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344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

江苏省丹阳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

江苏省丹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2.“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分封制、三省制、军机制B.分封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3.《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

“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

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4.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

“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

①棉纺织业发达,家庭开支主要依赖于棉织布②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③农村土地大量荒芜④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开始瓦解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荀子《天论》一文: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据材料可知是荀子的

A.天人相分的思想B.天行有常的思想

C.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D.唯心主义的思想 

6.清代学者戴震认为: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7.1911年12月,孙中山说:

“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8.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9.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

“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

”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          

B.找到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            

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

10.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有外国记者报道:

“(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

人一票,选出领导者。

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应该是在中国的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

工商杂税收入包括:

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

(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下列对表格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⑤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发生巨大变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④D.②③④⑤

13.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1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5.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16.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

17.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推进和平民主的进程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8.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

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A.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D.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

19.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

A.工业经、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化推动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20.《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

取的过程较相似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

题,满分共60分。

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3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5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

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分)

 

 

材料二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6分)

   

 

材料三

     

(3)请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多少周年?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会主要罪行。

(3分)

 

 

材料四 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

“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

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

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

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五 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4)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对待“日中战争”的态度和日本政要不断参拜靖国神社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分)它给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有何伟大意义?

(2分)

 

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3分)

23.(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研究表明,由于各

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二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

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

……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

业总产值的24.48%。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

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

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

素。

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仃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

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

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

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

故知诈贤能者,

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

——《商君书?

定兮》

材料二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

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

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

高闾传》

材料三“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

(3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

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

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

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1930年3月12日,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行,游行共持续25天,行程达388公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

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

?

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

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

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1942年7月14日,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通过了由甘地起草的决议。

其中说:

“迄今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印度人民的切身经验使国大党确信,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必须立刻结束。

这不仅是因为外国的统治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个灾祸,是对被统治人民的继续宰割,而且,以一个被捆绑的印度,也决不能在保卫自己和影响这个正在毁灭人类的战争的结局上起有效的作用。

——V·T·巴提尔《甘地、尼赫鲁和退出印度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的行动的目的。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3分)

 

(3)材料三中甘地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据材料概括,他认为必须实现这一主张的理由。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手段有什么变化?

(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DDABCCBCADADADDCACC

二、非选择题

21、(共15分)

(1)《南京条约》的签定;香港回归 (2分)

(2)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3分)

(3)80周年(1分)“战争罪”:

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虐待残害中国劳工;背国际公约,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坏中国巨额财富;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任意3点得3分)

(4)实质:

不认真反省日本侵略战争年造成的灾难,否认日本发动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

(2分)

影响: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两国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2分)

(5)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

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22、(共12分)

(1)变化: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分)

(2)经济基础:

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分)

家庭关系:

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2分)

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分)

(3)视角:

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3分)

23、(共13分)

(1)史实:

第一阶段: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未新政(任两点2分)

第二阶段:

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分)

原因:

计划经济模式的实行;改革开放(2分)

(2)原因:

政府的专制(权威主义)统治;照般西方民主政治的尝试失败;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任意三点3分))

(3)条件:

民主制度有所发展;进步力量的发展壮大;战时体制下孕育经济现代化的因素;废除不平等获得独立主权(任意三点3分)

(4)必要条件:

民族的独立(1分)

24、(共10分)

(1)百姓知法(监督),官吏守法(2分)(答“以法治国”给1分)

(2)目标:

反贪(政治清明)(1分)措施:

实行俸禄制(1分)

(3)内容:

高薪养廉,严惩贪腐(2分)背景:

冗官冗吏,人浮于事,贪腐现象

严重(1分,任答一点即可)

(4)重视法制,强化监督,加强惩戒(3分)

25、(共10分)

(1)目

的:

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2分)

(2)事件:

食盐进军(1分)

影响:

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的转折点;严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2分)

(3)主张:

英国退出印度(印度独立)(1分)理由:

独立才能摆脱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宰割;独立才能在反法西斯战争保卫印度争取胜利。

(2分)

(4)从与英国当局合作到非暴力不合作。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