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思考练习题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docx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思考练习题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思考练习题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思考练习题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思考练习题
(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1.火灾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分为哪几类?
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火灾风险评估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评估城市或某个区域的火灾风险,建立该区域的火灾风险分布,为城市配置合理的公共消防力量、为指挥者确定灭火救援出动方案提供基础,进而为城市和区域的综合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②以单体建筑物为研究对象,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生命和财产风险,为建筑物的消防设计提供依据;③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预测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建设方、使用方和消防管理部门能够较为准确地认识其消防安全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防对策,降低火灾风险,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④以大型公共活动为对象,针对建筑本身、临时活动场所、活动项目等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将火灾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
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火灾及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3.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评估原则是什么?
1)系统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1)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2)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体系。
3)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4)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5.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评估范围有哪些?
评估范围包括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因素、建筑群和交通路网等。
6.请简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
1)信息采集
2)风险识别
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风险分析与计算
5)确定评价结论
6)风险控制
7.一般目的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内容主要有哪些?
所谓一般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自身出于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程度的需要,采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更为精细地管理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
①查找、分析和预测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火灾风险等级;②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结合自身经济和运营等的承受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对策与措施,为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各项火灾风险。
8.与一般目的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相比,特定目的的评估有哪些不同?
所谓特定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必须进行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
特定评估时,消防部门通常会提出一系列列要求,有时也会制定参照的方法和标准。
除了包含一般目的的评估内容外,对所有者、使用者的经济和运营承受能力的判定需要与消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建筑,消防主管部门有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停产停业、停止运营等强制措施。
9.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
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反映所评估建筑火灾风险的各主要方面,必须以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取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最大限度地排除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以保证分析评估的质量。
2)系统性。
实际的分析对象往往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因此,需要对评估对象进行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识别被评估对象的所有风险,这样才能:
评估出它们对系统影响的重要程度。
3)综合性。
系统的安全涉及人、建筑环境等多个方面,不同因素对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分析方法既要充分反映评估对象各方面的最重要功能,又要防止过分强调某个因素而导致系统失去平衡。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于同类系统应采用一致的评估标准。
4)适用性。
风险评估的方法要适合被评估建筑的具体情况,并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所采用的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著。
若设定的不确定因素过多,计算过于复杂,则会导致使用部门难于理解和应用,反而取不到好的效果。
10.简述火灾风险表达式中的后果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火灾风险表达式中的后果,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在物质着火后,不考虑各种消防力量的干预作用,只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周边环境条件(如通风状况、燃料数量、环境温度燃烧时间)等自然状态下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2)在物质着火后,考虑建筑物内部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火隔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单位内部人员的消防意识、初期火灾扑救能力、组织疏散能力以及单位内部可能拥有的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根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3)在物质着火后,除了上述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单位相关人员能力之外,还考虑在初期火灾扑救失败之后,外部的消防力量(如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进行干预,投入灭火救援工作,根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11.请简述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
1)信息采集
2)风险识别
