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556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docx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

苎麻丰产栽培技术

 

 

沅江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中心

引言

苎麻起源于中国,又名“中国草”,至今己有五千余年的种植历史,目前我国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为我国苎麻的主产省,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

无论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粗加工能力在世界都占绝对领先地位,然而随着世界及我国潜在的粮食、能源危机及对环境的要求,我国苎麻产业发展面临极大困难,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与栽培模式,从良田向山坡地等地发展,提高产量与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小册子编写的内容包括了苎麻的繁殖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机械收获等内容,选用的都是近年来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可操作性强,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方便推广应用,旨在为麻农朋友提供帮助。

2011年12月10

 

 

第一章苎麻品种选择

苎麻又名“中国草”,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为我国苎麻的主产省,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

建国以来,我国在收集、整理、评价地方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地方良种鉴定、引种、系统选择、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各种育种手段,先后培育出了中苎系列、湘苎系列、鄂苎系列、华苎系列、赣苎系列和川苎系列等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栽培品种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选育的“中苎1号”和“湘苎2号”,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选育的““湘苎三号”,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赣苎3号”,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华苎4号”,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川苎8号”、“川苎11号”和“川苎12号”等等。

自2000年以来,在环洞庭湖区域主要种植品种为“中苎1号”和“湘苎2号”,其中“中苎1号”种植面积占80%以上。

“中苎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圆叶青”ד芦竹青”亲本,经历10多年杂交筛选出来的中熟苎麻品种,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4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苎1号”。

该品种平均株高229厘米,茎粗1.42厘米,皮厚1.12毫米,单蔸有效株数为3.04株,鲜皮出麻率1.27%。

该品种具有以下优点:

1)早产。

发蔸快,当年早春栽苗,当年可获高产;2)高产。

该品种脚麻少,有效株率高,茎杆粗,年亩平单产可达250公斤以上。

3)稳产。

丰产期长,年年产量高。

4)品质优。

原麻色泽青白,锈斑少,纤维支数在2000支以上。

5)抗逆强。

茎杆粗硬,根深,抗倒、抗旱、耐高温。

6)易收获。

皮骨易分离,易剥皮,收获容易。

第二章苎麻繁殖技术

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可采用种子繁殖,也可采用无性繁殖。

种子繁殖的苎麻后代变异大,长势不均,生产上不宜应用。

但苎麻种子小,具有不带病,运输方便,成本低,繁殖系数大等优点;对于研究较少,缺少种源的地方发展苎麻来说,比较适合。

无性繁殖主要有分蔸繁殖、细切种根繁殖和嫩梢扦插繁殖,其中,嫩梢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便,繁殖系数大、能够控制部分土传病害等优点,成为我国苎麻主产区主要繁殖方式。

第一节苎麻嫩梢扦插繁殖

一、母本选取及打顶

1、用育种家种源(为单株系统无性繁育系),经无性繁殖后确认不带病,植株生长均匀、整齐,外观形态一致的原始植株群体作为母本。

母本麻园栽培密度一般为行距0.7米,株距0.3~0.4米。

2、母本麻园应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当麻苗长到50厘米以上时,就可取主茎进行扦插育苗。

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可打去顶梢,促发分枝;剪取主茎梢后要追施氮肥,多发分枝。

二、苗圃准备

1、材料准备

应备齐农用塑料薄膜、消毒药品(高锰酸钾、多菌灵、托布津)、剪刀、竹拱篾片(长×宽=200×3厘米)、遮荫覆盖物(草帘、草袋)等物资。

2、苗床准备

地势:

4~6月气温低,雨水多,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平坦,背风向阳,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做苗床;7~9月高温少雨,干旱严重,应选择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地方做苗床,高温季节还可选择在树荫下做苗床。

但过于潮湿、荫蔽、透风透光条件较差的地块或树荫,无论什么季节都不能做苗床。

土壤:

土质以壤土或沙壤土为好。

对粘性太重的地块,可掺入部分泥沙或土杂肥改良土壤,或把苗床整好后,在扦插前厢面铺一层干肥土或泥沙后再插苗;泥沙太重的土地应增施土杂肥进行改造;前茬作物是苎麻的土地最好不要选作苗床,因为老麻园残留的根腐线虫病较严重,作苗床后培育的麻苗会带病传入大田生产,不但扩散了病源,而且对苎麻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苗床:

