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纲展示]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光滑
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
类荚膜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
(2)实验过程及结果
(3)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S型和R型细菌、培养基。
(2)实验目的:
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
(3)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及结果
(5)结论分析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6)结论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实验
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实验
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实验
原理
T2噬菌体仅由蛋白质外壳和一个DNA分子组成,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侵入细菌后,能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大量增殖
实验
步骤
标记
噬菌体
噬菌体
侵染
细菌
实验
分析
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实验
结论
直接证明: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间接证明:
①DNA能够自我复制,使生物体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②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性状。
不能证明:
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证明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此类生物无DNA)。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
(1)第一次标记:
标记大肠杆菌,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第二次标记:
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
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5.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问题: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有关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的3个易混易错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和影响因素
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也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②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③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①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②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得出的,而不是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的。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21页
考点一 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
[核心考点通关]
1.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
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
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
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两实
验的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是DNA;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宏观比较
实验
项目
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计
思路
设法将DNA和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处理
方法
直接分离法:
将S型菌的DNA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用每种单一成分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示踪法: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结论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③说明DNA能自我复制
联系
以上两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易混易错]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不可忽视的2个易混易错点
(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
[题组突破演练]
题组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1.(2017·湖北武汉调研)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
处理
注射活
的R型
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
杀死的S
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
结果
小鼠不
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小鼠不
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
解析:
通过对四组实验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S型细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第四组实验与前面几组实验对比,可以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是该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答案:
C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小鼠体内出现活S型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解析:
在考虑两种细菌相互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小鼠本身的免疫力对细菌数量的影响。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将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成具有活性的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但在转化之前,R型细菌无毒,所以小鼠的免疫系统对R型细菌进行攻击,导致其数量下降。
但是一旦S型细菌转化成功,S型细菌的毒性使小鼠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最终两种细菌的数量大大上升。
答案:
B
题组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3.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T2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
答案:
B
4.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B.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解析:
用32P、35S、15N标记后,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15N,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5S、15N。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A、C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只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32P、15N),B正确;DNA中不含有S元素,D错误。
答案:
B
遗传物质实验的2点分析技法
(1)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
①适量的R型细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
②适量的S型细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降低。
③适量的混合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也增加。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被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
(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标记问题
考点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核心考点通关]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HRV:
车前草病毒;TMV:
烟草花叶病毒)
实验
过程
用HRV病毒的核酸与TMV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成一种病毒去感染烟草时,烟叶上的病斑与HRV病毒感染时一样,再从烟叶病斑中提取的病毒颗粒都是HRV类型
实验
图解
实验
结论
在没有DNA的生物中,R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也就是说RNA是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如下表
生物类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
RNA
DNA和
RNA
DNA和
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5种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DNA或RNA
DNA
DNA
实例
噬菌体或
烟草花叶病毒
乳酸菌、
蓝藻
玉米、
小麦、人
[题组突破演练]
题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解析:
由图分析知,这种病原体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
病毒均营寄生生活,不能单独生活。
答案:
A
6.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所有生物中仅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D错误。
答案:
C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
练全国高考真题——知考查重点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相关知识。
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答案:
C
2.(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利用大肠杆菌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标记的,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练各地市模拟——知命题热点
3.(2017·浙江五校联考)“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的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
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观察R型菌是否发生转化,结果加入DNA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加入蛋白质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4.(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
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放射性元素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而嘧啶是含氮碱基,不能被标记,所以A错误;噬藻体侵染蓝藻时,只有DNA进入蓝藻内部,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该实验缺乏相应的对照,不能说明DNA就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B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331页
一、选择题
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A正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和DNA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纯度更高,B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结构模型,没有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C错。
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分别提取蛋白质外壳和RNA形成重组病毒,含有烟草花叶病毒RNA的重组病毒会使烟草发病,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答案:
C
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一个推论
②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③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
④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①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①正确;②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将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再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②错误;③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样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③正确;④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错误。
答案:
D
3.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相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B.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离心的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也可以用N标记蛋白质和DNA
解析:
选项A,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只是推测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把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选项B,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选项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离心的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离心时间过长、过短均能影响实验结果。
选项D,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N,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不能用该元素标记蛋白质和DNA。
答案:
C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遗传物质的基本思路:
设法将核酸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B.作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的DNA,其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C.若某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则第n次复制时需要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析:
选项A,设法将DNA(或R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是探究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基本实验思路。
选项B,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选项C,第n次复制时需要提供的原料是第(n-1)次产生的所有DNA分子进行复制时所需的原料。
选项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来研究DNA分子的结构,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答案:
B
5.(2017·上海嘉定调研)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
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合成DNA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解析:
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也可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参与DNA合成的过程,形成无效的DNA,因此抑制了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合成DNA,B项正确。
答案:
B
6.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
根据题意,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B错误;禽流感病毒既能感染禽类也能感染人类,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C正确;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答案:
C
7.(2017·河南郑州测试)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S型细菌与R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S型细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D.S型细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解析:
肺炎双球菌利用自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S型细菌与R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S型细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使其中的某些基因得以表达;S型细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不再有DNA,不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答案:
C
8.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菌无毒性。
如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
C.E组实验表明,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
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解析:
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A、B、D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A、D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
E组加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而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