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131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训练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案)

◇练基础

1.(2016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

②陵谷变: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2.(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11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

请简要分析。

(5分)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如何?

请简要分析。

(6分)

3.(2016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征①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4.(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4分)

5.(2016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

(8分)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群。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⑴两首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两首诗在写景时角度各有怎样的侧重?

请简要分析。

(4分) 

⑵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练提升

1.(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8—9题。

梅   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①,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释】①梅雨:

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

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

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

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2)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

(6分)

2.(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

怎堪。

②青草瘴:

《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怎样抒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3.(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

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

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

(1)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

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2016届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词写于作者闲居带湖时期。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片。

(5分)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

(6分)

5.(2016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又呈吴郎①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究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①吴郎:

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

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5分)

(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

(6分)

◇练高考

1.(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

银河。

②太清:

指天空。

③散关:

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

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3分)

2.(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来源:

学科网]

3.【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被酒:

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

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翁:

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4.【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5.【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6.【2013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

7.【2013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8.(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9.【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练基础

1.(2016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

②陵谷变: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答案】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

前两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

首句从空间上着笔,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三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不断渲染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在秋天的荒草之中,女墙虽在城已空,夜间只听见乌鸦在城头啼鸣,更加突现了古城的衰败、凄清、荒凉,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分析作用,作用在题干中意境界定,是对情感抒发的作用,又在诗歌的开头应该是奠定情感的基调,总体上看是景物描写的句子,所以应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是渲染、烘托等作用。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

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

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

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6分。

概括思想感情3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歌的标题和注释。

抒情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意抓住尾联中的“不知”进行分析和标题中的“登余干古县城”以及注释中的“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

2.(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11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

(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

感慨于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

(2分)袁诗感慨的对象是《长恨歌》本身,感慨于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主旨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内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君王”“长恨歌”可知诗歌的感慨对象,重点是结合诗歌做简要的分析。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如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诗人将其“倍沾襟”与“不动心”作了对比。

(1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表达了诗人对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态度。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题目,注意表现手法的分类和答题的模式。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动静、虚实、抑扬、想象等,答题时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效果要和诗歌的情感主旨联系。

3.(2016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征①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诗人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诗人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显然是乐景,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羁旅悲愁:

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

诗人已近垂暮之年,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

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

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重点注意诗中的词语“适远”“老病”“君恩”“百年”“未见”。

4.(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

(2分)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1分)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分)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写景方式的题目,注意顺序(主要有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手法(主要为动静、虚实和修辞),答题时注意先指明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4分)

【答案】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

(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1分)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

(1分)(大概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境界即作者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肝肺清”分析情感。

答题时注意分析其它各联是如何体现这一情感的。

5.(2016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

(8分)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群。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⑴两首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两首诗在写景时角度各有怎样的侧重?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4分)前首诗重在描写西湖景色美如画图。

用比喻手法刻画了楼台雕梁画栋如锦绣交错,漫漫的长堤仿佛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地毯。

(2分)

后一首着力刻画西湖游人繁盛。

郊外踏青的少男少女。

用比喻、借代手法写出了游客的络绎不绝,和春天特有的细草新泥相映成趣。

(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⑵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这两首诗(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中原(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愤恨,(2分)表达了对南宋人民忘却灾难和痛苦的不满。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抓住诗歌后两句大意及关键词分析作答。

黄任的《西湖杂诗十四首》,既写西湖景物,兼咏南宋史事,寄感慨于写景、咏史之中,饶有风致。

由“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中原的愤恨,表达了对南宋人民忘却灾难和痛苦的不满。

答题时,可从以上几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题干中可知,两首诗的情感应该相似,根据这一点,再抓住诗歌后两句大意及关键词分析作答即可。

◇练提升

1.(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8—9题。

梅   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①,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释】①梅雨:

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

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

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

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答案】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

(2分)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