选晴天翻耕土地,晒土后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

打碎土块,精细整地,平整作厢,厢宽1.2~1.4米,长度不限,厢沟稍宽约50厘米,深25厘米左右。

厢面上横开浅插苗条沟,条沟距15厘米左右,条沟内放适量细砂,以便插苗。

施肥:

一般选择较肥的土地作苗床,因此整地前后一般不要泼施基肥,更不能施用尿素等化肥作基肥。

消毒:

插苗前一般用四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即40公斤水中加1克高锰酸钾粉剂)淋透苗床。

在高温季节育苗,可不用高锰酸钾处理或降低使用浓度。

三、剪枝取苗

选择晴天上午9:

00以后开始取苗,但要避免高温取苗。

用单面刀片割下茎梢和分枝,于阴凉处将茎梢或分枝的下部削去,削取长度为8~15厘米的插枝。

插枝保留茎尖的3~5片小叶,下部1厘米左右处保证有一个节。

尽量减少插枝伤口。

将削好的插枝在消毒液(0.8‰的高锰酸钾或500~1000倍的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中浸3分钟后放在阴处备用。

剪取嫩梢时应注意:

1)可一次在田间剪苗,集中到阴凉处修剪消毒,一次取苗不要太多,一般一次取300—500株苗后就处理一次。

2)晴天要带水剪苗,即把盛有凉水的容器带到田间,嫩梢剪下后放入水中保湿,以免失水过多,难以成活。

3)要边剪枝,边修剪,边药剂处理,边扦插。

取嫩梢

扦插

四、扦插

主要步骤为:

浇水—插苗—浇水—插竹拱—盖膜—遮荫

将经消毒处理的插枝密集地扦在放有细砂的条沟上,扦入深度为2~3厘米;行距10~12厘米,株距6~7厘米排列条插,每亩苗床扦插8~10万株为宜。

插苗后及时用洒水壶浇上清水,湿透苗床为止。

插梢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1)选时插苗。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时间插苗,4~5月全天都可插苗,6~9月要选择早晨或上午10时前,下午6时以后插苗。

2)做好“五边”,边浇水、边插苗、边插竹拱、边盖膜、边盖草帘遮荫。

3)苗床厢边留3~4厘米宽,待插完一块苗床后,把苗床边缘2~3厘米宽的土挖在土沟中,盖膜后再用苗床土把薄膜压紧盖实。

育苗

移栽

五、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主要是光、温和水分的调节,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湿度调控。

膜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关键是在扦插时苗床要浇透水,扦插后再浇一次水立即盖膜保湿,压土密封后一般在4~5天内不要揭膜,这样膜内的相对湿度就能维持在95%以上,如扦插后2~3天嫩梢叶片微卷,这是正常现象。

只要经常观察不勾头,卷叶不严重就不必揭膜浇水,但要经常观察膜内湿度的变化。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就要揭膜浇水:

1)空气相对湿度小于90%;2)下午7时以后从膜外观察膜内没有大量水珠挂在薄膜上;3)苗床表面出现小裂缝(开坼)或者发白。

揭膜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

浇水量不宜太大,次数也不宜过密,否则,容易发病霉烂。

每次揭膜浇水后仍然要盖好膜,直到炼苗为止。

2、光温调控。

薄膜上面加盖草帘等覆盖物主要作用是调节温光,要酌情遮荫,多盖少盖均不好。

一方面可以降低膜内温度,避免灼伤幼苗;另一方面要给苗床一定的光照时间,促进麻苗生根。

遮荫的方法是在苗床薄膜上覆盖1~2层草帘,或其它可遮荫的覆盖物。

每天下午5点半揭去遮荫覆盖物,第二天上午7点半左右再盖上。

也可采取上午11时以前盖苗床东边,下午5时后盖苗床西边,上午11时至下午5时以前全盖上,这样可延长光照时间,促进麻苗生根。

如无强光照射的阴雨天,可全天不遮荫。

膜内温度要经常观察,特别要注意每天11时至16时的温度,当膜内温度上升到40℃时,要立即在膜外淋水降温或加盖覆盖物,切勿揭膜通风降温。

3、揭膜炼苗。

至麻苗长出3~5厘米的白根后,先揭开两端薄膜炼苗,并逐步减少覆盖物。

2~3天后可全部揭去覆盖物,但应保持湿润。

一般4~5月份育苗,12~15天左右可以炼苗;6~9月份育苗,10~12天可以炼苗。

炼苗要分段进行,时间上先短后长,揭膜先两端后两边;先揭膜通风后拆覆盖物。

先早晚通风各1~2小时,后全天通风,保持薄膜与覆盖物,时间1~2天。

然后拆除薄膜,白天盖覆盖物,夜间露苗,这样反复炼苗1~2天后即可全部拆除覆盖物。

炼苗阶段如果苗床干燥,要及时浇水增湿。

4、清理病苗、死苗。

每次揭膜浇水时都要清理病苗、死苗,一经发现要及时清理出苗床外。

发病严重的苗床,可用800~1000倍瑞枯霉,甲基立枯磷消毒灭菌。

六、麻苗移栽

1、麻苗出圃:

