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66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docx

中药学第20章息风止痉药

第十六章息风止痉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息风止痉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熟悉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2.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天麻、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特殊用法和使用注意。

  3.了解其它息风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

可简称息风药或止痉药。

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

息风是平息肝风,止痉是制止痉挛抽搐。

风盛则动,风内生。

外风称祛风,内风称息风。

平息肝风制止痉挛内风有热症通常是虚寒证。

二、功效与主治

息风止痉、止痉或息肝风。

过去有的叫平肝息风的,平肝息风可能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平肝潜阳加息风止痉,二是指平肝潜阳,三是指息风止痉。

所以我们这里主张要么用平肝潜阳,要么用息风止痉,不要用平肝息风。

主治肝风内动。

表现就是肢体痉挛抽搐。

但能导致痉挛抽搐的肝风内动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涉及的病症也不一样。

最常见的是肝热生风,热极生风,尤其是儿童的高烧、痉挛抽搐,即小儿急惊风。

温热病,热盛也可生风,或有的中风、癫痫也是这种情况,肝经热盛。

另外阴虚风动,肝阴耗伤不能润养经脉或肝的经脉,可肝风内动,但这种痉挛比较轻微。

温热病后期,热邪耗伤真阴,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

另外在儿童长期吐泻,脾胃虚弱,会造成慢惊风,即土虚不能荣木,土地贫瘠,长的树就细而不禁风,风吹而动,这很多是虚寒证。

另外破伤风,风毒从破坏的伤口进入人体,首先感受的是外风,然后引发了内风出现破伤风,外风引动内风,痉挛抽搐很重,这时既要祛外风,又要息内风。

病因、病种不一样,但是就肝风内动这一点来说是相同的。

都要息风止痉,关键是对不同的原因、病症配伍来体现不同的治法。

  息风止痉药均具有息风止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是指由肝阳上亢、高热、痰浊、血虚、阴虚等原因所致,以肢体痉挛、抽搐、颤动等为特点的证候。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该证以痉挛、抽搐为特征,但病因不同,伴见症状各异。

如肝阳化风所致者,多以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偏瘫为主症,兼见手足麻木,步履不正等;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肝热内盛而热极生风者,常以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主症,并伴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者,多以手足蠕动、震颤,关节拘急,肢体麻木为主,常伴见阴血不足之表现。

息风止痉药主要适宜于肝阳化风、热极动风的肝风内动证,亦可用于痫证、破伤风、脾虚慢惊风等痉挛抽搐者。

大多数息风止痉药常分别兼有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明目等作用。

  三、性能特点

本章药中多数宜于热盛之动风证,故大部分标为寒、凉之性;部分药物应用广泛,不论寒热虚实之肝风内动证均宜,则标平性。

而药味与功效间无明显对应关系,习惯上多以甘能缓急的理论,并结合滋味,多标为甘味;少数药兼能通络,故标辛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主治病证病位在肝,故本类药主归肝经。

因其有息风止痉之效,而且沉降之性。

除全蝎、蜈蚣有毒外,其余药物在规定剂量范围内正确应用,一般多无毒。

药性,多数息风止痉药或作用强的息风止痉药,一般是寒性的,如羚羊角、牛黄、钩藤、地龙、蝉蜕。

也有平性的,如天麻、白僵蚕。

也有偏于温性的,如防风、斩蛇、洋金花、蜈蚣。

药味,这类药有相当多的有甘味,如钩藤、天麻,甘能缓,包括了缓和筋脉的挛急,定为甘味。

但更多是用其真实滋味,如动物药的羚羊角、地龙咸味,有的从另外功效如全蝎、蜈蚣,以辛味为主,实际与它通经络,有辛能散的特点,本身又有刺激味所以辛。

归肝经。

沉降的。

  四、配伍应用

应用本类药,尤当根据不同病因予以适当选择和配伍。

肝阳上亢最易致肝风内动,宜用既平肝又止痉之药,并常与平肝潜阳药配伍。

温热病和肝热内盛而热极生风者,宜用既清肝又息风之药,并常与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以增效;外风引动内风之破伤风,口眼喎斜者,宜用祛风止痉之药,并常与祛风之品配伍;脾虚之慢惊风,宜用性平的止痉药,并当配伍补脾益气之品。

