解析]17.A 18.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
K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1983年K岛火山爆发,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解析]19.B 20.D 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
第9题,甲地降水较少,大量掘井增加牧场、扩大耕地,会导致荒漠化;乙地地势较高,在春秋季节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冬季乙地寒冷,不宜放牧;丁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扩大畜群数量会加重草场负担,导致荒漠化;丙地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解答必刷卷(四)
21.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
(1)题,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第
(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
“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22.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
理由:
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
理由:
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由材料可知,当地泥沙沉积较多,使河流下游排水受阻,故推测扎龙湿地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未形成堰塞湖,却形成沼泽湿地,说明当地气候比较干旱,蒸发能力强,水分损耗大。
第
(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在嫩江西移之前,乌裕尔河没有成为内流河,因此该流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后来乌裕尔河变为内流河,且扎龙湿地面积稳定,则表明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而降水量一般变化不大,故蒸发量应逐渐增大。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
河水不断带来盐分,湿地水分不断蒸发,因此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会不断增加。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就其中的一种观点展开合理论述即可。
若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则主要从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以及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回答;若不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则主要从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防止湿地环境变化等方面回答。
23.
(1)纬度低,热量充足;西南季风带来印度洋的水汽,降水多;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
(2)有利:
提供水电,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不利:
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无法洄游,破坏自然保护区。
(3)原因:
水电开发过度,超过用电需求量。
(4)高耗能企业可能造成新的环境风险(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基础薄弱。
[解析]第
(1)题,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应从该区域气温高和降水丰富两方面分析。
气温高主要是纬度低,地势低洼,冬季受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水多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第
(2)题,水库大坝对流域的影响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从防洪、灌溉、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着手分析。
第(3)题,材料提到,云南水电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高达30%,用电增速和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增长逐年降低,2017年云南全省水电富余电量约550亿千瓦·时,据此可得出答案。
第(4)题,云南高原、山地地形广布,地形崎岖,交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对工业发展不利,发展高耗能企业会造成环境污染。
24.[答案]
(1)差异:
①乙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山脉低。
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且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其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且其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分布纬度较低,因此判断其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第
(1)题,对比甲、乙两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情况,可知乙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山脉低。
因此可以推测出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第
(2)题,读图可知,甲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这是因为该山脉位于北半球,且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其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第(3)题,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向和降水量有关。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乙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相当;由于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且其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分布纬度较低,因此判断其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