苗龄30~40天,基部长满根,新叶2~3片。

出圃过早,麻苗幼嫩,移栽大田后难以成活,苗龄稍长,有利于大田移栽,但苗圃占用面积大,周转慢,利用率低,取苗时苗床要浇足水,稍干后再取苗。

第一次苗出圃后苗床要深挖苗床并曝晒2~3天,然后整地进行第二次育苗。

2、移栽:

厢宽3.8米左右,厢沟约40厘米;行距约60厘米,株距约50厘米,每亩株数2000株左右。

高温季节栽苗要切实加强移栽苗前后的管理,一则要保护好麻苗,防止高温失水,提高成活率;二则土壤要有足够的水份保持土壤湿润,方法有二:

一是先灌水后栽苗。

即在移栽前把土壤灌足(泼足)水,稍干后趁土壤湿润时把苗栽下去,然后再灌一次水或多次浇水,保持湿润,保证移栽苗成活率。

 

第二节种子繁殖

一、育苗材料准备

应备齐农用型塑料薄膜,竹拱篾片(长×宽=200×3厘米),遮荫覆盖物(草帘、草袋)等物资。

二、育苗

1、时间:

长江流域露地最佳播种期为早春,露地育苗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播种育苗,薄膜保温育苗可适当提早。

也可于温度适宜的秋季播种育苗,越冬后移栽。

2、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杂草少的田地作苗床地。

翻耕土地,晒土后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

平整作厢,厢宽1.2~1.4米,厢间距离0.3~0.5米,厢面务必整细整平,拣尽杂草,做到上实下虚。

根据种子发芽率适当增减播种量,一般每亩苗床播种500克左右。

3、播种:

播种前晒种1~2天,以利种子吸水,促进发芽。

用木板将厢面刮平,均匀撒一薄层草木灰;将种子与草木灰按体积1:

5-10的比例拌匀。

采用手播法或细筛筛播法来回多次播种,播匀后撒上薄薄的一层细土(看不见种子即可),播种前或播种后用洒水壶充分浇湿厢面。

4、覆盖:

播种后搭盖农用薄膜,薄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温度过高可敞开两头通风。

在日均气温20℃左右时,一周可出苗。

待苗长出3~4片真叶就可揭膜炼苗。

炼苗2~3天后,选阴天揭去薄膜,揭膜后要及时浇水保湿。

保留竹弓,在高温烈日天或预计有大风雨前盖上遮阳网,防止损伤幼嫩麻苗。

为减少成本,也可以选用稻草覆盖,以覆盖到看不见土为宜,待苗出来后,分批次揭完稻草。

露地育苗时,可选用稻草等物覆盖,以盖至不见土为宜,要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出苗后分次分批揭去覆盖物。