原则上寒热虚实。

肝热生风火热极生风配清热的,尤其是清肝热的药。

不管哪种病,温热病、小儿惊风、中风、癫痫都这样。

如果是肝阳化风的,有的肝阳过亢,亢而无制,严重了引起肝风,相当于高血压,血压高了导致中风。

也常常称为肝阳化风,配伍平肝阳的药或平肝潜阳的药。

另外阴虚风动,主要在温热病的后期,配伍滋阴药。

慢惊风,往往是脾胃虚寒,要温养脾胃,补气、温阳的如人参、白术,寒象更重的还要配伍附子这类的温补脾胃的阳气。

破伤风,外风动内风,要祛外风,息内风,常配伍防风,甚至配伍羌活、白芷、白附子、天南星这类祛风药。

这就是根据病症和寒热虚实的配伍。

  五、使用注意

  1.个别药物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

2.阴血亏虚之虚风内动者,应以滋阴补血为先,非该类药所主治;而脾虚之慢惊风,不宜选用寒凉性的息风止痉药。

  凡以平定肝阳,息灭内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

  本章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作用。

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

其主要表现有眩晕头痛,抽搐震颤,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指出病变主要在肝经,故本章药物主归肝经。

其药性多偏寒凉。

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药及矿物药。

本章药物因功效主治之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平肝阳为主要作用,称平肝潜阳药;另一类以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称息风止痉药。

  应用平肝息风药时,须根据病因、病机及兼证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伍。

如用治肝阳上亢证,多配伍滋养肾阴的药物,益阴以制阳,用治肝阳化风之肝风内动,应将息风止痉药与平肝潜阳药物并用;热极生风之肝风内动,当配伍清热泻火药物;阴血亏虚之肝风内动,当配伍补养阴血药物。

兼窍闭神昏者,当配伍开窍醒神药物;兼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者,当配伍安神药物;兼痰邪者,当配伍祛痰药;肝火盛者,又当配伍清泻肝火药物等。

本类药物大多偏寒凉,对脾虚慢惊,则非所宜;个别性偏温燥的,血虚阴亏者,又当慎用。

肝热生风的对温燥的息风止痉药慎用。

虚寒的肝风内动,寒性强的不易使用。

孕妇忌用(但孕妇出现了严重的肝风内动,为挽救生命也要用)。

1.息风止痉药的含义:

以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常用治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

2.息风止痉药的功效与主治:

  息风止痉药均有息风止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证,以痉挛、抽搐、颤动等为其特征。

又因病因不同,伴见症状各异。

如肝阳化风所致者,以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肢体震颤、头重足轻、步履不正等为主要表现;热病之热极生风者,除前述特征外,常伴有高热、烦躁、神昏等症状;阴血不足之虚风内动,则以手足蠕动、震颤、肢体麻木为主证,并伴见阴血不足的相应表现。

息风止痉药主要适宜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等肝风内动证,亦可用于痫证、破伤风、慢惊风等,而阴血不足之虚风内动证非本类药所主治。

  3.主要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息风止痉:

是指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以消除肝风内动证的治疗作用。

清热息风:

是指既能清热,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对热盛动风证的双重治疗作用。

  4.息风止痉药的性能特点:

  息风止痉药主治肝风内动证,其病性偏热者居多,部分药物兼能清热,故大部分标寒性;按脏腑辨证均主归肝经;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趋向。

然而本章多数药的药味与功效及主治无明显对应关系。

  5.息风止痉药的配伍原则:

  ①根据病因病机予以配伍:

肝阳上亢最易导致肝风内动,宜用既平肝又止痉之药,并常与平肝潜阳药配伍。

温热病和肝热内盛而热极生风者,宜用既清肝又息风之药,并常与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以增效;外风引动内风之破伤风,口眼喎斜者,宜用祛风止痉之药,并常与祛风之品配伍;脾虚之慢惊风,宜用性平的止痉药,并当配伍补脾益气之品。

  ②根据不同兼证予以配伍:

兼闭证神昏者,可与开窍药配伍;兼心神不宁者;宜与安神药配伍。

  6.息风止痉药的使用注意:

