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082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云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的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同学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在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前,安排有关人造卫星的故事,从中引出教学内容。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有计算的基础,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训练和提高.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合作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

课堂总结

1.用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2.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一、旧知铺垫

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二、探索新知

1.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式。

2.估算结果

要求:

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3.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方法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方法2:

114×21

=114×7×3

=798×3((用21看成“7×3”)转化成三位数乘一位数)

=2394

方法3:

 

方法: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14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4.理解算理。

 

(1)组织学生讨论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肯定竖式计算的简便。

 

(2)展示错误的竖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竖式计算的算理,重点议一议以下问题。

 

①竖式中的114和228分别表示什么?

8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②两次乘得的结果为什么要相加?

 

5.总结算法。

 

1.

填空。

 

2.算一算,并和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P30 

3.试一试    

(1)尝试计算。

  

问:

乘数中间有0的时候,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2)54ᵡ312 

210ᵡ47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观看课件

 

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用算式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114×2=228分114×5=57(分)114×10=1140(分)

 

列出算式:

114×21=(分)

 

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共同探讨交流计算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讨论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14是114和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1相乘得到的,表示114个一;228是114和另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相乘得到的,表示228个十,所以8要和十位对齐。

 

1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2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重点说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408×25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方法。

54×312列竖式时的注

意点:

写作:

312×54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学生交流。

 

 

学生对卫星有着很大的兴趣,电脑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独立计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更多的了解方法

 

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有多少观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算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估算思路与具体的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后,利用生活中的数据来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

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学生分析

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要加强。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合作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

课堂总结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主题图.

教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你有什么感想?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

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归纳得出“以大估小”的策略:

一个看台的人数乘看台数。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幻灯呈现:

 

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观众?

3.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1题(200盆),2题(600粒),3题(30平方米)。

有困难的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标一标,说出估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想法。

4题,(2000元)

5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估计体育场的座位

 

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估算,只要合理,都要肯定。

学生回答:

可能7ᵡ8ᵡ3≈170也可能20ᵡ8=160

 

160ᵡ30或170ᵡ30;也可能200ᵡ28或200ᵡ30

 

和同伴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意识。

 

希望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估计的策略,学习不同的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

 

进一步进行估算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有多少观众

7×8=5656×3=168

168×28

估算:

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

170×30=5100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题,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计算工具的发明与不断进步无论对数学学科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等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设计了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不会陌生,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合作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

课堂总结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

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有关计算器的知识(板书:

神奇的计算器。

教师:

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字键,数字键的使用。

④等号键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

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酒: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甜点:

8元

青菜:

3元

3.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9×9

(2)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

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11+2+3+……+98+99+100

=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4.课堂活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5.拓展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

 

 

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学生认识一些功能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计算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学生操作。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发现:

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生生、师生总结、交流、质疑。

 

引入新课。

 

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认识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一些功能键。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开关及清除键。

运处符号键。

数字键等号键

小数点键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其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且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

括,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

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关键:

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接触,只是没有总结成规律。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计算器。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合作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

课堂总结

教师: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

,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

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1.第一关:

奇妙的宝塔。

(1)投影呈现:

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讨论:

1111×1111的结果。

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4)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

1111111×111111=

1234565432

11111111×1111111=

1234567654321

2.第二关:

奇怪的142857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

 

3.第三关:

神奇的9。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

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教师:

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

6、1、7、4。

(4)“卖关子”。

教师:

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5)运算规则。

规则:

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

1,2,5,0。

最大四位数:

5210

最小四位数:

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

(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做好准备,进入学习状态。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999×

999=998001

(2)猜一猜:

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发现规律并归纳:

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学生A:

不相信!

学生B:

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

感到迷惑。

 

学生探索。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学生活动

 

生生、师生总结、交流、质疑。

 

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

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

教学反思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课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估算的价值,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数感,激发运算的兴趣,提高乘法运算能力。

3.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

的思考经验。

教材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计算不够准确。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巩固应用

 

三、

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智

慧星,你想得到它吗?

我们进行比赛,看谁得的智慧星多,好不好?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140×3=29×2=

56×10=17×30=80×5=

140×6=240×2=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408×75=1200×40=

3.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二:

综合练习。

1.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1)口算:

30×616×7

12×3050×60

300×616×70

12×300500×60

(2)竖式练习第4题。

48×2372×124

102×1556×456

603×3425×112

460×1835×440

2.估算练习

(1)不计算,判断对错。

第3题

58×18=4534()88×34=318()

150×40=600()350×70=2450()

(2)第5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

(3)第6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3.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注意:

1、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

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增加对比。

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

 

生生、师生总结、交流、质疑。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练习,

巩固计算方法,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准确率。

 

通过练习,

培养学生

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板书设计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课时

1课时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前三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通过回顾和反思,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过的乐趣。

教材分析

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内容的习惯,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提高学生梳理与反思、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提过运用苏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学生分析

对所学内容的应用不够灵活。

教学模式

导入→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二、

合作探究

 

 

\

 

三、

巩固应用

 

四、

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智

慧星,你想得到它吗?

我们进行比赛,看谁得的智慧星多,好不好?

1.我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组内交流整理,展示。

教师画出知识网图。

认数(数数、组数、数位、记数单位)

数的读写。

认识更大的数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改写。

数的省略。

 

认识三种线(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与线的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线与角认识五种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角的度量。

画指定度数的角。

认数(数数、组数、数位、记数单位)

数的读写。

认识更大的数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改写。

数的省略。

 

2.我的成长足迹。

引导:

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你最喜欢的数学活动是哪一次?

为什么喜欢?

你最满意的一次发言是什么?

等等

 

3.我提出的问题。

引导: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还有那些质疑?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