一般为齐苗后揭去覆盖物的1/3,2片真叶后再揭去1/3,4片真叶后揭去剩下的覆盖物。

下雨天或灾害性天气注意防止幼苗损伤。

三、揭膜后苗圃管理

揭膜后若发现苗床杂草要及早拔除。

从6片真叶期开始,根据麻苗植株形态,除去群体中植株形态明显不同的麻苗。

在去杂的同时进行间苗。

间苗的方法是先除去弱小苗,如果密度仍大,再去掉一部分麻苗,密度标准为麻株间叶不搭叶为宜。

间苗一般要分2~3次进行,每次间隔时间7天左右。

每亩苗床最后留苗密度不少于80000株。

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施肥。

在每次间苗后,用稀薄的人粪尿水或0.5%~1%的尿素水溶液(浓度随苗龄增长逐渐增大)浇洒。

一次施肥量不能太多,以免伤害幼苗。

四、麻苗移栽

出苗后50~60天,麻苗长到8~10片真叶时即可开始移栽。

10~12片真叶期是适宜的移栽期。

秋季播种育苗的麻苗,经保温越冬后,于次年早春移栽。

移栽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取苗前用水浇湿苗床。

取苗时先取大苗。

取苗后的苗床应及时整理施肥,以促进小苗生长。

尽可能减少根系损伤,适量带土移栽。

对于叶片数较多,株高超过40厘米的麻苗应剪去部分叶片,以减少水分蒸腾。

根据麻苗大小分级移栽到不同地块,栽后及时浇足量稳蔸水。

栽麻后如果连续晴天,3~5天内每天应浇水一次,以确保麻苗成活,并及时查苗补缺。

五、注意事项

整地时可施用六六六或其它农药杀灭地下害虫;苗床要将土整细,用木板稍微拍紧,如土颗粒较大又不易碎,可撒一层细土,以免种子掉入缝隙;浇水要均匀,避免将种子冲走;追肥适量,避免肥力过大烧苗;管理要精细,经常查看,控制薄膜内温度,不要一次性揭开薄膜,防止突然缺水死苗。

炼苗时,白天揭晚上盖,晴天揭雨天盖。

第三章苎麻栽培技术

第一节常规栽培技术

一、适时追肥

一般头麻从出苗到齐苗一个月内追肥2次,第一次叫“提苗肥”,做到苗出土,肥下地,每亩施500~750公斤人畜肥,或4~5公斤尿素。

第二次叫“壮苗肥”,在苗高33厘米左右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腐熟的饼肥50~75公斤加钾肥7.5~10公斤、或45%复合肥25~35公斤。

一个月后追施第三次肥,这次肥叫“长杆肥”,亩施尿素12~15公斤。

施肥要看天看时施用,最好是在雨前或雨后麻叶上露水干后施肥,带露水施肥会伤害麻苗或叶片。

二、三麻,除了头麻没有用完的土壤贮存的冬肥外,主要依赖追肥来争取高产。

施肥的原则为头麻“前轻后重”,二、三麻则是“前重后轻”。

在二、三麻生产中追肥与抗旱结合,可大幅度地提高苎麻单产,一般可增产30~50%左右,否则,遇到夏旱连秋旱的年份,施了肥也发挥不了增产作用。

麻农的经验是:

“追肥又抗旱,产量翻一番。

追肥不抗旱,一窝寡鸡蛋”。

二、搞好冬培

入冬以后,苎麻停止生长,但地下部麻蔸的发根、孕芽等生理活动仍在进行。

因此,冬季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满足麻蔸对水、肥、气、热的要求,促使麻蔸孕育多而粗壮的幼芽,加强培育,抓好“三要”,是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环节。

1、要深中耕“要想麻丰收,冬挖麻地粪壅蔸”。

苎麻年收三季,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不能每年普遍翻耕土壤,易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保水保肥力降低,杂草滋生,影响麻蔸生长发育。

因此,深中耕可以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肥料分解,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等。

同时还可以切断行间的部分跑马根和老朽根,防止麻蔸过早满园,促进新壮根生长,延长麻蔸宿根的寿命。

冬季中耕一般在苎麻收后进行。

中耕的深度根据品种、麻龄、土质等条件来决定。

深根型、土质黏重的麻行间要深中耕,浅根型、砂土的麻蔸边要浅中耕;幼龄、壮龄麻中耕宜浅,老龄麻宜深,但以不伤扁担根、萝卜根为原则。

一般深中耕10~17厘米。

2、要重施冬肥“种麻无巧,只要冬肥施得饱”。

苎麻一年三收,养分消耗大,需足量的肥料给予补充。

同时苎麻地下部冬季仍在继续进行发根、孕芽活动,也需吸收一定的营养,因此重施冬肥十分重要。

一般冬肥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

冬肥以有机肥为主,如猪牛羊粪、人粪尿、土杂肥、饼肥、河塘(沟)泥等。

施肥方法有穴施、条施、点施和满园施。

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畜粪或腐熟猪牛栏粪3000公斤,或饼肥100公斤左右,再施磷、钾化肥40~50公斤,堆肥满园撒施,其余穴施或条施。

要求做到深施盖土,提高肥效,可起防冻保温的作用。

3、要培土覆盖“培土一寸深,顶上一层粪”。

冬季给麻蔸培厚土层可起到保暖防冻、促孕芽、生根、壮苗的作用,培土厚度以33厘米左右为宜,太厚开春后头麻出苗延迟,生长不整齐,影响产量;太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般是先中耕后施肥,然后培土,抢在冬冻前完成。

