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第一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
分数除以整数。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看学习目标,默记在心中。
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就要靠大家认真看书自学来完成了。
(二)、出示自学指导:
看课本30页例1
思考: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师:
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1、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老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2、检测:
①、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②、完成课本30页做一做的第1题中的前两个题
和第2题中的前两个题。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小组内自查。
(四)、后教:
1、更正
师:
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2、讨论(议一议):
①、看30页做一做,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板书: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②、看30页做一做。
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是: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肯定分子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但有局限性。
4看4道题的计算结果,认为对的请举手。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互改,有错的更正。
今天你们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
三、拓展应用
把一根
米长的绳子截成若干相等的小段,一共截了3次。
每段长多少米?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谁能说说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七2、3、5
第二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4
÷3
÷2
合作探究
(二)、新授
1、默读例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已知
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
,算式:
2×
再求3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
2×
×3
过程:
2÷
=2×
×3=2×
2、小结出计算法则:
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
÷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拓展应用
“做一做”的第1、2题。
四、总结
总结计算法则:
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布置:
6、7、8、9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第三课时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
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
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二、合作探究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3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3=
(片)
12÷
=12×
=24(次)
12÷
=12×
=8(天)
24÷3=8(天)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
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
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师板书:
12÷(
×3)12÷
÷3
(1)提问:
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尝试:
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
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拓展应用
练习七17题
四、总结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作业:
练习七11、12、13、14题
第四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个例题出的很好,条件的不对应性提高了学生提取有用条件的能力。
)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四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等量关系很重要,但是写起来太麻烦,教学时,我们不妨说说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再解答,不必书写出来。
)
二、合作探究
(二)、新授
1、教学例4的第一个问题: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学生尝试做例4
指名板演:
解:
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X=28
X=28÷
X=35
答:
(略)
2、解决例5
师用课件出示例5及线路图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尝试做例5
三、拓展应用
练习八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五、作业
练习八1、2、3、5题
第五课时
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
2.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
师:
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
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
(课件出示)
生: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师:
请打开课本P84,我们先来完成“做中学”。
(课件出示)
1、
(1)一本书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2)一本书每天看 ,看完这本需要( )天。
2、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生:
600 ÷20=30(米)
600 ÷30=20(米)
600 ÷(30+20)
=600 ÷50
=12(天)
二、合作探究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
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
(师板书:
工程问题)
师:
什么是工程呢?
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建房子,修公路,造桥,运货等等这些都可统称为“工程”。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课件出示)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两队合作需多少天完成?
师:
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
什么是合做?
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
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
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
(同学们紧张有序的动手操作)
师:
同学们,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生:
合做的快。
师:
对,这就像我们平时做值日工作一样,如果只有一个人做,需要的时间就长,如果几个人一起做,需要的时间就短。
这也像建设祖国一样,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团结就是力量,是吧?
(渗透思想教育)
2、师:
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的问题?
(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课件出示)
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3、学生列式,师板书:
1÷(
+
)
=1×
=7
(天)
答:
(略)
4、学生交流算法
三、拓展应用
1、只列式,不计算。
(1)、修一段日照沿海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8天修完,乙队单独修需要10天修完。
甲、乙合修,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2)、打一份稿件,小红单独需8小时完成,小明打完需12小时,两人合作打需几小时?
(3)从甲站到乙站,快车要行6小时,慢车要行9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站对开,几小时相遇?
2、修一段跑道,甲队单独修需10天,乙队单独修需15天,丙队单独修需20天。
三队合修需几天完成任务?
四、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们探索、研究的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我们的学校和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五、作业布置
练习九3、4、6、7
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例7、1÷(
+
)
=1×
=7
(天)
答:
(略)