  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所致眩晕或手足抽动、肢体麻木者,当首选补益气血,填补肾精药物予以治疗,而非本章药主治。

  ②少数药物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羚羊角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

主产于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俄罗斯等地。

全年均可捕促,但以秋季猎取最佳。

粉碎成细粉,或镑成薄片、锉末或磨汁,生用。

羚羊的角是名贵的药。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与应用】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止痉作用强,仅次于蜈蚣、全蝎。

它又是一个典型的清热药,主要用于肝热生风,尤其是在温热病、小儿急惊风、中风、肝热内盛的最合适。

另外对温热病有是一个清热解毒药,在清肝息风同时还解毒,清热解毒。

它又是一个平肝潜阳的药,对肝阳化风,阳气抗逆无制出现的也就是早期的肝风内动征象时很适合。

所以它主要适合肝热证、热毒证、肝阳上亢这样的肝风内动证。

反过来,因为它的寒性强,虚寒性的肝风内动,尽管它息风止痉作用好,比如小儿慢惊风这类也不宜使用。

在温热病中可根据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配伍相应的药或清热解毒药。

肝阳化风配伍平肝药。

如羚羊钩藤汤,配钩藤同类的,还可配天麻这类的。

小儿惊风配清肝热的菊花、蝉蜕这类的。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尤其是兼有肝热重的,它清肝作用好,适合。

实际现在它作为普通的肝阳上亢用的不多,因为资源少价格贵,慢性病使用不合适。

清肝明目。

古代多用治肝热目疾。

当代因药材关系也很少用。

清热解毒。

治疗热毒疮痈,这是大材小用。

主要是在温热病中把它的息风止痉、清肝热、清热解毒综合考虑,热毒盛的肝热内盛的痉挛抽搐,甚至神魂谵语才考虑使用。

名贵而不做汤剂,避免浪费而研粉末吞服。

代用品:

山羊角,野生的,现在也是数量不多,也是保护动物,所以也不现实。

现在又提出用家养的羊角代替,要研究。

治疗肝阳头痛、肝热目疾有人用过,但加大了量,现在息风止痉方面能不能代替还不能做最后认定。

1.清肝息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羚羊角主入肝经,有较强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

为治疗惊风、癫痫、中风等肢体痉挛抽搐之要药。

因其性寒,清热力强,故尤宜于火热炽盛,热极生风之证。

如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药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

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

3.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肝开窍于目,肝经火盛,上攻眼目,则致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

本品入肝经,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症。

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本品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化斑之效。

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

用治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应用】

1.用于肝风内动证。

本品有良好的清肝热和息风止痉之效,为清热息风之要药,最宜于热极生风所致痉挛抽搐。

治温热病火热炽盛,引动肝风之高热神昏,痉挛抽搐者,常与清肝热、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羚羊钩藤汤,以之与菊花、钩藤等同用。

若治痰热痫证,抽搐昏仆者,可与其他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品,如牛黄、全蝎、地龙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证。

本品有平肝潜阳之效,又长于清泄肝火,治肝阳上亢而兼肝火之头晕目眩,可与钩藤、石决明、牡蛎等平肝潜阳之品同用以增效。

3.用于肝热目疾,肝火头痛。

本品清泻肝火而明目、止痛,其力较强,故宜于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或头痛者,可与清肝明目或清热泻火之品配伍。

4.用于温热病热毒炽盛之证。

本品善能清泻心肝之火,并可清热解毒。

治温热病热扰心神之壮热神昏者,宜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配伍,如《和剂局方》紫雪丹,以之与石膏、玄参等同用。

若热毒炽盛发斑、出疹者,可与生地黄、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3g。

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现代研究】本品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强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煎剂或醇提取液,小剂量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中等剂量可致心传导阻滞,大剂量则引起心率减慢、振幅减小,最后心跳停止。

1.本品含磷酸钙、角质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

其水煎剂、醇提液、水解液及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水煎液、醇提液有镇静、催眠作用,而水解液镇静作用显著,并能抗惊厥。