培土要求做到肥、碎、平、匀。

培土以河塘(沟)泥、陈坯土、菜园土、老山土为好。

培土时注意培好边蔸,防止暴露,同时结合清沟排水。

第二节测土配方施肥

一、测土配方施肥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有众多优点,在成本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增产方面,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益。

在环境保护方面,合理配比,减少肥料过剩造成的污染;在肥力改善方面,合理施肥,均衡施肥,提高耕地质量。

在施肥技术方面,利用科学配方,搭配合理的施用技术及时间,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步骤为:

“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

二、洞庭湖区苎麻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

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相关研究结果,洞庭湖地区三季苎麻高产(三季200公斤)的测土配方施肥参照如下表所示。

就是说,如要达到高产,头麻需亩施氮肥8~10公斤,磷肥3.1~4.5公斤,钾肥4.3~5.7公斤。

二、三季麻,按照下表依次类推。

 

第三节苎麻防旱抗旱、排渍与防风

一、苎麻抗旱

苎麻虽然是旱土作物,但由于根系庞大,茎叶繁茂,生长迅速,对水分要求很高。

湘北洞庭湖区,虽然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

一般头麻期间雨水多,二麻、三麻期间雨水少,常常遭遇伏旱、秋旱,三季麻产量不均衡。

在干旱少雨季节,合理抗旱灌水,是苎麻增产增收的保证。

苎麻需水时的表现为:

1)每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始终呈现萎蔫状态,植株尖端弯曲,叶片下垂,生长缓慢。

2)顶端叶片向阳性,顶端叶片不能随太阳位置灵活转动,叶片无光泽,平展无力,生活力不强,叶片细小而狭窄,并呈暗绿色。

3)15厘米深处的土壤取出用手捏成团,一松即散时。

就是缺水现象,需要灌水抗旱都说明需要灌水。

苎麻灌水、抗旱的主要措施有:

1、灌水:

缺水的最直接解决办法是灌水。

一般在早晨5点到10点,下午5点到8点为宜。

灌水应做到“早,透,连”三点。

“早”就是趁麻茎青嫩时灌水效果才大,过迟或黑壳时灌水作用不大。

“透”就是根据研究得出一般每亩灌水30~40立方为宜,水分能渗入到土壤耕作层3~4寸,达到饱和状态,能够保证地上茎和地下根群水分充足,促进麻株正常生长;“连”就是灌一、二次水后,天气仍然久旱不雨,就要连续灌溉多次。

2、综合措施:

适量增施钙肥、氮肥、磷肥、钾肥都有能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在湘北丘陵山区,冬季搞好冬培(亩施复合肥30千克),适时早收头麻(5月底),二麻、三麻行间深中耕(分别追施复合肥15千克/亩、尿素15千克/亩、过磷酸钙10千克/亩、氯化钾15千克/亩、菜枯饼268千克/亩),并用稻草等物覆盖(236千克/亩),施用抗旱剂(3克/亩,清水稀释10000倍喷施叶片)等措施综合使用,抗旱增产效果最好。

3、简单措施:

上述措施,比较复杂,成本也相应较高。

研究还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仅用抗旱剂3克/亩,用清水稀释10000倍喷施,结合叶面肥30毫升/亩,用清水稀释1000倍喷施于叶片上。

抗旱效果也不错,而且成本较低,在目前请工难、人工费贵的情况下,比较易于推广。

二、苎麻排渍

麻园土壤含水量大于28%时,对苎麻生长也不利。

平原湖区麻园几年到十几年就发生败蔸,其原因也与排水不良有关。

因此,平地栽麻必须深沟高畦,湖区栽麻还必须开挖排水渠,丘陵山区栽麻也要做好围山沟。

此外,经常保持厢面平整,雨季清沟,使排水通畅。

注意:

麻土选择排水、灌水方便的地方,并在麻土周围,内部开好厢沟和围沟。

对苎麻抗旱、排渍均有利,也是最根本的措施。

三、苎麻防风

苎麻茎杆细、植株高,容易受大风危害,以致叶片被擦伤,严重时茎杆被折断或倒伏。

特别是滨湖麻区,风暴威胁更大。

苎麻受风害倒伏,擦伤和折断,影响纤维产量和质量。

苎麻防风害倒伏的方法主要有:

