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8705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docx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会飞的金属素材

6.1“会飞的金属”

金属还会飞?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金属的家庭中,由于铝的密度小,使它得天独厚地能随飞机一起腾云驾雾,翱游高空,因此,铝被誉为“会

飞的金属”。

人们常把飞机比做银燕,其实,飞机是用铝

和铝合金做的,由于纯铝很软,人们便在纯铝中加入4%的铜与少量的镁、锰、硅、铁等,

制出了

硬铝。

硬铝既保

持了密度小的特性,又克服了纯铝软

的缺

点,

因此硬铝很快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合金。

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硬铝做的铆钉,另外,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的许多

部件也是用硬铝做的。

以前,这个“会飞的金属”还只能飞翔在地球附近的高空,可是从1957年起,随着人

造卫星与宇宙火箭一个个接连上天,铝就成了“飞天”的原材料,前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密封外壳与第二颗人卫星的动物舱,以及球形容器都是铝合金做的。

本来,铝已经够轻的了,可是1958年以来又研制出了更轻的铝——泡沫铝,在泡沫铝的“肚子”里尽是氢气泡,放在水里,它会像木头一样浮起来,1m3的泡沫铝,只有178kg,

而1m

3的水有1

000kg,另外泡沫铝能保温、隔音,不易锈蚀,目前制造飞机与火箭最理想的材料是泡沫铝,铝更名副其实的成为“会飞的金属。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135.5K39Mn55Fe56

Cu64Zn65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D.使用一次性竹筷,保证餐具卫生

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酒精燃烧D.食物腐败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银B.泉水C.煤炭D.食醋

4.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茶叶”等用品,这里的钙、氟、硒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单质D.离子

5.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牛奶B.面粉C.食盐D.花生油

6.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酒精喷灯B.坩埚钳C.石绵D.锥形瓶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海水、湖水都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D.吸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生成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9.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铈的核电荷数为58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10.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C.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铁制品大多数是铁合金

D.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读液体体积D.过滤浑浊液

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K2FeO4+10H2O=4X↓+8KOH+3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B.高铁酸钾应密封保存

C.高铁酸钾中铁元素显+3价D.X的化学式是Fe(OH)2

13.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

8

D.丁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5.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B.200gC.300gD.400g

16.甲烷(CH4)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

1

17.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涉及以下操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③中操作没有错误

B.改正错误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③①④②

C.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小

18.a、b、c、d均是由某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纯净物,

且只有a在常温下为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涉及

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是A1B.b是O2C.c是COD.d是CO2

19.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在低温下,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20.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D.用稀硫酸鉴别黄铜(Cu、Zn)和黄金

21.探究铁的冶炼原理实验装置和炼铁高炉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熄灭酒精喷灯

B.乙图中高炉炼铁的原料中焦炭的作用只是利用其燃烧提供热量

C.乙图中为了使焦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需通入少量的热空气

D.完全反应后,甲、乙图中得到产物的区别是甲图得到的是纯净物,乙图得到的是混合物

22.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取少量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查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2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碳酸氢钱固体

C.向足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加热“铜绿”固体

24.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观:

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B.元素观: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微粒观:

金刚石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D.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5.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含有氢元素

B.X只含碳元素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表中a的值为5.6

非选择题(共50分)

26.(6分)根据题意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银原子:

(2)3个硝酸根离子: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

(4)人体缺少(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5)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6)标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27.(6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它的性。

(2)用洗洁精洗去油污是因其具有作用。

(3)森林灭火常用风力灭火机(能喷出高速空气流),从灭火原理分析高速空气流能灭火的主要原因:

(4)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5)钛是一种贵重金属,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强、与人体相容性好等优良性能。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金属钛的用途不切实际的是(填序号)。

①作保险丝②制造航天飞机③制造炊具④作人造骨头

28.(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2)在常温下,金属铝和氧气发生反应:

(3)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4)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乙炔燃烧时往往冒黑

烟,原因是生成了。

2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铁生锈原理,利用还原铁粉、

食盐水、活性炭布包,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

①铁生锈是铁跟等物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②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2)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装配仪器。

一段时间后,水逐渐被吸入集气瓶中,铁粉会变成色;

③当水不再滴入集气瓶时,测得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mL;

④计算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3)实验反思:

①实验中所取铁粉必须过量,目的是;

②实验结果略低于实际值的原因可能有(填字母)。

A.布包内的活性炭与铁粉混在了一起

B.没有考虑铁粉体积对实验的影响

C.测量剩余水的体积时,集气瓶内的气体温度仍略高于室温

30.(12分)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设计装置】

【讨论探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A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改用B装置制取,则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3)C装置的优点是。

【拓展提高】

(4)该小组同学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制取获得的CO2进行性质验证:

①通入CO2后,D中试液变色,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②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F烧杯中的蜡烛先后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有;

④D、E处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变慢后,若继续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相应的酸,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快。

由此可推断,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铁合金粉末,分别加到400g相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I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II结束后的溶液中,还能溶解铁合金样品的质量为。

(3)计算III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生活里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木材燃烧D.燃放烟花

2.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给液体加热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过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干冰、结净的空气B.食盐、石油

C.高锰酸钾、海水D.五氧化二磷、水银

4.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5.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微观粒子

B.化学之最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防止水污染

D.灭火原理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B.BC.CD.D

6.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1

7.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每个维生素C分子含4个氢分子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3

8.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和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将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含空气)加热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B.BC.CD.D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4

3

21

7

反应后质量/g

11

3

9

待测

A.甲一定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单质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8分)

1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铝原子  

(2)

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2价的镁元素  

(4)汽水中含有的碳酸  .

12.化学与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  ;氮气常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是由于  

(2)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下列物质:

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请你分析这样变化的优点是  .

13.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可制取气体是  (任填一种)

(2)B、C两装置都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或CO2的发生装置,写出用此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3)C装置是B装置基础上增加隔离铜丝改进而来的,它的优点是  .

14.A﹣G是同学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紫红色金属,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反应②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一个能实现转化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15.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假设】猜想Ⅰ:

只有氢气;

猜想Ⅱ:

只有一氧化碳;

猜想Ⅲ:

  ;

【提供信息】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

【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若装置A无变化,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成立

装置A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装置B无变化

猜想  成立

③若  

猜想Ⅲ成立

【反思与拓展】

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装置B,发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纯净物可能是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6.偏二甲肼(C2H8N2)是“长征2F”运载获奖发动机推进剂之一,常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N2O4),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CO2+4  +3N2,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12k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生活里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木材燃烧D.燃放烟花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给液体加热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过滤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干冰、结净的空气B.食盐、石油

C.高锰酸钾、海水D.五氧化二磷、水银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利用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判断氧化物,对于混合物,从物质的种类上分析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

A、干冰中含有C和O两种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则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食盐是两种元素组成,但不含有氧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错误;

C、高锰酸钾中有K、O、Mn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海水中有水及多种无机盐类化合物,则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P和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水银是只有Hg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故选A.

 

4.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解:

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沼气有可燃性,闲置的沼气池内是它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故选:

C.

 

5.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微观粒子

B.化学之最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防止水污染

D.灭火原理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B.BC.CD.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关化学之最;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A、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的含量解答;

C、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解答;

D、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

A、①原子比它构成的分子小,错误;②分子和原子都运动,错误;③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正确;

B、①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正确;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正确;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

C、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②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错误;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正确;

D、①隔离可燃物能灭火,正确;②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正确;③不能降低着火点,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