羚羊角尚有抗炎、镇痛、降压作用。

此外,水煎液能兴奋离体肠管和子宫,而水解液则抑制肠管、兴奋子宫。

2.羚羊角的传统用法多研粉或煎服。

而该品应用又以治急症者居多,现今有注射剂、灌肠剂等新剂型较宜于临床急用。

3.山羊角为牛科动物青羊NaemorkedusgoralHardwicke的角。

其功用类似于羚羊角,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但其力薄弱,用量偏大,约10~15g。

亦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热目疾等。

牛黄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胆结石。

主产于西北、东北地区,河南、河北、江苏等地亦产。

宰牛时发现胆囊、胆管或肝胆管中有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备用。

黄牛、水牛或其它牦牛甚至野生的牛类,它们的胆囊或胆管里的结石入药。

本身是个病理产物,卵圆状,外面光滑,称为卵黄,质量好,长在胆管里的圆柱状,称为管黄,次一些。

牛生病自然生成的叫天然牛黄,认为质量是最好的。

现在对牛做手术,在胆囊中植入异物,产生结石叫人培牛黄,成功率也不高,有人根据牛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红素、胆酸盐这类的,在牛的胆汁或猪的胆汁中把这些成分提出来,经过人工方法配置在一起叫人工牛黄,与天然的相比成分单一,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牛黄。

【性味归经】苦,凉。

归肝、心经。

【功效】息风止痉,清心肝热,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清心干热,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现在用的多的是息风止痉,它寒性明显,又清心肝热,清热作用强,适用于肝热生风,临床上主要用于温热病,心肝热盛或心肝的热毒炽盛引起的痉挛抽搐,同时还使用它的开窍作用,窍闭神昏,出现了昏厥、昏迷。

6个方面的功效都用上了。

温热病的窍闭神昏也往往与痰热痹阻心窍有关,所以往往化痰作用也用上了。

还用于小儿热极惊风等肝风内动证。

第二方面多用的是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

如天神丸。

也用于疮痈肿痛,尤其是严重的恶疮,容易走黄的疔疮,会引起热毒攻心的。

还用于肿瘤、癌症。

也可单独用作开窍药,就是在温热病中的窍闭神昏或中风。

普通的辛热、肝热证它有效,但多用栀子、黄连、郁金这类代替它清心热,干热目赤、头痛、眩晕也有效,也不用。

肺热咳嗽痰多,清肺祛痰,有效也不用。

因为名贵不如汤剂,宜丸散。

【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极生风,小儿肝热惊风等肝风内动证。

本品有较强的清心、凉肝及息风止痉作用,故宜于热盛动风之痉挛抽搐者。

治温热病热邪亢盛,引动肝风之壮热,抽搐者,常与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品配伍。

因其又能化痰开窍,对肝热生风而有痰热内盛、窍闭神昏者,尤为适宜。

若小儿内热痰盛之急惊风,可与清热,化痰、开窍药同用,如《古今医鉴》牛黄抱龙丸,以之与天竺黄、胆南星等配伍。

  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等窍闭神昏证。

本品既清心热,又可化痰,并能开窍醒神,故宜于热痰闭阻心窍所致神昏、痰鸣者。

治温热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清泻心火,开窍醒神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以之与麝香、栀子、黄连等同用。

若中风昏迷,口噤不开者,亦与开窍类药物配伍。

痰火扰心,痫证发作,神昏抽搐者,亦可与化痰开窍,息风止痉之品配伍。

  3.用于咽喉肿痛,外科疮痈等。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甚则溃烂者,常与其他泻火解毒之品配伍,如著名经验方六神丸,以之与珍珠、冰片等同用。

若治外科痈疽疔疮等,宜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品同用,如《疮疡经验全书》牛黄蟾酥丸,以之与蟾酥、雄黄等配伍,内服、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2~0.5g。

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胆汁酸、胆汁色素、胆红素、胆甾醇、胆绿素,维生素D及多种氨基酸;亦含钠、钙、镁、铁、铜、磷及胡萝卜素等。

此外,尚含粘蛋白、脂肪酸及肽类成分。

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利胆、强心等作用;胆红素有明显降压作用;牛黄酸能镇痛、促进大脑发育。