1、建园时要选择避风向阳地栽麻,栽培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灾害天气时的流行风向,是麻行顺着方向,可以减少风害。

2、种植抗风力强的品种。

如“中苎1号”、“湘苎2号”、“赣苎3号”、“川苎8号”等。

3、营造防风林,麻园四周种植高杆作物挡风;最有效措施是在麻地四周栽树二、三行,树种应选择生长快、常绿、直向伸展快、遮阳不大的水杉、女贞、白杨等,或桔树、枇杷等果树。

小块麻园或防风树未成林时,利用芦苇、细竹稀疏地编成挡风墙,也有一定防风作用。

此外,适当密植和冬季加厚培土壅蔸;增施钾肥、增强抗性、及时提早收麻,减轻损失等。

第四章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常见病害

一、根腐线虫病

1、症状与识别

根腐线虫主要危害苎麻地下根茎,萝卜根为主,初期病斑为不规则黑褐色小斑,稍凹陷;以后逐渐扩展为黑褐色大斑,末期出现黑褐色海绵状腐朽。

被害麻蔸地上部分分株少,植株矮小,细弱,叶片发黄,干旱时叶片易掉落。

2、预防与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苎1号、湘苎5号、川苎12号等)。

2)有条件的老麻园实行与水稻轮作。

无条件与水稻轮作的,可与甘蔗、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者在旱季进行深翻晒土,减少线虫数量。

3)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中耕除草。

4)栽麻时对种麻蔸进行药剂处理。

栽麻时用45~46℃温水或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6000倍液浸种麻蔸15~20分钟。

5)药剂防治。

在每年4月上、中旬或土温稳定在15℃左右时,用克线丹颗粒剂有效成分200克/亩,或噻唑磷颗粒剂有效成分200克/亩,或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有效成分300克/亩。

施用前将各药与细砂土或泥灰按1∶25比例混匀后,撒施于土表,施药后随即用齿耙或锄头松动表土层,并促使药剂混入土层内。

每年施药一次。

二、苎麻炭疽病

1、症状与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秆。

叶片染病产生圆形至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灰色的病斑,大小1~3毫米,有的1张叶片上生数十个病斑。

叶柄、茎染病现中间凹陷的灰色梭形斑,边缘褐色,严重时茎部病斑深入韧皮部,致纤维上出现红褐色斑点。

2、预防与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圆叶青、湘苎5号、川苎8号、华苎4号等)。

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麻,开好排水沟。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

3)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12~18克/亩,或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有效成分2.7~4克/亩,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0~30克/亩,或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6.7~10克/亩,兑水40~60千克喷雾,或1∶1∶200倍波尔多液40~60千克/亩喷雾,多雨天气隔7天再喷一次。

三、苎麻花叶病

1、症状识别:

感病麻株生长发育不良,上部嫩叶初呈相间褪绿,继而产生黄绿斑驳花叶,重者现疱斑。

或在麻株中上部叶片产生皱缩畸形,叶片变窄变小,叶缘上卷,出现不规则黄色小斑和绿色疱斑。

有时可以见到茎上部嫩叶的叶脉变曲并沿叶脉变黄,甚至整片叶发黄,重者叶脉坏死。

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

2)采用无病种根、嫩梢、分株等繁殖材料或采用种子繁殖方法扩展苎麻。

3)药杀传病媒介,3~8月份用40%速灭杀丁乳剂(400倍液)或35%叶蝉散(500倍液)每隔20天左右喷药一次,消灭田间叶蝉。

四、白纹羽病

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麻蔸,发病初期在麻蔸近地面处缠绕着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后逐渐侵入到地下根茎内,使皮层发黑,肉质变红,呈糠心状腐烂。

被害麻株生长衰弱,分株减少,叶色异常,严重时枯死。

2、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健壮麻蔸作种根。

严格剔除病根、虫伤根,进行种根消毒。

用20%石灰水浸1h或用稀释100倍的硫酸铜液或2%福尔马林浸种10分钟。

2)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合理浇水,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3)病土处理:

每亩用50%异菌脲(速克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对水500千克淋蔸。

4)发病初期用2%福尔马林淋蔸,挖掉重病株并烧毁,撒石灰消毒病穴。

病区四周可开隔离沟0.5~1米,避免病菌蔓延。

 

第二节常见虫害

一、苎麻金龟子

在湖南洞庭湖区,为害苎麻的金龟子主要有铜绿金龟子、大黑金龟子,其次为黑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