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风险分析与计算
5)风险等级判断
6)风险控制措施
12.某单位为庆祝建设完工,拟举行庆祝活动,其中活动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①在建筑物附近地面安排几个焰火燃放场地;②为了方便搬运器材,将器材放置在出口通道处;③邀请大量人员参与活动。
请简述如何有效地做好活动的火灾风险控制。
1)焰火燃放要远离易燃可燃物,选择安全地点,在空旷的地带燃放。
燃放者与观赏者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要对着人和建筑物燃放。
燃放时要认真检查附近是否有易燃可燃物,认真清理火灾隐患。
2)单位对燃放烟花人员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3)加强对烟花使用的安全检查,督促烟花燃放者落实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
4)使用单位应在活动期间指派专人在烟花的储存使用场所值守,做好防护措施。
5)应组织人员对各场馆燃放阵地范围内的树叶、废纸等可燃杂物进行清理。
6)焰火燃放者应按照相关论证确定的焰火、礼花尺寸进行燃放。
7)焰火燃放团队指派专人接受灭火培训,在燃放期间携带灭火器在指定位置进行值守,确保及时扑救焰火燃放出现意外时第一时间扑救初期火灾。
8)责任单位严格落实逐级责任制,做到定岗定人,并定时对岗位情况进行检查。
9)责任单位制订完善的用火用电管理操作规程,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10)消防监督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消除各种隐患。
灭火救援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1)单位应保持现场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做好上岗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杜绝不安全行为。
12)加强对打火机、火柴等火源的检测与控制,防止该类物品被带入场地。
13)单位在现场布置国旗、彩旗、条幅等可燃物时,应避免将该类可燃物布置在高温照明灯具的正下方,并与高温照明灯具及其他高温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因长时间烘烤或灯具爆裂引起火灾。
14)在大风、高温、雷雨、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应停止燃放烟花。
15)人口密度大,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足够并畅通。
16)张贴严禁吸烟及严禁明火等安全警示标志,有关人员加强对现场人员进行检查。
17)现场产生的垃圾余料应及时处理。
13.建筑存在什么情形时可以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
消防性能化设计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采用的防火设计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但其防火设计目标具有一致性。
因此,不能以消防性能化设计为由任意突破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必须确保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不低于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防火设计的消防安全水平。
目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1)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2)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与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
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14.严禁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1)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3)居住建筑。
4)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5)室内净高小于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
6)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15.简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步骤。
1)确定工程范围。
2)确定总体目标。
3)确定设计目标。
4)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5)设定火灾场景。
6)建立试设计。
7)评估试设计及性能指标判定。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完成报告,编写设计文件。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图。
16.结构耐火的性能目标、功能目标及性能要求是什么?
(1)设计目标。
在火灾作用下,建筑结构应能在合理的消防投入基础上,保持足够的完整性能;隔热性能或承载力,或同时保持其中两个或三个性能;
(2)功能目标。
1)建筑构件能避免因其在火灾中发生变形或破坏而导致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或失去承载力。
2)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3)避免结构在火灾中因变形、垮塌而难以修复或影响重要功能的使用,减少灾后结构的修复费用和难度,缩短结构功能的恢复期。
4)预防因构件破坏而加剧火灾或导致火灾蔓延至其他防火区域或相邻建筑物。
(3)性能要求
1)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应与构件的功能、建筑的功能与用途、建筑内的预计火灾荷载、火灾强度及其持续时间、建筑高度与体量以及建筑内外的消防设施相适应。
2)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3)建筑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设计所需时间内应能防止火灾和烟气的蔓延。
4)建筑物中各构件的耐火性能应具有合理的关系。
5)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6)建筑结构所提供的安全水平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等效。
17.简述排烟设施设计的设计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
(1)设计目标。
建筑内设置的排烟系统应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
(2)功能目标。
建筑内设置的排烟系统应能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烟气,避免或限制火焰和烟气向无火区域蔓延,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3)性能要求。
1)排烟设施应与建筑的室内高度、结构形式、空间大小、火灾荷载、烟羽流形式及产烟量大小室内外气象条件等条件相适应。
2)排烟设施应具有保证其在火灾时正常动作的技术措施。
3)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或排烟口的面积能够将烟气控制在设计的室内高度以上,而不会不受控制地蔓延。
4)机械排烟系统的室外风口布置,应能有效防止从室内排出的烟气再次被吸入。
5)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场所应结合建筑内部的结构形式和功能分区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及其分隔物应保证火灾烟气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蓄积和排出。
6)排烟口的布置应能有效避免烟气因冷却而影响排烟效果,与附近安全出口、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应能防止出现高温烟气遮挡安全出口或引燃附近可燃物的现象。
7)排烟风机应能保证在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自行启动,并应在高温下和该场所需排烟时间内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8)在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应能有利于排烟系统进行排烟
18.简述消防救援的性能要求及消防救援入口的设置要求。
性能要求:
1)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应大于通行消防车的宽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