此外,牛黄能促进红细胞生成,亦有抗炎、抗休克作用。

人工牛黄有祛痰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今有人工牛黄,系从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加工制造而成,其性能、功效与天然牛黄相似,并被广泛应用,但功力不及;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热毒证。

而温热病之神昏、抽搐者,仍以天然牛黄效佳。

  3.牛科动物牦牛及野牛的胆囊结石亦有与牛黄相似的功效。

但作用强度如何,尚待研究。

钩藤

【出处】------《名医别录》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hirsuta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的带钩茎枝。

主产于广西、江西、浙江等地。

以嫩枝切段入药。

春秋季采收。

去叶,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效与应用】息风止痉,清肝热,平肝阳。

现代药理学研究,钩藤的钩和比较嫩的藤化学成分和药效完全相同,强度相同,但如果生长了3-5年以上,藤很粗了,直径都3-5公分了,作用就要降低了。

息风止痉,很多方面类似于羚羊角,常配伍在一起,有明显的清肝热作用,比较适合于肝热生风,但没有羚羊角的清热解毒,所以对温热病的肝风内动它不重要。

但钩藤的药性平和,微寒,适合小儿稚阳之体,相对比较清淡平和,对小儿的惊风比羚羊角用的多。

平肝。

没说它平肝潜阳,就是平肝阳。

对肝阳化风也类似于羚羊角,常配伍使用。

治疗肝阳上亢兼肝热证适合。

清肝热,对一般的肝热证可用。

包含息风止痉或平肝的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高热不稳定易破坏,所以汤剂煎15-20分钟即可。

1.息风止痉,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钩藤甘而微寒,入肝,息风止痉作用和缓,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

如用治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钩藤饮。

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药,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

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等同用,如钩藤饮子。

2.清热平肝,用于头痛、眩晕。

本品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菊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应用】

1.用于肝热生风之痉挛抽搐。

本品类似于羚羊角有清热、息风止痉之效,但作用稍逊,且无清解热毒之功,故治温热病热盛动风所致痉挛抽搐,常与羚羊角等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羚羊钩藤汤。

若治小儿急惊风、高热惊厥,亦常与蝉蜕、牛黄、胆南星等清肝、息风止痉之品同用。

治痰热痫证,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可与石菖蒲、天竺黄、僵蚕等清热化痰,开窍,息风止痉药配伍。

2.用于肝阳上亢证。

本品有一定平抑肝阳作用,并能清肝热,亦宜于肝阳上亢而兼肝经有热者。

若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者,常与其它清热,平肝之品同用,如《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以本品与石决明、天麻、黄芩等配伍;亦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但宜与补阴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现代研究】本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

煎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能抑制离体肠管,兴奋大鼠离体子宫。

1.本品主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等生物碱;尚含长丹宾碱,黄酮及鞣质等。

钩藤的各种制剂及总生物碱均有降压作用;其煎剂有明显镇静,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制止癫痫发作的作用;钩藤总碱可抑制组织胺引起的哮喘。

此外,台湾产钩藤对膀胱结石有溶解作用。

2.近年来,有用钩藤煎剂、钩藤总碱片等口服,治疗高血压病,均获良效,尤对阴虚阳亢型为宜。

3.前人用钩藤时提倡用钩,认为其效较茎枝佳。

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茎枝与其钩均具有相似的降压作用,且所含成分相似。

故临床应用不必局限只用其钩。

4.钩藤品种较多,其中大叶钩藤、膜叶钩藤、毛钩藤、鹰爪风和云南钩藤五种钩藤属植物含总碱较高,可用作生产钩藤总碱的原料。

地龙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或缟蚯蚓Allolbophoracaliginosa(Savigny)Trapezoides(Ant.Duges)或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全虫体。

前者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又叫广蚯蚓。

广蚯蚓比较大,去掉里面的泥沙又叫广地龙。

其它的品种个子小,整个虫入药,药材质量差。

后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夏秋捕捉。

晒干,生用或鲜用。

就是蚯蚓。

一是参环蚯蚓,颈部有一个环状的带叫做白颈蚯蚓。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

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

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

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

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

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

平喘。

可用于肺热的哮喘。

利尿消肿。

用于湿热水肿。

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

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

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

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

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

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

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

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

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

本品又清肺热平喘。

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